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运用与作用剖析_第1页
《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运用与作用剖析_第2页
《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运用与作用剖析_第3页
《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运用与作用剖析_第4页
《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运用与作用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引言 .1一、 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分类 .1(一)描写人物外貌、衣着的色彩词 .1(二)描写客观景物的色彩词 .3(三)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色彩词 .4二、 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特点 .4(一)深沉、冷峻 .5(二)轻松、欢快 .6三、 色彩词在呐喊彷徨中的作用 .6(一).人物外貌、衣着色彩词展现人物命运的变化 7(二).自然景物色彩词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8(三).指代人的色彩词突出人物特征 9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色彩词是根据词的概念意义划分出来的,不属于汉语语法上的分类,它的主 要作用是描写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色彩状态。 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色彩词是作 为表达色

2、彩概念的一类特殊的词出现的。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是借助描绘客观事物的色彩,能够给读者的视觉造成强烈的冲击。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它的色彩, 以此来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 众化的形式”,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尽管不能直观的再现画面中的色彩, 却可以使用作为媒介语的色彩词来引起读者对画面的情感体验,达到将抽象的文学语言转化为充满色彩的画面的目的。自古以来,很多睿智的学者都意识到色彩 的艺术美以及色彩描写对读者的强大感染力, 所以,很多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 巧妙地运用色彩词,用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审美效果。著名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3、在他的小说中,就经常运用色彩词来塑造人物形象, 描绘客观景物,渲染环 境气氛,抒发主观情感。亠、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分类汉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富有色彩的词。“说文解字糸部关于丝帛的色彩 词就有2424个,例如红、绿、紫、绛(深红色)、绯(鲜红色)、绀(深青色)、 绢(白色)、缇(丹黄色)、缁(黑色)、素等。” 2本论文用于研究分析的色彩词选自于鲁迅的呐喊 彷徨两本小说集, 包含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 Q正传孔乙己等2525篇中短篇小说。根 据鲁迅运用色彩词对小说中人物形象、 客观景物的描绘,我将其中的色彩词进行 以下分类。(一) 描写人物外貌、衣着的色彩词1 1、描写人物脸色的色彩词:青,青白,铁青,

4、青面(獠牙),黑,灰黑,灰,灰黄,灰白,涨红,绯红,通红,惨白,苍白,紫,黄,蓝,黄中带黑,青7黄带红。其中,青出现了 2 2次,青白出现3 3次,铁青出现3 3次,青面(獠牙)出现3 3次,通红出现6 6次,紫出现3 3次,黄出现4 4次,苍白、灰黑、灰黄、涨红各出 现2 2次。如:?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 满脸都变成青色了。? 3狂人日记2 2、 描写人物眼睛或眼部的色彩词:白,红,通红,黑,(眼眶)黑线,(眼 冒)黑气。其中红出现了 5 5次,黑出现了 3 3次。如:?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的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 眼通红的说。?

5、 4阿Q Q正传3 3、描写人物牙齿的色彩词:白厉厉的,雪白。如:? ?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5狂人日记4 4、描写人物头发的色彩词:白,灰白,花白,斑白,乌黑,黄,金黄其中白出现2 2次,花白出现4 4次,乌黑出现2 2次,黄出现4 4次。如:?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祝福5 5、描写人物胡子的色彩词:花白,漆黑,浓黑。其中花白出现了 1111次,分别出现在弟兄高老夫子社戏、孔乙己 药中。如:? ?我怎么喝也喝不住。他生着几根花白胡子的嘴唇还抖着弟兄& &描写人物耳朵的色彩词:通红。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如:? ?七斤嫂没有听

6、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 ?一一风波7 7、描写人物嘴唇的色彩词:通红。在小说中出现了 2 2次。如:? ?他忽而觉得,他那可爱的天真的脸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亲,通红的嘴唇 尤其像,不过缩小了轮廓。? 9幸福的家庭8 8、描写人物衣着的色彩词:暗红,黑,宝蓝,雪白,白长衫,玄色布衫,红、黄缎子,蓝绸,大红洋纱,白盔白甲,红衫,乌裙,蓝夹袄,白背心,淡黄 制服,雪白小布帽,描金红衣服,蓝袍子,黑背心。如:? ?伊透过乌柏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10风波二)描写客观景物的色彩词1 1、描写天空的色彩词:乌蓝,深蓝,蔚蓝,发白,苍黄,青碧,铅色,灰色。其中深

