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民间传统艺术.doc_第1页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doc_第2页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doc_第3页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doc_第4页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扬州民间传统艺术民间音乐 类邵伯秧号子:“大米饭好吃秧难栽,拔根芦柴花 ,清香玫瑰 玉兰花儿开 ” 邵伯秧号子历时千年,传唱不息。其“一唱众和”的 演唱形式衍生了大合唱演唱的基本形式。古琴艺术 :亦称瑶琴,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扬州的 广陵派古琴溯源 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邵伯锣鼓 小牌子: 锣鼓小牌子是 丝竹乐、锣鼓、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 多支曲牌联缀而成的套头曲,是里下河牌子曲 中一支富有特色的流派。民间舞蹈 类跳娘娘:即 花香鼓,民间歌舞。流行于南京、扬州地区。因 舞者手执花香鼓 ,故名。又因原为 奉祀 祈祷娘娘,求子求福,故又名 跳娘娘。”传统戏剧类扬州杖头木偶 :中国戏剧

2、表演形式中最具有个性、最具有魅力的艺术种类, 表演夸张而富有美感,演绎万千气象。曲艺类扬州弹词 :扬州地方剧种 ,始于明末,兴于清初。表演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表演与 评话大致相同,只是更注重 字正腔圆 ,且表演幅度更小,重在面部表情。民间美术 类扬州刺绣 :扬州刺绣 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仿古绣和 写意绣代表了当今 扬州刺绣 的两大特色和艺术水准,以众多的精品名扬于世。扬州灯彩: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制作考究,色彩绚丽。琉璃灯 、纸灯、宫灯、走马灯等均为扬州民间彩灯技艺经典。传统手工技艺扬派盆景 :形成于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是中国盆景 “五大流派”之

3、一。它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 代表作。扬州绒花 制作:绒花也称宫花、喜花,是雅俗共赏 的民间艺术 品。早在唐代进入宫廷, 千百年来作为南方 绒花的杰出代表。通草花制作:通草,即中药材通草 片。扬州通草花以通草为原料,经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做叶子、传干子、栽盆、装镜框、整理等多道工序制成,大俗 大雅,雅俗共赏 。富春茶点制作:富春茶社 的传统名点三丁包被评为名特食品,荣获 商业部 优质产品 金鼎奖。千层油糕 、翡翠烧卖 被誉为“扬州双绝”。民俗类扬州“ 三把刀 ”:即扬州厨刀(饮食) 、修脚刀(沐浴)、理发刀(美发)。扬州“ 三把刀 ” 是一个整体, 是扬州饮食文化

4、、沐浴文化 和美发文化的总和。是 2500 年形成的扬州 铭牌 。扬剧扬剧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它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苏州、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扬剧是以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为基础, 又吸收了扬州清曲、 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 花鼓戏团用丝弦伴奏唱腔比较细腻,故俗称“小开口”。香火戏原为苏北农村酬神赛会时由男巫(香火)扮演的戏,因有锣鼓伴奏,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大开口”与“小开口” 30年代初合并演出, 以“小开口”为主, 称为维扬戏。解放后,维扬戏改称扬剧。扬剧的音乐很丰富, 属于曲牌体, 它的音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花鼓戏音乐,曲调有种大麦调、磨

5、豆腐调、深亲调和跌怀调等。风格健康纯补、生动活泼;二是香火戏音乐。曲调有上字句、十字句。快板、船调、渔调等,具有山歌和车水号于的粗扩高亢的特点,乡土气息也很浓 2三是扬州清曲和扬州小唱。曲调由满江红、叠落。侉侉调。梳妆台。剪剪花等组成。清曲字正腔圆,行腔娓娓动听,且优美、典雅、细腻。现在扬剧的主要曲调就是梳妆台、剪剪花、大陆板、数板等一百多种曲调。扬剧的乐队,文场有二胡、背引、中胡、正引、琵琶、三弦、扬琴、笛、唢呐等。戏场有板鼓、大锣、小锣、饶钹、堂鼓(演奏的锣鼓基本上是京剧的程式)。扬剧乐队最大特色是华彩伴奏,流利快攻,以及它的既规范而又灵活的演奏, 其色彩的鲜明, 个性的独特, 在一般剧种

