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1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2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3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4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 到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 约 400400 年的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与文学1 1、战乱与分裂文人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复杂化 生死游仙及隐逸等文学主题相对集中 文学基调及风貌的多样化2 2、门阀士族制度士族的文化特权 寒(庶)士不平的文学主题文学的士俗化倾向创作队伍:文学家族大量出现创作内容:炫耀门第、美化王权、咏吟风月 审美情趣:奇巧骈艳、佃腻仟弱、注重声律、宫廷化倾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这一时期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1 1、佛教衰微 观念的解放、异端的流行、人格精神的自觉2 2、玄学兴起

2、玄学诗与山水诗的兴盛、自然贵真的审美理想3 3、佛道盛行 佛教影响:文学想象丰富、故事性的加强、音韵学的产生及格律诗的形成:词汇 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道教影响:游仙及生命意识主题的呈现:文学想象力及浪漫主义艺术的加强。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1 1、涌现了大量文学批评著作魏 曹丕典论 - -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综合性的文学专论西晋 陆机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创作专论梁 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论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结自先秦两汉至宋梁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起完整、严 谨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一部文学批评巨著梁 萧统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选录了从先秦到齐

3、梁130130 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共 700700多篇2 2、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些特定范畴,把它们内涵与相互关系的探讨 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标志着对文学内部规律探讨的加强。3 3、体现出文学创作思潮的活跃与新变。 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历程以诗歌为主要体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安、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北朝文 学建安文学: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年,主要作家有“三曹” 、“七子”和曹琰 忧伤时世,多慷慨悲凉之气 正始文学:正始元年至魏末,主要作家为“竹林七贤” ,多遗世独立与忧生之嗟 西晋文学: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为主,出现了以“三张” “二陆”“两潘、一左” 为主的作家群,呈现出

4、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 东晋文学自晋室南渡终于刘裕篡晋, 玄言诗长达百年之久, 晋末陶渊明带来新的 气氛。 南北朝文学:南朝谢灵运、谢脁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鲍照乐府诗的贡献,齐 “永明体” 的出现,梁陈宫体诗的形成, 庾信的创作和南北朝乐府民歌尤为人称 道。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 散文、政论、史传、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体式繁多、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 体化,并最终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体“赋” 。辞赋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律化,更讲究藻饰、声律、骈偶、用典,语言工整精丽。 小说:古代小说的形式和发展时期, 大致分为志人和志怪小说, 分别以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和东晋干宝搜神记为代表。魏晋南北朝文学

5、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新变的时代, 是文学史上一个承上启下, 走向繁荣的过渡 时期: 1 1、它使中国文学摆脱了政教观念的束缚,迈入了文学自觉时代,文学个 性化日益突出。2 2、随着文学的自觉,对于自身的特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内在规律的 认识更为深刻和丰富。3 3、文学题材和体裁更加丰富多彩,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建安文学一、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一指文学创作的自觉,二指文学观念的自觉。 文学创作的自觉: 指创作主体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注重文学的 抒情性特点,并注意到文学的形式美。文学观念的自觉: 指对文学本身的特征和创作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并在理论上 加

6、以总结并指导创作。文学自觉的表现特征:最显著的标志是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一、文学从学术中的独立及自身价值的发现与重视二、体裁分类的细致化 曹丕 文体四科:奏议、书论、铭诔、诗赋三、创作个性化与对作家个性的认识1 1、作家作品有了浓烈的个性色彩2 2、重视对作家个性的认识四、文学审美特征的追求:以情纬文,以文被质1 1、内容上的情感特征2 2、形式上的美感特征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繁荣1 1、文学集团活跃,作品日渐繁多2 2、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 1 1) 题材开拓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萧纲文学集团开始创作“言体诗” 边塞、咏怀

7、、咏史、咏物等题材分工更细密,内容更丰富( 2 2) 体裁丰富 诗歌、辞赋、散文等不断演变,小说初具规模(3 3)艺术风貌的繁杂慷慨悲壮、隐晦曲折、清丽恬淡、绮艳绵密等建安文学的新面貌诗歌由言志向抒情转变,文章由拘谨典重尚质向气盛词丽尚文转变, 标志着中国 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安文学正处于这些转变的关键阶段一、 文人五言诗的兴盛:建安之初,五言腾涌(刘勰)二、 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三、 “建安风骨”的形成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风”,是指建安诗歌真实反映的那个动乱社会的现实和人们要 求安定统一的思想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未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 所谓“骨”,

