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0911.11(1)_第1页
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0911.11(1)_第2页
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0911.11(1)_第3页
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0911.11(1)_第4页
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0911.1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实 施 方 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勘察设计院二九年十月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实 施 方 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勘察设计院二九年十月1 概 述都江堰市茶溪谷位于都江堰市向峨乡石碑村境内,该工程对外交通方便,距向峨乡约3km,距都江堰市约13km。该项目于2009年初动工兴建,于2009年10月竣工,其功能主要是展示都江堰的茶艺文化,带动茶叶产业,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创造条件。工程建设在洗脚沟河道侧,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河道的行洪要求,在2009年汛期,工程部分建筑物被洪水冲毁,其主体工程也受到了洪水的威胁。洗脚沟系蒲阳河左岸二级支流,发源于都江堰市东北向的山王顶。西北向东南

2、流经平桥、曾家坝、乐善桥,于两河口汇入花溪河,在经兴隆寺,于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村汇入蒲阳河。洗脚沟全长约4.2km,流域面积2.9km2。总落差535m(1200720,河床平均坡降为114。该流域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为鹿头山暴雨区。暴雨特征表现为强度大,历时长,笼罩面积大,暴雨过程一般一至二天,有时达三至四天,加之流域坡陡流急,集流迅速,造成本流域的洪水流量较大。通过分析计算,本工程现状防洪能力较低,需修建相应的防洪工程来确保该项目的防洪安全。我院受业主委托,承担了该项目防洪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任务,立即组织勘测设计人员至现场进行勘测,全力开展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于2009年11

3、月完成了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都江堰市茶溪谷防洪工程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工程等级为5级。本防洪工程新建防洪堤340m,河岸80m,拱桥,平桥各一座。工程总投资110.5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87.57万元,临时工程费9.48万元,独立费用8.21万元,基本预备费5.26万元。2 水 文2.1 流域概况洗脚沟系蒲阳河左岸二级支流,发源于都江堰市东北向的山王顶。西北向东南流经平桥、曾家坝、乐善桥,于两河口汇入花溪河,在经兴隆寺,于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村汇入蒲阳河。洗脚沟全长约4.2km,流域面积2.9km2。总落差535m(1200720,河床平均坡降为114。洗脚沟流域地理位置

4、界于东经1034010343、北纬31023106之间。北部与白沙河相邻,东西部为蒲阳河支流,整个流域呈北南向狭长带状,流域平均宽度约0.6km。域内支流较不发育,冲沟较少。洗脚沟流域北部为山区,分水岭高程为1600m左右,整个流域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河流上游河槽切割深,河谷呈“V字型。河流中游为丘陵地貌,两岸有台地分布,河谷大多呈“U型,河流下游为平原地貌,两岸地势开阔,河流穿行其中。流域地处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在构造上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岩层受强烈挤压、变形,节理、片理非常发育,岩体破碎,易风化剥蚀,暴雨季节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区域内冲洪积、崩坡积广布。域内树林

5、密布,植被良好,是都江堰市主要林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河源上游,植物种类主要有杉木、松杉、杨柳、华木及白夹竹等。流域上游水土保持较好,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河流下游为农垦区,人类活动频繁。本工程位于洗脚沟中游段的碉堡槽至两河口河段上。工程以上河流的集雨面积为2.8km2,河长为4.0km,平均比降为120。2.2 气象2.2.1 气象观测情况洗脚沟流域内无气象观测资料,在流域设有都江堰市气象站。都江堰气象站属于国家气象基本站,测站观测项目齐全,资料完整,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工程设计需要。都江堰气象站位于都江堰城东,该站1955年设立,具有1956年至今的气象观测资料。它距本电站约11km(直线距离),故

6、把该站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证站,工程所需的气象要素可参考该站的观测成果。2.2.2 气象特征洗脚沟流域地处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过渡地段,地势呈西北向东南纵贯渐次降低之势,由于这种地势,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与湿热气团在这里形成了交汇带,从而构成了明显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日照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大,雨日多,冬干春旱夏多暴雨。流域内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量一般是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加大。据都江堰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2,7、8月气温最高,月平均24.0,春季(3-5)月平均气温15.4,冬季(12-2)

7、月平均气温5.7,最冷的1月气温4.6;极端最低气温-5.0,出现在1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7.0,出现在8月。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244.9mm,最大年降雨量为1606.4mm,最小年降雨量为713.5mm,降水日数约200天,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8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多年平均风速1.5m3/s,历年最大风速18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50mm;多年平均日照为1025.3h。都江堰气象站气象特征值统计见表2-2-1。都江堰气象站气象特征值统计表表2-2-1 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全年多年平均降水量(mm)12.921.539.974.898.9122.827

