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论文_第1页
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论文_第2页
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论文_第3页
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论文_第4页
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其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著名史学家、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历史课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清朝末期也有人提出亡国者,必先亡其史,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必须重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笔者将从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课外教学中简略的阐述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历史学科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它不但能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而且能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一、认清历史德育的紧迫性

2、 前一时期,曾发生过某演员将类似日本军旗图案的衣料充作广告时装的事件,无独有偶,一些商店为了揽客,竟然也将”清朝兵勇”、”印度巡捕”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当作牟利手段来张扬。此外,社会上还存在着其他与史实相左背离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现象。”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历史德育,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教育成果评估标准,目前仍未完全摆脱看重”主课”成绩而忽视学科德育渗透的束缚,人为地制约了德育效果。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尽快改观,那么”忘祖数典”的现象还可能不断发生,道德失衡的悲剧还将会继续上演,这对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显然有

3、着严重的消蚀作用。因此,我们的道德纠偏,确已到了关键地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这也为进一步从历史教育中提升德育功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强化历史德育的可行性 各种历史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不乏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典例,这些具体内容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实施历史德育提供了客观条件。 1、历史事件的德育内涵: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社会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凝聚着古今中外人类道德品质在各方面的反映。无论是人民革命斗争,还是科技成就的诞生,其过程中都体现出人

4、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揭示出人类社会积极进取的价值内涵。 2、历史人物的德育内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时势造英雄。历史人物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因此便相应展现了社会环境中道德规范的一隅。充分利用其特性,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牛顿的思考探索,方志敏的清贫坚韧,周恩来的雄才大略,以及由历史人物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格言等内容,均能对青少年产生长期的道德指引作用,而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更具有榜样的示范力量。 3、历史文化的德育内涵: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需借助于相应的时间显示和空间方位,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如五四运动、北京天安门广场,还有人文观念、思想进化等,其蕴含的德育价值,是

5、值得进一步发掘的。 三、突现历史德育的多样性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德育的发展,”德育成了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利器”历史德育要取得实效,应当寓德于史,不断寻求其新的契合点。 1、道德归类法:将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不同道德修养,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予以归类,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加升印象,形成初步的道德观。 2、日期提示法:在节日和纪念日到来之际,提醒学生注意重温历史的一页,加深对历史德育的感受程度,诚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所指出的”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能”使人们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参观访问法:结合春、秋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乡土历史教

6、育功能,在已有的历史教育资源中追寻历史德育的线索,寓教于乐,巩固德育效果。 4、影视再现法:作为综合性艺术和现代传媒组成部分的电影电视,能生动再现历史的原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或直接通过人物和事例折射其道德光泽,或间接将融合于内容的道德文明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此,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要好”。通过观摩和评论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能对学生的成长起熏陶作用。 5、角色体现法:通过主题班队会或其他形式,模仿正面历史人物不同方面的道德品质。它适合了青少年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心理特征,久而久之,会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起潜移默化的效果。 6、形象摹拟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

7、科知识,指导学生将历史上留下深刻道德印象的人物形象,通过视听手段刻画出来,显示其真、善、美的道德内涵,变历史德育的”无形”为”有形”,巩固并加深正面历史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历史德育几乎覆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然而其核心主要是包括爱人民、爱科学在内的爱国主义。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社会演进中历尽沧桑凝聚而成的爱国情感和由此而辐射出的英雄事例,成为我们时代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充分发掘历史德育的资源,使它在素质教育中体现”与时俱进”的重要价值,应当成为学校乃至社会开展道德建设时一条值得思考的途径。、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

8、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的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1、教学方法的再现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直观教学,即通过教

9、具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再现出来,因而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呀?我们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多么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会油然而起么!所以使用直观教具可以演示历史最壮观场面,可以表现英雄人物的业绩,可以表现优良传统。所以教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一件教具的使用,往往就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1、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

10、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等。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中的黄海海战时,教师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多人壮烈牺牲。就在即将沉没的当儿,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救他,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所养的名叫“太阳犬”的爱犬到面前,叨住他的臂膊,不使下沉。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祖国的

11、黄海波涛之中。就这样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了深受感动,不禁泪下。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帝的侵略,进而产生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 五、历史学科课外教学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行如下活动: 1、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几年来在省市历史教研会的组织发动下,活动开展得很广泛,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

12、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几年来我们历史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绘制了二百余张历史人物画像,制作了几十件模型教具,有些教具还在省市的评比中获奖。 3、利用历史文物进行德育利用文物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曾从三个方面开展这项活动。()考察历史古迹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组织学生先后参观考察了凌源红山文化遗址、仙灵寺商周遗址、义县北魏万佛堂遗址、兴城明代古城和山海关古长城等地。使学生看到祖

13、国悠久历史,壮丽山川,认识到人民江山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进行文物收集几年来师生共收集了一百多件文物,其中有古币一百多枚,还有原始人使用的石器、红山原始人类的遗骨、明清瓷器、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等,还收集了志愿军援朝使用的茶杯,解放战争时用过的子弹等。通过对文物的收集和考证,学生们的思想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文物”展览我们将收集的文物分类、编号、考证,书写说明词,然后进行展览。几年来我们曾多次进行了“伟大祖国在前进”,“中国古代货币”,“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等展览。由于文物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真实、信等特点,易为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总之,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实,也可以用现实反思历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德育的主体是广大的学生,单纯的道德理论对学生进行说教,缺乏饱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