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孟子〉两章》知识讲解_第1页
44《〈孟子〉两章》知识讲解_第2页
44《〈孟子〉两章》知识讲解_第3页
44《〈孟子〉两章》知识讲解_第4页
44《〈孟子〉两章》知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子两章知识讲解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生于公元前 372 年,卒于公元前 289 年,是战 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本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曾受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 。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术上, 他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 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记 录了孟子的言论、活动,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 心七篇,计 261

2、章,约 3.5 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 问题的论争。 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文章气势磅礴,语句流畅,持论说理,善于雄辩, 用辞精辟,比喻精当,富有说服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 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人民是“仰不足事父母,俯不足蓄妻子,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 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 ,人民可以推翻

3、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 “不嗜杀人者” ,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 “王道” 主张,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成书,即孟子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 城:内城。 (三里之城 )2.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3. 环:围。4. 池:护城河。5.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6. 委:放弃。7. 去:离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9. 至:极点。10.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11. 畔:通“叛”。12. 顺:归顺,服从。13. 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1

4、4. 发:起,指被任用。15. 畎(qua n)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16. 举:被任用,举用。17.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 的杵。18. 士:狱官。19. 市:集市。20. 任:责任,使命。21. 心志:意志。22.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使穷。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3. 拂:拂逆,违背。24. 乱:扰乱。25. 曾益:增加。曾,通“增”,增加。26. 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27.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28. 作:奋发,指有所作为。

5、29. 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验,显露,表现。色, 脸色。30. 喻:明白,知晓。31. 入:里面,这里指在国内。32. 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33. 拂(bi) 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34. 出:外面,这里指在国外。35.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36. 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7. 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38. 舜(Shu n) 39.傅说(yue) 40.胶鬲(ge)重点虚词1. 矣:2. 非:句尾语气助词,表达直陈语气,解释成“了” 。 副词,表否定判断。城非不高也)必有得天时者矣)3. 以:4. 将:介词,副

6、词,凭,靠,依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将要。(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 恒:6. 所:副词,介词,常常,往往。所的。(人恒过) 曾益其所不能)7. 则:副词,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以天下之所顺)8. 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 也:语气助词, 通假字 1畔: 2曾: 3衡: 4拂: 古今异义 1城 古义:通 通 通 通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今义:2是古义:今义:3池古义:叛” 增” 横” , 弼” ,专指内城。泛指城市。,背叛。,增加。梗塞,不顺。辅弼,辅佐。代词, “这”判断动词,护城河。亲戚畔之) 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7、 入则无法家拂士)三里之城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池非不深也)今义:4兵 古义:水池,兵器。池塘。兵革非不坚利也)今义:5革古义:士兵。甲衣。兵革非不坚利也)今义:6委古义:去了毛并且加工过的兽皮。委而去之)今义:7去古义:离开,逃离。委而去之)今义: 8亲戚 古义:到某地去。亲” 指族内的人, “戚”指族外的人; 本文泛指内外亲属, 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亲戚畔之)今义:9有古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无实际意义,表假设语气,可译为“要么” 。 (故君子有不战)今义:10域 古义:限制。具有,拥有,含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区域,范围。11发 古义:被任

8、用,被起用。舜发于畎亩之中)今义:送出,发生等。12举 古义:被举荐,被选拔。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往上托,13然后古义:这以后,推举。然”,代词“这,这样” 。 (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个动作、事情紧承上一个动作、事情。 14征 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征求等。 15喻 古义:明白,了解。征于色)而后喻)今义:说明,打比方。16入古义:在里面,国内。入则无法家拂士)今义:进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三里之城)城墙。城 非不高也)17出古义:在外面,国外。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今义:出去。18拂古义:不顺;通“弼” ,辅佐。 (行拂乱其所为;入

9、则无法家拂 士) 今义:轻轻擦过,甩过。19所以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一词多义 1城 内城。过:犯过失,犯错误。人恒过)2之助词,“的”。(七里之郭)代词,“它”。(委而去之)动词,“到”。(多助之至)3发发迹,被起用。(发 于畎亩之中)发于声)发出。4拂f 不顺。(行拂乱其所为)b 1,辅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 士)5士 狱官。管夷吾举于士)贤士。入则无法家拂士)6以 凭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认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用。以牒为械)7. 利 有利条件。地利不如人和)锋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环:包围。环而攻之而不胜)(1)