8、4.4282.7187.482.233.713.71244.9降水日数(日)12.314.217.017.3186.017.519.019.421.620.614.210.1202.1多年平均气温()4.66.311.015.619.622.624.624.220.115.811.06.415.2极端最高气温()16.620.526.230.532.932.733.237.033.328.422.218.937.0极端最低气温()-5.0-3.5-0.50.48.812.216.215.511.35.0-0.2-4.6-5.0多年平均蒸发量(mm)30.033.662.282.8118.212

9、7.5134.1127.876.748.935.427.7904.9相对湿度()8081797876768281848584828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h)74.654.977.893.498.4104.2133.2143.357.153.860.271.01025.3各月最大风速(m/s)7.310101212.315.313.31810.311.011.08.318.0相应风向NWENENNENWNWWNWNWNW2.3 水文基本资料2.3.1 测站基本情况洗脚沟无水文站点和雨量站点分布,属无资料流域。临近的白沙河流域内设有杨柳坪水文站,雨量站设有头道沟站、大火地站、虹口站。另外流域周围有关

10、口、高景关,寿溪等水文站,站网资料情况见表2-3-1。水文测站资料情况一览表表2-3-1水系河名站名流域面积(km2)资料年代水位流量泥沙岷江白沙河杨柳坪3631954-至今1954-至今1963-至今岷江寿溪河寿溪5961956-至今1956-至今1957-至今沱江湔江关口6261956-至今1956-至今1956.8-1958石亭江高景关6291956-至今1956-至今1957-1958杨柳坪水文站是白沙河的控制站,属国家基本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为363km2,位于白沙河河口以上1.1km处,距白果岗一级电站取水口九甸坪约7km,坝址控制面积占杨柳坪站控制面积的95.6,其控制断面的水文

11、,气象特性与电站取水口以上流域较相似,故把该站作为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站。杨柳坪水文站于1953年由四川省水利厅设立,1954年1月开始观测,1956年2月交由成都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院领导,1963年1月以后由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局领导。1965年基本水尺从右岸迁至左岸,测流断面和上下游浮标辅助断面未变动。1984年1月1日基本水尺断面又上迁105m,为杨柳坪(三)站。杨柳坪水文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250m,两岸多乱石灌丛,河床糙率较大。河中心由砂砾卵石组成。底坡较陡,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较大,洪水涨落迅速。一次大洪水后常有沙洲出现,形成复式断面。水位一般在755m以下时分为左右两河槽,过水量左

12、多右少。河床受人工掘沙影响,变动甚大,使水位流量关系线复杂多变。2.3.2 水文测验情况水位观测:该站基本水尺采用直立式混凝土水尺,位于左岸基本断面线上,基面采用吴淞基面,水位观测在枯季(11月次年4月)每时定时观测2次,汛期观测4次,洪水时视水位变化增加测次。能控制水位涨落过程。断面测量:一般在汛前汛后施测大断面,全年断面测次5-8次,能控制断面冲、淤变化情况。流量测验:杨柳坪水文站流量测验始于1954年。1957年以前大多系用浮标测流。浮标系数采用0.76,其后以流速仪测流为主,由于测验河段河面较宽,加之洪水暴涨暴落,为增加测次,控制洪水过程,1967年以后流速仪测流多采用水面一点法或0.

13、6水深一点法水面流速系数采用0.90。大水时为抢测洪峰,多采用浮标测流,浮标系数经比测后采用0.85,浮标投放个数一般为812个。水位流量关系:由于杨柳坪水文站控制条件差,断面冲淤变化剧烈,致使历年水位流量关系复杂多变。1990年水位流量关系线达11条之多。历年推流多采用临时曲线法。2.3.3 资料复核测站所设水准点经多次校测高程无变化,水尺零点高程在汛前和汛后以及大洪水后都进行了校测,水位观测测次合理,观测方法可行,流速仪按期进行保养,检测和重新率定系数,保证了测量仪器的精度。布设的测深,测速垂线以及测点代表性较好,能满足精测法的要求,利用浮标测流,浮标系数选用适当。本站历年流量测次较多,分

