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浅谈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_第1页
幼儿论文:浅谈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_第2页
幼儿论文:浅谈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_第3页
幼儿论文:浅谈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_第4页
幼儿论文:浅谈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对宁波市六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宁波市幼儿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情况,从而指出应当从幼儿兴趣的角度出发,动静交替、视听结合,根据具体的过渡情况而使用信号,强调信号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活动过渡 环节过渡 信号一、课题的提出在见习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早点过后,小朋友们相互交谈,很是吵闹。而正在准备下一活动的王老师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出去活动活动吧!”可是,仍有一部分幼儿在交谈着,似乎没有听到王老师的话。最后,王老师走到这些幼儿的旁边,对他们说:“我们出去活动了!”这时,

2、这些幼儿才意识到要进行下一个活动了早操,可是早操活动早已开始了。假设每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下一活动时,都是这样的费力,那么要想很好的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就更难了。对此案例,我认为如果教师在组织幼儿从早餐活动过渡到早操活动时,有明确的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信号,将会取得另一效果。为了避免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时出现问题,有的教师尽管会采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但还存在着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对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才能更好的进行过渡呢?本文将阐述这个问题。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所使用的关键词的涵义如下: 1、活动过渡: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园、离园、进餐

3、、睡眠、喝水、入厕、学习、游戏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环节过渡: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或教学单元各环节或步骤间的有机衔接与转换。3、信号:是指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幼儿教师运用的吸引幼儿注意,并将幼儿的兴趣自然转向下一活动,以实现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的教学辅助材料。经过初步考察,这些材料包括:(1)听觉材料:摇铃声、哨子声、铃鼓声、音乐、琴声等。(2)视觉材料:信号旗、手势、眼神及活动场景的布置等。如果教师能适时的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向幼儿发出一些听觉的信号。久而久之,幼儿听到这种信号就会产生条件反射,也就知道要转入下一个活动了,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二、信号的特征 为了研究的需要,笔者

4、根据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的信号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将其分为如下种类:(一)与幼儿注意发展特点有关的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也就是说,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事物有以下特征:(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变化多动;(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因此,在从一个活动过渡到另一个活动时教师所采用的信号要能把幼儿的注意力给拉回来,要能把幼儿从对一个事物的有意注意转换成对信号的无意注意,从而转换成对下一活动的有意注意。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幼儿突然听到自己熟悉的

5、声音时,他们就会冲向窗口,看看发出这种声音的物体是不是跟自己想的一样。这就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听到的信号进行理解判断的能力。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之前,幼儿对这种信号必须有经验,如果他以前从未见过或用过这种信号,他就不知道是什么发出这种声音,也就不能理解了。(二)与具体的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相联系不同的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采用不同的信号。如:由区角活动过渡到教学活动时,利用音乐作为环节转换的信号,把放音乐的时间延长,让幼儿听音乐收玩具,然后完成自己的事(入厕、喝水等),还可以去其他活动区参观,互相介绍自己玩活动区的情况,听到音乐结束时回到座位,开始下一个活动。而由早餐活动过渡到户外活动时,用摇

6、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从调查表中也能看出来。三、信号的作用(一) 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其兴趣,并让每位幼儿都知道要转入下一个活动心理实验告诉我们:强烈的,新奇的与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能自动跳绳的小娃娃,会打鼓的大熊猫,自动下蛋的花母鸡,转动的音乐鸟笼,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吹气阿童木此外,兴趣是人的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它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对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上。如果幼儿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萌发积极的探索欲望,对活动具有维持和促进作用,从而达到习惯的养成。因此,信号应该有吸引幼儿兴趣的作用,从而引起幼儿对下一活动与环节的兴趣,也就知道何时过渡到下一活动与环节了。(二)培

