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经济背景下的海关通关改革研究摘 要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物流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在新的形势下,海关通关监管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研究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区域通关模式,着手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和关区设置所造成的障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口岸海关与内地海关的管理资源,努力推动区域内市场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进出口环境,已是摆在海关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文献研
2、究、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和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海关通关模式改革提出的要求,对海关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区域通关改革的六大原则,着重探讨了“十一五”期间海关应在建立区域虚拟审单中心、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及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海关监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区域通关改革的主要设想。关键词:区域经济 通关 管理abstractnow, the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rend deepens development, modern scien
3、ce and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production factors flow accelerated. in the new situation, customs supervision work there are many new situations and new requirements, the new duty,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concept,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ode, m
4、anagement means facing new test and challenge. therefore, how to adapt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requirement, study and establish new regional customs clearance mode,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and cities set caused obstacles, make ful
5、l use of informationization meansinteg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customs port custom of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regional market resources within the free flow and effective distribution, for enterprise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import and export customs personin front has a pressing is
6、sue.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ory and practice, using the combined method of literature study, soci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data, the empirical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d induction, so method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u
7、stoms clearance mode reform of the request, 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regional customs clearance six principles, focuses o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customs shall examine the documents center, virtual credit type clearanc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ound risk man
8、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customs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spects of regional customs clearance reform the main ideas.keywords: regional economic embed clearance management mode目 录 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 导论-41.1研究背景-41.2研究意义-41.3研究内容-41.4研究思路和方法-5第二章 区域经济与海关通关理论综述-62.1区域经济和海关通关概述-62.2
9、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特点-72.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海关的要求-9第三章 我国区域通关改革设想-113.1新型区域通关管理模式应当体现的原则-113.2建立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133.3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的对策-15第四章 区域通关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 184.1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184.2构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海关监管信息化-20第五章 结论-23参考文献-24致谢-25第一章 导论1.1研究背景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物流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在新的形势下,海关通关监管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传统的管理理念、管
10、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研究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区域通关模式,着手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和关区设置所造成的障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口岸海关与内地海关的管理资源,努力推动区域内市场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进出口环境,已是摆在海关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1.2研究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海关通关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海关工作长期面临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的基本形势在通关监管工作中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如何结合当前和今后国际和国内经
