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答案分析_第1页
再别康桥答案分析_第2页
再别康桥答案分析_第3页
再别康桥答案分析_第4页
再别康桥答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导学案高一语文组 2010 年 9 月 6 日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两首诗的节奏、 旋律,了解新诗中 “新月派” 诗歌创作 “三 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 及创作风格; 品味诗歌语言, 把握诗歌意象, 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 方法;学习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 讲解、讨论相结合。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体悟作品的内涵, 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再别康桥中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及其作用2.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 品读 感悟 【课时安排】三课时

2、【课前准备】朗诵录音再别康桥【检查预习】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青荇(x ing )榆阴(y u )沉淀(di di ) 长篙(g a )漫溯(sU)浮藻(z?o )斑斓(in) 笙萧(sh e ng)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轻轻的 /我 /走了,正如我 /轻轻的 /来。 波光里的 /艳影,在 /我的心头 /荡漾。 在/康河的 /柔波里,我 /甘心/做一条水草! 满载 /一船/星辉,向 /青草更青处 /漫溯。3、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 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 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 受英国浪漫主

3、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 韵律谐和, 比喻新奇, 想像丰富, 意境优美, 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 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31 年因 飞机失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 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4、联句练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 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 还有情。【学习过程】 导入: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

4、首歌,不, 歌太铿锵了;有人说, 再别康桥像一颗 钻石,不,钻石太璀璨了;有人说, 再别 康桥像一个梦,不,梦太缥缈了。那么, 再别康桥像什么呢?一、整体感知 把握感情 (先听录音再自读,要求“准确” “流畅” “有情感 )l 、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 你觉得美在哪里? 与同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 (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鼓励 )字句清新, 韵律和谐, 比喻新奇, 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 的个性。或形式美和内容上的人情美 (表达了 对母校依依不舍的赤子情怀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 这种感情怎样体现?(温故知新,运用上次 课对意象的理解

5、解决问题) 依依惜别之情。关注题目, “再别”是题眼; 关键词语(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语言) ,开头 结尾两节 “走了”“作别”“不带走”等词 语;抓住意象即借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 彩、夕阳中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 清荇、榆阴下的潭水等,诗人通过描绘康桥 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 表达了对康桥的热爱 和依恋之情。二、合作探究 赏析意象 (一)、读 2、 3、4、5、 6 段,探究意象, 品味语言(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 方法)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如名句集锦),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 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 样呢?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 这首诗离别

6、的却不 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 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 给人清新飘逸之感。2、“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 感情的形象。 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 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 色,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的 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A、“师生互动分析“河畔的金柳”意象 思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艳影” 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在诗人要离 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 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 起眼的柳树呢?将“金柳”

7、比喻“夕阳中的新娘” 独具匠心, 金柳和新娘都是美丽的迷人的, 把无生命的 景语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 既写出了柳枝的 婷婷袅袅、妩媚多姿,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 极度依恋的感情。 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 的感情 点拨:1)、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请说出来。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 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 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轻轻摇摆, 婀娜的影子倒映在水中。2)、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 。 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用哪些形容词来形 容下?3)、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 娘”,说明什么啊? 说明了在诗人眼里今晚的柳比以往更迷

8、人、 更婀娜。4)、诗人为何觉得今晚的柳最美呢? 有句话叫“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 今天诗人要与康桥作别, 所以他对康桥的喜 爱与依恋之情在现在是最强烈的, 所以在平 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柳树才变的分外妖娆和 迷人。5)、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 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 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 对这柳情有独钟呢?) 因为“柳”音同“留” ,所以古人常用柳来 表达一种离情别绪, 所以柳也便成了是中国 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 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 所以说,诗人之所以在离别康桥时

