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篆书春节对联篇一:篆书春联吴昌硕金石拙美的集成吴昌硕篆书王福州2012-12-28 15:31:23 来源:中国艺术报观赏吴昌硕篆文书法,感受金石文字拙美,是一件快事,更是一种享受。金石书法是 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 因其苍厚高古, 须像老者观赏一件称心古玩, 细细把玩远近 端详。 纵览中国书法史, 元代赵子昂推崇摹古复古, 发展至明清美学上的重大收获便是逐步 摆脱帖学纤弱气质,推动了对 “拙 ”美的挖掘和金石美学的繁荣。伴随大量吉金碑版的出土, 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兴盛。金石拙美在气息在味道,来自吉金乐石,来自钟鼎盘盂,来 自碑碣摩崖,来自纸墨槌榻。透过古今对金石书法朴茂、遒劲、浑厚
2、、古拙、沉雄、苍老等 的溢美之辞,便体味到金石拙美的一鳞半爪。吴昌硕是近现代金石美学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谈论金石美学绕不开吴昌硕。吴昌硕 的书法,以石鼓篆文最为夺目, 尤其是篆书, 真力弥满,古趣横溢,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欣赏吴昌硕篆书,感受金石拙美,一方面必须了解石鼓文。石鼓作为先秦石刻,历经千年风 霜,先放置凤翔夫子庙, 再放置汴梁的保和殿,最后被金人运往北京放置国子监。 石鼓文书 写停匀婉通,镌刻工整精细,远超西汉石刻。随着搬运和重复椎拓,鼓上字迹日益磨损,至 乾隆年间曾另选贞石征工摹刻, 所以石鼓又分新旧两种。 吴昌硕认为宁波范氏天一阁所藏北 宋拓本最佳, 可惜咸丰十年化为灰烬。
3、他退而以书家阮元所摹刻的天一阁本石鼓, 作为日夜 临写的对象。 甚至有传说他没有真正的阮刻本, 只能重复从迟鸿轩所临出来的石鼓样本。 石 鼓文线质浑劲,结体略呈纵势,籀文的繁复结构贯穿其中,章法疏密有致,纵横有象。习石 鼓过程中, 常熟书家杨沂孙、贵州莫友芝对吴昌硕都有相当影响。 吴昌硕融会贯通,相互为 助,其篆书脱胎于石鼓文,以天玺碑为骨干, 蓄意变化创立草篆, 参以三代金笔意及绘画的 笔法结构,形成拙美金石书法。石鼓文因其优劣难辨,晦涩难懂,鲜有近代书法家喜爱,唯 吴昌硕一以贯之钟情改造。另一方面应对书法气韵有了解,即学会望气,体察书品气局,品 味气眼气口。 吴昌硕篆书将石鼓文整饬丰茂的特
4、点与邓石如等人婀娜飘逸的小篆相结合, 再 融入如篆刻般凝重而爽利的 “金石气 ”。金石书法美在用笔。 用笔中的中锋、 侧锋、藏锋、出锋和方笔、 圆笔、 轻重、疾徐等, 皆以点画成就其变化,表达情感。如音乐运用少数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构成优美 乐曲。 常说吴字力透纸背力能扛鼎, 即说其有骨风骨力, 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撑点, 引申到精 神层面,就是有气节, 有骨头,站得住。吴昌硕长期沉浸于斑驳陆离的钟鼎彝器和碑碣瓦甓, 沉醉于款识和铭词千百年深沉的修养熔铸, 历经时间和历史的淘洗和孕育, 使人如观满天星 斗,精神四射。吴昌硕的篆文用笔上,倚重笔锋,施展弹性,其功用限于构线。行、顿,转 折果断
5、遒劲,线条粗厚,节奏变化丰富。一笔下去,无论点面,都不是几何学上的点面,而 是圆的立体的点面。中锋下笔,背阳光照射,正中间有道黑道,黑线周围是淡墨,俗称 “绵 裹铁 ”,圆滚滚产生立体感觉。 线是点的延长, 块是点的扩大; 点是有体积的, 点是力之积, 积力成线达到生死刚正。吴昌硕用笔浑朴厚重,饱满鼓荡,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 收笔或戛然而起,或轻顿缓提,尽显遒劲老辣。用墨上其功用止于涂染。以浓湿为主,饱墨 铺毫,意韵生动,有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莽朴拙之趣。从其发展过程看,由清逸渐浑厚,由 平稳趋纵肆,由整齐转参差,最终形成恣肆老辣、遒劲豪迈的风格。纵观吴昌硕篆书,骨法 用笔由点块构成而非
6、线,从合理性、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凝练遒劲, 气度恢弘。 像疏景横斜, 苍藤盘结, 具有 “字中有画 ”之趣,非书非画, 亦书亦画, 堪称奇观。金石书法美在文字结构。 吴昌硕长期浸淫于中国书法篆、 隶、真、 草、飞白的空间美, 临摹石鼓文同时兼顾改造创新, 布白运用匠心独具。 笔画上, 他把结字方正形体变为纵向取 势,原来的平头字,变成右高左低。如 “马 ”、“既”等字,横画原本从左上斜向右下,吴 昌硕笔下不是平画就是相反斜向。又如拓本中的“以 ”字,似鸭非鸭,似鹅非鹅,吴昌硕把它画成一条昂首吐芯的凶蛇,俨然怒状。纵览其临摹的石鼓文, 不仅和原拓不同,就是自己临 写的也肥瘦修