11、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研究探索和建立新型的通关监管工作体系和制度,已是摆在海关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推进区域通关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对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与海关通关理论阐述,探索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特点,找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海关的要求,并对我国区域通关改革进行设想。通过把握新型区域通关管理模式应当体现的原则,建立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建立区域通关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比如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构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海关监管信息化等等。1.4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文献研究、社
12、会调查、数据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和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海关通关模式改革提出的要求,对海关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区域通关改革的六大原则,着重探讨了“十一五”期间海关应在建立区域虚拟审单中心、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及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海关监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区域通关改革的主要设想。第二章 区域经济和海关通关理论综述2.1区域经济和海关通关概述区域经济合作已与经济全球化共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从宏观的视野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具体表现,已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13、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各国参与全球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从国际看,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圈发展迅猛。从国内看,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圈日益走向区域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合作步伐开始明显加快。我国也不断参加国际区域合作,除我国已广泛参与的在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框架下开展的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外,东北亚经济论坛在不断发展,大湄公河次流域经济合作正在形成,2010年将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合作由于其具有优势互补、聚合效应、成本降低和整体利益提高的特点,对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激活地区发展潜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适应现代
14、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阶段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当前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尽快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更加积极地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努力在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经济
15、合作优势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的国内运筹机制,建立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实施指导和协调体系。特别要发挥对外经济贸易主管等部门的作用。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通过重点项目的成功合作,带动相关领域合作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渐实现经济的整体融合、共同发展。地方政府要为合作创造优越的基础条件,努力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为实现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创造更大的机遇和空间。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海关工作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海关工作属于调整生产力的上层建筑范畴,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主管和服务部门之一,更要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
16、俱进、开拓创新,为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业务改革与整合,促进对外经贸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2.2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客观反映和客观要求。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空间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而产生的市场一体化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到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演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资源,在资金、人才、科技方面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具备了产业梯度转移、扩张的条件,大规模跨省市间经济合作的条件趋向成熟,区域
17、经济呈现出一体化加速发展的特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经过10多年的整合发展,也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平台和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异军突起,吸引台湾以及世界各地的资金和技术,全新的合纵连横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长三角所含三省市16个城市,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圈,这是前目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城市群和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之一。中国国土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发展除了统筹安排全国的总体战略布局外,还应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完善区域经济资源配置,实行针对性强的差别化区
18、域经济政策,分类指导和调控各地区发展。一是区域经济结构空间上的发展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经济活动强度高的为核心区(中心城市),而经济活动强度弱的则于属外围区(广大乡村地区),这是两种不同的地域单元,外围区和核区心存在“共生”关系,核心区提供发展的动力和引导发展的方向,外围区对核心区形成有力的支撑。二是区域结构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众多乡村社区以及各种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经济以中心城市的不断优化通过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函数关系带动经济结构整体发展。三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特点,区域经济通过经济活动的自组织,选择发展模式,建立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四是政府制订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化
