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艺术——考试完成稿_第1页
技术的艺术——考试完成稿_第2页
技术的艺术——考试完成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的艺术 论技术在艺术的参与 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与艺术关系的话题再次成为主题。越来越多的新材 料,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我们生活的感受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 迷失在这个成倍速率变迁的时代中。“技艺相通”的观点在中国古代早就存在并一直延续 至今,我们今天来谈的技术在当代艺术中参与的问题又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看待与对待它 ? 技术与艺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由于侧重面的不同,人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不 的。因此它们所涵盖的内容往往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着新变革。农业社会时期技术与艺 术通常被统称为“技艺”。中国古代早就存在“技艺相通”的观点。在天地篇中庄子 说:“能有所艺者,技

2、也”。儒家认为“技”须与“六艺”结合,有利于“仁”才加以提 倡。由此可见,“艺”不是独立的,“技”仍不是独立的。中国古代技艺关系的发展,使 “技”始终在一定的约束下,稍有越界,即被视为“奇技淫巧”而加以限制。直至明朝时 有关技艺解说内容的幼学琼林里,仍旧有“然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艺则有济于用” 的思想理念。那时技艺一词,不仅指工匠们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巧。古代的技术通 常主要表现为手工的技术 及个人的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艺和技能的总称。 而现如今我们所谈及的技术与艺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技术主要指根据生产实践 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

3、流程等 等。技术的任务是发展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由于现如今工业化社会大 量机械参与与对象实施规模的扩大化,它不再局限于个人或手工业的小范围概念中,而往 往是一种群体劳动分工实施的结果。艺术也随着工业化发展从以前的“技艺相通”的概念 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体系,以另一种“相通”的形式与技术之间发生着微妙 的关系。可以说现代艺术的特征主要为艺术产生美、艺术的再现、艺术的形式创造、艺术 的表现、艺术的产生美感经验以及艺术产生激动。我们将用下文来分析论述艺术与技术的 关系问题,以及在本专业中两者是如何结合,艺术是需要如何被呈现的。 中国当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是从“ 85 新美术“

4、运动开始,在文革 10 年社会安定动乱 后,我们从 85 新思潮和池社的艺术家们当年作品中还看得出些许政治的影子。到后来 1990 年到 96 年,中国录像艺术的兴起, 1997 年到 2001 年全国新媒体艺术的遍地开花,技 术元素越来越大越被中国当代艺术家所接受,中国在短短 10 年内把西方百年的艺术发展史 给走了一个遍,也难怪陈丹青所说的“中国当代艺术是”盗版”的艺术。艺术家们对技术 的看法也被分成了两个立场,一部分艺术家对新技术的运用嗤之以鼻,划清十二分的界 限,另一部分艺术家欣然接受新技术的运用。其实技术可怕之处不在于发展的太快。而是 在与如何看待技术与艺术这个关系,要时刻明确技术只

5、是一种手段,她的作用只是参与其 中,而最终决定作品的还是艺术本身,我们不应惧怕技术本身也不能依赖与它,不能说搞 影像艺术的哪一天没摄像机了,他就不能搞艺术了,就不那么“当代”了。任何一个艺术 形式,都有从技术到艺术的过度。 1、技术的艺术还是艺术的技术 ? 当代艺术中越来越多的符号化和技术的参与,摄影,影像,非线型编辑,现成品的大量运 用,工业文明的的种种体现,艺术家不单要有“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艺术”。现在很 多当代艺术家们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更多的时候成为了一个“技术家”,他们急于找 到一个所谓自己的“符号”很多时候思考的不是作品的艺术性,而是如何挖空心思想出 “奇思秒想”,找到让人们

6、耳目一新的新技术,找一大帮工人付诸实施,技术含量也越来 越有那么些“新意”,问题是是否这些艺术品应该被称作为技术的艺术品或叫技术品来的 更恰当些呢?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和公开的对抗情绪。但是如果当代艺术有时不 利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材料,并赋予这些材料某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力量,那么艺术也将不 成其为艺术。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艺术应该是具有建设性的行为,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 表达,一个新艺术态或图像的诞生背后是人希望创造一个新的替代物来拯救自我,而此创 造物则为替代物的程现。而艺术作品的产生是能唤起审美体验的人工产品。 2,“技术性”的总体艺术 艺术是一种文化生产,其特殊性在于,作为

7、文化生产的艺术是为文化本身找出路的自 我生产。所以,艺术生产必定和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足够的差异性,并依靠这种差异性来反 思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麻醉力消毒,提供主流意识形态的替代型模式。因 此,艺术生产是意识形态的自我否定机制。 因为它是一种文化生产,所以我们必须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我们的艺术工作。总 体艺术就是以文化研究为基础的艺术生产。其使命是,通过文化研究成为有知者,通过实 验性的试错行为称为无知者。其使命是发现比现实世界更广大的可能世界。可能世界的呈 现,可能社会的现实化过程,便是社会的进化过程。 艺术生产是历史性的。有效的艺术生产必定同时是一种历史批判。 因为它要从系统中来,