14、级水位流量的测点分布使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足够的依据。定线合理。杨柳坪水文站观测和资料整编符合规范要求,无异常情况,并与周围临近测站进行对比分析,该站资料系列是合理的。杨柳坪水文站测验河段顺直,但河床冲淤变化较大,其水力控制条件不好,洪水陡涨陡落,由于测站加强测验工作,断面、水位、流量测次均较多,故其资料具有一定精度。该站资料在白果岗各梯级电站的设计中进行了反复校核,认为该站基本资料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2.4 洪水2.4.1 暴雨洪水特性流域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为鹿头山暴雨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上受阻于这一带南西、北东向的环形山脉前(后为青藏高原)

15、,大量暖湿气流逼迫急剧抬升,绝热冷却,形成降雨天气。当乌拉尔的冷高压沿高原东进常在这一带形成大暴雨的天气过程。另外,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随西南季风也常达这里形成降雨天气。暴雨特征表现为强度大,历时长,笼罩面积大,暴雨发生的时间是69月,大暴雨出现的时间多数是79月,个别也可能在6月出现,暴雨过程一般一至二天,有时达三至四天,造成本流域及川西平原一带的大洪水。洗脚沟流域属雨源性河流,流域坡陡流急,集流迅速,洪水涨落快,峰型尖瘦,峰顶持续时间短,一次洪水过程单峰历时12d,复峰历时一般24d。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季节变化与暴雨相应,主汛期为69月,年最大洪水尤其集中在78月。 2.4.2 历

16、史洪水及重现期的确定另外本工程开展时对工程所在的断面进行了洪水访问调查,对当地居民的调查访问,调查到1960年9月30日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其洪峰流量约60m3/s,其重现期定为50年一遇。2.4.3 设计洪水工程所处河流无实测洪水资料,由于洗脚沟集雨面积较小,故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洪水的分析计算。(1)流域特征值据1/1万航测图量算,工程以上流域特征值为:集水面积F=2.8km2,河长L=4.0km,比降J=120。(2)设计暴雨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提供的年最大1h、6h、24h暴雨量均值等值线图,以及变差系数Cv值等值线图查得设计流域的暴雨量均值及Cv值,Cs=3.5Cv,用P型

17、曲线计算各频率设计值,由点面折算系数计算流域设计面雨量,成果见表2-4-1。流域设计暴雨成果表表2-4-1时段(h)均值(mm)CvCs/CvHp(mm)1%2%3.33%5%10%20%1500.353.5105.195.989.283.473.562.86900.473.5233.4207.6188.8172.9146.3118.8241200.573.5366.9319.0285.3256.8208.9161.7(3)流域产、汇流参数本设计流域地处川西高原地区,根据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确定产流参数采用3.6F0.19,Cv=0.23,Cs=3.5Cv。

18、汇流参数采用m=0.3180.204,其中L/(J0.333F0.25),由于设计流域植被较好,滞洪作用显著,汇流参数按手册平均值进行修正。(4)设计洪水计算根据流域设计暴雨成果,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手册中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基本公式: Q=0.278(s/n)F 式中:Q-最大流量,m3/s; -洪峰径流系数; s-暴雨雨力,mm/h; -流域汇流时间,h; n-暴雨公式指数; F-流域面积,km2。本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4-2。工程河段年最大流量计算成果表表2-4-2地址流域面积(km2)各频率设计值Qmp (m3/s)1%2%3.33%5%10%20%本工程2.872.

19、562.956.050.240.329.82.4.4 分期设计洪水洗脚沟洪水随降雨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月进入汛前过度期,洪水量级显著增大,69月为主汛期,10月为汛后过度期,11月至翌年2月为稳定的退水期。本工程分期洪水计算采用杨柳坪站为参证站。根据洪水年内变化规律,结合施工要求,将全年划分为1-2月,3月, 4月,5月,6-9月,10月,11月、12月八个分期。工程河段按面积比的n次方直接移用杨柳坪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主汛期(6-9月)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成果,5月,10月过渡期分期设计洪水采用面积比的2/3次方移用杨柳坪站成果,12月3月采用1次方移用,其余采用0.80次方移用。

20、计算成果见表2-4-3。把各分期洪水的均值及各频率的设计值,点绘在洪水年内分布图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实际相符。各分期洪水频率曲线与年最大流量频率曲线不相交,相互之间保持合理差距。工程分期洪水计算成果表表2-4-3 单位:m3/s 分期频率1-2月3月4月5月6-9月10月11月12月P=5%0.200.605.108.7050.26.702.400.30P=10%0.100.603.607.0040.35.501.900.20P=20%0.100.402.305.3029.84.401.400.20P=50%0.100.300.903.2021.22.800.900.20考虑到洪水在时间的变