19、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控制区域差距扩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单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为了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在区域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消除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实现市场机制的最大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地区经济利益的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地区经济利益的界限已经不再明显,纯粹的地区经济利益已不复存在。这是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标志是市场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核心是消除各种市场场壁垒,积极促进要素与商品的无障碍流动和优化配置。一体化区域内部的各方不是此消彼长,谁主谁
20、次,而是共同发展,通过互补、共生,为对方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空间。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完成如下两个基本转变:一是行政性区域经济向经济性区域经济的转变。二是国内封闭性区域经济向涉外开放性区域经济的转变。这两个转变,特别是涉外区域经济的出现,将更有利于彻底打破区域经济的行政枷锁,更充分说明了地区经济利益的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海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必须重新认识地区经济利益的概念。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是海关的历史使命之一,尽管从总体上说,是服务和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但在海关的具体工作过程中,最终总是会具体落实到每个海关促进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上。海关个体在总署的统一领导下,其
21、发展规划总是与所在地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有的海关甚至和所在地政府一起,为维护狭隘片面的局部利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狭隘的观念和认识必须得到彻底根除,转变行政区经济的传统思路和政府行为,突破行政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要树立学的区域经济利益观念,正确处理好地区经济利益、区域经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维护区域经济利益的大局出发,把服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2.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海关的要求近年来,海关系统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应对举措时,不自觉地陷入了从纯业务的角度去思考对策的误区。从管理学的角度考察,海关执法效能的
22、高低与海关选择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海关行政管理体制的种种不适应,势必影响到海关业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研究和解决海关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不能简单地在业务制度上做文章,需要针对现行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执行层普遍存在着横向幅度过大,机构设置过于密集,资源整合较低,无法形成管理合力等弊端,着眼于加强适配性研究,重点处理好业务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相应技术基础三者的相互关系,全面革新管理模式,实现海关管理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开放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传统的行政区划管理提出了挑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逐步形成,要求资源和物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自由和合理地配置和流动。但是
23、受传统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和利益动因的影响,本位定势一时难以改变,因此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乃至地方保护盛行,严重制约了统一市场经济的形成,为此一些专家已经提出,要弱化行政区划当局对经济管理的刚性职能。而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实行垂直管理领导体制,理应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的业务运行机制。但是,目前海关通关作业的统一性程度主要的还是局限在直属海关关区的范围,又由于过去几年税收指标包干等因素,各关区的本位思想依然顽固,不仅物流、信息的流动不畅,许多企业反映各地海关在实际通关过程中业务操作和执法尺度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认为海关应当率先打破行政地域的樊篱,构建全国统一的通关作业方式,建设
24、统一的计算机信息平台,统一维护和实施作业规范,在此基础上,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报关地点,实现多点报关,口岸通过。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海关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也有利于企业信息、物流的有序流动。第三章 我国区域通关改革设想3.1新型区域通关管理模式应当体现的原则3.1.1便利性原则入世以后,wto、wco贸易便利化原则对海关通关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海关管理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过去,海关以守住关口、征收税款和实施贸易管制为基本职责,其制度和程序都是依据管住进出境物流的原则而设计,繁琐的海关手续被国际商界公认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几年来,我国海关为适应对外经济贸易
25、发展的需要,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海关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关税、保税、监管、统计等一系列海关业务制度的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从单纯的“管”字上解脱出来。笔者认为,海关内部的管理(制约)目的,不应以牺牲对外管理效能和效率为代价。必须改革和创新海关管理的思想,改变“行政主导”式的传统管理思想,树立“客户导向”的现代管理思想,真正确立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思想理念,实现两者平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守法者获得最大的通关便利”。3.1.2效率优先原则在传统的海关管理模式下,所有货物在进出关境时,必须在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或场所重新装卸,接受海关检查,由海关征税后放行海关很少考虑货物通关
26、的时间和效率,更不考虑企业所能承受的成本。随着现代国际物流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全球采购”、“零库存”等经营方式对国际物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在大力推行通关作业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作为构建海关新的通关管理模式的重心和核心,重组海关通关作业的基本流程,将原本在进出境通关环节进行的现场作业,通过前推后移,既实现海关监管的各项职能,又确保物流的畅通,从而实现对国际物流的无障碍通关。3.1.3信息化共享原则多年来,海关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信息化管理上取得了瞩目的进展,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更是将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从长远看,其
