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_第1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_第2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_第3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_第4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欢迎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小* ,欢迎大家来到梅兰芳纪念馆参观游览!【概况】 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墩上, 相传古时候, 曾有一只美丽的彩凤栖息在此, “有 凤来仪”是祥瑞之兆,凤凰墩因此而得名。据考证梅兰芳先生的祖居就在凤凰墩附近的鲍家坝, 1984 年在 梅兰芳先生诞辰 90 周年之际, 泰州人民政府决定在此修建梅兰芳纪念馆, 以表达泰州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 敬仰,梅兰芳先生就是泰州人民心中的凤凰。梅兰芳纪念馆占地 2.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临街,环境优美,是一座以明清 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式名人纪念馆。纪念馆内亭台楼阁、

2、檐柱梁枋、栏杆、扇门、墙壁、地砖、宫灯等到处 都有梅花的图案;纪念馆还有众多的仿真音箱隐藏于草丛中、窗户下,全天播放着梅派京剧唱段;纪念馆 内植有 67 株梅花树,是人们冬春两季赏梅的场所。整个纪念馆充满了梅的气息,京剧的氛围。梅兰芳纪念馆可分为梅苑广场、梅像广场、梅史陈列区、梅苑区四大区域。【梅苑广场】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梅苑广场, 该广场占地 1000 多平方米, 地面以青砖、 卵石和花岗岩材料组成梅花 图案,以体现梅派艺术这一主题。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纪念馆的大门,大门匾额上有六个大字梅兰芳纪念馆,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 写。“风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 ,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由中国书协理事

3、、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书 写。短短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我馆所处的地理位置。走过门厅,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小石桥叫“引凤桥” ,就是“筑巢引凤”的意思,桥下的水系寓意着京剧中的 水袖。在引风桥的西侧,临水而建的的四角亭叫“博士亭” ,这个博士是谁呢?就是梅兰芳。梅兰芳先生访美时, 美国洛杉矶波摩拉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走过引凤桥,我们来到了“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的中心是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洁白的汉白玉雕像配以黑色大理石底座,高雅端庄。梅先生西装革履,仪态轩昂,端坐在滕椅之上。他右手执笔、左手把卷,表现了他对梨园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特别是那深邃的眼神,无论你

4、站在哪个角度,先生的目光,仿佛总是在与你交流。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高260 厘米,底坐高 67 厘米,寓意梅先生六十七年的光辉人生。它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晚年的成功 之作。现在我们可以在梅像广场和梅兰芳先生合影留念, 让我们近距离瞻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站在引凤桥上可找到最佳拍摄角度。 )转过梅像,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梅史陈列区】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的门前,大门的匾额上的“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八个大字也是由原国家 主席李先念题写。 “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 ,大门两侧的楹联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在 1984 年“纪 念梅兰芳诞辰 90 周年”之际题赠我馆的,这副楹

5、联高度概括了梅兰芳先生光辉的艺术和人生。整个史料陈列区可分为序厅和四个展厅,其中史料陈列区的布展又分为 5 个部分:梅开中华、梅骨铮铮、 梅香四海、梅德如玉、梅根泰州。通过实物与画面、场景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现 代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梅兰芳大师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 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现在我们来到序厅的门前,门额上的“一代风流”四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 主席兼秘书长言恭达所题。 “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 ,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

6、理事、 江苏省书协秘书长李啸先生题写,它是梅兰芳先生青春成名、桃李天下的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走进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梅兰芳艺术人生”的梅花壁画,梅花香溢,象征着梅派艺术的高雅芬芳, 也象征着梅兰芳先生的铮铮傲骨。周恩来总理说 “梅兰芳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 应该说他是属于世界的” ,梅兰芳用他的 艺术和人格将大美创于人间,留在永远。转过壁画,我们来到壁画的后面, 这是赵朴初老先生 1993 年来到梅兰芳史料成立馆参观时所作的一首词 “踏 莎行”,在“踏莎行”中,赵老用了一句“梅郞合受千秋供” ,这是赵老对梅先生的高度评价。走出序厅,眼前是一水池,水池四周是仿汉白玉雕栏,凭