7、蓝、发白、铅色各出现 2 2次。如:?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ii药2 2 、描写夜色的色彩词:黑漆漆,黑魆魆,黑沉沉,黑暗。其中黑漆漆、黑沉沉各出现2 2次。如:12狂人日记?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3 3 、描写光线的色彩词:青白,银白色,绯红,通黄。其中银白色在小说中出现3 3次。?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13风波4 4 、描写火光(火焰)的色彩词:发黑,红黑,绿莹莹。其中绿莹莹出现2 2次。如:? ?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 渐渐发黑了。? 14风波、描写灯光的色彩词:黑沉沉,

8、黄色。如:? ?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15明天、描写月光的色彩词:白,银白色,白得如银,金黄。如:? ?强烈的银白色的月光,照得纸窗发白。? 16、描写路的色彩词:灰白,洁白。其中灰白出现 2 2次。如:弟兄? ?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的分明。17药? ?还有赵白眼的母亲,说是赵司晨的母亲,代考一一也买了一件孩子穿的大红洋纱衫,七成新,只用三百大钱九二串21? ?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牢管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228 8、描写花的色彩词:红,红白,青白,血红,紫,乌黄,橙黄,明绿,墨 绿。如:? ?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

9、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18在酒楼上9 9、描写叶子的色彩词:碧绿,嫩绿,新绿,暗绿,乌油油。如:村外多是水田,满眼是新秧的嫩绿,夹着几个圆形的活动的黑点,便是耕田 的农夫。19阿Q Q正传(三) 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色彩词1 1、“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出现在小说明天中。如:? ?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 鼻子老拱之类。? 202 2、“赵白眼”出现在小说阿 Q Q正传中。如:3 3、“红眼睛阿义”,“花白胡子”出现在小说药中。如:4 4、“白背心”出现在小说示众中。如:? ?秃头站在白背

10、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 23鲁迅在小说中擅长运用色彩词,但是小说的整个基调都是偏向深沉、冷峻 的,这与他当时的写作背景息息相关。呐喊彷徨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 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 使国人得救。-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特点鲁迅在呐喊彷徨中小说的主色调是深沉、冷峻的,只有少数片段的色调是轻松、欢快的。鲁迅在小说中对于深沉、冷峻色调的大量着墨,是因为他 承受着那个时代重大的压力,当时压抑苦闷的社会环境,以及内心无处可诉的救 国救民的情怀,使鲁迅在设色润墨上总是偏重用深重的色彩强化笔下的人物,深沉、冷峻是鲁迅对当时所处环境中的人物的

11、真实写照, 当然也承载了鲁迅自己的 情感。小说中轻松、欢快色调的片段是鲁迅对儿时的回忆, 鲁迅用明亮的色彩表 现的是孩提时代的纯净,寄寓了鲁迅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追求。(一) 深沉、冷峻鲁迅在呐喊彷徨的小说中奠定全文基调的色彩词大多为黑、 白、灰、 青,这些词都属于冷色,不仅用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还用于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给人一种暗淡、阴冷之感。既奠定了小说深沉、冷峻的主色调,又渲染了小说气 氛,深化了作品主题。狂人日记第一部分的开头就是一句“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其实这是 从“狂人”的视角看待现实世界,其他所有有色彩的东西都被“很好的月光”掩 盖了,从而失去了它们原有的色彩,都变成了

12、“狂人”眼中的黑色、白色和灰色。 通过对月光的描写,作者渲染出一种苍白、神秘的气氛。故乡开头写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苍黄”描绘出一幅天色昏黄,望向远 处满眼都是朦胧的画面,渲染了故乡萧条、落寞的气氛,还流露了作者内心深深 地悲伤情绪;祝福的开头写了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灰白色”所描绘的 不仅仅是当时封建环境下凝重的气氛,其实还有作者自己对此感到悲伤的沉重的 情感。除了这些在文章开头用色彩词描绘自然景色奠定全文深沉、冷峻的色调外,鲁迅在人物外貌描写上对深沉色调的描绘也有所体现,比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不仅苍白、衰瘦,连最有精神的眼睛,也失去了往昔的精彩。又如在药 中

13、深沉的色调由华老栓夫妇的形象体现出来的,华老栓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 线,华大妈也是黑着眼眶,还笑嘻嘻的为客人端茶,这里两处描绘的黑眼圈,写 出了华老栓夫妇的辛苦劳作,不仅是茶馆里生意繁忙,还有就是为儿子治病到处 奔波的辛劳。社戏26不论是我对闰土所运用的色彩词都“深蓝的天空”中挂(二) 轻松、欢快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在作 品中对自然景色色彩的描写,是为了向读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鲁迅在描述对 儿时的回忆时,用金黄、碧绿等亮丽、明快的色彩词作修饰语,勾勒出一幅幅令 人遐想的画面,其实也是作者自己对美好联想的向往。?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

