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_第1页
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_第2页
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_第3页
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_第4页
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国和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抓住国务院同意调整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有利契机,加快将核心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制定本方案。一、加快核心区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总体思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以聚集高端创新要素为抓手,以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为突破,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支撑,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加快科学城和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为载体,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为动力,重点

2、实施五大工程,加快建立五大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推动核心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推动海淀新一轮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2.基本原则协同创新。着力构建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海淀创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突破。聚焦重点产业细分领域,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专利,形成若干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制高点。示范引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打造与全球创新中心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全球融合。强化与硅谷等创新中心

3、双向互动,提升核心区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能力,实现开放式协同创新。3.发展目标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确立,高新技术企业R&D占总收入比重超过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万件,依托龙头企业、产业联盟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和参与制定一批国际标准,转化一批带有颠覆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项目。产业集群培育实质突破。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达1.6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超过4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围绕导航和位置服务、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新能源和环保等形成2至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领域领军企业加速涌现。重点产业培育3家千

4、亿级龙头企业,40家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100家十亿级特色企业,境外上市企业规模总数达到55家。拥有核心技术,成长快,引领商业模式创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速涌现。高端创新要素加快聚集。聚集一批占据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的顶级研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总部20家; 聚集一批国际知名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天使投资、VC、PE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突显。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产业技术价值链高端,创新商业模式,发挥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作用。坚持企业需求和国际接轨导向,强化体制机

5、制协同创新,完善先行先试政策,发挥核心区制度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二、加快两大重点功能区建设,提升核心区在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力(一)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1.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科学城高端产业形象。盘活科学城存量空间资源,为重点产业项目落地释放空间。制定特色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产业准入标准。强化市区协调联动,实施市区联合招商,加快梳理筛选重大项目落地特色产业园。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支持北理工、北航等有条件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注册独立法人实体,采取专项资金、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成果在海淀落地转化。依托软交所等机构搭建研发供求对接平台,组织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3.完善科学城建设服务

6、推进机制。建立市区科学城工作组、街镇、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的联合工作对接机制。研究制定市区联合招商工作方案。探索与驻区大院大所建立常态对接平台,健全和完善早期潜力型项目的先期筛选机制。(二)加快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1.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延伸产业链,增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力。完成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挂牌,打造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对接“十百千”和区重点企业空间需求,推进领军企业落地,培育领军企业整合全产业链创新的自组织能力,增强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2.加快北部创新创业要素聚集。以标准化定制楼宇吸引创新创业服务要

7、素加快聚集,打造特色鲜明的要素聚集功能区, 建设北部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技术转移、投融资、知识产权等要素集聚,形成要素聚集合力。探索建立以技术前瞻性、成长性、辐射力和综合效益为导向的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动态优化要素聚集规模和结构。3.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承载高端产业能力。强化北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规划,重点培育一批支撑全产业链创新、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孵化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4.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活力北部。加快北部信息、商务、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北部宜业宜

8、居水平。加强海淀高新技术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在园区示范应用,建设绿色节能、水和固废资源等循环利用示范工程。三、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提升核心区创新引领辐射力(一)实施产业领航工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1.制定和实施“6+1”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编制“6+1”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明确产业发展细分领域。编制重点产业扶持目录,出台细分产业扶持措施;梳理重点扶持企业目录,聚焦扶持“十百千”重点培育企业和区重点创新型企业,用好产业促进专项资金。组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把握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产业、项目科学

9、评估和快速决策机制。2.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深化协同创新,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联合攻关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重点产业技术主导权。组建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兴产业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大唐移动以TD-LTE标准为核心搭建移动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移动互联网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项目落地海淀。3.推进特色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形成集群效应。明确“6+1”产业落地园区,精心规划特色产业园,推动科学城、翠湖、永丰等组团建设,加快产业