7、养幼儿的听知能力所谓听知能力,即听到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的信号迅速理解的能力。即幼儿知道一旦听到此信号就知道要转入下一活动或环节了。当然,这里的信号必须是幼儿能理解的,信号能否被幼儿所理解就要看教师给出的信号是否明确。信号的明确性是培养幼儿听知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信号必须明确,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听知能力。1、信号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环节过渡时,教师用摇铃可以摇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节奏类型,如:2/4 x x|xx x| ,也可以是这样的节奏:2/4 xx xx| x |。不同的节奏代表了不同的环节过渡。2、信号可以培养幼儿听辩不同乐器的能力教师可以规定,摇铃是从哪一个活动向哪一个活动过渡的

8、信号,来培养幼儿听辩不同乐器的能力。时间长了,幼儿就会知道当听到摇铃声要干什么。(三)起润滑剂的作用如:从午睡活动转到吃午点活动时播放轻缓的的音乐起缓冲和调节的作用。(四)代替教师的言语,使教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关注和帮助幼儿,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活动(五)使幼儿在连续不断的程序中领悟时间概念,知道做事应该有始有终和有条有理,培养幼儿遵守时间的意识(六)安定幼儿的情绪,减少幼儿闷坐等候的时间和发生矛盾的机会(七)使幼儿顺利实现由兴奋到安静,安静到兴奋的情绪转换为后一活动的开展作好心理上的铺垫(八)促进保教结合,使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合一在从午睡环节到起床环节,教师播放的音乐由小慢慢变大,而

9、旋律也是优美欢快的,幼儿陆续醒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开始穿衣、穿鞋、下床,然后请教师梳头或入厕、喝水。这时的过渡信号促进了保教结合,使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合一。一方面,教师教会了幼儿欣赏音乐,另一方面也保护了幼儿的安全。(九)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班级常规的形成事实上,3、4岁的幼儿经常会考虑时间和事件的顺序问题。他们会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们的生日是不是快到了?”固定的一日活动顺序给幼儿提供了理解时间的特定途径。一旦幼儿多次经历了同样的一日活动顺序,并知道每一个环节的名称,他就能开始理解幼儿园活动时间的安排是可以预先知道顺序的,他可以不必依赖于教师来告诉他下一个环

10、节是什么。这样也就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班级常规的形成。四、宁波市幼儿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对信号的使用情况在幼儿园中,教师都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的。那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是怎样运用信号组织活动的呢?为此,我对宁波市等六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一)信号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的使用情况表一、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信号使用情况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从早点活动到早操活动从午睡活动到点心活动从区角活动到教学活动从一个游戏活动到另一个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使用(%)68.42%42.11%94.74%82.35%不使用(%)31.58%57.89%5.26%17.65%在活动与活

11、动的过渡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衔接过渡方法,有语言提示法,有信号提示法等等。而从调查结果表中看出:1、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宁波市的幼儿园是广泛使用信号提示法的;2、信号被大量的用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从早点活动到早操活动中使用占68.42%;从午睡活动到点心活动使用占42.11%;从区角活动到教学活动94.74%;从一个游戏活动到另一个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使用占82.35%。为什么信号被大量使用呢?这是因为采用信号作为过渡方法较其他过渡方法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也就是信号的作用所在。(二)各活动过渡具体运用情况表二、各活动过渡具体运用情况表活动过渡从早点活动到早操活动从午睡活动到点心活动

12、从区角活动到教学活动从一个游戏活动到另一个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使用的信号摇铃、音乐、器材、手势、信号旗故事、摇铃、音乐、钢琴音乐、铃鼓、手势、桌椅摆放的位置和环境布置的改变铃鼓、摇铃、玩具、手势从上表看出:1、不同的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使用信号情况是不一样的。从午饭后的散步活动到午睡活动,散步后的幼儿三三两两在讲话或玩耍。这时教师悄悄放出舒缓、柔美的音乐,幼儿开始有秩序的脱鞋、脱衣、上床,然后闭上眼睛,边听音乐边慢慢入睡,音乐也由大到小直到消失。而从午睡环节到起床环节,教师播放的音乐由小慢慢变大,而旋律也是优美欢快的,幼儿陆续醒来,开始穿衣、穿鞋、下床,然后请教师梳头或入厕、喝水。2、视听结合、动

