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十年_第1页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十年_第2页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十年_第3页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十年_第4页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十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十年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有关课程实际上开始于 1982 年教育部在五所中学的试点,当时称为计算机课程 ,一直处于试验阶段。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到全国基 础教育工作会议 ,一系列会议文件都在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 重要性。 2000年 11月,教育部同时下发了 3个涉及信息技术 教育的文件,正式把课程名称确定为信息技术;确定了用510 年的时间在全国高中 (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初中与小 学普及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确定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 标要求。从此,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必须在我国中小学普 及的必修课程。回顾十年的历程 ,现在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2、课程目标的发展在上个世纪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经历了计算机文化 (computer literacy) 阶段与计算机工具阶段。作为信息技术课 程的开始 ,2000年 11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指导纲要 (试行 )提出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 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 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 息、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 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伦理和社会问题 ,负责任地 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

3、术作为支 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 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其目标中 ,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 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但是字里行间容易让人把信息素养看为 主要是信息情感和态度问题。 2002 年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的 课程改革实验中 ,组织人员编制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属于高 中技术领域 )。提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技术 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 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 会责任感构成的综合素养。 ”完成了课程目标是信息素养的 确立 ,并对其进

4、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从此 ,信息技术课程的 目标一直定位为培养和提升包括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信 息技术与参与信息活动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人文修养、应用 信息技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中小学生综合 性信息素养。广大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行政人员、研究 人员和一线教师已经认可了这个总目标。但是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遵循的指导纲要和高中课程标 准的差异 ,还由于目标的描述尽管全面但不可能非常详细精 确,所以十年来目标问题仍然是课程研究与课程建设的一个 重要方面。目前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多种因素 ,全国性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 程指导纲要现在还没有制定和颁布

5、,所以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 程建设相当混乱 ,笔者认为即使颁布 ,各个地区也需要自己根 据当地情况具体化执行。而首要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 段的具体目标究竟是什么 ?江苏省在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以 后,制定了自己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各个学段的细 分,其特点是提出要 “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 判断 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培养” ,突出了参与信息活动的能力 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反映了该省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发 展水平、需要。研究者对于信息素养目标的讨论也在深入,有的研究者提出了

6、“信息技术素养” 的概念 ,有的提出应该关注信息科学 的素养 ,都希望以其为课程的目标。但是 ,如果仔细分析其目 标任务 ,可以看出 ,它们的区别只是在强调信息素养的维度和 程度上偏重不同 ,如果我们认识到信息素养本身的发展和层 次性 ,所有概念还是可以统一在信息素养的范畴内。笔者认为当前重要的是厘清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对于各个学习阶段的 学生不同的基本要求 ,以及对于不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的不 同层次要求 ,这样有利于我们建设一个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 体系。 课程内容的发展 各种教材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发展。在计算机课程阶段 , 无论其目标是计算机文化还是计算机作为工具应用,指导纲要所规定的课程内容都是

7、围绕着计算机而组织的,除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外 ,主要的是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件系统 的使用 ,因此产生了部分教材变成了某些应用系统的使用说 明书的现象。 2000 年的指导纲要虽然名称上成为了信息技术 课程 ,目标中也有了信息素养 ,但是不可避免地沿袭着过去的 影响,小学内容的 6 个模块中有 4个模块是计算机内容 ;初中 内容的 7 个模块中有 5个模块是计算机的内容 ;高中内容 8个 模块中有7个模块是计算机内容;而且名称都是“用计算机 ”。2002年的课程标准则比较根本地完成了从计算 机课程内容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的转变。例如 ,规定为必学的 “信息技术基础” 模块由信息获取、 信

8、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四个主题组成 ;内容按照信息 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进行组织 ;而其中 ,信息获取的内容标准 是: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了解信息 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其例为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 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掌握 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网上信息。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学会鉴别与 评价信息。 明确了以信息活动为中心的内容体系。 而且 ,第一 次把人工智能

