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及污染防治复习_第1页
大气环境及污染防治复习_第2页
大气环境及污染防治复习_第3页
大气环境及污染防治复习_第4页
大气环境及污染防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气环境与污染防治名词解释1. 大气污染 :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去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 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2. 酸雨:在清洁的空气中被 C02饱和的雨水pH为5.6,故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如 雾、露、霜)称为酸雨。3. 气溶胶 :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溶胶。4.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卩碩勺颗粒物。5. 可吸入颗粒物(PM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卩帕勺颗粒物。6. 硫酸烟雾: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

2、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 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7.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额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 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些紫色或黄褐色) 。8. 露点:在一定气压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空气的露点。9. 能见度 :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黑色、大 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10. 干绝热直减率丫 d: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称为干空

3、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1 1 .大气稳定度 :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12. 海陆风 :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引起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白天,由于太阳辐射,陆地升 温比海洋快,海陆大气之间产生了温度差和气压差,使低空大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由于有 效辐射发生了变化,陆地比海洋降温快,在海陆之间产生了与白天性质反的温度差和气压差,使低空大气从 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13. 山谷风 :山谷风是山风和谷风的总称。在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披上,使山坡上大气比谷地上同高度大 气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在夜间,山坡和山顶

4、比谷地冷却得快,使山坡和山顶的 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了山风。14. 城市热岛环流 :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乡村高(特别是夜间) ,气压比乡村低,所以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 农村吹向城市的特殊的局地风,称为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15. 气湍流 :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气湍流。16. 有效高度:即为烟囱的几何高度 Hs与烟气抬升高度 AH之和。17. 粒径分布 :是指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或表面积)所占的比例。18. 个数分布 :以颗粒的个数表示所占的比例时,称为个数分布。19. 质量分布 :以颗粒的质量(或表面积)表示时,称为质量分布(或表面积分布)。20. 粉尘的真密度 :若粉尘体积

5、不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而是粉尘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则以此真实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真密度p。21. 粉尘的堆积密度 :呈堆积状态存在的粉尘 (粉体),它的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以此堆积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堆积密度pd。22. 总效率 :系指在同一时间内净化装置去除的污染物数量与进入装置的污染物数量之比。23. 分级除尘效率 :系指除尘装置对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间隔内粉尘的除尘效率,简称分级效率。24. 机械除尘器 :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 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25. 重力沉降室

6、: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26. 惯性除尘器 :为改善沉降室的除尘效果,在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 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这种除尘装置为惯性除尘器。27. 旋风除尘器 :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28. 电除尘器 :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 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沉 积在集尘极上,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设备。29. 单区电除尘器 :荷电粒子的捕集通过延续的电晕电场而实现的除尘器称为单区电除尘器。30. 双区电除尘器 :荷电粒子的捕

7、集通过光滑的不放电的电极之间的纯静电场而实现的除尘器,其荷电和 捕集在不同区域完成的,称为双区电除尘器。31. 电场击穿 :当电压超过击穿电压时, 电晕区范围逐渐扩大至极间空气全部电离, 这种现象称为电场击穿。32. 驱进速度 :荷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时,电场力与空气电阻力很快就达到平衡,并向 集尘极作等速运动,此时的速度称为驱进速度。33. 烟气调质 :增加烟气湿度,或向烟气中加入 SO3、NH 3及 Na2CO3 等化合物,可使粒子导电性增加,这 种方法称为烟气调质。34. 过滤式除尘器 :又称空气过滤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35. 过滤速度 :定

8、义为烟气实际体积流量与滤布面积之比,也成气布比。36. 湿式除尘器 :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 (一般为水) 密切接触, 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 颗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37. 气体吸收 :是用液体洗涤含污染物的气体, 而从废气中把一种或者多种污染物除去, 是气态污染物控制 中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38. 吸收质 :或称溶质,是吸收操作中被吸收的气体,即可溶组分。39. 吸收剂 :或称溶剂,是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液体。40.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每 100kg 水中溶解气体的质量( kg)。41. 相平衡或平衡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等于解吸过程的传质速率时,气液两相就达

