再别康桥说课_第1页
再别康桥说课_第2页
再别康桥说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别康桥说课哈十三职王封1 .课标分析诗歌单元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2.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现代诗歌单元中的名篇。 全诗以其精炼的 语言和新颖的意象体现了离别诗的特点, 同时又含有徐志摩的个性特质。诗人热 爱自然美景,从中有所感悟,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有极高的美 学价值。3 .学生分析职高学生积累的诗歌不多,要用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的情绪感染和切 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来激发其对诗歌的兴趣, 并引导其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丰 厚文学底蕴。高一学生多数能找出诗

2、歌中的意象, 但大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意境体会 较为肤浅,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探讨诗歌的深层意蕴。班级学生学的是美术专业,对诗歌的绘画美、意境美的赏析,有助于学生专 业素养的提高。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吟咏,感知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能力、方法目标: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析诗人洒脱的情怀,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5.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诗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意象的 分析,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往往看不到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之情同他的

3、人生理想的联系,据此确定教学难点1:结合徐志摩的人生理想,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写离别没有沉重的伤感,学生很难探究到其背后的原因,据此 确定教学难点2:透过本诗营造的轻松的离别氛围,理解诗人的飘逸、洒脱的个 性。6. 教学策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揣摩诗歌的情感,采用如下方法: 诵读吟咏法:教学过程以读贯穿。在诵读中,感知这首诗的音乐美、建筑美、 绘画美;在诵读中,师生共同进入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在诵读中加深理 解,感受诗人的性情。探究点拨法:从学生课前对本诗的疑问出发,创设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弓I 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

4、解决问题。对比鉴赏法:将再别康桥与其它离别诗进行比较,领会本诗独特的艺术 魅力,体会诗人的个性特点,理解本诗的深层意蕴7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剑桥优美风光的图片和钢琴曲秋日私语二、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搜集与本诗相关的资料,搜集写离别的诗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长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绘画组和赏析组。绘画组的同学 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二、三、四、五节中最喜欢的一节诗所描绘的图景用画笔再 现出来。在预习时,学生对第四节中“梦”的含义不理解,为此,设计出引导性问题。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说出他们找到的吟咏离别的诗句。 随后,我是这样导入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而有一首离别诗,既没有“

5、相见时难 别亦难”的苦涩,也没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更没有“晚风拂柳笛声残” 的悲凉。有的是梦幻般的画面、依依惜别的惆怅,有的是一种洒脱与不羁、一份 淡泊与飘逸。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诗人徐志摩走进他的康桥世界。板书:题目、作 者。通过提问创设情境,既抓住了本诗的主题,也为后文与离别诗对比赏析埋下 了伏笔。走进诗人、知人论诗:诗人志摩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首诗的背景你了解 多少呢?学生将找到的资料呈现出来,包括新月派诗歌的特点、徐志摩的代表作、 本诗的写作背景等。在一名学生的诵读声中,师生共同走进康桥,感知本诗形式 上的特点: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缓步徐行,学生明确了本诗的音 乐美、建

6、筑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这首诗题目是再别康桥,抒写的是离情,因此,首先“析别情”。全诗哪几节写离别?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的离愁别绪?引导学生 去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一、七、六节。学生抓住了关键词语“轻 轻”,“悄悄”,“沉默”分析了诗人离别时的心境。接下来,“赏美景”, 突出教学重点。写离别诗人不用“留恋“一词,那么这种情是怎么体现出来的?重回康桥,诗人的缕缕情思融入了哪些美景之中呢 ? 该问题为学困生设计,学生找出了诗歌中的意象,我分两行板书。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语文学科为专业服务的原则,请绘画组的同学 在课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虽然学生画的不尽如我意,甚至与诗文在意境上有些

7、出 入,但可以看出他们最初对本诗的理解,同时,也给了学生创作、展示的机会。 提示学生从景物的色彩、动静方面说明他们是如何把诗句所描绘的景物再现到画 面中的。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中,学生明确了本诗具有的绘画美,实现了知识 目标。随后,请赏析组的同学们找出最喜欢的诗句 ,进行品味、赏析。该问题为 中等生、学优生设计。我提示鉴赏的切入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从诗中的 “景物”入手,分析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的赏析,引导其找出离别诗中 写“柳”的诗句。补充关于“柳”的文化常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特殊意象 的敏感性,积累古诗句。通过意象赏析意境,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实现 了能力方法目标。

8、理解“康桥情结”。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这样眷恋康桥,不忍离去呢?投 影:徐志摩对康桥的感情称为康桥情结,诗人爱康桥的一切就如同热爱自己的青 春与生命。在康桥,徐志摩找到了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爱、自由和美。学生认 识到诗人对康桥的感情缘于他的理想,即文中提到的“彩虹似的梦” ,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阐释了“梦”的含义,言之成理,不求统一答案。突破了教学难点 1。小结全诗:明确感情脉络,完成板书:诗人作别康桥,略感惆怅,情不自禁 的陶醉在金柳、青荇、潭水等美景中,诗人神思飘逸、撑船寻梦,纵情放歌,但 这只是幻想,回到现实,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伴着康 桥迷人的自然风光的图片,教师诵读

9、全诗,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带学生感受本诗柔 美、悠远的意境:古风古色、垂柳婆娑、远树凝寂,桥影藻密,春阳晚照,波翻 一海千金,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拓展延伸、对比赏析:投影三句离别诗:再别康桥在离别的氛围上和 这三首离别诗有何不同?从诗的构思和流淌的情感中, 你能体会出诗人的个性特 点吗?此处与前面学生举离别诗相呼应。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思维得以升华。在夕 阳下,在康桥边,学生不仅看到了一个惆怅的身影, 更看到了一位闪烁着理性光 辉的洒脱的诗人。突破了教学难点 2,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果展示,课堂小结:一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饱含深情地朗读诗歌,其 他同学听读回味

10、。在朗读声中,师生作别了康桥。我是这样小结本课的:再观康 桥,魂梦依依,再别康桥,离情绵绵,是诗?有梦幻般的画面,是曲?有余音绕 梁的回味,是情,有依依惜别的惆怅。当今社会,世俗的砂轮已经把我们的情感 世界打磨得渐渐粗俗冷漠,我们更需要这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来洗涤我们的心灵, 从而让我们学会感动,让生活充满激情。为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结合鉴赏本诗的方法,赏析雪花的快乐。(由全体学生完成) 有人说,徐志摩用一生来追求他的理想爱、自由和美,在灾难深重的 中国是一种奢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由中等生、学优生完成,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11、三、教学后记作为教师,要处理好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和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通过本节 课,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课上,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许多发言也启迪了我,如学生从不同的 角度谈到了对“梦”的理解,使我看到了他们的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自然流淌。借助对传统意象 的理解去解读、体验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的情感,既让学生明白诗歌选取 此意象而非彼意象的用意,又让学生感悟到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是一脉相承的。朗读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为了更好的朗读。以读开始,以读结束,诗歌 的课堂在声音的回环中充满了和谐、 愉悦的氛围。最后学生争着朗读全诗,可以 看出他们对本诗的热情。通过本节课,让我的学生喜欢上诗歌,并因为喜欢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