9、列入了中学课程选修模块中 ,无疑为学生未来 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先进性和基础性相结合的学习目标。由于 2000 年指导纲要的简略和过于空泛 ,教材的编写与 审查工作依据编写与审查人员的经验性成分相当突出,高中教材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十 几套 ,它们是从送审的上百套教材中评选出来的;通过审查的教材有的比较突出信息素养的培养 ,有的仍然以突出计算机 作为技术工具的内容体系编写。而 2003 年的课程标准颁布 后的审查则有了明确的依据 ,审查通过的 5 套教材内容体系 上符合要求 ,而内容组织安排上各具特色。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 材基本上由各个省市进行审查 ,因为依据的主要文件仍

10、然是 2000 年的指导纲要 ,所以现在各个地区的教材品种很多 ,内容 差异相当大。 根据高中课程内容建设的经验 ,目前义务教育课 程内容需要比较明确的、围绕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的体系 建设。江苏省进行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他们的指导纲要把 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 ,选修的拓展内容包括主题活动、 程 序设计和机器人 3 个模块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进 行选择 ,内容围绕信息素养的发展而形成体系 ,以与高中标准 相衔接。 课程的地位问题从信息技术课程设立以来 ,关于它的地位问题就一直在 讨论之中。一方面 ,有些人认为 ,现在语文等学科中已经大量 应用信息技术 ,学生从小就接触信息技术

11、, 所以不必设置信息 技术课程了 ;另一方面 ,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科是 学校的重点学科 (大学科 )。首先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是否取消的问题 ,笔者认为 ,至少 现在是不可能取消的 ,一方面它承担着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 信息素养的作用 ,系统地提高与归纳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并 上升到理性应用的程度 ,同时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的普及与应 用需要专门的信息技术课时学习 ;另一方面 ,我国信息化发展 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需求又非常大 ,不是 所有学生都可能在学校外接触和应用计算机、 网络 ,基础教育 的义务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学校提供未来劳动者所必需的信 息技术课程。 值得思考的是

12、,信息技术课程所要培养的信息能 力的核心是什么 ?笔者认为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类学科 教育中所强调的就是追求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的可实现、可 操作的算法思维与创新精神。而这些是不能由其他学科替代 的。同时 ,理性告诉我们 ,信息技术目前只能是 小学科 ,不过这个小学科大有作为。 纵观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 其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据的课时都比较少,各个学段均不到100课时,平均每周12课时左右。为什么课时少呢?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是新课程 ,要在原来的课时计划中再挤出时 间已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另一方面 ,随着其他学科教学中信 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这些隐性 的信息技术活

13、动实现。而信息技术教师就是要在课程内努力 上好课 ,为学生打好在各个学科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同时 ,也要积极帮助和支持其他学科的教师做好其他学科中 应用信息技术的工作 ,这样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 , 更加有利于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 , 也有利于他们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也能在 这些活动中体现出来。 教师队伍的成长也许 ,最大的课程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发展,由不到 10 万教师 ,10 年内发展到百万人的庞大队伍 , 而且 ,面临的 挑战包括课程的名称、目标、内容体系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各 个方面 ,还包括学校信息化过程中的方案论证、 系统环境的检

14、查验收、 校本信息技术培训等工作。 值得高兴的是 ,他们不仅 比较好地完成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并且在各个学校的信息化过程中 ,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影响。队伍的迅速发展 ,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 ,教育部采取 了许多措施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 ,这些培训还得到了 微软 (中国 )、英特尔等公司的支持。可以指出的是 ,培训内容 已经由原来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使用逐渐转换为教学方法、 新技术的学习 ;而培训方式发展为更加适合于职业培训中面 对面的参与式培训与网络平台上的远程培训相结合。广大教 师通过培训不但掌握了组织项目学习、主题活动式教学、合 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而且学会了如何着重引导、适度教 导、针对性辅导 ,欣赏学生、 鼓励学生等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教 学技术和艺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不可忽视的一条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