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doc_第1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doc_第2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doc_第3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doc_第4页
《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要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与人口统计复习题第一章社会和人口统计的研究内容和若干前沿问题:1、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经济、社会统计学两门学科(2)经济、社会、科技统计学三门学科(3)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统计学四门学科2、从内容上看,目前有哪两种版本的社会统计学教材?(1)卢淑华: 21 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社会统计学(第4 版)(2)袁方:社会统计学3、国外和我国的“人口学”、“人口统计学”在概念使用上有什么区别?(1)西方:人口学 =人口统计学(2)我国:人口学 =人口理论 +人口统计学 +人口分支学科4、简述人口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内容。人口统计学由 3 个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1)人口统计资

2、料搜集方法。 包括人口普查、人口经常性统计(登记)、人口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其他搜集人口统计资料的方法。(2)人口统计资料的汇总与整理 。人口统计学规定汇总、整理的原则和方法,对人口统计资料确定按性质和数量关系建立分类和分组体系, 如城市人口分组、出生率死亡率分组、职业分类等等。(3)人口分析方法 。1. 从分析方法上讲 ,有综合指标法、 平均数法、相对数法、方差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图表法、人口数学模型等。2. 从人口现象讲, 有人口增长率和趋势分析,人口总量和构成(自然构成、经济构成、社会构成)分析,人口再生产过程(生育、死亡、迁移)分析,人口预测和目标分析 , 人口与经济、社会关

3、系分析等等 , 包罗人口现象的各个方面。第二章劳动要素投入统计5、国际劳工组织( ILO)如何界定失业?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与其差别是什么?(1)国际劳工组织失业的标准: 没有工作,既没有被雇佣,也没有自谋职业;目前可以工作,即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并正在寻找工作。(2)中国城镇登记失业: 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 16 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已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人员。区别: 1.“登记失业”还不是完整的“失业”概念; 2.失业人口统计有年龄上限。6、劳动力资源结构的分析指标有哪些?1.劳动参与率; 2.就业率与失业率、就业人口比;3.人口红利7、什

4、么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如何认识“就业弹性”的高低及其变化?(1)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简称就业弹性, 是指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经济增长变化一个百分比引起的就业变化的比率,即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2)如何认识“就业弹性”的高低及其变化?一般来说,就业弹性越大, 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大, 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作用越明显。 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保持较高就业弹性对于就业和再就业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而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 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A.就业弹性的高低并不直接反映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弹性高并不说明就业更加充分;反

5、之,就业弹性低也并不意味着失业更加严重。当就业弹性为正值时 :弹性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大;弹性小,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低。当就业弹性为负值时: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挤出”效应,即经济增长为正但就业减少,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挤出” 效应越强;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 对就业“挤出” 效应越小。(一些新技术的实施);另一种是“吸入”效应,即经济增长为负但就业增加,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吸入”效应就越小B. 经济结构的调整一般会带来就业弹性的降低。如产业转型、投资转型、产业升级、新旧产业调

6、整。8、熟悉“终生收入法 ”测算人力资本的原理,能指出公式中每个符号的含义。终生收入法:以个人预期生命期的终生收入现值来衡量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并通过对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加总得到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 终生收入法主要通过生存率(存活率)、升学率和就业率来估计预期未来收入。在估计未来收入现值时,终生收入法考虑了劳动收入增长率和折现率, 并假设二者是不变的。 同时,使用倒推的方式,从 60 岁、59 岁、58 岁等一直推到 0 岁。对于青少年人群,计算的是其毕业后的预期终生收入。第五阶段退休,不上学不工作: 假设男性60 岁,女性55 岁。预期收入公式:mi y , s, a ,e0 ,即退休的人的未

7、来预期终生收入为0。其中: y 表示年份; s 表示性别; a 表示年龄; e 表示受教育程度; mi 表示劳动者预期未来的终生劳动收入。第四阶段工作,不上学:这一阶段的年龄限制为:女性(25 54),男性( 25 59)。预期收入公式:mi y, s,a ,eymiy,s, a,e sry 1,s,a 11Gmiy, s,a 1,e1+R第三阶段边上学边工作;该阶段年龄限制为1624 岁。miy ,s,a ,eymiy ,s,a ,e senry 1,s,a 1,e 1sry 1,s,a 1 miy,s,a 1,e 1+(1senry 1,s,a 1,e 1 ) sry 1,s,a 1 mi