21、化,建议在使用以上成果时,主汛期提前(汛前),错后(汛后)5-10天,非汛期提前错后5天。2.5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工程河段断面都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由于断面测流较困难,因此本阶段采用水力学公式推算。(1)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计算各断面各级水位相应的过水面积和水力半径。(2)参照设计断面河床组成情况选取各断面糙率,取 n=0.050.08。(3)根据调查的历史洪水水面线和实测枯水水面线确定各断面的比降。(4)按曼宁公式Q=1/nR2/3I1/2A计算各级水位流量关系。3、工程地质3.1 区域地质3.1.1 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区位于都江堰市向峨乡石碑村,地貌上属于成都平原岷江冲洪积扇北东部边

22、缘区向龙门山区过渡的丘陵地带,距离向峨乡北西约3km,距都江堰市约17km。洗脚沟属蒲阳河支流, 系山前溪流,工程建筑物范围河床高程714m712m,河谷两岸相对高差约70m,河岸较平缓,河床及漫滩为全新统冲洪积物。工程区内河谷地貌受到人为改造和控制的影响,其河流要素特征已发生变化。3.1.2 宏观地质背景及区域稳定性3.1.2.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工程区位于龙门山构造带的中段之山前过渡地带。宏观区域地质构造类型有:北西山区为推覆构造和滑覆构造,山前平原为前陆断陷构造盆地,以彭灌断裂带为界。推覆构造按其组成及构造变形特征分为,映秀白水河脆韧性冲断推覆构造带和彭灌脆性冲断推覆构造带,两个推覆构造

23、带分别以映秀脆韧性断裂带(中央断裂带)和彭灌脆性断裂带(前山断裂带)为分界线。在都江堰和宽河坝等地段的须家河组(T3X)含煤砂泥岩地层中,见有一些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在2050左右的断裂和一些规模较小的褶皱构造,而侏罗、白垩系红层中,构造不发育,主要表现为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平缓的单斜岩层,局部见有挠曲,与龙门山造山带呈斜交关系。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成都新生代断陷槽盆之北西部,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褶带之前山断裂带相距约23km。3.1.2.2 地震及区域稳定性工程建设区,区域稳定性主要受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控制。以工程区为中心,40km为半径,有著名的北川映秀断裂带和江油彭县灌县断裂带,与工程

24、区分别相距约23km和35km。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川映秀断裂带在汶川水磨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多公里,矩震级7.9,面波震级8.0。汶川5.12特大地震在江油彭县灌县断裂带条断裂上也形成了近70km的地表破裂带,因此,该断裂亦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及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查得工程区5.12汶川大地震前地震动峰值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5.12大地震后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差。建议工程建筑物按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参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进行抗震设计

25、。3.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工程建筑物分布区的基岩为上三叠系须家河组(T3X)砂岩、页岩等煤系地层组成。场区范围为平缓单斜地层,岩层为中厚层状,节理中度发育,未见断层分布。上复第四系堆积为全新统现代河流冲洪积(Q4): 主要为灰色砂卵砾石层,局部范围有砂层分布。3.3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3.l 地层及其主要工程地质性质(1)工程区的第四系堆积层(Q4al+pl)为全新统现代河床冲洪积,由砂卵石层组成,厚约14m,卵、砾石成分以灰岩、砂岩为主,间杂有页岩和泥质成分,平均粒径28cm,含量60;充填物为含砾中细砂,含量约20。该层均匀性差,层内局部可能含有砂层透镜体。透水性和富水性强,具有

26、不均匀变形和渗透变形特性。(2)基岩由上三叠系须家河组(T3X)砂岩、页岩等煤系地层组成。砂岩为硬岩,抗风化能力强,页岩和煤质地层较软弱。岩层为中厚层状,节理中度发育,强风化层厚12m。3.3.2 水文地质条件全新统现代河床冲洪积的砂卵石层组成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位浅埋,场区内地下水埋深02m,与河水水力联系密切,水位基本一致。砂卵石层透水性强,含水丰富,动态变化较大,地下水向河水补给。 地下水的径流条件良好,水交替积极,为低矿化水,水质类型较为单一,为重碳酸钙型或重碳酸钙镁型水,P H值偏碱性,对水泥无侵蚀性。3.4 建筑物的工程地质评价3.4.1 河堤地基河堤地基为砂卵石层组成,厚约24