9、到了动态平衡,简称 相平衡或平衡。42. 液气比:吸收操作线斜率 Ls/Gb为溶剂和惰性气体流量之比,通常称为液气比。43. 最小液气比:理论上吸收液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以Xi*表示,此操作线对应的液气比称为最小液气比。44. 气体吸附 :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 组分分离的过程。45. 吸附质 :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物质称为吸附质。46. 吸附剂 :能够附着吸附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47. 吸附剂的活性 :是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标志,常以吸附剂上已吸附吸附质的量与所用吸附剂量之比的百 分数来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吸附剂所能吸附吸附质的量。48.

10、 吸附剂的再生 :在吸附剂本身结构不发生或极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各种方法将被吸附的物质,从 吸附剂的细孔中除去,使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得以恢复。49. 催化转化 :是借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使气体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 转化为无害或易于 处理与回收利用物质的净化方法。50. 催化作用 :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起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51. 催化剂 :在催化法中加入的可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组成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52. 催化剂的老化 :是指催化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逐渐失去活性的过程。53. 催化剂中毒 :是指反应物中少量的杂质使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的现象。54. 催

11、化剂的活性 :是衡量催化剂效能大小的标准。在工业上常用单位体积(或质量)催化剂在一定条件 下,单位时间内所得的产品量来表示。55. 燃烧法净化 :亦称焚烧法,是用燃烧方法将有害气体、蒸气、液体或烟尘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56. 催化燃烧 :实际上是完全的催化氧化,即在催化剂作用下,使废气中的有害可燃组分完全氧化为CO2和 H2O 。57. 溶剂吸收法 :即采用低挥发或不挥发性溶剂对 VOCs 进行吸收, 再利用 VOCs 分子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 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58. 吸附法控制 VOCS亏染:含VOCs的气态混合物与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 分子吸引力或化学键作用力,

12、 把混合气体中 VOCs 组分吸附在固体表面, 这种分离过程称为吸附法控制 VOCs 污染。59. 三效催化转化器:是在NOx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能同时使CO、HC和NOx三种成分都得到高度净化。第一章 绪论1.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 气体状态污染物 。2. 对于气态污染物,又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3.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简答)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

13、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4.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P19 (论述)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1. 燃料按物理状态分为 固体燃料 、 液体燃料 和 气体燃料 三类。2. 天然气的组成一般为 甲烷 、 乙烷 和 丙烷 。3. 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1)空气条件:燃料燃烧时必须保证供应与燃料燃烧相适应的空气量。空气供应不足,燃烧不完全;空气量过大,会降低炉温,增加锅炉的排烟热损失。(2)温度条件:燃料只有达到着火温度,才能与氧作用而燃烧。(3)时间条件:燃料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应超过燃料燃烧

14、所需要的时间。在所要求的燃烧反应速率下,停 留时间将决定于燃烧室的大小和形状。(4)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燃料和空气中氧的充分混合是有效燃烧的基本条件。混合程度取决于空气的 湍流度。4.燃料设备的热损失主要包括: 排烟热损失 、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和 炉体散热损失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 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即地球表面情况)方向上的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对流层 、 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大气稳定度定量判断的依据(1)丫 丫 d时,大气不稳定;(2)丫 丫 d时,大气稳定;(3) y = y d时,大气是中性的。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1. 风速的脉动(或涨落)

15、和 风向的摆动 就是湍流作用的结果。2. 按照湍流形成原因可分为 两种湍流 :一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热力湍流 ,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二是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以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 ,其强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3. 高斯模式在坐标系是 右手坐标系 。4. P-G扩散曲线法首先根据太阳辐射情况(云量、云状和日照)和距地面10m高处的风速 邛0将大气的扩散稀释能力划分为 AF六个稳定度级别。A为强不稳定,B为不稳定,C为弱不稳定,D为中性,E为较稳定, F 为稳定。阴天的白天或夜间都是 D。5. 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 污染物浓度在y、z轴向上的分布符合高

