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积累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1.gif)
![古诗阅读积累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2.gif)
![古诗阅读积累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3.gif)
![古诗阅读积累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4.gif)
![古诗阅读积累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e7379083-84fd-4513-b369-d17687be8e57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年级古诗阅读积累(一) 写在前面的话 1、依照备课组的安排,编选的古诗应为近体诗,因而编选的篇目只能局限在唐 宋诗歌里。 2、编选的诗歌基本上为名家名作,或名句流传,或构思奇妙,易诵易记,琅琅 上口。 3、评点的依据主要是唐宋诗鉴赏辞典,有些材料来自于互联网,不一一表 明谢意。 4、由于对浙教版初中教材、 苏教版高中教材知之甚少, 编选的诗歌与教材重复, 希望老师们指出来, 我再加以补正。 范维胜 一、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1、楚塞:楚地疆界。三湘,漓湘,蒸湘,潇湘的总称。荆门:山名,
2、荆门山, 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 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2、浦:水边。 3、好风日:风景天气好。 4、山翁:指山简 ,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 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评点: 这首汉江临泛以描绘景物为主,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王维、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王维的这首五言律诗,气势雄伟,意境开 阔,描绘出汉江的宽广,远山的迷蒙,展现了汉江壮丽浩渺的景色。名句“江 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 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
3、,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 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 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 二、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注释: 1、无花:不飘雪花。可能又是双关,不见春色的代称。 2、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3、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 国名)王贪财,屡遮
4、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 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 评点: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而我们却选了一首李白的边塞诗, 目的是让同学明白判断诗歌的思想情感应看诗歌, 不能只看作者。 诗歌的前六句 极写边塞从军生活的艰苦、紧张,环境之苦,思乡之苦,战争之苦“晓 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可是,晚上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 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 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 不言“枕”而言“抱”, 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 “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 出击。结尾两句雄快有力, 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
5、功是分不开的。 没有前面描写 的艰苦背景,则不足以显这里的卓绝之精神, 更不足以显示边塞将士的爱国豪情。 三、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注释: 钱珝(x 口许),字瑞文,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钱起曾孙。唐 僖宗乾符六年( 879)举进士,累迁尚书郎。唐昭宗乾宁二年( 895),由宰相王 抟举荐 ,擢为知制诰 ,又升任中书舍人。兴化三年( 900),王抟被贬,钱珝 亦受牵连而被贬官,出为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司马。后不知所终。 评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入 镂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别具新
6、意的艺术形象,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冷烛无烟绿蜡干”从外形上写出了未展芭蕉外表的冷峻、平静端严,又有着 亭亭玉立的娴雅姿态。“芳心犹卷怯春寒”,从神情上描写未展芭蕉的内心律动。 芭蕉未展,并非不想与奇花异草争春, 而是有些担虑、畏怯早春的寒意。一个“怯” 字,出神入化的传达未展芭蕉娇怯羞涩宛若少女的神情。 “一缄书札藏何事?” 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 把笔触伸向心灵的纵深处。 这样一旦和煦的东风吹来 , 它就会慢慢展开,正如少女那密封的情书会被调皮的小伙子暗暗拆开偷看一样, 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横生。 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谕指。这首诗究竟是何作意,已无法考究。这里,我 们不妨可理解为借物喻人。
7、诗人巧妙地把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作 未展芭蕉, 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 而不要半藏半掩。 由于诗人把自 己的心思附丽于娇美的形象,故而显得诗意含蓄、深沉,感情挚着而热烈,开拓 了前人诗中所未曾有过的境界,以自己全新的艺术个性步入了唐诗佳作的殿堂 四、晚春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1 、不久归:将结束 2 、杨花:柳絮 3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 风飘落。 评点: 这也是一首咏物诗。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 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 花草树木知
8、道春天将会消逝, 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 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 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 感悟岁月不饶人, 懂得发奋图 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 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 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 柳 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我们是否还可以这样理解:春天即将过去,花草和树木得知消息都想留住 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 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
9、,化作漫天雪飞。 诗无达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 “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评点: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之所以编选武元衡的这首春兴,就 是因为它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 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 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 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 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 花残中悄然逝去, 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 那漂荡流转的流莺, 更 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 那和煦的春风, 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
10、乡春 天的信息, 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 又随着春风的踪 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一一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 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 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 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 吹送归梦, 无往不在。 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 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 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 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 诗人的想象 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
11、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 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 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六、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 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 东晋成帝时 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 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评点: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 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 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
12、仙三座高达数十丈 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 不理朝政。可怎料笙歌未彻, 隋兵已迫都门, 楼上红灯, 楼下战火, 连成一片。 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 尤其是第三句写楼台 今昔,采用对比的手法,极富深意。在“万户千门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 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 的乐曲在空际回荡, 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 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这样,我们毫不感到是 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而是在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七、宫怨 唐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 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 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释: 1、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
13、皇后赵飞燕居 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 2、宫漏: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宫禁专用者为“宫漏”。 评点: 诗史上宫怨诗太多太多,选李益的,一是诗人写边塞诗多,写宫怨的少;二 是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让人称道。 诗的前两句境界极为美好。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 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 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 心情极为谐调,浑然一体。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说“歌吹在 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
14、?诗人这里 巧妙暗示, 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 两句虽然都是写境, 但能使读者感到 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 承恩的情景。 诗的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 境、另一种气氛。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 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宫漏”,大抵夜 间添一次水,更阑则漏尽,漏不尽则夜未明。 “似将海水添宫漏”,则是以海水 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 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 但与昭阳殿欢乐 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对比反衬、抑扬夸张、虚实相生,突
15、出深化 了“宫怨”的主题。 八、孤桐 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释: 1、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 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 ,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 “文”。 2、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怒。 评点: 这也是一首咏物诗,之所以选编王安石的孤桐,目的是让同学明白诗 歌的情感是和诗人的品格是一致的,读诗应知人论世。 咏物诗皆托物言志,首先都对物进行描写。 孤桐前六
16、句写梧桐树天生就能长 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 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就根越扎实, 太阳越炽烈树荫越浓密。 后两句表明自 己的志向: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明间疾苦,想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 作成五弦琴。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 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 但他志存高远, 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 斗志越坚; 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九、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 1、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
17、 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 孤身隐居苏州, 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 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 二字。 2、北风:双关,既指寒风,又暗指元朝。 评点: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 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曾吹落北风中” 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 决不被北风吹落, 描绘了傲骨 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 是他不屈
18、不移、 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 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十、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 1090 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刘景文名季 孙,原籍开封,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刘平驻守宋、夏边境,力拒西夏,因 孤军无援战死。身后萧条,诸子早卒,只剩景文一人。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 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 就死去了 评点: 编选这首诗的目的是想要同学们明白读诗应该不忘诗歌的题目。全诗不写 一个“人”字,但处处写人的境界、品格,否则何以为赠? 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 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 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 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 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 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班装货送货合同范例
- 上门维修包月合同范例
- 伐林合同范本
- app收购合同范例
- 养殖项目土地入股合同范例
- 借款委托合同范例
- 个人贸易合同范例
- 关于驾校合同范例
- wps会员合同范例
- 农户化肥购销合同范例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光伏十林业可行性报告
-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手册
- 骨科手术纠纷案例分析课件
- 2022年广西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
- 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加油站)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程序(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风险辨识
- DB42T 1049-2015房产测绘技术规程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8课重要旅客服务沟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