8、y,s,a 1,e 1G1+R第二阶段上学,但没有工作:该阶段年龄限制为6 15 岁。misenr1,e 1sr1,s,a 1mi1y ,s,a, ey 1,s,ayy,s, a 1,e(1 senr1,s,a1,e 1)sr1miyy 1,s,ay,s,a 1,e1 G1+R第一阶段既不上学也不工作: 这个阶段可假设为 05 岁人群。(不存在升学率和当期收入)miy, s,a,esry 1,s,a 1 miy, s,a 1,e1 G 1+R测算了每一阶段的预期未来终生收入后,再测算各人群的人力资本存量数据。一个国家总人口的预期未来终生收入, 即从收入角度出发测算的 人力资本存量为:MI (

9、y)miy,s,a,eLy,s,a,esae9、从内容上看,劳动适龄人口和非劳动适龄人口有什么关系?(1)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 =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窄口径)(2)非劳动适龄人口: 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非劳动适龄人口 =超过劳动年龄人口 +不足劳动年龄人口(3)劳动适龄人口和非劳动适龄人口之和为全部人口(劳动力资源总量) 。(4)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中的非经济活动人口 (窄口径)和非劳动适龄人口构成非经济活动人口 (宽口径)。第三章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10、熟悉 2

10、010 年及以后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2010 年以后 HDI 的计算方法:HDI 用预期寿命指数、 教育指数、收入指数平均综合而成。 2010 年以后 HDI 的计算方法:单项指数有三个: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收入指数实际值-最小值单项指数=最大值-最小值计算收入指数时,要先对人均GNI取对数。HDI3 预期寿命指数 教育指数 收入指数预期寿命指数LEILE-20/ 83.2- 20教育指数(EI)()0.951 0MYSI EYSI - 0 /成人平均受教育年数指数MYSIMYS0 / 13.20儿童预期受教育年数指数EYSIEYS0 / 20.60(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25岁的人在学

11、校接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数;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在现有入学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5岁的幼儿一生将要接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数)收入指数IIln GNIpc - ln 163/ ln 108211 - ln 163HDI3 LEIEIII11、如何评价人类发展指数(HDI)?(优点、局限性及改进)( 1)优点:HDI 是评价人类发展三大基本维度平均成就的综合指数,这三大基本维度是健康长寿的生活、 知识以及体面的生活水平。 具体指数涵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因而排名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各国人民的生活现状, 大有取代 GDP 排名之势。( 2)局限性:1、选择指标少。 HDI 只选择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和人

12、均 GNI 三个指标来评价一国的社会发展水平, 而这三个指标只与健康、 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关, 无法全面反映一国社会发展水平。2、计算方法不够完善。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收入指数受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大,极值一变,单项指数发生变化, HDI 也会发生变化。3、笼统的 HDI 掩盖了贫穷、性别差异等导致的不平等。( 3)改进:1、增加变量。如引入环境污染变量、资源消耗变量等2、考虑引入权数。3、分性别计算各单项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4、推出不平等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5、用一些变量补充说明原有变量。6、方法重构。第四章人口统计中的基本方法12、熟悉指标的标准化的意义、 直接标准化与间接标准化的方法

13、 。( 能熟练计算)( 1)熟悉指标的标准化的意义为了消除年龄结构对指标的影响,需要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分为直接标准化和间接标准化,其出发点都是消除年龄结构的影响。( 2)直接标准化与间接标准化的方法A. 直接标准化 :在比较两个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点的指标时,用一个统一的年龄结构作为分年龄人口率(如分年龄生育率、分年龄死亡率等)的权数,重新计算该指标。以这个统一的年龄结构计算出的指标值是可以进行比较的。ASR( v xC xs )其中,ASR表示标准化值,如标准化粗死亡率、 标准化一般生育率。 v x 表示分年龄人口率,如分年龄生育率、分年龄死亡率等;标准人口中各年龄人口数ssxC xsCx

14、=P表示标准人口年龄分布,标准人口总人口数PS在分析生育率时,一般生育率的计算公式为:B( f xFx)C x )GFR( f xF1549Fx:出生人数;Bf x:年龄别生育率;Fx:年龄为x的育龄妇女人数;C x:年龄为x的育龄妇女在总育龄妇女人数中的占比可见一般生育率 GFR受分年龄生育率f x 和育龄妇女年龄结构 C x 的影响。假如对 2010 年全国不同省的一般生育率进行比较时,可以选用全国育龄妇女年龄结构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准化的方法。ASGFRk( fx ,kCxs )其中, ASGFRk 表示第 k个省的直接标准化生育率;fx ,k 表示第 k个省年龄别生育率;s此处为全国