16、斯分布(正态分布); 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6. 产生烟气抬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是烟囱出口烟气具有一定的初始动量;二是由于烟温高于周围气温而产生一定的浮力。初始动量的大小 决定于烟气出口流速和烟囱出口内径,而浮力大小则主要决定于烟气与周围大气之间的温差。7. 厂址的选择P123 (论述题)从防止大气污染的角度考虑,理想的建厂位置是污染物本底浓度小,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排放的污染物 被输送到城市或居民区的可能性最小的地方。1背景浓度2风速、风向3温度层结4地形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粒径分布分为 个数分布 和质量分布。

17、2对于描述一定种类的粉尘粒径分布来说,常用的函数形式有三种: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 R-R(罗辛-拉姆勒)分布函数。3粉尘的物理性质包括 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和导电性、黏附 性,及自燃性和爆炸性等。4.粉尘的导电机制有两种。在高温范围内,粉尘层的导电主要靠粉尘本体内部的电子或离子进行。这种本体导电占优势的粉尘电阻率称为 体积电阻率。在低温范围内,粉尘的导电主要靠尘粒表面吸附的水分或其他化学物质中的离子进行。这种表面导电占优势的粉尘电阻率称为表面电阻率。5引起可燃物爆炸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由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构成的可燃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二是

18、存在能量足够的火源。6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指标,包括 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方面。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 压力损失等;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7计算公式:(1) 处理气体流量1 3Q N = 2 ( Q 1N Q 2 N ) (m N /s)(2) 漏风率S、一业亘 100 (%)Q1N(3 )压力损失&广 Pv;P (Pa)2(4)总效率漏气不漏气1N(5)通过率2N2N(6)S11N1N总除尘效率(1)(1)(18.发生颗粒拦截的条件颗粒在捕集体上的直接拦截,一般刚好发生在颗粒距捕集体表面dp/2的距离内9. 惯性沉降的原理若气流中有一静止的或缓慢运动的障碍物

19、,则成为一个靶子。气流中的小颗粒随着气流一起绕过靶;距停滞流线较远的大颗粒,也能避开靶;距停滞流线较近的大颗粒,因其惯性较大而脱离流线,保持自身原来运动方向而与靶碰撞,继而被捕集。通常将这种捕尘机制称为惯性碰撞。距离靶表面dp/2的距离内的颗粒,虽然可避开与靶碰撞,但其表面与靶表面接触时被靶拦截,并保持附着状态。第六章除尘装置h 1重力沉降室的原理含尘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由于扩大了流动截面积而使气体流速大大降低,使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Us向灰斗8沉降。2即 dpPpgLWH即2假定粒子沉降运动处于斯托克斯区域,则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直径 为189, :;gWL3. 提高沉降

20、室除尘效率的主要途径为:降低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增加沉降室长度;降低沉降室高度。4. 重力沉降室的优缺点优点:结构简单,投资少,压力损失小,维修管理容易缺点:体积大,效率低,仅能作为高效除尘的预除尘装置,除去较大和较重的粒子5. 惯性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含尘气流冲击到第一块挡板上时,惯性大的粗尘粒首先被分离下来。被气流带走的细尘粒,由于第二 块挡板使气流方向转变,借助离心力作用也被分离下来。6. 旋风除尘器的原理含尘气流进入除尘器后,沿外壁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同时有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当旋 转气流的大部分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出。通常将旋转向下的外圈气流 称为

21、外涡旋,旋转向上的中心气流称为内涡旋,两者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气体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离 心力作用下逐步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7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Vin为气体入口速度8.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问答)P182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和操作变量9. 电除尘器的特点区别电除尘过程与其他除尘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分离力(主要是静电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 个气流上,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分离粒子耗能小、气流阻力也小的特点。10.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其原理涉及悬浮粒子荷电,带点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以及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三个基本过程。