27、m,其下为基岩。建议地基尽可能置于基岩面,需分段设置沉降缝。地基承载力建议值400kpa,摩擦系数建议取为0.450.5。地下水面埋深很浅,透水性强,基坑开挖时注意加强抽水。河床部分基础埋置深度1.5m。3.4.2 桥墩地基(1)左岸和河床部分桥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同于河堤地基内容。桥墩基础埋置深度应2.5m。(2)右岸桥墩地基由岩基组成,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砂岩、页岩,砂岩为硬质岩,抗风化能力强,页岩和煤质地层较软弱。岩层为中厚层状,节理中度发育,强风化层厚12m。建议建基面清除强风化层和软弱岩石,基础置于硬质岩,地基承载力建议值800kpa,摩擦系数建议取为0.5。河岸基础埋置深

28、度2.0m。4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4.1 设计依据4.1.1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根据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地位,其防洪标准取10年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该河堤工程等级为5级。按照水文流量计算结果数据表明,1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40.3m3/s。4.1.2 主要设计规范(1)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规范SL55200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利水(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6)水工

2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7)拱桥设计手册;(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1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88-2003);(1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14)国家现行其他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4.2 工程总体布置及建筑物设计4.2.1 工程河段概况都江堰市茶溪谷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茶溪谷位于向峨乡石碑村洗脚沟旁,为防御洗脚沟洪水对已建茶溪谷的威胁

30、,需在茶溪谷附近240米长河段采取防洪工程措施。茶溪谷和公路分别位于洗脚河两岸,为解决交通拟建两座小桥。工程总体布置从促使工程发挥防洪保安最优效益的角度出发,尊重历史、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斗争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综合考虑多方面原因,拟定本工程总体布置方案。本工程堤防断面均较小,采用C15砼砌石,为尽量保持原河床风貌,不抹面。防洪河段桩号为0+0000+240。考虑到河床基础的不均一,堤线较长,防洪堤每隔10-20米设一宽2cm变形缝,缝中填塞沥青木板。4.2.2 河堤布置原则堤线布置遵

31、循以下原则:(1)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主流线平行,两岸间距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以利行洪。(2)利用右岸已建平台,减少堤防和交通工程量。(3)尽可能利用现有有利地形,原则上靠岸坡修建以减少工程量,并应修筑在土质较好稳定的地段。(4)堤线尽量布置有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5)根据本河段的地形特点,力求建堤后不会改变上下游河道的流势、流态,对水位影响,可维持原河道稳定。4.2.3 河堤断面结合本地区已有河堤的成功经验,本设计拟采用C15砼砌块石重力式防洪堤。堤防迎水面边坡1:0.2,背水面分为直立式斜压式。直立式用于背部为填方段;斜压式用于背部为挖方段。斜压式受力性能好,可使单位工程造

32、价低,并且施工简单,但如有超挖,必须回填密实。4.2.4 堤顶高程根据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式中:y设计堤顶超高(m);R设计波浪爬高(m); e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 A安全加高(m)。本设计按规范规定5级建筑物安全加高为0.30.5m,考虑到河岸除茶溪谷外均为灌木丛,取0.3m。堤防位于低洼处弯道,风速较小,堤防段风区不长,经计算,波浪爬高和风壅增水高度按0.10m取值。因此堤顶高程可取为设计洪水位加0.40m。4.2.5 防洪堤冲刷深度计算防洪堤冲刷深度计算,分为平行岸坡产生的冲刷和水流斜冲产生的冲刷计算两种情

33、况。平行岸坡产生的冲刷计算按下式计算确定:hb=hp+(Vcp/V允)n-1 hb-局部冲刷深度(m),从水面算起; hp-冲刷处水深(m); Vcp- 平均流速(m/s); V允-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 n-与防护坡面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水流斜冲产生的冲刷计算按下式计算确定h p=23*tang(/2)* Vj2/(1+m2)1/2-30dh p-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m);-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m-防洪墙迎水面边坡系数;d-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cm);V允-水流局部冲刷流速(m/s)。经计算,防洪堤沿程冲刷深度变化不大,为从河底算起在0.37m0.80m之间(计算结果详见表

34、4-2-1),由此拟定基础埋深为1.2m。茶溪谷防洪堤冲刷计算成果表表4-2-1断面名称桩号设计频率Qp(m3/s)冲刷深度(m)CS10+000P=10%4030.53CS20+040P=10%403051CS30+080P=10%403072CS40+140P=10%403080CS50+220P=10%4030374.2.6 防洪堤稳定计算防洪堤稳定计算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和其它有关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一)主要建筑物稳定安全系数本工程河段堤防为5级建筑。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安全系数如下表4-2-2,4-2-3。防洪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表4-2-2堤防等级正常运