10、空间聚集。依托软件园,整合空间资源、优化设施配套,打造大软件园品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软件聚集区。建立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动态跟踪服务机制,完善配套服务。支持产业园和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产业链企业、研发机构加速聚集。4.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握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规律,研究制定产业促进政策,保持新媒体、数字内容、文化装备,文化科技服务等优势领域在全国领先地位。促进优势产业和空间资源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领先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强化版权交易、投融资、产业转化平台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等文创要素支撑,打造一批支持产业聚集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高校院所培养、龙

11、头文化企业引进、园区聚集团队,多渠道吸引文化科技融合领军人才,打造文化科技融合人才高地。(二)实施创新聚变工程,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1.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支持英特尔中国物联技术研究院建设,完善运作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及国内外顶级研发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和技术创新,完善新兴技术突破机制。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投资机构与北大、清华等联合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金,引进和转化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成果。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建设中科海淀先进技术研究院,面向优势产业、市场和企业需求,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搭建成果转化应用综

12、合服务平台。推进科技产业双促专项工程,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支持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等行业协会及产业联盟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产品创新攻关向支撑全产业链转变。2.加快推进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建设。以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依托完成集聚区主体功能规划,引进国际化技术转移品牌服务机构。搭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建设中试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降低技术转移风险成本,落地一批重大国际技术转移和企业主导的技术转移项目。组织开展有国际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技术转移品牌活动,发挥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完善技术转移服务链条,打造促进技术转移有效模式。3.深化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统筹推

13、进知识产权“聚核工程”,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参与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打造重点产业“专利创造高成长企业”,建设专利信息传播利用数据支持平台,提升企业专利质量和布局。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以打造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区为抓手,聚集知识产权高端要素,培育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培养专业人才,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知识产权商用化,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环境,探索知识产权助力企业股权交易、上市融资新模式。(三)实施创业光合工程,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1.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西区天使投资大道,支持创投圈等搭建天使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线上线下对接平台,

14、吸引创业投资群体,聚集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壮大创业导师队伍,打造与国际接轨、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行业共性技术、科技条件平台、专业孵化器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增强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实施科技服务业提升行动,实现科技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和资源共享国际化。2.支持新型孵化器建设,构建全过程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等社会资本建设新型孵化器,构建创业辅导、孵化、加速、风投的全程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微软、用友等龙头企业建设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鼓励新型孵化器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5、,推动综合孵化器向专业技术型孵化器转变。引进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环节的特色企业作为轴心企业,采取横向产业化共性技术链+纵向细分产业技术链的叠加方式,形成产业化关键技术支撑链,推动企业孵化器向产业孵化器转型。建立在孵企业动态跟踪机制,遴选优质企业及时引导入驻专业园区或基地,实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无缝对接,推动优质项目和企业扎根海淀。3.加强集中办公区管理与服务。联合工商、税务等规范管理集中办公区,每年认定1-2批集中办公区,引导支持集中办公区为入驻中小微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支持天使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孵化器开办集中办公区,鼓励创业投资增加对早期中小企业的投资。(四)实施创想圆梦工程,激发

16、区域内在创新活力1.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加快实施“海英计划”。坚持高端人才引领、核心技术主导、骨干企业支撑导向,进一步完善关键人才引进、生活服务、事业拓展等配套机制。依托光合创业、海银资本等创投机构和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吸引全球领军创业人才来海淀创办企业、研究机构及工作室,鼓励其参与本行业主要国际组织关键岗位竞选,增强话语权。围绕产业集群培育产业人才,重点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启动“全球行业领军人才计划”,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开展“校企高端研发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试点,借助产学研合作、互派交流等方式,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无缝衔接机制。2.