8、是指建安诗歌学习汉乐府的艺术传统而形成的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 形成了意境宏大。笔调畅朗,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和个性特征,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曹氏父子诗歌的创作钟嵘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曹操诗歌曹操诗歌的特点形式: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在内容、情调、句法与语法上均有创新,使四言诗 在诗经之后又一次大放异彩。内容:记时事,抒壮怀,拓宽了乐府诗的表现领域。风格:质朴刚健,慷慨悲凉曹丕诗歌曹丕是由民歌过渡到文人诗,由“言志”到“缘情”的转关人物,其诗是汉音和 魏响的桥梁,表现出新变:(1 1) 以日常生活和离思婚恋为主,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 2

9、) 文人化色彩加强,风格清丽流畅,细腻缠绵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一、完成了五言诗由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二、抒情性加强,个性更加鲜明三、艺术技巧丰富四、艺术风格多样性,刚健与柔美的统一。“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 品)“建安七子”与蔡琰“建安七子”:“七子”之名源于曹丕典论 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 干、阮璃、应场、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 者所以 七子 之说, ,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 作出过贡献。王粲被刘勰誉称“七子之冠冕”,代表作品有七哀诗和登楼赋。蔡琰:代表作品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时期最长的一篇文人 五言诗

10、,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裁剪得当,语言富于表现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复习思考题1 1、试以“三曹”为例,概括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2 2、如何理解“建安风骨”3 3、赏析曹丕燕歌行4 4、曹植为什么被称“建安之杰”5 5、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七子6 6、背诵曹操短歌行 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 王粲七哀诗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

11、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240240249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 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 265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时代政治因素与玄学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正始文学词旨深隐、 寄托邈远, 极富深 刻理性思考和尖锐人生悲感的独特面貌。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 -任诞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 友嵇康和吕安所作, 十分感人, 但无诗流传; 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 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阮籍诗歌特点主体风格:隐晦曲折,旨意遥深1 1、阮籍

12、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 生悲哀2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3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嵇康诗歌特点主体风格:清丽峻洁,意境高远 阮籍、嵇康诗歌比较1 1、共同的时代背景2 2、相似的哲学思想3 3、不同的人生态度4 4、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阮旨遥深(隐晦曲折) ,以五言诗创作卓然名家,嵇旨清峻(清远峻洁) ,以四言 诗成就最为突出 复习思考题1 1、解释概念“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 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

13、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 思想感情。2 2、谈谈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3 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阮籍咏怀诗的风格特征4 4、背诵:阮籍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晋代诗坛两晋诗歌上承建安、正始,下承南朝,呈现出过渡的状态,缺乏现实内容,较多 反映士族审美情趣,诗歌渐趋雅化,偏重继承辞赋和建安诗歌讲求文辞华美的艺 术趣味,模拟风味严重,从而使重视雕琢藻饰成为时代时尚。太

14、康时期是两晋文学的鼎盛时期,是士族文人主盟诗坛的开始。对南北朝文人诗 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 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唯有左思能独树一帜。太康诗风特点:绮丽、繁缛主要体现在:(1 1)拟古之风兴盛(2 2)追求辞藻的华丽雕饰,绮丽轻艳(3 3)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4 4)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一) 陆机()潘岳字安仁,少有才名,常有高蹈避世的想法,更热切于仕进,媚事权贵,人品颇遭 非议,最终被赵王司马伦杀害。潘岳与陆机齐名,其诗文均以善叙悲哀之情著称,不但为自己写,还常常代别人 写,诗歌的代表作有悼之诗三首(二) 左思左思,今山东淄博

15、人,出身寒门,博学多才,其文学成就是赋和诗歌。奠定其文 学地位的是咏史诗八首,借古人古事的歌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左思在日趋轻绮的太康诗坛中独树一帜,其咏史诗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的诗 歌传统。笔力矫健,辞采壮丽,既贴近现实,又具浪漫色彩,是“建安风骨”的 继承和发扬,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四)刘琨现存诗歌三首,上承建安风骨,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清峻悲壮的诗风。 (五)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在诗歌中描写游仙世界及对神仙世界的渴望向往,屈原离骚的远 游篇已开游仙主题的先河, 汉乐府中也有以求仙长生为主旨的游仙题材的作品, 而真正以游仙名篇是始于曹植,曹植以游仙诗抒写自己的愤世之情。 郭璞的

16、游仙诗郭璞的游仙诗继承了曹植与嵇康游仙诗的写法, 虽名为游仙, 实是抒怀, 或歌咏 隐遁,鄙弃世俗;或企求登仙,超脱现实,通过“凡”与“仙”的对照,表达了 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英才难容于世的愤懑。复习思考题1 1、西晋诗歌主流表现出怎样的风格特色。2 2、如何理解“左思风力”3 3、背诵左思咏史 - -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东晋文学与陶渊明两晋玄言诗1 1、所谓玄言诗是指以诗歌的形式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发端于魏晋之际的正始 时期,形成于西晋末年,盛行