22、 荷电粒子的捕集是使其通过延续的电晕电场或光滑的不放电的电极之间的纯静电场而实现。通过振打除去接 地电极上的灰层并使其落入灰斗。11粒子的驱进速度:qEp /(3 ndp)如有修正系数,则要乘上修正系数12. 德意希分级效率方程力P2iAi = 1 一 = 1 - exp(i):-1iQ13. 实践中克服高电阻率影响的方法有: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烟气调质,以及发 展新型电除尘器。14.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含尘气流从下部孔板进入圆筒形滤袋内,在通过滤料的空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 洁气体由排出口排出。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

23、落入灰斗中。颗粒 因截留、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用,逐渐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尘初层。初层形成后,它 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提高了除尘效率。滤布只不过起着形成粉尘初层和支撑它的骨架作用。随 着颗粒在滤袋上积聚,滤袋两侧的压力差增大,会把有些已附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 下降。另外,若除尘器压力过高,还会使除尘系统的处理气体量显著下降,影响生产系统的排风效果。因 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15.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要求滤料是组成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对袋式除尘器操作有很大影响。性能良好的滤料应容量大、吸湿性小、效率高、阻力低,使用寿命长,同时具备

24、耐温、耐磨、耐腐蚀、机械强度高等优点。 表面光滑的滤料容尘量小,清灰方便,适用于含尘浓度低、黏性大的粉尘,采用的过滤速度不宜过高。表面起毛(绒)的滤料容尘量大,颗粒能深入滤料内部,可以采用较高的过滤速度,但必须及时清灰。16.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机械振动式、逆气流清灰、脉冲喷吹清灰。17. 袋式除尘器的优缺点优点:它比电除尘器结构简单、投资省、运行稳定,可以回收高电阻率粉尘;与文丘里洗涤器相比,动力消耗小,回收的干颗粒物便于综合利用。缺点: 过滤速度较低、一般体积庞大、耗钢量大、滤袋材质差、寿命短、压力损失大、运行费用高等。18. 湿式除尘器的优缺点优点:它具有结构简单、 造价低、占地面积

25、小、 操作和维修方便, 以及净化效率高等优点, 能处理高温、 高湿的气流,将着火、爆炸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缺点: 采用湿式除尘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和管道腐蚀, 以及污水和污泥的处理等问题。 如果设备安装在 室外,还必须考虑在冬天设备可能冻结的问题。19. 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 主要是液滴和颗粒之间的惯性碰撞和拦截作用。20. 喷雾塔洗涤器的工作原理 在逆流式喷雾塔中,含尘气体向上运动,液滴由喷嘴喷出向下运动。因颗粒和液滴之间的惯性碰撞、 拦截和凝聚等作用,使较大的粒子被液滴捕集。气体流速较小时,夹带了颗粒的液滴将因重力作用而沉于 塔底。21. 文丘里洗涤器的工作原理含尘气体由进气管进入收缩管后,流

26、速逐渐增大,气流的压力能逐渐转变为动能,在喉管入口处,气速达到最大,一般为 50180m/s。洗涤液(一般为水)通过沿喉管周边均匀分布的喷嘴进入,液滴被高速气流雾化和加速。充分雾化是实现高效除尘的基本条件。在液滴加速过程中,由于液滴与颗粒之间惯性碰撞, 实现微细颗粒的捕集。22.文丘里洗涤器的组成: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等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 提高总压和降低温度,都会有利于增大被溶解气体组分的溶解度。2. 吸收有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吸收操作中的化学反应有许多种,比物理吸收快。3. 吸附的类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4. 亨利定律当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

27、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5. 对吸附剂的要求( 1 )要具有巨大的内表面积,而其外表面积往往仅占总表面积的极小部分,故可看作是一种极其疏松的固 态泡沫体。( 2)对不同气体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3)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与热稳定性。( 4)吸附容量大。( 5)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6)良好的再生性能。6. 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1 )加热解吸再生:通过升高吸附剂温度,使吸附物脱附,吸附剂得到再生。( 2)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吸附过程与气相压力有关,压力高时,吸附进行得快;当压力降低时,脱附占 优势。因此,通过降低操作压力可使吸附剂得到再生。( 3)置换再生:选择合适的气体(脱附剂