7、栏俯视池中,睡莲沁香。在水池中间有一汉白玉 雕像,她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如出水芙蓉。它是由江苏籍雕 塑家戴广文创作的。请大家转过身来,在序厅后门的两侧也有一副楹联, “千树梅兰传永世,一弯潭水漾深情” ,由中国书协理 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现在我们来到第一展厅,各位游客,当世界说起中国戏曲,世界就会想起梅兰芳,当世界说起梅兰芳,世界就是在说中国戏曲。梅兰芳这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就成了中国戏曲的象征,他是“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认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第一部分:梅开中华1、梨园子弟,旦角世家。18

8、94 年梅兰芳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巷,一个京剧旦角世家。祖父梅巧玲(上左一)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他是“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上左三)是青衣 花旦,其长相和演唱都酷似其父梅巧玲,为人厚道,可惜 26 岁就英年早逝。梅兰芳由伯父抚养成人,伯父 梅雨田(上右二) ,为谭鑫培操琴多年,是著名的琴师,当时有这样的说法谭鑫培的唱,梅雨田的琴, 李五的鼓,珠联璧合。这是梅兰芳的前妻王明华(中左一) ,这是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中右一) ,这是梅 兰芳的四个子女:长子梅宝琛(下左一) 、次子梅绍武(下左二) ,女儿梅葆玥(下左三) 、最小的儿子梅梅 葆玖(下左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兰芳8

9、 岁学戏, 10 岁登台, 14 岁搭班演出。2、勤学苦练,青春成名。他广拜名师,在求教于吴菱仙(右一)的同时,他还向名旦秦稚芬(中左二)和丑角胡二庚学习花旦戏, 向“老派青衣”陈德霖(上左一)学习昆曲旦角,向茹莱卿(上左二)学习武功,向路三宝(下左二)学 习刀马旦,向钱金福学习小生戏等。三年后,北京各界品评京剧演员,梅兰芳名列第三,有如新月东升。现在我们欣赏现代高科技幻影成像,它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按剧本演出制成视频,然后投影在成像玻 璃上,再和玻璃后面布置的房屋模型合成。这段幻影成像长 7 分多钟,展示寒冬腊月里,少年梅兰芳学戏 的过程。这是梅兰芳演出时化妆的用品。这是梅兰芳演出的戏单。

10、这是梅兰芳演抗金兵中用过的鼓。梅兰芳横空出世,在京剧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3、善于探索,勇于革新如京剧从前是没有二胡的,在排演西施时,他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多次尝试,让二胡成为京剧伴奏 的“三大件”之一。 。4、梅花璀璨,力满功园。梅兰芳的艺术高雅脱俗,有着独特的气质韵味,成为美的楷模,真与善的化身,形成了久演不衰,享誉天 下的“梅九出”即宇宙锋 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逼姬洛神凤还巢抗金兵生死恨穆 桂英挂帅等,真是“梅花九出飞满天,香飘四海春长在” 。1927 年评出了京剧四大名旦,从左往右依次是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和荀慧生,梅兰芳名列榜首。这个评选,至今人们认为基本恰当,但在某些项目上

11、对梅兰芳的评分还是打低了。四大名旦的评选,意味 着旦角的勃兴,戏剧舞台上旦行和老生的地位发生逆转,变老生为主为旦角为主,从而推动了整个戏曲格 局的变化,梅兰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模拟的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格局,再现了当年梅兰芳在京演出时的盛况,两层戏院坐满了观众。这也是现代高科技产品,电脑互动,共有 6 个京剧片段供游客答题、欣赏。游客只用手指点击电脑屏幕, 电脑就会出题,如在京剧贵妃醉酒里,梅兰芳饰演的是哪个角色? A 、杨贵妃 B、高力士 C、裴力士。 如果游客回答正确,前方大屏幕就会播放梅兰芳当年表演的贵妃醉酒唱段。如若答错,则无法播放。5、境界高远,出神入化。人们用“大气、大度、大方”

12、来形容梅派艺术,梅兰芳注重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和剧情,如何表演出 内在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达到艺术的大美。这个大美的艺术就在于文化中,只有不断积累文化底蕴,才 能攀登艺术的高峰。梅兰芳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如“梅九出” 中的虞姬 (霸王逼姬)、赵艳容(宇宙锋)、 李桂枝(奇双会) 、杨玉环(贵妃醉酒) 、洛神(洛神) 、雪娥(凤还巢) 、韩玉娘(生死恨) 、梁红玉(抗金 兵)和穆桂英(穆桂英挂帅)等。还有苏三、白娘子、西施、常娥、杜丽娘等。这些是梅兰芳先生的指法。这些是梅兰芳先生的眼神,梅兰芳先生的手眼艺术都已出神入化。这些都是梅兰芳在“梅九出”等经典名剧中的扮相,这些艺

