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审视_第1页
科学发展观下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审视_第2页
科学发展观下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审视_第3页
科学发展观下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审视_第4页
科学发展观下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审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发展观下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审视 文献标识码 A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 充分 体现了中华民族治理国家、协调社会、安定民生、统一天下等社 会实践活动的智慧和卓识。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 本思想, 同时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予以创新, 是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而形成的理论硕果。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 审视儒家民本思想, 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儒家民本思想的精 华,服务于政治文明理论建设及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一)儒家民本思想对“民”的地位认识的局限性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以“君权神授, 皇权至上”为前提的, 其 目的在

2、于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维护和巩固, 避乱求治。 君主处于封 建统治阶级的顶层, 是“重民”的主体, 而广大民众是社会最底 层的被统治、被剥削者,处于封建统治集团之外。民本思想爱民 施仁政, 只不过是以此建立和谐有序的统治, 把社会控制在秩序 的范围之内。因为历史和现实总是无情地昭示,舍此,国家政权 就会衰亡, 统治阶级的统治就难以维系, 并最终走向灭亡。 因而, 以民为本始终是以民作为工具, 作为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 君主 “重民”,“爱民”最终是为了更好的“驭民”。孔子说:“民 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 ?泰伯 ) ,就完全体现了这一 点。很明显,儒家对“民”的地位的认识并没有从真正的“人

3、” 的意义上来理解,也从未真正提升到“人”的高度。此外,儒家民本思想中的“子民”说, 是“官本位”思想的 幽灵。历代儒家思想家宣扬民本主义,并非为民请命,而是为君 主专制的长治久安着想,因此才受到有政治眼光的君主的青睐。 在君主专制的统治和官吏特权不容挑战的封建时代里,这种民本思想是没有任何制度和物质的保证的,而既有意识形态作辩护, 又有暴力作后盾的君主及其官僚对民众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因此“官本位”才是封建社会的真实秩序。学而优则仕,自古文人寒窗苦读的追求,一旦有机会可以为官,就可以出人头地,步入 达官显贵之列,帮助统治者治民。在农耕社会,经济上以农为主, 而在政治运作上是以官为主,官是“父

4、母”,民是“子民”,封 建官吏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后, 都以“父母官”自居,让百姓为他 感恩戴德,结草衔环,将本应“爱民如子”的关系,扭曲成从属 依附的主仆关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民当家作主构成了 现代国家和政治的实质内容。 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 人民在政 治、经济和文化上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国家和社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儒家的 “重民”和“爱民”,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 因而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二)儒家民本思想对“民”的需求认识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治

5、国策略,儒家的民本思想重民贵民、爱民仁民, 其主要手段是利民富民。孟子日:“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 使富也”, 历代明君都把富民安民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条件。 在 中国封建社会, 为了稳固统治地位和实现太平盛世, 统治阶级往 往会谨遵儒家圣贤教诲,秉承养民、惠民、利民、富民等治国方 略,采取轻摇薄赋、与民休息、宽罚省刑等措施,为促进生产力 的恢复和发展, 刺激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无论经济 如何发展, 盛世如何腾达, 其根本在于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 益。统治者推行民本的目的是要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使农 民为发展封建经济提供更多的动力, 为地主提供更多的地租, 为 国家提供更多

6、的赋税, 使封建统治具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和阶级 基础。我们不难发现, 原来所谓“民本”只不过是套在“农本” 上的一件外衣而已。对于养民、惠民、利民、富民等政策,也仅 仅是对民众生活基本需求方面的考虑,而很少考虑到民众政治 上、文化上的需求,甚至对这些需求予以抑制和扼杀,秦始皇实 施焚书坑儒,明清盛行的八股取士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 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以 人为本”要求关注民生, 体察民情, 要解决

7、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对人的需求的考量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 发,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 把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发展最根本的目的, 达到了传统 民本思想所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因此, 科学发展观对人需求的认 识是全面的、综合的且具有科学性的。(三)儒家民本思想实施方略的局限性前文已提到民本思想的主体是封建君王, 要实现儒家民本思 想,主要依靠统治者的“仁政”和“德政”,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封建君王的道德水平及个人修养, 因此, 民本思想的实施过程 中“人治”色彩非常浓重。 同时,一位旷世明君的出现又是那么 具有偶然性,使得要真正落实民本思想具有

8、不确定性和不稳定 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中, 许多儒家民本论者的政策建议要遇到一 位开明有远见的君主,才有被实践的可能;否则,则只能被束之 高阁,处于憧憬阶段,不能转化为制度上的实践。此外,封建统 治下的民众, 是“无权”或“少权”群体, 没有自己的利益表达 机构,封建统治体制更缺乏对统治者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监督, 追 求民主民权的思想往往无法落实到现实层面。 而要实现这些政治 设想,则必须变革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推翻封建政权,但 这与推崇王道的儒家学派是完全背道而驰的。科学发展观下的“以人为本”的“人”,是广大人民群众, 是现代民本思想的实践主体,其价值取向才是真正意义的民本 位。在我国,广大

