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守望者-精品文档_第1页
大山的守望者-精品文档_第2页
大山的守望者-精品文档_第3页
大山的守望者-精品文档_第4页
大山的守望者-精品文档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山的守望者得知要去拍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安徽省全椒县瓦 山林场护林员韩明道, 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因为现有资料上的 他,显得有几分传奇十四年来,他以残疾之躯,克服了常人 难以想象的苦难, 始终坚守着大山, 完美地履行着一名基层护林 员的职责, 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14 年, 168 个月, 5110多天这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一份平淡和漫长,而他是如 何走过这漫漫寂寞路的呢?又是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人生 精彩的呢?就这样, 带着寻求谜底的渴望, 我扛着摄像机走进了 大山、走近了他。家在望火楼 来到了瓦山脚下,便可依稀望见峰顶上一座白色的望火楼, 在苍翠群山中仿佛神来的一笔

2、, 不禁浮想起台湾散文大家李乐薇 我的空中楼阁中的精妙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 痣一点。”我们一行扛着设备,本是兴致勃勃地踏上山路,但终 到望火楼时,却已气喘吁吁、几欲瘫倒。看来真是所谓望山容易 登山难。见有客来,老韩便憨笑着迎了出来,背后是朴实的妻子 张永兰,此外还有活泼的孩子韩飞和同样活泼的一只毛茸茸小 狗。这就是老韩远离城市、独守寂寥的工作之处和生活之所了。楼分三层,楼梯逼仄狭长、陡峭难上,我心一动,提议第一 个镜头就是拍老韩上楼梯。只见失去左臂的老韩右手抓着望远 镜,紧攥栏杆缓缓向上,镜头渐推到他手的位置,才发现他是用 小拇指和无名指勾住栏杆, 一点点挪动, 栏杆上已满是汗水侵

3、蚀 后的黑色印迹。看到这情景,眼中的他一下子高大起来了,十四 年间,数不清他要楼上楼下地往返多少次,身残不便的他,每次 上下无疑都是一次艰难的跋涉; 他从容的脚步丈量出了执着与坚 毅,更在我的心里铺满了敬意。登上楼顶,瓦山林场便尽收眼底了,群山青翠直接天际。这 就是老韩所守护的一方水土了。 我们决定再拍老韩察望山情的画 面。镜头里,他神情专注地用望远镜向远方 ?望,山风劲猛,刮 得空荡荡的左边衣袖乱飞。 此时同期采访也开始了: “每天工作 多久?”“除了打水吃饭、下山巡视,就在这儿看着,一大意就 有可能出问题。 ”“不累不乏吗?”“十四年了, 每天看个几十 遍,山下的树我都快能认出来了。但再累

4、再乏也得看!”镜头中 的他,没有丝毫对十四年单调工作的厌倦和不满, 只有乐观的笑 容,充满着整幅画面,更充盈了我的心。山风呼呼地吹着, 偶尔传来鸟鸣和不知名的昆虫叫声, 却更 显寂寥。我看着四周, 心中不禁沉思: 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 老韩每天都重复着如此单调的工作, 有意义吗?但随即又告诉自 己:有意义!正因他能坚守这份孤独和单调的日子,才有了瓦山 林场的平安, 才有了这方绿茵茵的净土。 佛家有语云: 守得寂寞, 见得花开。老韩已见惯了山花一季季,守住的不仅是寂寞,更是 自己的职责。望火楼也是老韩一家三口生活的地方,布置很简陋,一台老 式电视机摆在木桌上,是唯一的电器,墙上贴的画已经发黄

5、,可 谓家徒四壁,这就是他的“家”。看到我们一个劲拍摄“家”里 的镜头,老韩不解:“这有什么好拍的? ”我庄重地告诉他: “这 正是我们想拍的。”也许,对于清贫、对于孤单,他早已经习以 为常,然而,这“常态”里,去卩折射出一抹静寂中的精彩、一分 清贫中的满足、一种平凡中的伟大。难行挑水路采访时,张永兰给我们倒了一盆水洗手; 看我们洗完后随手 把水泼了,叹息了一声:“这水还可以洗脚、浇菜的。”老韩马 上宽慰:“没事,我再去山下挑就是。”“吃水得去山下挑?” 我们歉意满怀。老韩解释半天,我们才明白:山上没自来水,老 韩几乎每天就得去山下挑趟水;妻子瘦弱,儿子年幼,于是扁担 只能放在老韩肩上了。我们