10、域: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威慑,震慑。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固: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顺:归顺,服从。(天下顺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苦:使痛苦。(必先苦其心志)(2)劳:使劳累。(劳其筋骨)(3)饿:使饥饿。(饿其体肤)(4)空乏:使资财缺乏。(空乏其身)(5)舌L:使颠倒错舌。(行拂舌其所为)(6)生:使生存发展。(然后知生于忧患)(-7死:使萎靡死亡。/皿 +士( 7)(死于安乐)4动词的使动用法(1)动:使惊动。(所以动心忍性)(2)忍:使坚韧。(所以动心忍性)2形容词用作动词5动词用作名词( 1)入:国内。 (入 则无法家拂士)2)出:国外。 (出则无敌国外患

11、者)6名词用作形容词敌:敌对的。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重点句式1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被动句“者,也”表判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被起用”“被举荐” 。 )3倒装句 状语后置 ( 1)困于心衡于虑。(即“在内心忧困,在思虑上阻塞”( 2)舜发于畎亩之中。 中发”。)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于心”“于虑”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心困于虑衡”。翻译时可使语句更通顺些。 )(“于畎亩之中”也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畎亩之考题例析1A.B.2015?山东德州中考) 孟子是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

12、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C. 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D.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四世同堂茶馆等。九三年悲惨世界等。2( 2015?浙江绍兴中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乎,传不习乎?(1)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 )日 ()信()(2)道()食()(3)固() 以()解析:1.

13、B2. (1)日:(2) 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3) 固:使坚固、巩固;以:凭、靠。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正误的辨识。B项中所提到的贾雨村是红楼梦的人物。每天;信:真诚,诚实。课文讲解理解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 “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 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 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

14、磨炼,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 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从而得出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清结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突出“人和”f 一、提出论点J天时不如地利L地利不如人和一兴徇、人、H r城小环而攻之而不胜二、举例论证彳L城高、池深、兵利、粮多而不守道理论证:域民、固国、威天下反面r得道多助,天下顺之、I三、论断(结论)I失道寡助,亲戚畔之I君子不战,战必胜矣正面人V和重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举例论证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先经受痛苦的磨炼二、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I归纳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别到一般由个人到国家写作特色1. 多样的论证

15、方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 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 必胜矣”作结论,突出说明了 “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2. 排比句式的运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 2自然段中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式,用四个“

16、非不”组成排比,列举守城者的优越条件,反衬出“地利”比不上“人和”,从而突出“人和”这一重要因素。第4自然段中采用” “固国”层进句式“域民”“固国” “威天下”构成排比,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历史名人事例构成一组排比,论据充分,颇有气势,饱含一个人只有经历艰难困苦 才能成就不平凡事业之意。总之,这些排比句的作用有三:一是为展开论述奠定基础。如果没有列举事 实的排比句,下面的论述便成了无本之木。二是拓开了提出论点的通道。如果抽掉陈述观点的几组排比 句,其论点就不会水到渠成。三是纳纵横于精练之中,通过扩大容量,从整体上增强了内容的深度、广 度和雄辩的气势。3. 语言精

17、练,名言警句俯拾即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句, 都是广为流传的佳句,深得人们喜爱。把握重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3.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

18、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 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4. 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 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本文第一段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文中哪一句正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是为了说明逆境 (困境) 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 选好人才尚且如此

19、, 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3. 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 文章第二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如果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在线阅读电子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 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20、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参考译文得道多助

21、,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 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 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 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

22、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 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 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 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 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 扰他的

23、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 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 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拓展阅读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一一孟子二章二章之比较任聿珍孟子二章之二章,同为孟子的说理散文,自然多有相同之处。但是,此二章之章法迥异, 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孟子说理散文的特点。是故,教学中采用比较法阅读,可以收到珠联璧合、相

24、映生辉 的效果。具体说来,可用如下“三读法”教学。一读课文,掌握精要,探讨文题与论点的关系。此二章的标题,均是编者根据二章的结论语所拟。二章标题字数相等(皆八字),每章标题都是由 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标题都用对比,观点鲜明。然而,就标题与该文论点的关系而论,二章却又 各有千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道”的 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故,论点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时,战争的胜负又 由统治者是否得道所决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这一番议论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心论点 的深化,故而编者就把这一结论提炼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该章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章主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标题为文章的“眉目”,这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