27、信息化共享性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目前业务电子数据还是以直属海关为单元,虽然按要求在一定时段内向海关总署传送,但时间滞后,准确率亦无法保证,不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还比较局限,建设进展缓慢。这就很难适应新的通关管理的需要。应尽快建设全国海关统一的业务信息化管理网络,在总署建立统一的业务数据平台,实现全国海关业务电子数据的实时共享,为全方位实施多点报关、口岸通关以及后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持。3.1.4社会化管理原则优化通关资源配置,提高海关通关效率,不仅仅是海关自身,也涉及社会众多部门和领域,要实现便捷、高效的货物通关,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持,唯有开展社会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
28、。因此,海关首先要促进企业守法自律,重点是管住和管好作为进出境当事人的企业和自然人。无论从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是从提高海关监管的有效性角度,实施风险管理是当代国际海关的共同选择,目前,风险管理平台系统的建设,无疑为海关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只有通过高水平的风险分析,才能突出打击重点,实现国际物流的流畅,从而确保让广大的守法企业获得最大的通关便利。3.1.5监管有效性原则实行统一、便捷、高效的通关作业模式,必须以加强有效监管为前提,方便不是放任。因此,要健全和完善物流监控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检查、监控技,术提高实际监管效能,实现严密监管与高效
29、运作的有机统一。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商品、劳务、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跨国界自由流动,海关再也无法单纯依靠人的体能、感官实现对进出境的有效监管。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大大提高海关监管的有效性。必须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各类先进的检查技术,提高海关监管的有效性,实现国际物流的无障碍通关。这将最大限度地改善海关等监管部门与进出境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海关监管的有效性,从而也将从根本上促进通关效率的提高。3.2建立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是以企业信用评级为基础,在有效弱化海关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守法信誉程度和生产经营特,点海关给予其不同等级的通关待遇
30、,实行“量体裁衣”式管理,并以信用监督(稽查)为保障,以信用激励为动力,来实现“管得住、通得快”的通关监管目标。3.2.1建立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的必要性(1)是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是风险管理,而信用风险作为海关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实施信用管理是海关风险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准确识别和分析评估,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并运用稽查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有效监管的科学性,使风险管理融入到对企业进出口及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提升海关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2)是树立现代海关通关监管理
31、念的必然要求。即监管重心从物(货物)转向人(包括企业)。传统监管模式以货物为对象,逐票关通验放,企业通关和海关管理的成本都很高,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海关监管重心转向人和企业是一种新的监管理念,是以企业为监管单元,把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按企业为单元的通关便利化,与守法企业建立平等、合作式关系,使海关能以较小的管理成本实现较大的监管效益。(3)是促进企业守法自律的重要保障。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企业不仅要在通关环节受到海关监管,而且在通关环节之后,海关能够运用稽查手段对企业进行监督,这就延长和拓展了海关监管的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海关与企业之间
32、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信用制度及信用管理体系来约束企业,延长了海关与企业博弈的过程与时间,形成了海关与企业的多次博弈和持续性博弈,激励企业自觉维护自身的信用形象,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潜在的瞒骗及走私的可能性。3.2.2建立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的可行性(1)从外部环境看,与传统的通关管理模式不同,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守法推定”基础上,即大多数企业是守法企业,体现出全新的管理理念。从近年来海关执法的实际看,在经历了严厉打击大规模走私的斗争之后,海关执法环境明显好转,真正刻意以违法走私来牟利的进出口企业大为减少。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深入开展,信用监督
33、和失信惩戒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守法意识明显增强,企业需要靠诚信守法来实现永续经营的目标。这为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2)从内部环境看,海关对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已实施多年,在企业的注册信息、进出口通关历史数据、案件记录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海关信息化程度较高,在通关环节能直接结合企业信用等级提示来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技术上得到有力的保障。另外,国际国内成熟的信用评级理论和实践也为海关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3)从实施阶段看,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过程,由于企业
34、信用评级指标还有赖于海关以外其他部门有关信息的支持,因此,就近期而言,可先对一部分资信良好的大型企业实施守法便利通关措施。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待企业信用评级的外部条件具备,可逐步过渡到对所有企业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3. 3 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的对策3.3.1转变管理理念,实现通关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行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就是要改革现行的通关作业流程,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通关前要对进出口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并与企业签订mou形式的信用合同,大力推行“三预”制度(即预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我国区域通关改革设想30报、预归类、预审价);通关中要实行通
35、关风险分析基础上的信用行放制度,加快口岸通关速度;通关后要启动信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稽查手段评估企业守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用级别实行动态维护,给守法企业以最大的通关便利,对违法和失信企业实施最大的打击。为此,海关必须完善通关作业流程,变防范式管理基础上的瓶颈式通关为信用管理基础上的开放便捷式通关。即由原来的“进出口货物到港瓶颈式通关(防范式管理基础上)通关后强制执法管理(调查和侦查程序)”改为“对企业风险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信用等级的评定信用合同的订立进出口货物到港前的三预进出口货物到港开放便捷式通关(信用管理基础上)通关后的稽查管理(风险分析基础上)强制执法管理(缉私程序)”。新的
36、业务管理流程摒弃了以往口岸设防式的流程,由原来的通关环节单一式监管改为通关前、通关中、通关后立体式全方位监管,使海关监管的时间和空间得以有效延伸。同时,将原本在进出境通关环节进行的现场作业,通过前推后移,既实现了海关监管的各项职,能又确保物流畅通,将口岸通关的时间和成本控制在企业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真正做到“管得住,通得快”。3.3.2建立具有中国海关特色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是科学地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当前,海关开展的企业分类管理已初具信用管理的雏形,但评级指标还较为粗糙,范围比较狭窄,不能完全满足信用式通关管理的需要。因此,结合海关已实施的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借鉴国