6、的摄像机忠实地跟着老韩去挑水,只见他用右手熟练地抓起扁担放上肩,两头挂着空桶,向山下走去。“挑水夏天得穿 厚衣服,冬天得穿薄衣服。”看出我们的不解,他继续说,“夏 天蚊虫多,不穿厚点不行;冬天雪深冰滑,路特别难走,穿厚了 不麻利,容易摔跤。”“摔过跤?” “家常便饭,我掌握平衡难 啊,”老韩用嘴努了努自己的左臂,“少了一只胳膊不方 便”好不容易到了山脚的水井边, 老韩没有休息就开始打水。 他用右手和嘴打了一个绳结,拽着桶绳,放下铁桶,摇晃着桶绳盛 满一桶水,弯下腰攥紧绳结我们赶紧趴下, 把摄像机放在地 上,推近镜头,拍下老韩的艰难 -普通人可一气呵成的打水动作,他却完成得十分费力。我们的眼睛不

7、禁湿润了,为他的艰难 而伤感,但更为了他能克服这艰难而感动。山路既长又险,两边布满了树枝,中间要经过一座独木桥, 两桶水在他的肩上左右摇晃着 问起为什么不让组织上引一 条自来水管时,他淡淡地说:“不给组织添麻烦,克服克服就行 了。”看似轻飘飘一句话,却折射出老韩甘于默默奉献的情怀。 只有一只胳膊的老韩,在挑水路上,已经跋涉了十几年了;那沉 甸甸的扁担,担着的就是他对事业的承诺与热爱。思乡的妻子老韩在山林里查数着年轮, 失去的不仅是自己的岁月, 还有 亲情。妻子张永兰是云南人,远嫁给老韩的同时,也就嫁给了他 守护的这片山林。当我问起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娘家的时候,张永兰哽咽了。为了照顾老韩,她已经好

8、几年没回娘家了。 每当看着层岚叠嶂的大 山,张永兰就会想念故乡、想念亲人,更想回一趟娘家。但为了 老韩和他的山林,她只能向南遥望。在我们的镜头里,张永兰的 泪水从脸颊慢慢滑落,深秋的天空蔚蓝寂寥,大雁排成一队向南 方飞去。我们马上拍下这群信使,希望它们能把张永兰的思念带 到云南、带给亲人。每到过年, 嫁出去的女儿都要回家省亲。 想到家乡父母的想 念和牵挂, 张永兰连年也过得不开心。 但是她把这份思念深深埋 在心里,因为望火楼、山林、丈夫、孩子成了她最深切的牵挂。 回娘家,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啊, 但是到了张永兰这里,却成了一大奢望。眼前这位柔弱的女子、这位坚强的妻子,为

9、了山林,为了老 韩,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想:老韩为了自己的职责,真是连老 婆都搭上了;他的成就里,理应有她的一半。儿子的小伙伴 老韩搭上的不仅是妻子,还有儿子。小韩飞只有 13 岁,当 我们的镜头对准他的时候, 他总是不自在, 大概是在山里长大的 他和陌生人交流少的缘故吧。在山上,他只能独自玩耍,跟在他 身边的只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狗。这条被他叫作“小黄”的小狗, 是他唯一的小伙伴。 为了能让韩飞在拍摄时放松一点, 我们让他 逗逗小狗。孩子搂着“小黄”,轻轻地帮它梳理毛发,小狗仰起 头用舌头去舔孩子的脸, 这本是温暖的画面, 看上去却有种莫名 的心酸。闲暇时,小韩飞会帮爸爸巡山,帮妈妈做家务;无聊时,就 一个人坐在山下的水塘边久久地发呆在我们看来, 他总是发 呆。张永兰说,别的孩子都有小伙伴一起玩,韩飞只有“小黄” 做伴。其实不仅是小韩飞,老韩和妻子,一年到头都基本上见不 到外人。 为了这方水土的安全, 一家三口只有拒绝人群和城市的热闹,与山为伴、与林为伍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小韩飞的童年却不是。幸好,我们的镜头已经记录下“小黄”他的这个小伙伴。希望他有一天能理解父亲韩明道,能读懂:父亲并非不爱他和他的母亲,而是 有更多的爱需要给这片山林。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