15、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B. 间接标准化: 求出一个标准化因子系数, 然后用这个系数乘以标准人口的人口率(比如粗死亡率、出生率等),由此得到间接标准化的指标。SNIASR RRSSSR(vx Cx )v(xPx )N其中,即为标准化因子S( vxPx )R为实际人口相应的人口率(如粗死亡率、出生率等);N为实际人口相应人口数,如死亡人口数、出生人口数;Rs为标准人口相应的人口率,如粗出生率、粗死亡率等;Svx 为标准人口的分年龄人口率,如分年龄生育率、分年龄死亡率等;Cx为实际人口的年龄构成, Cx = 实际人口中各年龄人口数= Px ;实际人口总人口数pPx为实际人口的分年龄人口数,P为实际人口

16、总人口数。IASR RRSC )NRS(vS(vSP )xxxx证明:实际人口的事件人口数(如出生数)N:实际人口的间接标准化人口率IASR按标准人口计算的事件人口数SPx):标准人口相应的人口率 S(vxR所以:NSIASR(vxSRPx )其中,N即为标准化因子(vxSPx )13、熟悉生命表的意义与构成。(1)记录了同一批人的生命过程。(2)生命表的直接成果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3)生命表是人口预测的重要依据。(4)生命表是进行寿险研究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第五章 人口城镇化与人口分布14、如何评价人口城镇化对我国发展的意义?(1)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

17、路。(2)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3)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4)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5)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6)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15、简述人口城镇化分析指标。(1)城镇化水平: 在特定地域和时点的城镇化程度,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2)城镇化速度: 如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上升百分点、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3)城镇人口增加的构成: 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原有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是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流动, 三是农村地区变为城镇地区。(4)城镇规模分布: 对各种规模的城市构成

18、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城镇化发展的合理性与均衡性。 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常用来反映城镇化内部构成状况,指标值越高说明该地域城镇化发展越不均衡。A. 城市首位度: 某一地域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大城市人口的比值。首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S1P1P2S1:某地城市首位度;P、P:分别代表某地域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人口数。12B. 四城市指数 :某地域第一大城市人口数与其后3 个大城市人口数之比。S4P1P2 +P3 +P4S4:某地域四城市指数;P、P、P、P:分别为某地域第一、二、三、四大城市人口数。1234C. 十一城市指数:某地域第一大城市人口数与其后10

19、 个大城市人口数之比。S112P1P2+P3 +P4 +. P11S11:某地域四城市指数;P1、P2、. 、P11:某地域第一大城市人口数。16、如何评价我国城镇化速度是否超前或滞后?考察一国城市化水平是否滞后,一般要通过国际比较 来得出结论。这就意味着首先要选择国际比较的基准,这就是一国或一组国家在 “相同条件” 下的城市化率。把人均 GDP(人均 GNI)水平用于确立中国城市化水平国际比较基准的经济指标是比较适当的。(注意:人均 GNI 应按 PPP计算,最好用世界银行数据。)中国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率基准国的城市化率中国的城市化率100%基准国的城市化率第六章人口老龄化分析与我国应对人口

20、老龄化战略17、人口老龄化测度包括哪些指标?人口老龄化分析常见有哪些问题?(1)人口老龄化测度包括 人口老龄化程度指标、人口老龄化速度指标、抚养比指标。A. 人口老龄化程度指标:常见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老年人口密度指数。B. 人口老龄化速度指标:老年人口比例倍增时间、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其中:老年人口比例倍增时间是指人口老龄化程度由某一水平(通常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占 7%)提高一倍(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占 14%)所需的年数。C. 抚养比指标(人口负担系数、抚养指数):常见少儿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总人口抚养比。总人口抚养比= P14 岁及以下

21、 +P65岁及以上? 100%P 15 64岁= P 14 岁及以下 + P 65 岁及以上P1564岁P1564 岁=少年儿童抚养比+ 老年人口抚养比(2)人口老龄化分析常见有哪些问题1.老年人口数量、比例和发展趋势6.老年人的就业状况2.老年人的家庭构成与居住方式7.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与收入情况3.老年人的婚姻状况8.老年人的迁移情况4.老年人的教育状况9.老年人的住房情况5.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第七章人口与劳动力供给预测18、人口预测、人口预报、人口估计的关系。(1)人口预测和人口预报的区别:人口预报是一种带有判断性的最可能的人口预测;而人口预测都是条件性的人口趋势推测。对未来短期的人口预测,可以视作人口预报,因为短期的预测结果往往较为确定;而对中长期的人口预测就是人口预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