17、支持专业机构举办国际化品牌创业活动。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举办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天使投资大会、创业世界杯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开展创新、创意、创业、创想活动,搭建思想交流场所,打造创意人群聚集区,吸引、凝聚、发现和培养创意人才,鼓励原创思想碰撞交流,激发原始创新。3.优化服务中小微企业。对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设立核心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孵化器尝试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券,鼓励中小微企业从创业起即借助专业服务提升发展质量。争取国家、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政策在核心区先行先试,适时推出中小企业引导基金。(五)实施全球联动工程,加

18、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1.实施与全球创新中心双向对接计划。加强核心区与硅谷等全球创新中心合作,支持企业、院所在硅谷设立专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建立国际技术转移和研发服务平台,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吸引世界500强、境外知名科研机构来海淀设立研发机构、联合搭建世界顶级实验室或创新中心,突破核心关键技术。2.实施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聚集国际化服务中介机构、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集成和创新企业国际化支持政策,完善服务企业国际化工作体系。提升领军企业家国际化素质,培育核心区企业跨文化整合能力。支持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和风投机构等吸引硅谷、欧盟等创新创业团队、中小企业异地同创,优化核心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

19、土壤。3.实施旗舰远航计划。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展会、承接研发服务外包、扩展海外市场、获取国际认证、申请国际专利、创制国际标准,设立境外分支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境外上市和兼并重组,打造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推动“科技兴贸”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企业。四、建立五大发展机制,增强核心区创新发展内在活力(一)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1.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细化落实海淀区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实施办法(试行),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优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政府投资采购新技术新产品比例,形成新兴市场培育机制。结合智慧海淀、美丽海淀、生态文明、社

20、会服务管理、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南部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营销平台。鼓励驻区社会单位、友城应用新技术新产品。2.深化智慧海淀建设。打造智慧教育、卫生、住建、社区等示范工程。成立核心区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完成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和中关村科学城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方案,完善北部新区通信信号,扩大光纤到户规模,实现科学城、西区等无线局域网覆盖;吸引社会资本,创新智慧海淀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智慧园区,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实现园区与企业无缝全天候衔接。3.打造和谐的企业信用环境。实施核心区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计划,推进首批企业纳

21、入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信息化平台,深化信用产品等金融服务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展市场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区域高科技人才信用数据库,优化人才信用环境。(二)建立园区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和服务跟进机制1. 加强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建立企业信息全景视图。整合数据资源,建立重点企业信息数据库。完善产业地图,建设企业动态监测分析平台,实时跟踪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本流向、科技创新等最新信息,确保底数清、比得明,为完善重点企业服务跟进机制提供依据。2.强化跟踪服务,构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财税建设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动态监测信息部门共享和分析会诊机制,形成发改、财政、投促、工商、税务等多部门

22、联动服务重点企业的合力。围绕重点产业,筛选锁定目标企业,实施精准招商,逐步建立招得来、扶得大、留得住的长效机制。(三)建立园区和乡镇产业园发展的统筹联动机制1.强化乡镇产业园发展定位和项目准入。确定乡镇产业园差异化产业定位,明确企业和项目准入标准。建立项目引进联席会制度,重点吸引产业领军企业和引领带动辐射力强的潜力型企业,兼顾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类企业。2.探索乡镇产业园建设运营新模式。因地制宜,灵活采取与专业园区开发运营机构合作或乡镇自主开发建设等方式,提升乡镇产业园集群化布局、专业化运营管理、集约化发展水平,挖掘乡镇产业园综合效益。3.创新服务乡镇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乡镇产业园投资

23、促进、税源激励、重大项目引进等支持政策,调动乡镇建设专精特新园区和配套服务设施的积极性。(四)建立楼宇招商投资促进机制1.摸清楼宇底数,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楼宇资源跟踪监测,协调各街镇、相关职能部门和中介机构,摸清楼宇底数,建立楼宇资源监控工作体系。搭建楼宇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掌握楼宇动态信息,建立信息及时发布制度,定期统计楼宇内部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完善楼宇经济发展促进政策。加强海淀区楼宇空间资源跟踪调研,梳理整合现有政策,注重引导、强化激励,完善区域楼宇经济发展促进政策。合理利用街镇税源建设奖励资金,支持楼宇并购、改造升级和业态调整,健全楼宇业主单位支持区域经济建设激励机制。3.建立园区与街