7、短不一,本本各异。他的草书不昧古法,又难辨古人踪迹,不强调章法的疏密 聚散,而以方折顿挫的笔法,忽断忽连,顾盼呼应,凸显铿锵有声的点画节奏感,呈现一幅 落英缤纷珠丸跳荡逸趣迭生的画面感。 结体上气势沉雄圆稳, 却蕴涵天真秀逸风姿。 体会吴 昌硕篆书的结体规律正如欣赏西洋建筑的结构规律, 建筑上为了美的要求, 绝不僵死于几何 学的线, 而时常改变石柱造形。 同样书法为彰显类似音乐或舞蹈引起的空间感型, 亦不惜依 据美的规律而改变字形。 吴昌硕篆书吸收秦篆特点,字形稍稍拉长,上部相对紧密,下部疏 朗而垂笔向左右微微开张,从而将石鼓文与邓石如、吴熙载的篆书风格结合,茂密紧凑,正 欹互用,从而形成自己
8、独特书风。金石书法美在章法布局。气韵生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意境美,书法气韵生动除了体现在 用笔、结体之外就是章法布局。五代荆浩解释气韵: “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 隐迹立形,备遗不俗。 ”体恤吴昌硕篆书所表现的章法布局美,犹如静听传说中仓颉四目观 见宇宙神奇,绝非几何学和数学的理智所能规划。 “老”是“成 ”与“拙”的要件, “老 ”不只是年 龄,还表现在气度、 修养和风格。 吴昌硕篆书汲取商周的篆文、 秦人的小篆、 汉代隶书八分、 魏晋的行草、唐朝的真书、宋明的行草之滋养,融会贯通,将金石艺术推向高峰。在体势上 吴昌硕篆书惯常以纵取势,左低右高的规律非常明显,寓端庄于错落。分布上疏密有
9、致, 避让得宜,而茂密处与空白处大都相互呼应对照,整体上达到雍容端庄的效果。见景生情, 因势利导,行行相向,字字相承,参差取势颇俱意态,正如宾朋杂坐,交相接应。篇三:吴 昌硕的篆刻艺术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当代意义是深远的, 他不仅仅在于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程式, 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的一元审美的观念。 开启了当代篆刻刀法多元 审美的新观念。 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 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书画印艺坛, 同时也影响 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多有涉及,有的还有专论和专著。 其中, 最
10、著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刘江先生所著的 吴昌硕篆刻及其刀法 一书。 该书以吴 昌硕篆刻的 “刀法与笔意 ”的关系为主线, 从基本点画、 边界格、 残损以及用笔、 用刀与结体、 章法等方面对吴昌硕篆刻的刀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分析。 其方法采用文字说明配以相 应的篆刻作品之图例。分析局部刀法时,在相应附图(篆刻作品 )旁再用钢笔绘出局部刀法之 示意图。这种开创性的研究方法, 使我们对吴昌硕的篆刻刀法从直观的认识, 上升到了理性 的认识,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归纳起来 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冲切结合的刀法特点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的冲刀法和切刀法的优秀成果的
11、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 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 法。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 他的篆刻刀法的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残缺刀法特点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 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 变得残缺不全。恰恰 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吴 昌硕善于巧