8、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系统中,改变系统,所以它是社会性的。 有效的艺术创作必定同时是一种社会批判。因为它的目的是改造系统,所以,异于日常生 活的艺术却必须要被编织在日常生活之中。艺术必须要改变生活。总体艺术最终是促使人 和世界的进化的工具。 2.1,观念系统作为材料 把观众脑子里的观念系统作为创作的语境,这是古往今来所有的艺术家都要考虑的。 针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含义,引发不同的效果,这是艺术史上大家都已经 熟知的事实。在古典时代,观众脑子里的观念系统和作者脑子里的观念系统是高度一致 的,观念系统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超语境的存在,几乎可以被忘记,虽然他事物是不可不 在起作用的。可以说,那

9、个时候的艺术家,多数是在一种文化之内工作的。今天的艺术 家,实际上是在跨文化的情景下工作,因此,自己和他人的观念系统之间的差异的存在, 在作品是否生效的过程中,变得十分显眼。我们不但不得不注意到“语境”的存在,甚至 还可以更进一步,把这种观念系统发展成一种材料。更极端地说,我认为,我们所使用的 别的物质材料,归根到底都是在使用观念系统这样一种终极材料。 怎样使用观念系统来作为创作的材料呢?如将偏见作为材料,将观念之间的冲突作为 材料,以观念的有限性作为材料等等。再如以观念后果作为材料,这时候,最有效的手 段,往往是对观念进行机械性主动误读,从观念的意外后果中产生出荒诞性。 约瑟夫博伊斯曾经建议

10、将柏林墙加高一寸,引发了德国媒体的纷扰。博伊斯的理由 是,加高一寸是出于“美学的考虑”。这意味着,仅仅是为了好看而已。柏林墙是处在冷 战意识形态之中,浸透着冷战思维的物质。“加高”的行动作在这样一种观念系统中似乎 不可避免地被定义为一种政治行为。但是,随后到来的解释却提供了去政治化的话语。柏 林墙被主动地机械误读为一睹普通的墙,荒诞性于焉产生。 一切材料,一切媒体都有可能用来作艺术,这些材料表面上是以其物质属性起作用, 其实是以其携带的观念系统起作用的,这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把传统上材料的物理性 和视觉性,代之于事物的心理性。我们不但可以使用偏见来作为作品的材料,还可以使用 记忆。使用传说,

11、使用谣言、使用面子和人际关系等。用传说来做作品的例子,如邱志杰 老师带着总体艺术工作室的学生们做的西湖十景计划中的故事、典故、公共经验、自 传等。用记忆来做作品如蔡国强的马克西莫夫油画展。谣言来做作品。颜磊和洪浩在 1997 年所发出的关于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匿名信,就是一个经典的用谣言来激起社会互动, 引发批判性思考的例子。 2.2,在本质之处思考,在关键之处下手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于我们的创作所涉及的课题和任务有明确的认知。归纳关键 词,先进行文化研究,要了解已知论述、成果和发生过的误区,特别要了解目前成为问题 的问题,养成一种全景的眼光或者一种场的意识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2.3 把艺

12、术编织在日常生活之中 在本质之处思考,在关键之处下手,最直接的结果是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促 成对于艺术的重新定义。艺术从来不可能是自我定义的,而是由文化所定义的。我们下手 改变了艺术其实是在下手改变着文化。这个过程可以进行反证 只有当我们能够对文化有 所改变,我们才称得上对于艺术有所作为。而改变文化,更进一步地说是改变了我们的生 活态度和习惯。 2.4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到用社会空间去工作。对群众资源的运用,发现群众问题所在,艺术由群众的介入, 作品是基于群众的历史关注点。当然这有别与近几年来中国艺术界出现的“民工潮”的时 尚。而艺术家说设计的作品框架是群众所携带的意识形态得到显现

13、的手术台。艺术家制造 问题现场,不但是用于折射社会心理,更是为了解构僵化的社会心理和受到主流意识形态 体系的麻醉躯体。当然总体艺术的最终效力是拯救世界和大众的隐性问题! 邱志杰从 2007 年下半年开始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现实、特别是醒目的自杀者现象 进行关注,并展开文献收集、对各类人群的问卷调查、对相关人士的深度访问。与此同 时,一系列创作计划平行地展开,包括了绘画、摄影、录像、装置、行为等各种媒介。在 与自杀救援者组织的接触过程中,这个庞大的计划由客观的观察、调查、分析和思考,发 展为更主动的介入和干预。期间,艺术家不但多次在南京长江大桥实地调研,并直接参与 自杀救助工作。 这其中,包括

14、以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的方式来促成对于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的思 考,并引向更广泛的社会议题的讨论,以及更形而上的对于时间、记忆和命运的讨论;也 包括用上述作品在展出和销售之后的收入,实际用于帮助建立自杀者救助基金之类道德主 义的行动; 更重要的是,尝试通过设计自愿者、被拯救者、自杀者的家人等人群接触艺术作品, 并合作创作作品,来使艺术作品成为一种心理治疗的力量介入现实。 不论是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不论是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设计还是工业社会的设计,都有艺 术与技巧、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成功的艺术作品和产品总是艺术与技术相得益彰,技术也 作为艺术的外化形式而成为审美对象 .但技术也能制约艺术的展示,因而,只有技术发展越 趋于完美,才能越易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