9、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民主与法制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诉求,并能将其转化为国家的意志,集中体现 在制定的宪法法律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中。 党和 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 管理过程中实施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改善民生等战 略,这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为了关心人、 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因此,人不仅仅是 展的手段,更 是发展的目的。(四)儒家民本思想世界观的局限性 传统民本思想带有神秘的天命色彩,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儒 家民本思想的主张者,几乎都是以神秘的方式来阐述其观点的。 如“天生民而立君, 以为民也”, “天聪明

10、, 自民聪明, 天明畏, 自我民明畏”,“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神之 主也”,“民和,而后神降之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 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传统民本思想很自然地认为,创造历 史的是替天行命的圣贤明君, 而不是普通大众。 正是这种唯心主 义,才使得中国古代的民众相信“君权神授”, 臣服于所谓“天 子”的威严,儒家民本思想成为封建统治者愚民的工具。而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是历史发展 的主体的观点, 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唯一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强调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

11、值 主体。二、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尽管儒家民本思想有自身的不足和局限, 但也有其不容忽视 的进步意义和积极作用。 下面,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儒家民本 思想的现代价值。(一)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内容, 它汲取了儒家 民本思想的精华,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超越与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指导下, 党和国家重新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剖析解读, 使 传统民本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中到了升华,实现了质的飞跃。 今天,我们倡导要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为民服务,为民谋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发点和落脚点

12、; 我们倡导要坚 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 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从这些执政理念中,我 们能清楚地看到儒家民本思想“重民”、 “爱民”的缩影, 只有 做到“重民”、“爱民”,党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事 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儒家民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的“以人为本”的合理结合, 从而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 主体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维系 公共管理伦理是赢得民心民意的重要砝码, 它直接影响着统 治的稳固和国家的治乱兴衰, 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水 平有重大意义。 公共管理伦理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和模范, 其

13、 伦理取向影响着社会伦理的导向。孔子日:“为政为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为政 ) “为政以德”是兴 国安邦的重要环节,是更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的头等大事, 也是改善党风政纪的关键。 如果行政领导能够真正从社会价值导 向上倡导“领导就是服务”、 “服务就是奉献”的为官道德, 能 够勤政为民,真正对人民负责,对人民利益负责,为人民群众兢 兢业业办实事、做好事,那么诸如贪污腐化,玩忽职守之类的社 会问题都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公共管理伦理是行政主体和行政 对象之间关系维系的纽带, 公务员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能 有效防止将公共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有利于构建的和谐

14、 政治文化和实现官民的同心同德。(三)教育公平的引导 “有教无类”是孔子民本思想中的教育主张。 2000 多年前 的西周,由官府办学,只招收贵族子弟。而孔子创办私校,招收 的学生不分贵贱、智愚、贫富、地区、长幼、种族等界限,实行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将教育对象扩大到平 民,由此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有教无类”彰显的是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 对 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我们要实现“有教无类”所蕴含的教育公 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比如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 诸多不公平问题。 在家乡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弟, 其就读的学校 往往面临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缺、

15、师资力量弱等困境;由于户 籍的限制, 要想到城市的学校入读, 农民工子女必须比城市孩子 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 再看看我国的高考制度, 通过高 考分数对考生进行类别化, 最后录取不同层次的学校, 这种看似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才选拔方式, 却夸大了高考试题可能达到 的精确度,夸大了考试分数的价值, 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评价标准。 此外,一些高考加分、指定特招等政策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 损害了教育公平。要实现教育公平, 除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外, 还 要加大对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 特别注重向农村地区教育财政投 入的倾斜,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四)生态环境的可持

16、续发展 儒家不仅认为社会管理应以民为本, 而且还将民本、 民众利 益上升到了环境管理原则的高度:“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 用也。” ( 孟子?梁惠王上 ) 周礼主张:“令万民时斩材, 有期日。”孙诒让日:“谓依其所用木之多少,为其出山入山之 日数,恐其逾期多采,则财物罄尽,故为期限以节之。”这就明 确指出, 人们之所以要采用生态学的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 根本 目的是为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性, 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起码 生活需要。在此,儒家具有民本主义的倾向,将民本主义从社会 历史观上的一种学说转化为环境管理问题上的一项基本原则。人类社会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发展转型过程中,在不断地向自然索取,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若毫无节制地 攫取,人类将难以维持经济持续地增长, 难以为后代创造可持续 发展条件,最终会将人类推向绝境。 儒家思想认为向自然索取要 有节制、不能过度,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