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_第1页
(推荐)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_第2页
(推荐)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_第3页
(推荐)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_第4页
(推荐)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I、教学设计示例 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l 致同学们 l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指导思想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树立整体性的生物学观点 1、说出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识别生物与非生物,列举生物具有的特征。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调查身边的生物,并完成调查报告。 4、初步形成从整个地球的角度来认识 “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的观点。 教学策略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合作学习 1、注意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2、利用调查表指导学生的调查活动。 3、使用小组活动评价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一课时致同学们 关键:激发

2、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了解当今生物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社会价值及发展前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认识到具有生物科学素养是作为一名公民必不可少的。 方案一 1.创设情景,阅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注意事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总结。 方案二 1、阅读与思考: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先读一 读这篇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的文章。 2、观察活动: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些反应当代最新生物成就和主要问题的录像,如杂交水稻、克隆羊、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沙尘暴等,供学生观看。 3、讨论与交流:针对阅读和录象谈谈自已

3、对“生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二课时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关键:通过观察、对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 方式一: 活动1.我们知道多少种生物? 要求:让同学按照一定的次序,每人说出一种生物的名称,最好不要重复。 记录:看看在一定时间内能说出多少种生物。 活动2. 我们所说的“生物”有什么特征? 要求:可以观察对比书上的彩图,并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记录:什么生物。 方式二:讨论与交流 教师准备一些较难区别的生物和非生物图片,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一棵冬季落叶的大树,一棵已枯死的大树;课后第一题中弹钢琴的机器人以及正在生长的钟乳石

4、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说出自已的理由。 第三课时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关键: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认识一些常见的生物,并观察它们生活的环境;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 准备:知道校园植物、动物的分布、名称,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根据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完成分组,将各组调查范围标在校园植物分布图上。 调查的基本步骤 明确目的要求 落实调查步骤 强调评价办法及标准 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交流、展示调查报告 二、第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指导思想重视知识、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1、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对生物圈、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2、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主动学习。 3、在阅读、观察、分析资料、实验探究、测量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4、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主动参与、倡导探究、合作学习 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策略 2、思维训练改善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探究能力的核心) 3、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的自主性,人与人之

6、间平等互助的关系的教学策略。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第二章 第一节生物圈 关键: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生存条件,资料分析活动的效果。 准备:学生参与调查校园生物的情况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丰富的图片等。 导入:在评价学生认识生物的特征、参与调查身边生物活动的情况后,利用问题“我们生活在哪儿?除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生物外,生物还能在哪儿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将生物生活的范围扩大到生物圈,强调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让学生注意到人在生物圈这个“家”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设计 在地球上,哪儿有生物生存?哪些地方生物不能生存?解决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 为什么在其它星球(

7、月球)上没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解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地球形成时,就存在生物圈吗?生物圈是如何满足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故事引入:寻找另一个人类生存的家园 一天,我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些河流由于被一种比病毒还小的生物所污染,使大量淡水生物死亡;人类过多地向大气中排放工业废气,导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得沙尘暴一次比一次大,一年比一年多。 我看了这些新闻报道心里很着急。我想变成一架航天飞机,帮助人类找一个新的家园。果然,我变成了一架用钛合金做的航天飞机。“我要飞进宇宙”,只听见“嗖”的一声,眼前马上出现了一片星空

8、。由于能源有限,所以我只能在太阳系内飞行。 这个小学生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为什么? 第二、三课时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关键: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1、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完成探究 3、观察记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准备:组织学生采集用于探究实验的小动物;了解学生在采集中发现、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采集足够学生使用的小动物以及实验用品;教师提前进行实验,熟悉实验的每个过程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导入:“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如此的广泛,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它们有着适宜于自身生存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让学

9、生介绍采集小动物的经历,以及发现的问题。 问题设计: 你认为什么是生物生存的环境?举例来说明。 根据什么特点,就可以将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进行分类? 怎样进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研究呢? 在采集时,你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动物生存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进行问题筛选)。 如何表述假设?(一种可见现象的陈述: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可能影响鼠妇的生活。) 设计及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实验对象的一致性,实验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数据统计的准确,计算的正确性。)(一课时) 如果你们小组实验结果与其它小组有差异,

10、你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哪儿?(实验装置的摆放方向,实验过程是否受到干扰,鼠妇的个数及个体的差异,进行实验的次数及数据的统计。) 你有哪些经验或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通过探究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进一步探究) 当生物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会怎样做?当环境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它对其它生物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常用的生物学(Biology)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 问题-观察、发现问题 假设-对问题的解释 设计方案-进行预期 实施方案-实验、测量、观察、获取资料、记录并整理 得出结论-分析结果、验证假设 实验探究报告应包括: 问题 假设 实