13、静交替使用。幼儿园中一天有6-7个活动。因此,对信号的使用不能一味的偏向视觉或听觉方面,应将二者合理结合使用。3、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使用。例如:在从午睡活动到点心活动中,当教师弹钢琴,幼儿就知道要吃点心了,应该保持安静了。这是由于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来使用信号。4、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使用。例如:在丛区角活动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幼儿知道要转入下一个活动了,对桌椅摆放的位置和环境布置进行了适当的改变。这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而对信号进行使用。表三、从早点活动到早操活动信号使用情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使用信号信号旗音乐手势器材摇铃百

14、分比(%)6.67%20.00%20.00%13.33%40.00%调查表明:从早点活动到早操活动,摇铃用的最多,占40.00%。这与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使用信号的原则是相一致的。其次是音乐和手势,各占20.00%。分析原因:从早点活动到早操活动是由静到动的转变。表四、从午睡活动到点心活动信号使用情况使用信号摇铃音乐钢琴故事百分比(%)37.50%37.50%12.50%12.50%调查表明:从午睡活动到点心活动,摇铃和音乐各占37.50%。分析原因:刚睡醒的幼儿相对较乖;此外,从午睡活动到点心活动是由静到动的转变。因此,也就无须使用钢琴作为过渡信号了。表五、从区角活动到教学活动信号使用情况使用

15、信号音乐铃鼓桌椅子的摆放不同环境布置改变手势百分比(%)42.85%35.71%14.27%7.17%调查表明:从区角活动到教学活动音乐占42.85%、铃鼓占35.71%。分析原因;教师巧妙利用信号在过渡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播放音乐,让幼儿收玩具、入厕、喝水,从而为进入下一个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表六、从一个游戏活动到另一个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信号使用情况使用信号音乐铃鼓玩具手势百分比(%)8.33%58.34%8.33%25.00%调查表明:从一个游戏活动到另一个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铃鼓占58.34%、手势占25.00%。分析原因:由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玩的很投入,因此,必须使用铃鼓这类有力度的

16、乐器作为过渡信号。此外,从一个游戏活动到另一个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是由动到静的转变,这也是使用铃鼓作为过渡信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中,教师利用不同风格的信号在穿针引线,巧妙而自然的过渡。这些既是活动与环节的过渡信号,也是一种内在的行为指令。(三)一天中信号使用情况表七、一天中信号使用情况一天中信号使用情况(次)35次68次912次需要时都用百分比(%)26.32%30.77%26.32%16.59%从上表可以看出:26.32%的幼儿教师一天中使用35次,30.77%的幼儿教师一天中使用68次,26.32%的幼儿教师使用912次。这表明:不同的幼儿教师在一天中对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的

17、信号使用是不等的。五、总结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环节与环节或步骤与步骤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成功的运用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衔接转换)的艺术,才能使活动的开展自然流畅、完整圆满,且环环相扣,合理紧凑,富有逻辑性和整体美。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根据不同的活动过渡与环节过渡,视听结合、动静交替的加以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整个教学活动不但给人以松散、拖沓之感,还会影响幼儿对活动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形成。参考文献:1、全国幼师工作协作会组编.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及训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9297页.2、教育

18、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陈帼眉主编.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3940页.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4、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戴维p韦卡特著.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5、林格著.充分发展最佳才能.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22页.6、赵建红.“音乐在过渡环节中的作用”.7、作者:未知.“对幼儿进行听说能力训练探析”.http:/www.spe-附问卷:尊敬的幼教工作者:您好!如今,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采用了新的一些使得幼儿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也用到了一些。本问卷就是对信号这一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填写时无需留名,若有其它答案请填写在横线上。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1、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有几个活动?a、4 b、6 c、7 d、其它( )2、幼儿教师在活动过渡与环节转换中,除口令外,用不用其它过渡信号?(例如:摇铃、手势等)a、不用 b、用( )3、用了哪些信号标志?a、信号旗 b、摇铃 c、铃鼓d、音乐 e、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