24、镇联动服务楼宇经济发展的对接机制。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导向,把好楼宇产业、企业准入关,探索紧密依托街镇筛选引进优质项目。加强园区与各街镇的联系和协作,围绕楼宇经济发展,主动对接区内委办局服务资源,在企业服务、空间资源利用、政策支持和提升发展环境等方面,深化落实协同联动的工作和服务机制,为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服务。(五)建立产业有序转移和利益共享机制1.摸清产业转移需求。加强产业跟踪监控,摸清园区“十百千”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业跨区域发展需求。掌握产业转移信息,推介产业转移项目,协调转移企业、项目落地实施。2.创新产业转移的模式和路径。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探索产业转移路径,采取合作共建等方式,加速

25、产业转移速度,规范转移方向;建立与异地合作地区的联系机制,共同研究促进产业转移与合理布局的政策措施,统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区域布局和要素配置,协调解决项目转移和承接中的重大问题。3.优化形成产业转移合力。引导相关机构为拟转移或投资企业提供服务与指导,鼓励相关机构组织有实际转移实力和需求的企业异地扩张;支持大学科技园、专业园区、孵化器、加速器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内部主体开展对外合作,完善产业转移政策体系,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五、优化核心区软环境建设,增强核心区创新发展吸引力(一)建设富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细化落实“1+6”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政策落地效果的跟踪评估,积极争取新5条政策落地海淀,主动对接市

26、级层面突破性政策,全力推进区级层面政策突破。完善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加强专项资金统筹和整合,完善支持项目的“发现机制、筛选机制、统筹机制、市场机制、透明机制和撬动机制”。采取梯级贴息、风险补偿,加大股权投资、投资基金等权益类投资比重,完善专项资金支持方式。探索依托产业园区、专业孵化器、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寻找、发现、筛选支持项目,拓宽、优化支持项目来源渠道。探索资金项目专员责任制度。(二)建设值得企业信赖的法制环境以维护核心区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海淀园法律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整合行政、司法等服务资源,畅通企业法律诉求反映解决渠道,建立核心区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动态跟踪和服务保障

27、机制。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建立举报、投诉、受理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打造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绿色通道。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商会等社会组织反映诉求、促进行业自律作用,完善诉外纠纷解决机制,减轻核心区企业诉讼负担,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三)营造包容创新的人文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文化氛围,培育企业家精神,促进思想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增强核心区创业文化辐射力。加强核心区品牌形象的定位和设计,突出核心区特色,传播“海淀创想圆梦热土”新形象。整合网络、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加强与境外主流媒体合作,加大海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核心区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附件: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解及进度安排附件实施

28、方案重点任务分解及进度安排(共46项)一、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任务描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确立,高新技术企业R&D占投入总收入比重超过6,2015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万件。依托龙头企业、产业联盟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和参与制定一批国际标准,转化一批带有颠覆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实施进度:2013年至2015年,R&D投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达到5%、5.5%、6%,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1.3万件、1.5万件、1.7万件。核心区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海淀园科技处、区知识产权局、区经信办、区统计局协办单位:区国税局、区地税局责 任 人:孟涵、付晓

29、明、张长宇、何建吾、周明二、产业集群培育实质突破任务描述: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达1.6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超过4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围绕导航和位置服务、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新能源和环保等培育形成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进度:2013年至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年均递增17%,到2015年,总收入达1.6万亿元。在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与节能环保、导航与位置服务等重点细分领域打造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区统计局、北部办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金融办、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统计局责 任 人:

