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中的形象鉴赏_第1页
古诗歌中的形象鉴赏_第2页
古诗歌中的形象鉴赏_第3页
古诗歌中的形象鉴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歌中的形象鉴赏陈静教学目的:懂得诗歌形象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通过品味形象从而理解诗歌的能力 帮助学生归纳把握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诗歌鉴赏经验基础上,揣摩诗歌形象。教学方法:直观画面与回忆想象相结合;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强调考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 、语言 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分值 6 分,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 戏剧中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 它既可以是人物形 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

2、整, 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 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 进一步补充。如:“君家何处住 ?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崔颢长干曲 )以自 问自答的形式, 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 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 聪明伶俐的少女 形象。“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 )有装扮 (铁衣碎 )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

3、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 的英雄形象。 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 往往是诗人自己 )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 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 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 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

4、如: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 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还有大家都熟悉的陆游的咏梅词等。(二)明确诗歌形象基本内容 诗歌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 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 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

5、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 自我, 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 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 诗的 “事物 ”和送别诗中的细节。(三)、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例题: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歌描写了一个 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 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 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 一切, 专心钓鱼, 形体虽然孤独, 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7、这个被幻化了、 美化了的渔翁形象, 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 的性格。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

8、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 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 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 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 ,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

9、民痛苦,反对战争。 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 雨霖铃 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 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四)、写景诗歌的鉴赏 写景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 宿昔容鬓 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 “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评析示例: 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

10、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 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 凄怆的情感; 最后, 诗人运用反衬手法, 写一只失群的小鸟 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 思乡的离思哀愁。课堂训练巩固: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诗的第一、 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 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

11、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进而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l )秋风无形,何以用 “见”,谈谈你的理解。答:秋风本无形, 但它可使本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 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 ”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 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 ”,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 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答: “行人临发又开封 ”,既照应了 “意万重 ”,又紧承 “复恐 ”,

12、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 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 2 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答: “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 寂静思忆的意境, 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 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五)、写“物”诗歌鉴赏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物象,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

13、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 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分析思路: 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 精神, 抓物与志的 “契 合点 ”,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例题研说: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 现出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 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马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

14、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 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问题 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六)布置作业:完成下发提纲【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答案】(步骤 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 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 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

15、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 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 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分析下面诗中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 自由、 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 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 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 “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表现出诗人

16、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七、研读所给的古诗和考题,思考:出卷老师是从诗词鉴赏的哪个角度来命题的?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2以第一首诗歌为例,谈谈你对该诗的阅读方法。3研读答案,总结鉴赏思路(1)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 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是在凄 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4如果换题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木芙蓉的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