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语音研究论文_第1页
中古语音研究论文_第2页
中古语音研究论文_第3页
中古语音研究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古语音研究论文 一、中古语音的声调概述 汉代以前,人们还不知道有四声,直到齐梁间骈体文盛行,受佛教转读佛经声调的影 响,逐渐觉察到自己的语言中也有声调存在,开始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字音进 行归纳,随后定出“平、上、去、入”,通称为四声。切韵、广韵、韵镜及 七音略等都是按照“四声分韵的。 四声的名称起于南北朝齐梁时代(五世纪末六世纪初),据南史陆厥傅说:齐 永明年间,“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甌善 识声韵。约等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永明时期的这段叙述是平、 上、去、入“四声”名称见于记载的较早的材料。此外,梁书沈约传云:“约撰

2、四声 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標,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武帝雅不好 焉,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周顒传记云:“顒始著四声 切韵行于时 “四声”只是归纳了中古时期语音的调类,至于各个声调具体的调值如何,古人没有明 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古人的形象的描绘中感受到大致的概括:“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 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我们由此可推测,中古时期四声中的平声是平调,入声 是短促调因为平声没有升降,较长,而其他三声或有升隆或短促,所以“平声”与“上、去、 入”三声形成了平与仄两大类型。 中古时期的“四声”,发展到现代汉语方言里,悄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则只有三个

3、佇夏银川话只有平、上、去三个声调),多则有十一个(广西南宁心坏平话有阴平、阳 平、阴上、阳上、阴去甲、阴去乙、阳去、阴入甲、阴入乙、阳入甲、阳入乙等十一个声 调)。但是,不管声调多少,或是如何变化,都与古代“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有着密 切的关系。古代“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由于受古声母清(全清、次清)浊(全洩、次 洩)的影响而发生了分化。有的分,有的合。 二、由中古语音声调到近代音声调的演变 近代音的声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明确列出,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 与现代北京话的四声完全一致,只是具体的归宇有所不同。概括的说,近代语音声调突出 的特点就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平分

4、阴阳 中原音韵里,每一个韵部的平声都明确标出“平声阴”和“平声阳”。平声的分化以 清;虫为条件,中古清音声母的平声字分化为阴平,中古波音声母的平声字分化为阳平。这 一变化,使得中古平声清;虫的对立转化为声调类别的对立。 浊上变去 中古的上声字在中原音韵中分化为上声和去声两大类。上声的分化也是以清泱为 条件的,其规律是:原清音声母、次浊声母,上声字仍读上声,全波声母上声字则变读为 去声O 入派三声 到了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把古入声字归入阳平、上声、去声,汉语音韵学称 之为“入派三声”。“入派三声”的规律性很强,由于声调的变化常常受声母清浊的影响而变 化,古入声字的变化也受声母清洩的影响而“入派

5、三声”: 清声母字变读上声,例宇:笔、法、尺、塔; 全浊声母字变读阳平,例字:白、读、舌、绝; 次洩声母宇变读去声,例字:纳、辣、灭、热,, 有些学者如陆志韦、杨耐思、李新魁等先生认为元代仍然存在入声。中原音韵正 语作词起例中说:“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 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 三、现代汉语声调的发展 现代汉语声调,与近代汉语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入声字的分配有所不同。中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读去声,其次是阳平,再次是阴平,最少的是上声。次浊 入声字的演变最有规律,现代汉语一律读去声,全洩入声的演变也比较有规律,一般读为 阳平,清入声读为阴阳

6、上去四声的都有,缺乏规律性。 以平声字来看,在现代汉语方言里,除极少数地区平声不分阴阳外(如银川地区), 绝大多数地区古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即古清声母平声字今为阴平,古洩声母平声字 今为阳平。如:全清古声母“当”,次清古声母“康”,今读阴平。全洩古声母“堂”,次洩古声 母“郎”,今读阳平。 以上声字来看,在现代汉语中,只有少数地区上声分阴阳(古清声母上声字为阴上, 古浊声母上声字为阳上)。如:全清古声母“古”、“走”,次清古声母“口”、丑”,在现代汉 语广州话中读作阴上,全洩古声母“近、“是”,次洩古声母“五、“女,在现代汉语温州话 中读作阳上。 以去声字来看,古音洩上变去的现象,在现代汉

7、语中有两种悄况:一是去声不分阴阳, 全浊声母上声宇变读为去声。这种语音现象在北方方言区普遍存在。如:古声调中为全洩 上声的“近、“是”,在现代汉语中,北京、济南、兰州等地均读作去声。另一种惰况为, 去声分阴阳,全浊声母上声字变读为阳去。这种语音现象在南方的许多方盲区普遍存在。 如:古声调中的全洩上声字“近”、“是”,在现代汉语中,苏州、长沙、南昌等地都读作阳 去。 以入声字来看,全洩声母入声字变阳平,次浊声母字入声变去声,中原音韵与现 代普通话基本一致,但是中原音韵归到上声的清声母入声字到了现代普通话里,有的 读阴平,有的读阳平,有的读上声,有的读去声。 除北方方言区外,其它方言区都保留古入声

8、,但是各地保留的情况不一,大致有以下 几种情况:1、保留-p、-t、-k三种塞音韵尾:粤方言、客家话、闽方盲的一些地方都比 较完整保留-p. -t. -k三种塞音韵尾。2、收喉塞音韵尾:吴方言、闽方言的福州话、晋 方盲以及北方方盲区的江淮官话保留喉塞音韵尾。3、塞音韵尾消失,古入声字自成一个 调:湘方言、闽方言的一些地区以及北方方盲区的部分地区古入声字塞音韵尾消失,但自 成一调。例如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的西昌话,古入声字自成一调,古入声字“急、竹、曲、 黑、各、尺、岳、合、白”等宇都读31调,, 四、小结: 关于语音声调的发展变化,以上均是根据“古音声母的清浊”来展开讨论的,此外,影 响声调变化

9、的因素还有(1)声母是否送气、(2)韵母主要元音的长短等等。 (1) 例如南昌话的阳平,今不送气纳“魔棉蒙麻泥南人来劳罗额牙”等为一类,今送 气的纳“婆朋菩排掐从层除前求群”等为另一类; (2) 例如广州话的入声分为3类,其中阴入分为2类,阴入1读55,主要元音不是 长元音;阴入2读33,不如阴入1短促,一般总是以长元音为主要元音。 声调在汉语语音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声调的地位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本文只在古音声母的清浊方面对声调的演变做了简单的讨论,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唐作藩音韵学敎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2 刘纶鑫.音韵学基础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 3 李无未.汉语音韵学通论m.高第教育出版社.2006.3 4 李瑞禾.论古今声调的变化J.四川理工学院学.2005.6【论文关键词】声调中古语音 近代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