12、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 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 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 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吴昌硕篆刻刀法开创了现代审美之新纪元自元末明初篆刻艺术诞生之后,篆刻家们对篆刻的刀法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到了 清末民初的吴昌硕时代, 篆刻刀法已相当成熟, 并形成了众多的篆刻流派和一批卓有成就的 篆刻大家。篆刻刀法的观念也已经形成。 吴昌硕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敢于和善于对传统的和 其同时代的篆刻刀法观念的扬弃。冲切刀结合法,推动了 “印从书出”的篆刻刀法审美的新发展。“印从书出”的篆刻刀法观念,是明清篆刻刀
13、法观念之核心,即以刀法来表达笔意为指 归。正如明代篆刻家、印论家朱简所说: “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 神品也。 ”朱(简印经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篆刻艺术借鉴和吸收了书法艺术的理论成果 和创作经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明清篆刻流派的辉煌。但细细分析起来, 吴昌硕之 前和其同代篆刻大家们,在篆刻刀法上多选择了一条可称之谓: 一元性,纵向深入拓展之路。 即或选择冲刀法或选择切刀法, 在刻印过程中对入刀的角度, 运刀的速度和力度上深入探索, 形成适应既能表达笔意, 又能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刀法语言。 我们知道,浙派的 开山祖丁敬早有“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14、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 文?” 明确地提出了要突破当时印人崇尚汉印的审美局限, 向更广阔的领域开掘古代印章美 的审美取向,客观上体现出不满于宗汉审美的一元认识,而提倡多元的审美趣味。这一 “思 离群”的篆刻艺术思想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首先,丁敬身体力行,在他的篆刻创作的刀法 实践中,以其个性化的切刀法对汉印进行创新, 从而开创了浙派印风。 他在刀法上所走的是 一条切刀法一元探索之路。继丁敬之后,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 松等对切刀法不断发展,严格地讲他们一直是沿着这条切刀法的一元之路不断深入地探索着。 然而,吴昌硕在篆刻创作的刀法上, “信刀所至意无必,恢恢游刃殊
15、从容。 ”不“知何者为正 变,自我作古空群雄。 ”吴(昌硕刻印诗,见缶庐集卷一。 )不被冲刀、切刀所圄,在 “印从书出”的刀法观念下,以刀法表达笔意为指归,不泥于前人探索出的,已经相当成熟的 纯粹的冲刀法和切刀法的故有程式的创作方式, 大胆地探索新刀法, 成功地将冲、切等刀法 融会一炉。 从而,开拓了篆刻刀法从一元时代迈向多元时代的审美新纪元。残缺刀法,开拓了篆刻的多元刀法的审美新境界。也。 ”并批评印面残缺者: “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 效之。”见(季度长年 边款)然而,自文彭之后, 对印面的残缺美, 印人们一直是探索不止, 但总难成气候。 吴昌硕在其 “不受束缚
16、雕镌中 ”,“贵能深造求其通 ”吴(昌硕刻印 诗,同上。) 和艺术思想的指导下, 对篆刻刀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他不满足于对冲刀或切刀的纵向深 入的研究, 甚至不满足于将冲、 切等刀法融于一炉,所产生的篆刻刀法的新境界。 为了印面 的审美需要,他对篆刻刀法不断地横向扩展,在刻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敲、击、凿、磨等手 法,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大胆地探索和使用残缺刀法,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 现力,进一步开拓了篆刻的多元刀法带来的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事实上, 吴昌硕在长期的 篆刻创作的实践中, 成功地探索出的残缺刀法, 开创了当代篆刻刀法审美的新纪元。 吴昌硕 篆书析评作者:许枚吴昌硕是我