30、孟涵、周明、董殿毅三、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科学城高端产业形象任务描述:盘活科学城存量空间资源,制定特色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产业准入标准。强化市区协调联动,实施市区联合招商,加快梳理筛选重大项目落地特色产业园。实施进度:2013年,加快科学城存量空间释放进度,制定特色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产业准入标准。2014年至2015年,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初步形成科学城高端产业形象。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区投促局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住建委、规划海淀分局、国土资源海淀分局、各街镇责 任 人:孟涵、李长萍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任务描述:支持北理工、北航等有条件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注册独立法

31、人实体,采取专项资金、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成果在海淀落地转化。依托软交所等机构搭建研发供求对接平台,组织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实施进度:2013年,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平台建设。2014年至2015年,重点支持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创新支持方式。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区投促局责 任 人:孟涵、李长萍五、完善科学城建设服务推进机制任务描述:建立市区科学城工作组、街镇、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的联合工作对接机制。研究制定市区联合招商工作方案。探索与驻区大院大所建立常态对接平台,健全和完善早期潜力型项目的先期筛选机制。实施进度:2013年,制定出台市区联合招商工作方案,围

32、绕6+1重点产业培育,先期与部分驻区大院大所建立对接平台。2014年至2015年,进一步完善多部门联动服务对接机制,深入推进与驻区大院大所对接平台建设,重点筛选一批早期潜力型项目。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区投促局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住建委、规划海淀分局、国土资源海淀分局、各街镇责 任 人:孟涵、李长萍六、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任务描述:聚焦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延伸产业链,增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力。完成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挂牌,打造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对接“十百千”和区重点企业空间需求,推进领军企业落地,培育领军企业整合全产业链创新

33、的自组织能力,增强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进度:2013年,完成云计算等产业基地挂牌,推进领军企业、重点企业落地。2014年,依托专精特新产业园,打造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015年,初步建成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新兴产业集群。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协办单位:海淀园科技处、海淀园对外合作处、区投促局、北部办、区发改委责 任 人:孟涵七、聚集创新要素,打造中关村创新中心任务描述:以标准化定制楼宇吸引创新创业服务要素加快聚集,打造特色鲜明的要素聚集功能区, 建设北部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技术转移、投融资、知识产权等要素集聚,形成要素聚集合力。探索建立以技术前瞻性、成长性、辐射力和

34、综合效益为导向的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动态优化要素聚集规模和结构。实施进度:2013年,细化北部开发建设定位研究,制定推动北部整体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至2015年,吸引高端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细化项目准入标准,完善项目退出机制。牵头单位:区投促局协办单位:北部办、海淀园产规处、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金融办、区知识产权局责 任 人:李长萍八、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承载高端产业能力任务描述:强化北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规划,重点培育一批支撑全产业链创新、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孵化器,优化产

35、业发展环境。实施进度:2013年,出台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2014年,重点培育一批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带动重点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初步搭建起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牵头单位:区投促局、海淀园产规处协办单位:北部办、区金融办、海淀园服体处责 任 人:李长萍、孟涵九、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活力北部任务描述:加快北部信息、商务、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北部宜业宜居水平。加强海淀高新技术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在园区示范应用,建设绿色节能、水和固废资源等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实施进度:2013年,重点加强北部信息、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4

36、G网络在北部覆盖,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2014至2015年,结合示范工程建设,初步展现高端、低碳、智慧的生态型高科技新城形象。牵头单位:北部办、区经信办、区商务委协办单位:区住建委、区交通委、区市政市容委、区园林绿化局、区水务局责 任 人:董殿毅、何建吾、甄蕾十、制定和实施“6+1”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培育龙头企业任务描述:制定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编制“6+1”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明确产业发展细分领域。编制重点产业扶持目录,出台细分产业扶持措施;梳理重点扶持企业目录,聚焦扶持“十百千”重点培育企业和区重点创新型企业,用好产业促进专项资金。组建重点

