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1页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2页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3页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4页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一)教学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除法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分物活动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试商的方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感受学习万以内大数的必要性通过计数单位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能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结合实际,能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数与代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数与代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连减

2、、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并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复习内容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多种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统计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发展趋势,做出简单预测的能力二、各单元内容

3、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第一单元 除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除法竖式的书写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除法的意义与用乘法口诀求商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一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的除法及实际应用内 容建议课时数分苹果(除法竖式)4分橘子(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分草莓(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3派车(有余数除法的综合应用)练习一1.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分物活动的过程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各自的想法重点研究除法竖式的各部分与操作活动之间的联系2.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尝试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创设

4、情境动手操作尝试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3.通过“分草莓”活动,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对结果进行估计探索怎样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判断结果是否正确“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应做为经常性练习4.通过“租船”等活动,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交流图中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算出结果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至少要租几条船”交流怎样分配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教师组织整理派车方案(列表的策略) 但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案讨论哪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面包车(8人)/辆小轿车(3人)/辆方案一4方案二31方案三23方案四16方案五9案例片断与讨论:

5、有余数除法案例片断师:你能用小棒摆出既简单又漂亮的图形吗? (学生摆出以下图形)案例片断与讨论:有余数除法师:你用手中所有的小棒,摆出上面其中一个图形, 看看最多能摆几个?(请一名把小棒正好用完的学生展示,并说出算式;再请一名摆了图形后小棒有剩余的同学展示)师:余下的一根为什么不接着摆呢?师: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师:老师这里有一大把小棒,如果用这些小棒只摆第一个图形,你们猜猜可能剩下吗?会剩几根?(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生:您那一把小棒有多少根?生: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根小棒,不知道会不会剩下,更不知道会剩下几根。(教师等待,学生继续思考)生:我知道了!可能会剩1根!生:也可能

6、会剩2根!生:还可能剩3根!生:不可能剩3根,要是剩3根就能再摆出一个图形了。生:最多也就剩2根了,不可能再多了。生:还可能1根都不剩。(老师从一大把小棒中拿走一部分)师:剩下小棒的根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案例片断与讨论:有余数除法案例讨论l用操作的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操作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操作活动体现余数与被除数的大小无关,余 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操作活动有利于对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的理解教学中可以把“观察算式”和“操作活动”相结合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已学过的相关

7、内容一年级下册百以内加减法及实际应用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及实际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内 容建议课时数小熊购物(先乘后加减的混合运算)4买鲜花(先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练习二过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练习三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创设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先分步列式,再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从中发现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创设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先分步列式,再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从中发现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3.在问题解决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创设情境提出数

8、学问题教师选择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先分步列式,再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从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4.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5.有关的应用问题只要求学生分步列式案例片断与讨论:过河案例片断在解决“至少需要几条船”的问题中学生出现以下几个算式(教材第19页)生1:29+25=54(人) 549=6(条)生2:29+259生3:299=3(条)2(人) 259=2(条)7(人) 2+7=9(人) 3+2+1=6(条)案例片断与讨论:过河案例讨论对于生3的方法,有的老师认为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会怎么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9、的培养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对生3的方法给予肯定与鼓励(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思考方法的合理性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大数的意义及估计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百以内数的认识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内 容建议课时数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2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2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3练习五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大数课上师生共同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使学生对“千”有直观的感受

10、计数单位直观模型的价值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对数有具体的感受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一个、一条、一层)便于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有助于探索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3.体会“千”“万”的实际意义通过具体情境对“一千、一万”有具体感受请学生举例说出对“千、万”的认识4.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学习数、读、写万以内的数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突出数数、读数、写数的关键处由浅入深地进行练习由学生总结读数、写数时要注意什么5.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创设旅游情境比较黄山与香山的海拔高度,体会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比较恒山和华山的海拔高度,体会位数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研究一组数

11、比较大小的策略6.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体现数形结合,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6.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体现数形结合,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万以内的数6.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6.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6.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游戏中,体会位值制的意义,获得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6.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估一估的活动培养学生估计的策略案例片断与讨论:生活中的大数案例片断(教师出示大正方体)师: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

12、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生1:这么多怎么数呀?生2:有的看不见。师:你们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搭成这样的大正方体吗?(小组合作)生1:我们的小正方体不够了。生2:太麻烦了!案例片断与讨论: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展示)生1:我们先一个一个地摆,摆了一行是10个,再摆了这样的10行,是100个,小正方体不够了。生2:不用再摆了,我们只要再摆这样的9层就和您的大正方体一样了。生3:一层是100个,10层就是1000个,我知道了,您的大正方体是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师演示课件)10排一层,是一百个。10层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是一千个。10个是一排。案例片断与讨论:生活中的大数案例讨论教材第29页设计了摆正

13、方体的活动,在学生学具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上面的案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操作、思考、想象的结合信息技术的作用第六单元 加与减(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除两位、三位数乘除法及其应用内 容建议课时数买电器(口算加减法)1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3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5练习七31.结合生活情境探索整百、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借助百元人民币探索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通过计数器说明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2

