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坛庙的起源和分类坛庙的起源和分类天坛的历史文化天坛的历史文化天坛的平面布局和特色天坛的平面布局和特色天坛祭祀流线和过程天坛祭祀流线和过程天坛的局部和个体建筑天坛的局部和个体建筑总结总结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起源起源: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先,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先,繁殖等表示一中意向活动仪式的通称,它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繁殖等表示一中意向活动仪式的通称,它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期。期。伴随着祭祀活动,相应地产生场所,构筑物和建筑,这就是坛庙。到了封建社会,对坛庙的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明清北京,宫殿前祖右社,郊外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祭先农与南,祭先蚕于北,是坛庙建筑的重要留存地。坛庙主要有三类: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第一类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 地 日 月 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 五镇 四海 四渎之庙等等。第二类祭祀祖先。第二类祭祀祖先。帝王之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庙。第三类是先贤祠庙。第三类是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嘉靖九
3、年(1530年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年)改称天坛。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明朝嘉靖九年靖九年(1530年年)改为天地分祀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年),又将原大祀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圆形建
4、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并一直留存至今。存至今。 1 整个建筑布局呈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字形,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各有坛墙相围。各有坛墙相围。 2 外坛墙总长6414米。内坛墙3292米,北面
5、围墙高大,北面围墙高大,均为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低而呈方形,象征着均为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低而呈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圆地方”。 3 中轴线布局。中轴线布局。天坛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 端,南有圆丘坛,北有祈年殿。南北两坛之间由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米多的“丹陛桥”相连接,组成了一个完整、壮观的建筑群体 。整个建筑位于林海之中,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整个建筑位于林海之中,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4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
6、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祭天之礼 冬至郊祀,孟夏祈雨在寰丘举行。流线先由坛西门进入外坛后经西天门进入斋宫斋宫然然后经后经1km的甬道到达主轴线,经丹的甬道到达主轴线,经丹陛桥向南到达圜丘坛。陛桥向南到达圜丘坛。 孟春祈谷则于祈年殿举行,祭祀时以祖宗配祀。流线先由坛西门进入外坛后经西天门进入斋宫斋宫然后经然后经1km的甬道到达主的甬道到达主轴线,经丹陛桥向北到达祈年殿轴线,经丹陛桥向北到达祈年殿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建于明嘉靖九年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主要
7、建筑有圜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十八块,依次周围各圈
8、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十六根柱子支撑由环转十六根柱子支撑,外层外层八根檐柱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
9、满是龙凤和玺彩画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我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皇穹宇配殿,歇山歇山殿顶殿顶,蓝琉璃瓦屋面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 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 只能听见只能听见一声回音;一声回音; 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
10、掌就可以听见两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三音石”。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这就是著名的著名的“回音壁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
11、 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虽然 双方距离相距很远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对音波的折射。射。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主要建筑有祈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
12、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祈谷坛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祈谷坛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 祈年殿是天坛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重檐尖顶圆形三重檐尖顶圆形大殿。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所在。它突出了古建筑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层次清晰、主次分明、设计独特、注重宏观效果和立体美感,体现现代大都市中古建筑天坛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色。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精品,造型洗练,内涵丰富,充满了象征意义,始建
13、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呈圆形,直径直径32米,祈年殿高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它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祈年殿用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
14、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祈谷坛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皇乾殿,它坐祈谷坛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墙环绕的落在祈年墙环绕的 矩形院落里,其间有琉矩形院落里,其间有琉璃门相通。璃门相通。 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 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 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状象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 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 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
15、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 祈年殿东边在内 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 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座小皇宫。它建有宫城,宫墙有两层:外层叫砖墙,内城称紫墙。外城主要是防卫设施,在外城四角建有值守房。外城东北角有一座钟楼,每逢皇帝进出斋宫,都要鸣钟迎送。斋宫内城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以正殿为中心;后部是皇帝的内宅寝宫;中部是一个狭长的院子,院内两端各有廊瓦房五间,是主管太监和首领太监的值守房。斋宫面积4万平方米,有建筑房屋200余间,虽不及紫禁城金碧辉煌,但规模也很宏大,而且
16、典雅清幽。明、清两朝皇帝均在祀前来此“致斋”三日,只有雍正皇帝以后“致斋”的前两日改在紫禁城内斋宫“致斋”,最后一天才迁居天坛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外沟内岸四周有回廊163间。宫面东,正殿5间,为无梁殿式供券砖石结构。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殿后有寝殿5间,东北隅有一座钟楼,内悬永乐年制太和钟一口 。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乐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署。天坛神乐署的正殿,原为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为歇山顶单檐古为歇山顶单檐古建筑建筑,坐西向东坐西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