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体电子备课稿科目年级八年级课 型新课授课班级121单元课题第五单元答谢中书书教 授 者研讨人员研讨时间使用时间三维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情感目标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研讨综合设计(答谢中书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研讨记录调整与思考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
2、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一)、解题,了解“书”的含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二)、作者介绍 陶弘景南朝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去官隐居茅山,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本文与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三)、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
3、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们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这封回信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精彩的山水诗,走进这富有诗意的画境中,让我们与作者共同欣赏这奇山异水吧!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让我们通过朗读领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序,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2、疏通文意: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3)多媒体显示重点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1、总写。以感慨发端。 2、分写。具体描
5、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3、抒情、议论。以感慨收束。 四、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
6、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
7、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3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的自豪之感。 五、课堂小测验(见多媒体)作业六、作业 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能力训练: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的暇思。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根据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结合本文写作特点写一段小短文)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 总-共谈山水特色:美 分-具体描绘手法、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非开挖工程行业需求状况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级电容器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茶碱缓释片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纤维素醚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建议分析报告
-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商务谈判与销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师范学院《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图案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大连财经学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生物医学检验仪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真需求-打开商业世界的万能钥匙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解读培训
- 第1课 立足时代 志存高远 (课件+视频)- 【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房产1%份额买卖合同范本
- 三、QHLY系列——露顶式弧形门闸门液压启闭机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 皮带机提升机链运机功率计算
- 法恩莎卫浴洁具价格表
- 干部职工《出国境管理办法》政策解读及工作要求PPT课件
- 泄露检测负压波检漏
-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第三版刘卫国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