37、际成功经验。在具体评级方法上,要改变信用指标仅局限于海关范围内的传统观念,更加全面地获取企业各类相关信用信息。所以,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涵盖企业经营活动并与之信用相联系的各个主要方面,具体包括海关内部、海关外部、企业本身等三个方面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在信用资料的收集上:一方面在对海关内部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加强与银行、商检、国、税外汇、经贸等各有关部门的横向信息沟通和共享,获取企业诚实守信的外部信息;另一方面,要由获得审计专业资格的企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并结合海关稽查情况,建立详细完整的企业档案。当然,由于海关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来了解所
38、有企业的情况,可考虑委托经海关认可、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信用评估机构、审计或会计师事务所,来全面获取企业自身的有关信息。3.3.3优化信用通关便利措施创新信用产品信用式通关管理模式必须体现在通关环节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的通关便利措施,促使企业形成自觉维护其信用形象的内在约束机制。因此,要对目前零散的通关便捷措施进行整合、优化,并细化落实到企业的通关管理政策措施上。具体可采取:一是层级性政策。即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享受不同的待遇。如在查验方面可以按照信用等级实施免查验(无因不查验)、降低查验率、正常查验率和加增查验率、每票必查等不同的通关管理措施。二是选择性政策。如在稽查选择上,可以按
39、照企业信用等级施行定期稽查和选择性稽查等方式。三是排他性政策。即政策的独享性。在创新信用产品方面,海关可向管理相对人提供多种信用形式:税收担保、免于查验、集中申报与税费定期清算等,并根据不同的信用形式施以不同的管理措施。借鉴商业活动中实施产品组合的套餐形式和创意,海关可以根据企业的信用情况将待遇搭配,制订出不同套餐式信用产品。3.3.4加强信用监督,发挥海关稽查、缉私工作合力实施信用式通关管理后,企业通关速度加快,海关在通关环节对企业的约束力下降,后续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大海关稽查工作力度,以风险分析为导向,准确判断稽查的重点,真正起到为信用管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提高稽查发现
40、案件线索能力的同时,要转变稽查工作理念,充分认识到规范企业管理是稽查制度的核心,加强对企业的守法引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通过运用审计手段、质量原则、统计抽样等方法对企业进行守法评估,以此实现海关和企业的合作双赢。另一方面要发挥缉私部门在打击企业走私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刑事、行政执法两种手段,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情报作用,有效查处企业违法事情。3.3.5强化信用激励实行信用动态管理加大对守法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其最大的通关便利,降低高信誉企业的守法成本。同时,实行严格的信用降级制度,适当提高企业违法后信用降级的幅度,切实加大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通过调高企业违法的
41、信用成本来遏制企业的违法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信用激励机制,使违法企业“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以维护规范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企业信用级别实行动态维护,根据企业信誉度的实际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第四章 区域通关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为了解决海关业务量高速增长和管理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海关必须紧跟世界海关现代化浪潮,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努力实现“管得住、通得快”的管理目标。4.1 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作为海关管理哲学和改革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
42、识,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整合优化资源,改进和创新海关管理模式、运作机制、作业流程,逐步建立符合“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识别准确、反应敏捷、配合密切、管理有效”要求,涵盖海关各工作领域、各层级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中国海关的管理水平。4.1.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广泛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成果,逐步完善符合中国海关实际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转变观念,承认、正视并控制风险,着重抓住和解决主要风险。各级领导干部要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决策和管理,广大关员要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熟练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技能。海关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思维理念、管理模式、工作制度、资源配
43、置、技术保障等方面实行创新,自觉采取风险管理的方法去审视和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海关管理的全过程。4.1.2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整合信息、人力和职能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完善海关系统决策、管理、执行三级风险管理事权,合理规划各自工作职责,加强信息共享与互动合作,建立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互相支持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权责明晰、定位准确、资源优化、运转协调,全面提高海关发现和化解执法风险和队伍风险的整体效能。各业务部门依托风险管理平台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实现各类信息交流、共享和业务联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要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标准,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和服务,开展
44、综合风险分析,定期评估风险管理工作进展情况。4.1.3全面应用风险管理平台风险管理平台是海关开展风险分析的工具,是建立统一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决策、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为应用风险管理平台提供有力保障。各业务部门要服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接受风险管理主管部门的协调,按照总署、直属海关的不同需求和智能化的工作方向,坚持“统一设计、集中服务、共同使用、共同维护”的原则,逐步建设、完善、维护、管理风险管理平台和队伍建设信息化系统,用以辅助决策、服务基层,为各层级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分别以总署、直属海关为主体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应用体系,逐步建立“层级职责明