6、中较为少见。扬剧的角色行当虽有生、 旦、净。丑的区别,但在唱腔上仍只分男腔。 女腔,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多从昆剧、 京剧吸收而来, 但始终保持花鼓戏的朴素、活泼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丑角尤为突出,扬剧一向重视丑角和旦角的表演, 一丑一旦的传统剧目很多, 从而形成了扬剧特有的喜剧风格。扬州弹词扬州弹词原名扬州弦词, 是用扬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及里下河一带。扬州弹词和扬州评话同出一流, 弹词约始于明末清初,早期一人说唱,自弹三弦伴奏,故名弦词。在清初,评话艺人往往兼工弦同,乾、嘉以后才逐渐分开, 清代中叶盛行期间, 发展为双档演出,称为“对白弦词”,增添了琵琶伴奏,特点是

7、说多唱少,唱词只有叙述性的表唱。扬州弹同的传统书目,已记录的有珍珠塔双金锭倭袍记玉蜻蜒落金扇白蛇传等 8部。扬州清音扬州清音是清代乾隆年间以来流行于扬州城乡的民间器乐形式,它使用的乐器以双笛为主,配以二胡、四胡、琵琶、三弦、萧管、云锣、檀板、小鼓以及小盒、酒杯等,合奏各种曲牌,故常称为小牌子。若夹以锣鼓,则称为大牌子。清音通常在传统节日。民间红白喜事时演奏,其传统曲牌有花信风、双鸳鸯、雨夹雪、风摆荷叶、雨打梧桐、梅花三弄、八板等,又有从扬州清曲移植的九连环、八段景、剪靛花、满江红诸曲调。扬州木偶戏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称誉, 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 扬州木偶起源于泰兴县一带

8、, 解放前木偶戏班原有百余家,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泰兴县木偶团, 现为扬州市木偶剧团。该团的代表剧目嫦娥奔月 ,人物形象生动,表演栩栩如生,注重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扬州木偶戏以“刚柔相济”“细腻传神”而著称于世。 1983年,日本传统艺能株式会社社长中坪功雄来中国选择赴日演出木偶表演团体。中方推荐了北京、上海、扬州三家木偶剧团,日方一行抵扬观看了该团演出的嫦娥奔月火焰山,被演员精湛的表演所折服,当即邀请该团东渡。该团在日本 34个城市作了 52场巡回演出,盛况空前。1986年,扬州木偶戏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的演出, 1989年同日本影法师剧团联合创作排演了木偶戏 三国志。1990年4月再次

9、赴日演出8个月,足迹踏遍日本 92个城市。 1991年5月,他们又一次东渡扶桑,作为期数月的巡回演出。你见过用国画陪衬的剪纸吗?你见过剪纸还要用印章吗?你见过只有 32 岁的青年剪纸艺人吗?如果没有,记者带你去看看这场不同寻常的剪纸展。昨天,安徽寿县 32 岁的剪纸艺术家方军化在中国剪纸博物馆举办了个人剪纸艺术展, 其中 40 幅作品将作为中国剪纸博物馆馆藏永久保存在扬州。 让方军化没有想到的是, 这次扬州之行再次引发了扬州剪纸青黄不接的现状反思。专家表示,扬州要培养年轻一代剪纸艺人,让古老的剪纸艺术能够延续下去。32 岁剪纸艺人带来“安徽旋风”“这样的剪纸艺术确实少见, 这可能就是年轻人的新

10、思维吧。”扬州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表示。虽然并没有发出邀请, 但是扬州工艺系统大师和文化名人都纷纷前来观展。站在手撕画龙面前,左边是书画和篆刻,中央是用红纸撕制的繁体字龙, 右边是小篆刻制的半圆印章,整件作品的构图又展现绘画的美感。绘画、书法、篆刻、剪纸融为一体,在方军化的剪纸作品中,多种艺术都在其中呈现出来。寿县宣传部副部长邵军说,方军化剪纸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年轻人的思想,让古老的剪纸艺术呈现出新的美丽。寿县,安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困扰着这个城市, 为什么他们那里可以诞生一位只有 32 岁的民间艺人?专家表示, 年轻大师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政策和社会的认同。邵军表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民间工艺就是这个城市的魂, 年轻艺人就是这个城市文化的继承者。去年,他们就通过澳门民间艺术交流,将方军化推向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的讲坛, 当时就引发了澳门的寿县剪纸风潮。扬州剪纸急需要年轻人扬州剪纸艺术作为民间工艺的品种,曾三起三落。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的花样曾经享誉海内外, 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扬州剪纸逐渐衰落下来。目前,扬州剪纸界最年轻的剪纸大师张慕莉今年已经50 岁了,缺乏中坚力量的大师, 成为扬州剪纸传承的困扰。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古老艺术,扬州剪纸很难吸引年轻人。扬州文联主席曹永森非常担忧地说,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