13、术形象表现和丰富了中国的文化。6、新的创立,美的完成。梅兰芳在传统京剧演唱的基础上,大胆改进和创新,创立了一个新的行当花衫。所谓花衫就是花旦和 青衫的结合,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以及刀马旦的武打工夫等融为一炉,形成唱、 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花衫由梅巧玲及其门生余紫云开创, 王瑶卿有所发展, 梅兰芳对花衫的发展与完成起步于 汾河湾,成型 于太真外传 ,升华于霸王逼姬 ,极致于宇宙锋 。宇宙锋经过梅兰芳几十年的加工琢磨,成为 一出“悲得令人痛不欲生,美得让人发疯”的戏,成为梅派艺术的巅峰之作。第二部分:梅香四溢 梅兰芳不仅是一个表演艺术家, 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化使者, 他曾先

14、后率剧团赴日本、 美国、 苏联等国演出, 受到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使中国的京剧艺术登上国际舞台,走向世界。从顶级行家到普通民众,无不如 痴如醉,中国戏曲轰动了西方,梅兰芳的名字传遍了世界,梅香四溢。1、初赴东瀛,轰动日本。1919年 4月 21日,梅兰芳率团赴日,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演出,天天满座,六千万日本人为之疯狂。 票价在黑市上数倍、数十倍地猛涨。梅兰芳的份相、手势、眼神和舞蹈动作,许多人竞相模仿,风靡一时。2、再访邻邦,义演赈灾。1923 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梅兰芳再访日本,义演赈灾,将全部收入捐给日本红十字会,表现了中国人民的 友谊。这是当时义演的剧场。3、三赴日本,完成使命。195

15、6 年 5 月梅兰芳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率中国京剧团访日演出。梅兰芳来到日本后,先后在东京、大阪、奈良、京都、神户、广岛、名古屋等地演出,受到了日本人民的 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对这次访日演出进行了高度评价“艺术打开了日本人民的心扉,搭起了中日友好的 新桥梁”。4、越洋赴美,赢得盛誉。1926 年“华美协进社”邀请梅兰芳访美,历时半年,先后访问了西雅图、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 洛杉矶和檀香山等城市,演出七十多场,轰动了美国。梅兰芳的艺术征服了美国观众, “绣幕落下,疯狂鼓 掌,人声嘈杂,戏院顿时变成了棒球场。曲终灯亮,为时已是深夜,但没有一个人离开座位,他们赖着不 走,同时没命地鼓掌。

16、 ”美国洛杉矶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的学位。这一切都标志着梅兰芳的美国之行为中国戏 曲,为祖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5、访苏献艺,大获成功。梅兰芳在苏联演出一个半月,大获成功,每场演出都是掌声如潮,经久不息。在“莫斯科大剧院”临别演 出时,苏联政治局多数委员和高尔基等众多文化名人都观看了演出, 最后谢幕达 18次之多。 莫斯科成了梅 兰芳的世界,许多人从早到晚守在剧场门前要看梅兰芳,小孩看到中国人就追着喊“梅兰芳! ”这是苏联著名导游爱森斯坦邀请梅兰芳拍摄霓虹关 “对枪”的一段戏,这一段戏只有十几分钟,但梅兰 芳拍了五个多小时,可见梅兰芳先生对艺术的执著,后来这部影片被称为“伟大

17、的爱森斯坦拍摄的伟大的 梅兰芳”。6、梅宅外交,传为佳话。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 梅兰芳在自己的家中接待了国外政界、 实业界、 文艺界和教育界等名人, 多达六、 七千人。如美国威尔逊总统夫人、意大利公使夫人、美国大使、西班牙大使、瑞典大使及夫人、英国公使 及夫人、瑞典王储及夫人一行等。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 1924 年访华时,赠给梅兰芳一柄紈扇,题诗为: 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出一脉 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橱窗里这一套( 10盒)火柴、 4把折扇、 1块蓝印花布以及一些文字资料等,都是当时梅兰芳先生访日时, 日本友人赠送给他的。各位游客,第一展厅的参观就