45、确、业务配合协调、信息数据共享、判别处”置有效的风险管理运作模式和由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平台、若干分析监控应用系统构成的风险管理大系统。4.1.4完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系统归纳、总结适用于风险分析、绩效评估、信息加工处理等关键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加以推广应用。善于创造、引入利用各类新型或相对成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对海关现有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行发展和改造,为管理资源优化和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方法技术支持。4.1.5拓展风险管理外部合作畅通海关与各地方、各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跨部门、跨行业、跨
46、地区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充实和完善风险管理平台数据。建立健全与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拓宽海关风险管理的信息源。密切与相关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地区海关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工作水平。4.2构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海关监管信息化海关监管逐步适应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用信息化的监管手段监管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是海关监管的发展方向,抓住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海关才能在严密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4.2.1加速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区域联动监控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的应用水平,这将为在区域海关间构建起全过程、不间断物
47、流监控体系提供基础保障,使区域内进出口货物的快速分流成为可能。通过对监管场所的围网封闭、闭路电视监控、卡口管理及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跨关区卡口间的电子数据联网,对运输工具和货物实行动态的信息监控和跟踪管理,构建起区域范围内的中途监控信息网络。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四大问题:第一,信息进行集成,使严密监管得以实现;第二,提高了通关速度;第三,切实从机制上解决了人为因素,即使是关长决定放行,也会留下操作痕迹;第四,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可以自动调配现场的通道资源,解决通道拥堵问题。4.2.2完善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对信息流的有效监管必须建立在拥有完备的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怎样的信息网络基础才能够达到
48、海关监管严密有效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必须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海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稳定高效的信息交换系统,尽可能地在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广泛使用edi系统,同时建立稳定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通过edi系统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和计算机数据应用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对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流进行全面监控,进而达到对实际货物进出口的实时动态监控,在严密海关监管的基础上便利企业通关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大大节约通关时间和成本,同时在与海关的信息互通过程中主动获取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动态,及时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最大程度地获取经济利益。根据现
49、代海关制度建设第二步发展战略提出的信息化要求,海关将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方向和步骤,以“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电子总署”为基础构筑海关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全面实现海关通关作业网络化、监控手段智能化、职能管理数字化和行政决策科学化。第二步发展战略已经为海关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当前的任务就是按照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建设计划,循序渐进地为海关信息化监管打好技术基础。4.2.3建立现代信息流基础上的新型监管模式在现代物流时代,海关监管的努力方向应该是紧紧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电子化报关、电子数据交换,全面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货物的通关信息、查验信息、仓储信息等相关电子数据,
50、对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流进行全面监控,进而达到对实际货物进出口的动态监控。在通关模式上,强调高度的专业化和集成化,在总署和直属海关两个层级上建立起审单、审价、归类、风险管理、物流监控、实货验估、企业稽查和缉私等方面的专家队伍,在专业分工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关员的业务素质,在高度集成的前提下,大大缩短进出口货物在通关现场的滞留时,确保物流活动的流动性。目前海关总署正在逐步推广的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就是海关信息化监管的大胆探索和有效形式,其方法和经验可以在海关监管的信息化过程中普遍推广。联网监管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信息流基础上的完全信息共享的高效率监管模式。海关通过网络得到的财务、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都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海关办理备案、核销等加工贸易手续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数据,大大提高了此类货物的监管效率。同时,实施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不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股权转让退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时尚博主与模特合作拍摄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型桥梁加固工程合同终止与监测服务续约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乡村旅游用地流转承包合同书3篇
- 2025年度消防安全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物流仓储合作全新签约协议模板3篇
- 2025年度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现代农业土地承包权流转及项目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职业体育团队兼职教练员聘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市场营销用工合同3篇
- 春节工地停工复工计划安排( 共10篇)
- 医院春节期间值班制度
- 商业模式画布模板-DOC格式
- 旭辉集团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指引
- 国开电大2022年春季期末考试《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试题(试卷代号2320)
- 体外培育牛黄介绍呼吸科优秀
- 统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日积月累及古诗
- 学院中层正副职民主测评表
-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2018
- 1.5Mta新井设计毕业设计
- GB/T 28137-2011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