28、) ,将吸附质置换与吹脱出来。这种方法需要加一道工序,即脱附 剂的再脱附。(4)溶剂萃取:选择合适的溶剂,使吸附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远大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作用,将 吸附质溶解下来,再进行适当的干燥便可恢复吸附能力。7.吸附过程的物质传递过程:外扩散、内扩散、吸附8. 催化转化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 催化转化方法对不同浓度污染物都有较高的转化率,无需使污染物与主气流分离,避免了其他方法可能产生 的二次污染,并使操作过程简化。9. 催化剂的组成及其作用(1)活性组分:是催化剂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成分。(2)助催化剂:这类物质本身对化学反应无催化性能,但它与活性物质共同存在时,能显著提高活

29、性组分 的催化能力。(3)载体:起承载活性组分的作用,可增大催化活性、节约活性组分用量。10. 催化剂的性能主要是指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1燃烧前燃料脱硫:煤炭的固态加工;煤炭的转化;重油脱硫。2. 煤炭的固态加工的分类:煤炭洗选、型煤固硫。3. 煤炭的转化主要包括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4. 石灰石/ 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原理(工艺流程)锅炉烟气经除尘、冷却后送入吸收塔,吸收塔内用配制好的石灰石或石灰浆洗涤含SO2 的烟气,洗涤净化后的烟气经除雾和再热后排放。吸收塔内排出的吸收液流入循环槽,加入新鲜的石灰石或者石灰浆液 进行再生。5. 双碱法烟气脱硫的原理双碱

30、法是为了克服石灰 /石灰石法容易结垢的弱点和提高 SO2 的去除率而发展起来的。即采用碱金属盐 类(Na+、K+等)或碱类的水溶液吸收 SO?,然后用石灰或石灰石再生吸收 SO?后的吸收液,将SO?以亚硫 酸钙或硫酸钙形式沉淀析出,得到较高纯度的石膏,再生后溶液返回吸收系统循环使用。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1燃烧过程中形成的 NOx分为三类:燃料型 NOx,热力型NOx,瞬时NOx。2.为什么大部分燃烧过程排出的尾气中大约 90% 95%勺NO仍然以NO的形式存在?从热力学上讲,尾气温度降低后, NO是不稳定的,但是 NO分解为N?和O?的反应以及NO与O?形成 NO?的反应在动力学上都

31、受到限制。当温度降低到1550K以下,这些反应的反应速率都非常缓慢,尾气中各种氮氧化物的浓度基本上“冻结”在高温下它们形成时的水平。因此高温下形成的氮氧化物将以 NO形式 排入大气环境。 NO 转化为 NO? 的氧化反应将主要发生在大气中,所需要的时间由反应动力学决定。由于 NO分解为N2和O?的反应具有较高反应活化能,限制了反应速率,因此高温下形成的NO在低温下将氧化为NO?,而不会分解。3. 控制 NOx 排放的技术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 源头控制 和尾部控制 。4. 烟气脱硝技术的 难点:处理烟气体积太大、 NOx浓度相对较低、NOx的总量相对较大。5目前两类商业化的烟气脱硝技术:选择性催

32、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 )。6.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的原理还原剂NH3在催化反应器的上游注入含 NOx的烟气此处烟气温度约 290 400 C,是还原反应的最佳温 度,在含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内 NOx被还原为N2和水。7.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SNCR 脱硝的原理尿素或氨基化合物注入烟气作为还原剂将NOx还原为N2。8. 电子束辐射法脱硫脱硝技术原理在反应器内, 烟气经受高能电子束照射, 烟气中的 N2、 O2 和水蒸气等发生辐射反应,生成大量的离子、自由基、原子、电子和各种激发态的原子、 分子等活性物质,它们将烟气中的SO2和NOx氧化为SO3和NO2。 这些高价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雾状的硫酸和硝酸,这些酸再与事先注入反应器的氨发 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1. VOCs 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两大类:预防性措施、控制性措施。2. 控制 VOCs 污染的方法:燃烧法、吸收(洗涤)法、冷凝法、吸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