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语文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语文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语文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语文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墨鱼自蔽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注释:墨鱼:乌贼。蔽:隐蔽。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迹:循着踪迹,即跟踪。所以:的原因。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恃:凭借,依仗。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2)亦足以鉴。(_)2翻译下面的句子。则以墨蔽其身。_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

2、,才能保护自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2.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3. 精卫填海来自山海经,属于上古神话传说故事。读一读,回答问题。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1.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2.拓(zh)木:拓树,桑树的一种。3.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4.其鸣自詨(xio)

3、: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5.湮(yn):填塞。1用文中的原句,写出“精卫”的样子:_2写出“精卫、炎帝、女娃”的关系:_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理解下面的短句。又北二百里:_溺而不返:_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精卫填海歌颂的精神与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开天辟地、羿射九日的故事对比,与_这个故事更相近。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

4、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5. 将下面的古诗文改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精彩、幽默。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6. 阅读孔子论学,完成练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选自论语)注释行:行走。焉:在其中。故:旧的知识。习:复习说:同“悦”高兴、快乐。1请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说_(shu yu) 矣_(y i)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可这样停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用以上句子选自论语。论语记录的全是孔子说的话。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过的内容经常练习是愉快的事。D.孔子通过以上句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3读了以上文段,你得到的启示是:学习应该_、_、_。7. 课内阅读。自相矛盾楚(ch ch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 y)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w w)矛之利,于物无

6、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f)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8. 文言短篇阅读。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

7、之有患也。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_。2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句中“其”指什么。(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写在下面横线上。_9.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到,及。邑人:同县的人。古代“县”通称为“邑”。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8、1)衡乃穿壁引其光(_) (2)资给以书(_)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_3匡衡是个怎样的人?_10. 文言文阅读。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相鲁:做鲁国的宰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色:脸色。枉:歪曲。免:罢免。恃:依靠。1“嗜鱼”的意思是()。A.喜欢养鱼B.喜欢吃鱼C

9、.喜欢钓鱼D.喜欢玩鱼2“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的原因是()。A.公孙仪嗜鱼B.公孙仪有威信C.公孙仪是鲁国的宰相D.公孙仪能帮人做事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_4用“”画出能体现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句子。5文言文中的公孙仪具有_的品质。(填序号)机智聪明精打细算 秉公执法清正廉洁11.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乃:_(2)孔指以示儿曰。

10、 示:_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闻: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2. 课外阅读。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抒情的诗句是:_(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_13. 阅读理解。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 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1)群

11、儿谋取之(A.代词,指球B.代词,指树洞)(2)球遂浮出(A.顺,如意B.于是,就)2这件事的起因是_(用原文回答)。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结果_。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_14.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2解释题目的意思_3翻译下列句子。(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_5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_15. 文言文阅读。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