37、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把握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产业、项目科学评估和快速决策机制。实施进度:2013年,制定“6+1”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产业技术路线图,组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2014年,细化产业扶持目录,完善项目科学评估和快速决策机制。2015年,进一步调整完善重点产业支持政策,形成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协办单位:区经信办、区投促局、海淀园科技处、海淀园对外合作处、区财政局责 任 人:孟涵十一、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深化协同创新,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任务描述: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联合攻关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

38、重点产业技术主导权。组建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兴产业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大唐移动以TD-LTE标准为核心搭建移动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移动互联网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项目落地海淀。实施进度:2013年,组建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建设移动互联网中心。2013年至2015年,支持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项目落地海淀。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协办单位:区经信办、海淀园科技处、海淀园服体处责 任 人:孟涵十二、推进特

39、色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形成集群效应任务描述:明确“6+1”产业落地园区,精心规划特色产业园,推动科学城、翠湖、永丰等组团建设,加快产业空间聚集。建立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动态跟踪服务机制,完善配套服务。支持产业园和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产业链企业、研发机构加速聚集。实施进度:2013年,明确“6+1”产业落地园区,重点推动科学城、翠湖、永丰等组团建设。2014年至2015年,建立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动态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速产业集聚。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区经信办、区投促局协办单位:海淀园服体处、北部办责 任 人:孟涵、何建吾、李长萍十三、加强资源集成,建设

40、大软件园任务描述:依托软件园,整合空间资源、优化设施配套,打造大软件园品牌,加快建设软件园(二期),聚集全球知名软件企业和高端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软件聚集区。加强政策等资源集成,研究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软件产业大发展。实施进度:2013年,梳理软件园周边空间资源,优化设施配套,统筹规划大软件园建设。2014至2015年,推进软件园(二期)规划建设,研究制定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吸引全球软件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加速向软件园聚集,初步展现大软件园品牌。牵头单位:区经信办、上地街道协办单位:区商务委、区发改委、区规划委、区住建委、国土海淀分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

41、知识产权局责 任 人:何建吾、杨剑飞十四、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任务描述:研究制定产业促进政策,保持新媒体、数字内容、文化装备,文化科技服务等优势领域在全国领先地位。促进优势产业和空间资源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领先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强化版权交易、投融资、产业转化平台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等文创要素支撑,打造一批支持产业聚集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采取高校院所培养、龙头文化企业引进、园区聚集团队,多渠道吸引文化科技融合领军人才,打造文化科技融合人才高地。实施进度:2013年,研究制定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政策,重点支持一批支撑产业聚集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14年至2015年,重点打

42、造一批领先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多渠道吸引文化科技融合跨界人才,打造文化科技融合人才高地。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海淀园科技处协办单位:区文化委责 任 人:牛爱忠、付晓明十五、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任务描述:支持英特尔中国物联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及国内外顶级研发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和技术创新,完善新兴技术突破机制。与北大、清华等联合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金,引进和转化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成果。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建设中科海淀先进技术研究院,搭建成果转化应用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等行业协

43、会及产业联盟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产品创新攻关向支撑全产业链转变。实施进度:2013年,继续支持英特尔中国物联技术研究院建设,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建设中科海淀先进技术研究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金。2014年至2015年,初步建成企业为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畅通的技术创新体系。牵头单位:海淀园产规处协办单位:区财政局、海淀园科技处、海淀园服体处、区知识产权局责 任 人:孟涵十六、加快推进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建设任务描述:完成国际技术转移集聚区主体功能规划,引进国际化技术转移品牌服务机构。搭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建设中试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落地一批重大国际技术转移和

44、企业主导的技术转移项目。组织开展有国际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技术转移品牌活动,发挥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完善技术转移服务链条,打造促进技术转移有效模式。实施进度:2013年,完成集聚区主体功能规划,搭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2014年,落地一批重大国际技术转移和企业主导的技术转移项目。2015年,建成技术转移服务链条相对完善、多种技术转移模式并存的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牵头单位:区知识产权局协办单位:海淀园对外合作处、海淀园服体处、区财政局责 任 人:张长宇十七、深化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任务描述:推进知识产权“聚核工程”。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参与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建设