18、结束了,现在我们前往第二展厅参观。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二展厅, “环宇蜚声缀玉音容昭艺苑,海陵钟秀鎏金祠馆亘千秋” ,第二展厅大门两侧的 楹联是 1984 年梅兰芳先生的私人秘书许姬传题赠我馆的, 他把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梅兰芳纪念馆的千秋传 芳描述得恰到好处。现在我们进入展厅,这是第三部分:梅骨铮铮。梅兰芳先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日冠侵华期间,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八年拒演,以其大美对抗 着大恶,于无声处唱响了一曲中华正气歌。1、排演新戏,号召抗日。“九一八事变”后,日冠侵占我东三省,梅兰芳编演抗金兵 ,以梁红玉击鼓抗金来号召抗日;还编演了 生死恨,表现了民女韩玉娘沦为金兵俘虏的悲惨遭遇,以激

19、发人们的抗日热情。2、蔑视伪满,义政辞严。在日冠的扶植下,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 ,要求梅兰芳前去演戏,梅兰芳断然拒绝。后来,苏联邀请梅兰 芳演出,梅兰芳表示,行程绝不经过日冠铁蹄下的中国土地。为此, 1935 年 2 月梅兰芳乘苏联的专轮从上 海抵达海参威,然后改乘火车前往莫斯科。3、暂避香港,空谷幽兰。“八一三”以后,上海沦为敌手,有人邀请他到电台播音,有人要求他演几场 “营业戏”,都被断然拒绝。 1938年春,梅兰芳率团到达香港, 演出结束后只身留居香港。 1942年秋, 杜月笙亲赴香港请梅兰芳回重庆 演出,也被婉言谢绝。4、蓄须明志,三拒演出 梅兰芳平时天天刮脸,有时还将胡子拔掉。日寇

20、占领香港后,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他不再刮胡子。其 中最主要有三次,一是拒绝酒井司令官的慰问演出,二是拒绝日军占领香港的庆祝演出,三是拒绝“梅机 关”庆祝汪伪政权成立的演出。5、自伤拒敌,卖画养家日寇占领香港后, 梅兰芳结束了长达四年的避居生活, 回到了上海, 与家人团聚。 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讲, 他冒着生命危险,密请一位医生为他连接注射了三针伤寒预防针,让自已发高烧达到42 度。这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这部分内容拍摄的电影,现在用投影机投影出来的供大家欣赏。梅兰芳为了养家糊口,接济团里生活困难的人,每日在家辛勤作画。在书画界朋友的帮助下,卖出 170 多 幅作品,从而缓解了生活的窘迫。国歌义勇

21、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是这样赞美梅兰芳的: 八载留须罢歌舞, 坚贞几辈出令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现在我们来到第三展区,第四部分:梅德如玉立艺”“立德”。他是美的化身,既美在舞台,也美梅兰芳不仅艺术高超,而且品德高尚,他一生“立功” 在为人。1、宽以立世,诚以待人。梅兰芳从小就深受祖母的教诲,向有“义伶”之称的祖父学习,按“一切好人的样子”去做人做事。1934 年河南闹水灾,梅兰芳率团赴开封义演,报纸报道:梅君为报答各界雅意,不矢艰辛特别卖力。原本 义演三天,后加演八场,并将义演收入全部捐给灾民。这是梅兰芳获得的一些奖杯奖品等。梅兰芳的勃兴,结束了戏曲舞台老生为主的局面,但他并不因

22、此轻视前辈。他每次见到谭鑫培总是垂手低 首,尊称“爷爷” ,不因自已成了大名,就有半点失敬。梅兰芳避居香港时,一天一颗炮弹穿墙而过,落在床上,但没有爆炸,大家不知所措,在这危急时刻,梅兰芳并没有叫佣人去处理,而是叫他的两个儿子把炮弹抬出去丢进山谷。2、为国为艺,尽心竭力。1949年 9月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0月 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10月 2日,梅兰 芳担任京剧研究院院长。 1951 年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1952 年他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戏剧家 协会副主席。 1952年参加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5 年担任中国京剧院院长。 从此,梅兰芳成为新