9、 选择柳这一形象入诗, 也是是深受古典诗词 的影响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 不能。“艳影”是鲜明美丽的形影, “倒影” 只是客观的描述, 而艳影既形象的描写了金 色夕阳下柳树投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 且与 上句“新娘“呼应,同时更流露出诗人对金 柳乃至整个母校的热爱。 “艳影”融入了诗人深深地情意。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云彩”云彩本身就是飘忽、轻灵的,给人 以清新飘逸之感,使别离之情不是很沉重。 “青荇”:“招摇”写了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 伏的状态,写出了水草的可爱、动态之美, 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 一条水草,“甘心”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 热烈

10、的爱恋。“油油”:感到生命的旺盛。青 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 诗人对康桥的眷恋;“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 静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 这 “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就是沉淀在诗人 心灵深处的梦,这梦像彩虹一样美,但是却 揉碎了,有很凄楚。 “沉淀”即这是过去的, 而且积淀在心灵的最深处的东西, 是长期以 来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和理想。 暗示 着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依恋之情 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 ;夏虫的“沉默” ,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 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特点: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 都是自然景物, 给人清新之感,而

11、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 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 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 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 的意境。归纳:“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 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解读“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 通过联想和想象, 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 境之中。(二) 读 1、 7 节欣赏回环美。1、诗歌的首尾两小节语意很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但是同中有异, 这样处理有怎样表达作用? 首尾连接都表达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 缠 绵悱恻的感情。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住 一个“再别” ,首节以“轻轻的”三字重复 三次,显示出只身来到和 “作别”

12、时的怅惘、 徘徊、犹疑、留恋的复杂情;第七节在结构 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节奏相同, 但是诗句的融入了更多的不得不离开的哀 愁。首节的两个“轻轻“改成了”悄悄“, 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末节 是“挥袖”不带走“云彩” ,末节表达的感 情更进一层。 首节以“作别”概括全诗的内容,而两个叠 音词的运用,既定下抒情的基调,又因音节 轻盈优美,形成轻盈跳跃的节奏,衬托出了 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末节的“悄悄“与前文的“轻轻”照应,而 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 悄”既写出了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也写 出了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 让人惆怅不 已。 首尾两节语意相

13、似,节奏相同,在客观上强 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 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的感情, 一 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萦绕不散, 使 得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圆环。 归纳:语言品味要从词语、修辞手法着手。 词语品味,要始终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还要做 到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相结合。三 . 合作探究、拓展提升 1、探讨: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 的高潮有人认为第 5 节是,有人认为是第 6 节,你的看法呢?(温馨提示:思考第5、6两节中诗人时而“放歌”,时而“沉默”, 各是因为什么?)第五节的理由:诗人对母校的爱恋之情的达 到了高潮。 诗人似乎

14、已经忘记他要告别康桥 了,想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 寻找他“彩虹似的梦” ,到了晚上归来时, 水波与星光的交相辉映, 诗人情不自禁的腰 “在星辉斑斓了放歌” 。诗人快乐到了极点。第六节的理由:诗人的惜别之情到了高潮。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个“但”字把 诗人也把读者从梦境中回忆中拉回到了现 实。在现实中“放歌”是不可能的了,美好 的时光已经过去, “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 身离去。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 桥。本节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诗人的惜别 之情达到了高潮。2、再别康桥一诗在形式上如何体现“新 月派”的“三美”主张?【链接】 “新月派” 提倡诗歌创作具有 “三 美”的主张:

15、“绘画美”指的是词语的色彩, “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 “建筑美” 指的是句式。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 整。每节偶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上由两 个或三个音步构成 ,读来朗朗上口, 悦耳动听。 首节和 末节,回环复沓,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 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 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一节诗 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 每行的字数基本为 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 齐。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 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 如“云彩”“

16、金柳”“艳 影”“青荇”“彩虹”“斑斓” 等词语充满色 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 鲜明、丰富的图画。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 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 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 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质疑与练习】 【大胆质疑】如“是天上虹”后面没有标点符号,为什么?【迁移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题目。温馨提示:阅读课外诗歌,不要着慌,要反复诵读,认真体会,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 诗人的感情,领略诗歌的意境。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 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做雪花?(2)怎样理解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