45、专利信息传播利用数据支持平台,打造重点产业“专利创造高成长企业”。推进知识产权商用化,促进创新成果专利化、商品化、产业化,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环境,探索知识产权助力企业股权交易、上市融资新模式。实施进度:2013年,推进知识产权“聚核工程”各项工作计划,开展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辅导培训工作,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4年至2015年,继续深化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建设并完善专利信息传播利用数据支持平台。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助力企业股权交易、上市融资新模式。牵头单位:区知识产权局协办单位:区金融办责 任 人:张长宇十八、聚集高端创新要素,打造知识产权功能区任务描述: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

46、集聚发展区,聚集知识产权高端服务要素,打造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区,培育知识产权新兴服务业态和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实施进度:2013年,研究制定核心区知识产权功能区规划方案,以海淀南路-知春路-北土城西路为轴,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西区为核心,打造知识产权服务要素聚集一条街。启动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服务试点工程,开展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孵化培育。2014至2015年,形成知识产权高端服务品牌,吸引和聚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初步形成知识产权创新服务要素聚集区。牵头单位:区知识产权局

47、 协办单位:海淀园服体处、海淀街道(西区办)责 任 人:张长宇十九、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任务描述:建设西区天使投资大道,支持创投圈等搭建天使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吸引创业投资群体,聚集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壮大创业导师队伍,打造与国际接轨、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行业共性技术、科技条件平台、专业孵化器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增强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实施科技服务业提升行动,实现科技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和资源共享国际化。实施进度:2013年,以中关村西区为依托,建设创新

48、-孵化一条街区。实施科技服务业行动计划,启动建设西区天使投资大道,遴选支持一批公共技术服务、行业共性技术等协同创新平台。2014年,重点支持协同创新平台提升服务能力。2015年,巩固和提升科技服务业门类齐全、创业投资活跃、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牵头单位:海淀园服体处、区金融办协办单位:海淀街道(西区办)责 任 人:阎秀敏、唐颖二十、支持新型孵化器建设,构建全过程创业服务体系任务描述:支持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等社会资本建设新型孵化器。引导微软、用友等龙头企业建设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推动综合孵化器向专业技术型孵化器转变。引进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环节的特色企业作为轴心企业,采取横向产业化共

49、性技术链+纵向细分产业技术链的叠加方式,形成产业化关键技术支撑链。实施进度:2013年,重点支持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完善全过程创业服务功能。2014年至2015年,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建设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选择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试点,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链。牵头单位:海淀园服体处协办单位:区金融办、海淀街道(西区办)责 任 人:阎秀敏二十一、建立在孵企业动态跟踪机制任务描述:建立在孵企业动态跟踪机制,遴选优质企业及时引导入驻专业园区或基地,实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无缝对接,推动优质项目和企业扎根海淀。实施进度:2013年,建立起在孵企业动态跟踪平台。2013至2015

50、年,逐步实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无缝对接,适时推进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海淀。牵头单位:海淀园服体处协办单位:海淀园产规处、海淀园科技处、区投促局、区发改委责 任 人:阎秀敏二十二、加强集中办公区管理与服务任务描述:联合工商、税务等规范管理集中办公区,每年认定1-2批集中办公区,引导支持集中办公区为入驻中小微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支持天使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孵化器开办集中办公区,鼓励创业投资增加对早期中小企业的投资。实施进度:2013年至2015年。牵头单位:海淀园服体处、工商海淀分局协办单位: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金融办责 任 人:阎秀敏、刘树昌二十三、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及