14、.通过“回收废电池”的情境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列出算式估一估得数的大致范围以小组为单位探索112+87的计算方法全班交流将计数器和竖式进行对照,说明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3.利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由学生列出算式估一估得数的大致范围探索112+129的计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借助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4.通过“小小图书馆”的情境,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探索236118的计算方法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利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充

15、分利用情境图练习一般的三位数退位减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计算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5.通过购物情境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出示前两幅图创设问题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结合购物情境交流核对的方法即减法的验算方法在正确掌握退位减法验算方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验算加法6.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正确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并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7.应用问题的情境更加丰富案例片断与讨论:如何面对学生的计算错误 案例片断 一位老师总是将学生出现的下列错误归结为学生不认真: 352 406 -146 - 219 214 213 案例问题:你的学生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吗?你是如何

16、处理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有没有其他的错误? (1)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教师应注意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2.有效地帮助学生自我反思从估算中纠正错误。(4)鼓励学生对比不同的答案,以引起“冲突”。2.有效地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第八单元 加与减(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运算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及其应用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法及其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除三位数及其应用内 容建议课时数捐书

17、活动(三位数连加)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2买洗衣机(三位数加减混合)2练习九2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根据两所学校捐书情况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连加算式尝试对结果进行估计探索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全班交流2.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两种不同算式探索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全班进行交流针对两种算法进行讨论对竖式的写法进行指导“试一试”中的1000可以看作999+1,计算起来比较容易3.结合“买洗衣机”的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说一说连环画的意思组织学生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先让学生估算,再独立计算在解决第二个问题

18、时,先让学生估算大概需要攒几个月,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案例片断与讨论:买洗衣机案例片段师:现在咱们解决第(2)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1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先个人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生1:我估计一下,每月节余的钱按200元计算,1台洗衣机的价钱按600元计算,200+200+200=600(元),需要攒3个月。生2:我实际算了一下,248+248=496(元),比620元少一些,攒2个月不够,需要攒3个月。生3:我用减法计算的,620248=372(元),372248=124(元),减去2个248元后还差124元,需要攒3个月。案例片断与讨论

19、:买洗衣机案例讨论本案例是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空间与图形第三单元 方向与路线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辨认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会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四年级上册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内 容建议课时数辨认方向(认识八个方向)3认识路线(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练习四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八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体会引入八个方向的必要性组织学生制作“方向板”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2.在实际情

20、境中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结合当地情况,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说一说图中1路车的行车路线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比较1路车往返行车路线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方向和路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五单元 测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认识分米、毫米与千米分米、毫米、千米等之间的简单换算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认识厘米、米简单的估测和测量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内 容建议课时数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3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练习六1.通过测量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以及它们之

21、间的关系通过第一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长度的活动,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并了解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通过第二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的长度,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了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建立身边“分米”“毫米”长度的参照物,帮助学生加深对“分米”“毫米”的具体感受2.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体验1千米有多长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100米有多长在对10米、100米有具体感受的基础上推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进一步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七单元 认识图形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长方形、

22、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四年级上册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认识平角和周角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内 容建议课时数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3练习八长方形和正方形3平行四边形欣赏与设计1.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角”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抽象出平面图形中的“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找 一 找 平 面 图 形 中 的“角”1.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角”通过活动角的操作和大小三角板对应角的比较,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1.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角”借助三角板中的直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2.通过操作、比较、归

23、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3.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拉动长方形的框架,引出平行四边形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实例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4.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审美意识欣赏几幅精美的图案,组织学生讨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观察用正方形设计的图案在涂色上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三角形设计图案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案例

24、片断与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案例片断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案例片断与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生1: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先把长方形横、竖 分别对折,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生2:我们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正方形横、竖分别对折,斜着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生3:我们用尺子量的方法,量的结果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生4:我们还用三角尺量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组织学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案例片断与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案例讨论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体验到研究图形的方法,本案例有哪些值得借鉴和不足的地

25、方?教师应该认识到研究图形的方法也是这个活动的重要目标在操作活动前,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再动手操作案例片断与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案例讨论折一折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图形的方法,因此当出现生2的方法后,应该让全体学生进行尝试(好的研究方法的分享),也可以鼓励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操作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特别是反思研究图形的方法(“隐性”方法的“显性化”)第九单元 统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读统计图表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象形统计图与简单统计表的认识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第二学段认识折线、扇形和复式统

26、计图认识中位数、众数内 容建议课时数读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2讨论 (统计图表) 21.读懂条形统计图,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说一说统计图表告诉你什么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讨论这两幅图是如何呈现数据的(如一个格代表一个人)2.通过讨论的形式,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初步的分析和预测读懂统计表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是用来说明怎样分析统计表中所呈现的数据学生在讨论这三个问题时,不仅要说出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应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实践活动走进乡村借助乡村的情境,复习方向与路线的相关内容 借助“走进乡村”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建议课时数:2课时。走进乡村通 过 主 题 图 的 一 部分养鸡场,复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借助“走进乡村”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