17、国近代书画印诗史上的全能艺术大师,其中尤以篆书最为 “名世绝品 ”(沙 孟海论吴昌硕先生的书法 )。他经过数十年的强抱石鼓 ,不拘成法,弃形取神,独树 一帜,创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使石鼓文书法走入了空前绝后的境地。提及吴昌硕的篆 书,人们必然会想到石鼓文 ,而一谈到石鼓文 ,便不禁联想起吴昌硕,两者结合得如 此紧密,纵观书法史,恐难找出第二。在当今的书坛上, 吴昌硕篆书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艺术 门类,值此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之际, 有必要对吴昌硕篆书进行一番评析, 结合当代的创作, 本文 试图作一简述, 从中或许能得到某些启示, 并对进一步探讨篆书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观点的研 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
18、、吴昌硕篆书的初创、演进、成熟过程清代中叶以后,出土了大量的汉魏碑志,为书法界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碑学大盛的渐 变风潮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 一些书法家大力倡导碑学, 使碑学一跃而占据较高 地位,其间石鼓文成为较热门的范本,邓石如、张惠言、杨沂孙、吴大澂、阮元等极力 推崇, 潜心临仿之。 社会上要求书法变革的呼声也渐趋强烈,有人大胆地试以新的创造,走新的路。如邓石如, 打破了自秦以来过于呆板工整的作篆方法,采用隶书笔法来写篆书,而 伊秉绶则改变了以往隶书的传统写法, 以篆书笔法写隶书, 杨沂孙、 吴让之等均在作篆笔法 上融进了新意, 创出了自己的书风。 纵观中国书法史,清代的篆书达到了兴
19、盛时期,不论从 实用性或是赏玩性, 还是从艺术的追求上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朝代。 这一切现象, 直接或间接 地影响着吴昌硕的书法艺术。吴昌硕由于家庭的熏陶,早年就悉于书法篆刻,颇受邓石如、 杨沂孙、杨岘等的影响。而从吴昌硕早期所临石鼓文看,则受阮元本石鼓文的影响 颇多。阮元本是经过阮元对石鼓文的整理,推究字体,摹似书意,由张燕昌双钩摹写, 海盐吴厚生刻凿后的拓本, 与唐拓本有较大的差异。 笔者据有关资料考查, 结合吴昌硕早期 所书石豉文作品与阮元石鼓文拓本,对照唐拓精本石鼓文进行分析比鉴,吴昌硕早期临的石鼓文均出自阮拓本。从用笔来看, 唐拓本石鼓文精细均等,起收裹藏,起笔、行笔、收笔呆板而无变化,
20、而阮元本则有了 较大较多的粗细变化,起笔有大圆头、圆头、尖头等(图1);行笔有中间粗两头细、中间细两头粗, 前粗后细,前细后粗, 粗细相等等 (图 2);收笔有剑尾、 圆尾、尖尾等(图 3)。 线条变化丰富, 有较多不同的运笔方法, 而吴昌硕正是通过对阮元本的临习得到了从别的碑 帖中所得不到的东西, 也就是说, 吴昌硕篆书变幻莫测的线条或多或少得益于阮元本。 我们 从(图4)看,阮元本石鼓文与唐拓本石鼓文的结体之间比较,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 处,如 “车”、“蜀”、“?”、 “鹿”、 “麀”,出现了上下舒展、左右略紧,以及参差大小等一些 结构变化, 吴昌硕早期临作的结体, 颇似阮元本而非唐拓本,
21、 这也为吴昌硕篆书的创立打下 了一定的基础。 可以这样说, 吴昌硕如果没有阮元本的初临阶段的话, 那他的篆书将又是另 一番风味了。 下面通过吴昌硕早期至晚期的各年龄段所临或创作的篆书代表作品, 探析他所 走过的轨迹。33 岁临石鼓文横幅由于吴昌硕早年即学篆刻, 因而对学篆也成了他的爱好之一, 广泛收集籀篆汉瓦碑刻, 孜孜以求,日夜苦练,此前求得阮氏拓本石鼓文 ,从此开始了吴昌硕不拘一格的篆书生 涯。此幅作品从用笔上看,虽然觉得有些稚嫩,但基本符合石鼓文的书写要求。起笔时 谨慎藏头,多呈圆头,中部运笔力求中锋,线条略有粗细变化,收笔时小心裹尾;结体较接 近阮拓本石鼓文 ,如: “速”、“求”、“
22、车”等,整幅字工稳平整,形态对称而和谐,默色浓 润而厚重。 35 岁篆书七言对联这副作品为吴昌硕的早期篆书,我们从作品的整体来观赏,基本属杨沂孙一路风貌, 但一点一画已融个人特色,用笔较为含蓄,结体严谨。我们还可以看到该作品内洋溢着 石 鼓文的气息,如“纪”字绞丝旁的上部, “汉”字右边中间部分, “隃”字的左耳旁, “麋”、“临”、 “王”字等,从中可以看出吴昌硕追求 石鼓文 的意识;与 33岁时所临 石鼓文 相比较, 显得较活泼婉畅,在运笔上较多地取石鼓文之意。略显不足的是,有些部位尚欠精到, 属书风初探阶段。 41 岁集石鼓文七言对联该集联从整体上看,流畅大方,无雕琢大气,笔画较纤瘦,但