51、团队,加快实施“海英计划”任务描述:坚持高端人才引领、核心技术主导、骨干企业支撑导向,进一步完善关键人才引进、生活服务、事业拓展等配套机制。吸引全球领军创业人才来海淀创办企业、研究机构及工作室。围绕产业集群培育产业人才,重点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启动“全球行业领军人才计划”,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探索开展“校企高端研发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试点。实施进度:2013年,梳理人才缺口,编制人才引进路线图,遴选创投机构和科技中介作为人才引进的桥梁和纽带。支持创投机构和科技中介多渠道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定针对性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促进全球领军人才的吸引和培育。2013

52、年至2015年,逐步完善人才引进、生活服务、事业拓展等配套服务机制,一批高端人才、核心技术、骨干企业等加快在核心区聚集涌现。牵头单位:海淀园服体处、海淀园对外合作处协办单位:区委组织部、区金融办、区人力社保局责 任 人:阎秀敏、张秀英二十四、支持专业机构举办国际化品牌创业活动任务描述: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举办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天使投资大会、创业世界杯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开展创新、创意、创业、创想活动,搭建思想交流场所,打造创意人群聚集区,吸引、凝聚、发现和培养创意人才,鼓励原创思想碰撞交流,激发原始创新。实施进度:2013年至2015年。2013年

53、,重点加强创意人群底数、行业和空间分布等基础调研,研究打造创意人群聚集区的具体方案。牵头单位:海淀园对外合作处、海淀园服体处、海淀园产规处协办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责 任 人:张秀英、阎秀敏、孟涵二十五、优化服务中小微企业任务描述:设立核心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尝试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券。争取国家、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政策在核心区先行先试,适时推出中小企业引导基金。实施进度:2013年,设立核心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展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券前期调研。2014年至2015年,推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券,加强实施效果评估,适时推出中小企业引导基金。牵头单位:区经信办协办单位:区财政局、海淀

54、园服体处责 任 人:何建吾二十六、实施与全球创新中心双向对接计划任务描述:支持企业、院所在硅谷等创新国家及区域设立专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建立国际技术转移和研发服务平台。吸引世界500强、境外知名科研机构来海淀设立研发机构、联合搭建世界顶级实验室或创新中心。实施进度:2013年,加强与国际创新区域的对接,探索在海外设立孵化器,推进全球创新联动。2014年至2015年,逐步培育与全球创新中心对接氛围及良好机制,增强国际化氛围,培育一批国际技术转移研发服务平台,建成一批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海淀园对外合作处协办单位:海淀园服体处、区投促局、区外事办责 任 人:张秀英二十七、实施国际化能力提

55、升计划任务描述:聚集国际化服务中介机构、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集成和创新企业国际化支持政策,完善服务企业国际化工作体系。提升领军企业家国际化素质,培育核心区企业跨文化整合能力。支持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和风投机构等吸引硅谷、欧盟等创新创业团队、中小企业异地同创。实施进度:2013年,组织核心区企业家参加国际化素质提升的专业培训,吸引聚集国际化科技服务品牌机构。2013年至2015年,初步建成服务园区国际化工作体系。牵头单位:海淀园对外合作处协办单位:区知识产权局责 任 人:张秀英二十八、实施“旗舰远航”计划任务描述: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展会、承接研发服务外包、扩展海外市场、获取国际认证、申请国际专利、创

56、制国际标准,设立境外分支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境外上市和兼并重组。推动“科技兴贸”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企业。实施进度:2013年,支持入选企业编制海外拓展的专项计划。2014年至2015年,重点支持入选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参与创制国际标准,支持海外兼并收购。牵头单位:海淀园对外合作处协办单位:区知识产权局、区质监局责 任 人:张秀英二十九、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任务描述:细化落实海淀区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实施办法(试行)。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优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政府投资采购新技术新产品比例。结合智慧海淀、美丽海淀、生态文明、社会服务管理、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南部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营销平台。鼓励驻区社会单位、友城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实施进度:2013年,细化落实现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政策,建立中小企业创新营销平台。2014年,初步建成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工程。2015年,进一步完善政府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政策体系,加快建立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