14、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 了。? ? 24在鲁迅对揭露普通人民群众被封建制度压迫、 剥削的作品中,很少有对令人向往的的淳朴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美好生活的描写。在这句话中,作者先从听觉写起,小伙伴急切看戏的心情,配上“潺潺的”流水声,然后转入视觉“碧绿的 豆麦田地”,无不体现了“我”在乡村轻松、愉快的生活。同时,这种安静的乡 村生活,也是作者所向往并追求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边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 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25? ?我

15、们日里到海边拣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故乡在故乡中,鲁迅对儿时的小伙伴闰土的回忆的描写,在海边沙滩上捉猹的想象,还是闰土向我描绘的各色的贝壳,是鲜艳、明丽的,它们组合在一起勾画了一幅奇异的画面: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上还种着“碧绿的西瓜”,形成了一个五 彩缤纷的世界。作者运用鲜艳、明丽的色彩刻画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 同时也表 达了作者想要解救被黑暗的社会制度毒害的人们,以及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色彩词在呐喊彷徨中的作用对于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色彩词的语用功能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色彩词具有表现客观色彩的功能,称之为敷彩功

16、能;另一方面是色彩词具有传达认识主体主观感受的功能,称之为表情功能。” 那么,从其他角度考虑,当色彩词作为修饰语出现时,能够渲染环境气氛, 抒发情感,深化作品的主题。(一)人物外貌、衣着色彩词展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与色彩是分不开的, 不管是对人物五官的刻画,还是对肤 色的描写,甚至是人物身上的衣着描述,只要恰当地运用色彩词来描写人物, 不 仅不会单调,反而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鲁迅在他的小 说创作中就为读者塑造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运用色彩词对人物外貌、衣着进 行描述,对色彩词的巧妙运用实现了小说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并且展现了人物 命运的变化。匈牙利美学家巴拉兹

17、曾说:“一位画家能够画出一 张羞红的面孔,但决不能 画出一张苍白的脸由于羞愧而慢慢地变成玫瑰色;他能画出一张苍白的面孔,但他决不能画出脸变白这一富有戏剧性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画家不可能在一 幅画上展现出色彩的变化过程,但是一个作家却可以静态地描写人物形象, 也可 以动态地描写人物形象,鲁迅却就是运用不同的色彩词,动态地展现了人物命运 的变化。女口:?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 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28? ?她仍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 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29?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

18、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 堪,黄中带黑。? 30祝福 这里,仅就色彩的细微刻画:几年前,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两颊还是红的; 失去丈夫和儿子后,祥林嫂的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最后,祥林嫂被命运抛弃成 为乞丐后,脸上的颜色是黄中带黑。鲁迅通过不同的色彩词,写出了祥林嫂一生 不幸的命运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祥林嫂外貌描写的色彩词的每一次转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3233变,都是她的不幸一步步加深的记录,即从不幸到更不幸直至中年死亡。又如:?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1?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 深的皱纹;眼

19、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 ?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项圈罢了故乡上面的三句话可以说是描写了三个人物形象,第一句描写了少年闰土的形 象,第二句描写的是成年后即中年的闰土形象, 第三句描写的是少年水生的人物 形象。其实,鲁迅在这里运用的是两组色彩词的对比。 首先是第一句与第二句的 对比,即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衬托出中年闰土落 魄、衰老的状态;其次是少年闰土与少年水生的对比, 少年闰土有父亲给的银项 圈,而少年水生却没有,二十年过去了,闰土的生活非但没有改

20、善,反而是更不 如从前了。这里展现的是当时封建社会对下层劳苦群众的无情剥削,是鲁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二)自然景物色彩词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如果没有色彩词,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无法用语言描述,人 们之间的交流就只有黑白色,太多的乐趣都无法表达。色彩词在我们的语言中一般是作为修饰语运用的, 其实,色彩词就是形容词, 用来修饰限定其他名词的,从而刻画其他事物的色彩特征。鲁迅在呐喊 彷 徨中充分运用了色彩词的敷彩功能,使所描述的对象更加富有生动性和真实感, 根据创作时的社会环境,鲁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心刻画,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思 想感情。鲁迅在呐喊彷徨中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时,充分的发挥

21、了敏锐的观 察力和强烈的色彩感受能力,运用色彩词将客观事物的色彩特征生动形象的描绘 了出来。如:?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 满了青白的光。? 34药这句话写了秋夜“乌蓝的天”和茶馆里“青白的光”,其中“乌蓝” “青白” 是属于冷色调的色彩,渲染了沉重、幽郁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深沉、冷峻的主色 调。鲁迅在创作时擅长运用色彩词为作品着墨上适当的底色,从而在整体上给作品渲染气氛,这样有助于作品主题的深化。再如:? ?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昭在酒楼上? ?渐近