23、中 国的戏剧艺术家,为新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3 年,年过花甲的梅兰芳赴朝慰问演出,他风里来,雨里去,登高山,涉河水,钻坑道,睡通铺,冒着 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为战士们演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热情。梅兰芳不仅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而且是著名的戏曲教育家。在梅先生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是他的 开山弟子程砚秋,后来与梅兰芳并驾齐驱,成为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在后来的四小名旦里,李世芳、 毛世英和张君秋都是梅先生的弟子。这是梅兰芳先生教弟子李世芳学戏的场景,李世芳是梅兰芳先生最寄希望的弟子,有“小梅兰芳”之称, 后因飞机失事, 英年早逝。 张君秋是后起之秀, 创立了 “张派”,晚年为

24、我国的京剧艺术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梅兰芳先生还有一位高足言慧珠,她全面继承了梅派艺术,她嗓音圆润,中气充沛、文武兼长,尤其擅 长表演梅派戏断桥 游园惊梦 抗金兵等,有“女梅兰芳”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梅兰芳在全国各地演出时,又收了不少新徒。如杜近芳是现代梅 派艺术最优秀的传人,曾多次出国访问,受到热烈欢迎。她的代表剧目有白毛女 谢瑶环红色娘子 军等。现在我们来到第四展厅,这是第五部分:梅根泰州小时候梅兰芳就听祖母说,梅家祖上是泰州经营木雕佛像的,后来八岁的梅巧玲卖给了苏州江姓人家,后来又被江家卖给了戏班。1、祖母遗言,心愿久悬 1931 年,泰州水灾,适逢梅兰芳在南京演出,

25、“泰州同乡会”凌文渊邀请梅兰芳回乡赈灾义演,后因梅兰 芳上海有演出,未能成行。但梅兰芳当时捐出三千大洋助济泰州灾民,以表达对家乡人民的关爱。1956 年 3 月,梅兰芳在南京收到了泰州堂兄梅秀冬的信,希望他回乡看看。梅兰芳思乡心切,毅然改变行 程,携夫人福芝芳和小儿子梅保玖及剧团乘汽车回到的家乡泰州。2、了却夙愿,故土寻根小城泰州,爆竹声声,锣鼓齐鸣,万人空巷,全城沸腾,人们都涌向街道,迎接梅兰芳,瞻望梅兰芳,泰 州的父老乡亲为这个远方的游子倾注了最深厚的热情。置身于欢乐之中的梅兰芳,心情激动万分,他让车 子开得慢些再慢些,他甚至将身子探出窗外,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招手致意。为了让家乡人民欣赏梅

26、派艺术, 梅兰芳在泰州先后上演了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 、宇宙锋、凤还巢、 奇双会等经典名剧。每次剧终,他总要谢幕多次。梅兰芳高尚严谨的艺术品德,精湛的表演艺术,圆 润甜亮的梅腔,给家乡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梅兰芳的演出,人们干脆在城门口和坡子街上,架起了大喇叭,实况转播。虽说春 夜寒气袭人,但黑压压的人群,秩序井然,个个听得津津有味。紧张的演出之余,梅兰芳带领家人、同事来到梅家祖坟敬献花圈,行祭祖之礼。梅兰芳身为一代京剧大师,在家乡父老面前无半点骄矜之意,而是手足情深,桑梓谊切,十分难能可贵。3、巨星殒落,长眠万花1961 年 5 月 31 日,梅兰芳先生因心绞痛住院

27、, 8 月 8 日凌晨 4 时 45 分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 67 岁。梅兰芳先生被安葬在北京香山的万花山上,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地方。著名文学家诗人郭沫若同志说: “梅兰芳同志, 你的一生是艺术活动家的一生, 是艰苦奋斗的一生, 是为人 民服务的一生,是美化社会的一生,你虽然长远地休息了,但你的活动是永远不会休息的。 ” 现在我们来到楼上第四展区,这里展出了梅兰芳的生活实物。 东部展出了梅兰芳先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思南路的寓所曾用过的家具,主要有双人床、三门橱、 五斗橱、床头柜、小圆桌、梳妆镜、花架等。中部和西部展出是梅兰芳先生北京的梅宅书房“缀玉轩”内的一些物品和书画作品的复制品。这是梅兰芳先生曾经穿过的大衣,其中这件毛领大衣就是梅兰芳去苏联访问时穿过的。梅兰芳先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拍摄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艺术新闻到戏曲片, 共有二十多部影片。 这里展出的是我馆收藏的梅兰芳的电影拷贝 御碑亭,制片者是孙乔森。 它是一个孤 本,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