17、于东晋。“明道”指诗歌中倡明老庄思想。 “诗杂 仙心”则指诗中含有游仙的内容。2 2、嵇康、阮籍部分诗作中,老庄思想渐浓,实为玄言诗之渐,然多是借老庄言 志抒怀,不能与玄言诗等同。只是引老庄思想入诗的做法以及诗中的玄学情趣, 对玄言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3 3、两晋玄言诗赋渐为流行。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整体倾向是消极的。4 4、东晋玄言诗充斥诗坛,代表诗人为孙绰、许询,诗的内容几乎全部变成老庄 旨意的发挥或注解, 既完全脱离了现实, 也毫无艺术性可言, 建安以来的写实传 统中断了。小结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它的意义在于: 一、对山水诗 和田园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催

18、发作用; 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天地, 培植了文 人平淡自在的心境; 三、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 在审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 趣之美的一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性爱丘山与游好六经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 辗转出仕时期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隐居终老时期躬耕田园的隐者箪瓢屡空,不慕荣利一超脱的隐士抱朴含真,任情自得一真诚的诗人诗酒自娱,纵浪大化一艺术化的人生陶渊明的性格与思想性格:任真率性思想:随顺自然仕与隐的矛盾与调和“不遇”之悲与“不适”之哀陶渊明的诗歌存诗120120多首,按题材分为五类,田园、咏怀、咏史、行役

19、、赠答,尤以田园与 咏怀为佳。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在题材内容上第一次把农村生活、 田园 生活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自成一体,被人称为“陶彭 泽体”。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诗的另一面咏怀和咏史继承了阮籍、左思咏史抒怀的传统,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 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

20、 格,亦有忧愤激越、浑融豪放之语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一、创立田园诗,开拓了诗歌新题材,拓宽了诗歌发展的道路。1 1、 远承诗经农事诗传统,不局限对劳动过程和场面的描写。2 2、 第一次实行了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雅俗共赏诗歌样式 的新尝试。二、开创平淡自然的诗风,创造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的诗歌境界,建立了一 种淡而淳真、质而深厚、浑融本色、意境高远的诗歌美。三、诗歌形式方面: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分类更 加细致。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的地位与影响晋朝:不为重视晋书、宋书只把他列入隐逸传南北朝:反响寥落文心未置一词,钟嵘诗品列入中品,称其为“古今隐逸诗

21、人之宗” 唐代:其价值得到承认,影响日益扩大。复习思考题1 1、掌握玄言诗的发展脉络及其存在意义2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3 3、谈谈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和影响4 4、赏析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5 5、背诵咏荆轲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南

22、北朝文人诗歌南北朝社会与文学概况社会背景1 1、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并在一定时期呈现繁荣的局面。2 2、社会矛盾极为复杂。3 3、儒、佛、玄三家思想进一步合流。文学倾向1 1、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活跃。2 2、创作上,求新求变的倾向突出。3 3、观念上,由“言志”转向重“缘情”。4 4、风格上,气格卑弱。南朝诗歌的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1 1、刘宋时代:元嘉体2 2、齐初至梁中期:新体诗(永明体)3 3、梁中期至陈末:宫体 晋宋之际诗风的转变山水诗取代玄言诗是当时诗坛的一大变化,谢灵运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大量写作拟古诗和拟乐府是此时文人变革玄言诗风的又一途径,以鲍照的创作成就最咼。艺术上更加研

23、究排偶,用事和语言的典雅华美,对七言体和杂言体等形式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谢灵运与山水诗谢灵运:也称谢康乐,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文人,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 鲜丽、清新,开启了南朝一代新诗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 声色的转变。谢灵运诗歌的特点1 1、精工富艳的风格,雄奇美与清秀美兼有“以赋法入诗”,“以繁芜为累”。2 2、细腻精巧的景物刻画3 3、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 叙事一写景一说理谢诗与陶诗的比较1 1、谢诗写景在于摹象,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的客观美; 陶诗写景在于写意, 表现的是观照自然中的物我合一的心境2 2、谢诗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缺乏理趣;陶诗融哲理于体物之中

24、,遇景成趣、 情景理和谐统一3 3、谢诗讲究艺术技巧,善于锤炼字句,常有佳句而无佳篇。陶诗惯用质朴语言 和疏淡笔法勾勒形象,突出的是诗歌的整体美感陶诗到谢诗的改变: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从尚拙到追新。 背诵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鲍照与乐府诗鲍照诗的创新1 1、继承发展了汉魏乐府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及其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 俊逸雄迈的独特诗风。2 2、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并以丰富的内容,奔放的感情和多变的 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