22、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 村。没有一些活气。?昭一一故乡在酒楼上用“铅色”修饰天空的颜色,描写的是微雪飞舞,天色阴沉的 冬季的自然景色;故乡中运用色彩词“苍黄”描绘了当时天色昏黄,天气阴 沉的特点。在这两篇小说中,虽然都是描写天气的句子,但是鲁迅运用不同的色 彩词将不同的天气特征进行了精心的描绘, 将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生动形象地展 示了出来。绘景敷色,不只是指对景物色彩的客观描写,色彩词有时还可以作为情感的 载体,即“色彩具有感情价值”何。就是说色彩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还承 载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绪色彩。在呐喊和彷徨中,鲁迅将人物 的性格、心理特征的变

23、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凸显出来, 如果人物的心情以及 对事物的感受不同,那么对待同一种环境的色彩感受也很不一样。比如在白光 中,正常人眼中的月光是普通的,然而在陈士成看来,月光成了“白光”,他追随着“白光”胡乱地穿梭,已然与正常人不同,甚至连“白光”都不如“硫黄火 白净了。鲁迅对陈士成眼中月光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反映陈士成反复落第后精神 受到打击,心理已经严重扭曲,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残酷摧 残。(三)指代人的色彩词突出人物特征用“色彩语素+ + 客观事物名词”指代人的色彩词,是鲁迅在呐喊彷徨中不同于描写人物外貌、衣着色彩词的特殊用法。比如,小说明天中的“红 鼻子老拱”和“蓝皮阿

24、五”;出现在阿Q Q正传中“赵白眼”;小说药中的 “红眼睛阿义”和“花白胡子”;等等。鲁迅运用这类词汇,也是为了形象的描 写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征。如:“红鼻子老拱”:一般认为长有红鼻子的人,大多都是长相粗鄙、谈吐不端 的人。而那红鼻子奇丑且极大。人们不禁要想:老拱为什么是红鼻子?我们都知 道鲁迅是学过医的,虽然在在学医途中弃医从文,且学习的是人体器官类的医学, 但是,作为一名医学生也应该知晓些皮肤类的疾病。 这应该是一种典型的酒槽鼻, 酒槽鼻鼻尖硕大,毛孔粗放,脓胞丛生,和如今讲的粉刺或胞疹有点相似。造成 这样的原因大概就是作息不规律,又加以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所致。所以当一个 人挺着一个大红

25、鼻子,满脸脓胞的站在你面前时,你有八成的把握可以推测他是 怎样的一个人了。另外,从“老拱”二字可知,他的鼻子由于极端扭曲变形,色 素渣滓沉淀于鼻尖,使得从某一侧面看,成了拱形,这本是画家的任务。鲁迅对人物这样的描写,是通过描述他们的外形丑进而揭露他们的内心丑。 在单四嫂子死了宝儿以后,他和蓝皮阿五还帮了她呢!其实这在本质上不能说是 帮助,他们充其量只能是一具侠客形象的旧时充当者。 通过这种扭曲异化的怜悯 达到使自己地位高尚起来的庸俗目的。而何况他们两个单身汉还想揩单四嫂子的 油水呢!谁会保证四五十多岁的封建社会中的单身汉子没有变态性心理呢?“蓝皮阿五”:至于蓝皮阿五,为什么是蓝皮,可能也是作者

26、有意而为之。 蓝皮的人我们不曾见过,大概作者通过描摹这些外表奇形怪状的人物来影射那个 畸形的社会罢。在农村有一种说“鬼来了”的说法,就是“阿唔”,跟“阿五”的读音是一样的。“阿唔”音同“阿五”,所以说比喻阿五是鬼,在宝儿看来,大 概是能将他绑起来放进麻皮袋子里去的鬼吧; 而单四嫂子方面,却是货真价实的 色鬼。“红眼睛阿义”:一般情况下讲人的嫉妒心理的时候,就会说某某某红了眼 睛,例如,一个女人对于另外一个抢走了她老公的比她漂亮的女人是狠到了骨子 里,那背地里就有人说她“红了眼”。在小说药中,阿义只是一介监狱小卒, 也那么放肆,不仅剥光了夏瑜的最后资产,还可能起了挖他的骨,扒他的皮子的 毒妒心理。鲁迅就是鲁迅,不仅文风特立独行,而且给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定义也 很独特。在这里鲁迅将“红眼睛阿义”所代表的盘剥成性,恶旧势力代表的一类形象表现的入木三分结语色彩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之一,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对丰富的色 彩词恰到好处地择用,以具体醒目的原始色调,再现出生活的真实,同时,也用 不同的色彩揭示了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刘中树所说:“鲁迅小说都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