11、验设计及对结果的估计 1、对照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2、步骤 数据记录 1、小组实验平均值2、全班实验平均值 实验结果 结论 反思实验成功或出现误差的原因(重视成功,更应重视对失败结果的分析。) 第四课时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关键: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提高探究能力。 准备:丰富的图片资料(适应、影响),干湿计(温度计)。 导入:在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 的基础上,自然会考虑到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反应。让学生举例说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练习题1),再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 问题设计 自然界各种环境中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什么问题? 不同的生物是怎

12、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环境,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如何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呢?如何设计探究方案? 第五课时 1、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 2、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关键:学生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对生态系统及组成的认识。 准备:了解学生课下测量情况;有关音像资料;本城市或地区常见的生态系统情况。 导入:大致介绍学生课下工作的情况,让各个小组代表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对一些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小组活动及探究报告撰写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有具体指导。如数据处理、假设和结论的文字表述。 问题设计 当你在阅

13、读第四节引言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闭目想象一下,“我是一只鸟,我看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在哪儿?它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通过分析多个生态系统的实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结合练习1)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第六课时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关键: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它们的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原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准备:收集各种媒体上关于环境污染的事例,关注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人和其它生物危害严重的事件。 导入: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部分,那些生物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当一种成分发生变化时

14、,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设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通过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其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会出现什么情况? 营养物质以及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有什么特点?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为什么城市中的汽车要使用不含铅的汽油?这对城市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当人类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七课时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关键: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准备:有关我们自己生活的生态系统的情况;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的录像资料;某

15、个地区或国家环境污染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事例。 导入:多数生物生活在各自适应的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可以分布到多种生态系统。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那么,各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就保证了生物圈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生物圈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问题设计 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有哪些?每个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哪种生态系统中?我们所在的生态系统还与哪些生态系统紧密联系着?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会对其它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会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练习题1) 你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这些做法是怎样看的? II、课堂教学案例示范 一、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单

16、元基本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所以本单元内容在整个中学生物学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旧教材相比,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特点是将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综合在一起进行讲述,并且充实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学内容。本单元共有8个科学探究活动,其中有实验5个、资料分析l个、模拟制作1个、技能训练1个,课外阅读资料共5篇:科学技术社会3篇、科学家的故事2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

17、质、细胞核是包括植物细胞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结构; 3.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 6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制作临时装片,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实验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本单元是整册书实验数目最多的一个单元,虽然实验的内容与旧教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为新教材的插图非常清晰,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放开手,让学生尝试着通过看书来完成实验,既可以给学

18、生留出充足的动手实验的时间,同时使学生改变遇到问题不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做实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书上的实验,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显微镜是精密的实验仪器、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显微镜的维护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护实验仪器、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好习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节实验课井将实验课的表现作为期末成绩评价的一项。 引导学生在细胞的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学习“细胞质中

19、有能量转换器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说明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以电动赛车、手电,电暖气等为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的多种不同的能量转换器,进而理解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使同学们感受到科学就是人类的活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此,教学中应适时渗透STS教育,使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认识到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同时,如果应用不恰当,也会引起社会问题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仅要

20、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二、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井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 “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

21、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走进新单元 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人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 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引起注意。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

22、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境,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境。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进行鼓励,

23、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a写有“上”字的玻片; b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c动植物玻片标本: d写有数字的不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a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c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d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境。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

24、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 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 a物像是倒像 b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c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25、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 内找到物像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课后实验室开放。*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前的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创设

26、情景,指导看书单元图、阅读,导人新课。 二、新授 师: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强调安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生:引起注意。 师: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了解吗 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师:给予表扬。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是光学显微镜。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现在同学们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师:随机叫学号,指示显微镜不同部分提问,进行抽测。 生:回答问题。 师: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27、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要求学生看书后进行操作观察(建议先观察透明纸标本,并提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出现压碎标本的现象。) 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师: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先生也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生:一名同学自告奋勇,边说边演示。先升起镜筒,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用左眼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看到亮圈,完成对光。然后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找到物像,完成观察。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是否有补充? 生: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应先使镜筒下降,接近标本,后缓缓亡升,直到看清

28、物像;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师:补充得非常好,同学们对此是否有疑问? 生:问为什么镜简要先下降,后上升?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防止压碎玻片标本。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 师:回答非常好。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要用低倍物镜(也就是lOX或8x物镜,即最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另外要注意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演示给学生看。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另外请同学们注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 生:加深记忆。 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 生:动手规范操作。 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生:小先生巡视,帮助。 师:观察后,同学们是否有问题要提出? 生:问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我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师:发动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回答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