23、笔力比较沉实,在点线 的变化中有隐显凝重的感觉,此时对石鼓文用笔的理解较为深刻,起笔的藏锋,行笔的 中锋,收笔的回锋,均有较准确的控制;结体求形似,平稳工整中略显大小倚侧,如 “弓 ”、 “鲤”、“游”、“渊 ”、“原”等,正如沙孟海所说大小倚侧,如 “弓”、“鲤 ”、“游”、“渊”、“原”等, 正如沙孟海所说的 “循守绳墨、点画毕肖 ”。虽未成风格,但石鼓文意趣渐显。 45 岁临 石鼓文四行小中堂这是吴昌硕早期临石鼓文作品,循规蹈矩,笔画的向背处理上对称协调,自然而 恰到好处, 行笔中锋而较有力度。笔势沉着浑朴, 以圆转流畅的线条加强了节奏和动感;刚 中寓柔,时有枯润之笔,更添整体效果之美。
24、由于光绪丙戌( 1886 )年九月间得以好友潘瘦羊所赠石鼓精拓 ,吴昌硕如获至宝, 终日挥毫临习,心摹手追,自此与石鼓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吴昌硕对石鼓文 用功探索的开始。 47 岁篆书七言对联此时吴昌硕临石鼓文已有十多年了,技艺长进较快,基本融入石鼓文笔意, 渐趋成熟。与同类早期的作品相比较,显得大方劲健,线条爽利舒展,富有韵致,结体取纵 势,呈上下舒展而左右微紧, 个别字略呈斜势, 有些左右结构的字初显左低右高势。 如 “游”、 “雉”、“鲜”等字。沙孟海论述吴昌硕此段时间所临石鼓文 ,有“结法渐离原刻 ”之评。 54 岁篆书八言对联与较前的书作相比较,此时的运笔一改以往的瘦劲,略趋雄强
25、浑穆,线条的质感和形 态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更添凝炼、朴厚,力透纸背:部分结构呈左低右高、上下大小 及内外疏密的变化,如 “得”、“和”、“钩”、“剑”、“风”等(转载于 :篆书春联吴昌硕 )字,吴昌 硕之篆书风貌逐渐显露。 61 岁临石鼓文四行可以说吴昌硕在 45 岁以前所临石鼓文较为规整,中锋运笔,精心结体,而四十六 七岁至 60岁这段时间是吴昌硕篆书初显面貌阶段, 至 60岁以后 “确立自我面目 ”(沙孟海论 吴昌硕先生的书法 )。此时在石鼓文的临习和创作上,他独具慧眼和胆识,倾注了全 部的心力,遍集宋明佳拓,再参与秦权量、琅琊台石刻、泰山石刻和雄悍浑厚的西周金文, 旁通秦玺、汉印、瓦当,融进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进行大胆变革,一发而不可收,初创出 崭新的吴派书风。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由于线条的分合聚散, 快慢粗细,墨色的枯润变 化,均显示出深刻的韵律和苍劲朴茂的意趣;结体气势开张,不似石鼓胜似石鼓 。 能把平整圆匀的 石鼓文写得如此具有个性,在篆书史上很难找到这样一种典型:古得高 雅出奇,又新得前无古人。 62 岁临庚罴卣铭大轴吴昌硕所书金文虽然不多,然而却显现出敏捷的观察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2025年度大学生学习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音乐教研员个人工作计划范例
- 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024年
- 医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劳动力进场与需求计划
- 小学第一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2025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及计划
- 《塑胶模具知识》课件
- 《塑料模具与设备》课件
- GB/T 45008-2024稀土热障涂层材料锆酸钆镱粉末
- 经理与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数字孪生应用技术)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招聘46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物理实验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沈阳理工大学
- 高血压课件教学课件
- 孕期常见症状及处理课件
- 应用数理统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中国农业大学
- 《2025酒店预算的进与退》
- 肺癌的介入治疗护理
- 民办学校教职工入职背景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