35、用安全系数非常运用安全系数51.001.00防洪堤抗倾稳定安全系数表4-2-3堤防等级正常运用安全系数非常运用安全系数51.401.30(二)计算工况及计算方法1、计算工况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防洪墙的稳定计算分为正常情况及非常情况。正常运用情况:(1)设计洪水位。(2)设计枯水位。非常运用情况:(1)施工期完建期。(2)正常+地震情况。2、计算方法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垂直力的总和(kN); 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水平力的总和(kN); f 底板与堤基之间的摩擦系数。 抗倾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式中:抗倾覆力矩(kNm); 倾覆力矩(kNm)。基底压应力按

36、下式计算: 式中:垂直荷载(kN); A 底板面积(m2);荷载对底板形心轴的力矩(kNm);底板的截面系数(m3)。(三)计算结果堤防稳定计算结果见表4-2-4。茶溪谷防洪堤稳定计算成果表表4-2-4工况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抗倾稳定安全系数基底应力(kpa )maxmin设计枯水位2.83.916080设计洪水位4.05.4170105施工完建期2.04.3150100正常+地震1.72.0180102由计算结果可知,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数值,基底最大压应力小于地基的允许承载力,且未出现拉应力,即防洪堤满足抗滑及抗倾稳定要求。4.2.7 拱桥拱桥拟建在原交通桥处,是茶溪谷对外的交通主桥。原

37、交通桥因跨度小、高程低严重不满足行洪要求,本设计中折除。主交通桥建在原交通桥位置,可利用原桥右岸已建平台及平台上到停车场的交通通道,且正对左岸茶溪谷大门。该处虽位于河床弯道顶点,河床较宽,但综合比较拟建于此。茶文化属中国古典文化,采用仿古拱桥形式可较好烘托。为通行和施工方便,拱桥桥身采用两跨连续圆弧线无铰板拱,净跨6.9m,矢跨比1/6,宽3.0m,两拱顶部用钢筋砼现浇板相连。拱桥的结构计算按拱桥设计手册和钢筋砼设计规范进行。4.2.8 平桥由于地形限制,茶叶展示厅的餐厅建在靠下游右岸,从环境协调考虑需要建一座小桥相连。此处原有一座便桥,因不满足行洪被冲毁。拟建小桥位于防洪堤修建后正对餐厅的中

38、门处,与原便桥位置约有变动。平桥桥面采用现浇整体单跨钢筋砼板梁结构,长12.0m,宽2.5m;上部采用内廊式,骨架为钢筋砼框架。平桥的结构计算按钢筋砼设计规范进行。4.2.9 工程规模及工程量本工程修建防洪堤340m;河岸80m;拱桥,平桥各一座。主要工程量见表4-2-54-2-7茶溪谷堤防工程主要工程量表4-2-5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土石开挖m3900土石回填m3600堤身C15砼砌块石m31600拱桥主要工程量表4-2-6项目单位数量C25钢筋砼m317.7C20钢筋砼m310.6.0C20砼m310.0C20大石砼m341.0钢筋kg1332.3雕花石栏m235.2地墙砖m268.0挖填方计

39、入堤防工程平桥主要工程量表4-2-7项目单位数量C25钢筋砼m314.1C20砼m31.2C20大石砼m342.7钢筋kg2075.5钢管kg229.5地墙砖m242.0挖填方计入堤防工程茶溪谷堤防工程设计成果表表4-2-8断面桩号间距(m)里程(m)比降堤防基础高程(m)河床底高程(m)堤顶高程(m)堤基宽度(m)堤顶宽度(m)0+0002000.0135 71579 716997191018620.80+020207155271672718901876 0.8200.0100 0+0404071532 71652 718321500 10200.0258 0+060607148171601

40、 717811.500 10200.0258 0+080807143071550717301.500 10200.0258 0+10010071378 71498716641.500 1050.0258 0+105(拱桥)10571485 150.02580+12012071326 7144671626 1.500102000307 071385715651.50010200.0307 0+160160712047132471504 1.5001080.03070+168(平桥)168712991200307 071262 71442 1.5

41、00 10200.0115 0+20020071119 71239714191.80008200.0045 0+22022071110 71230 714101.800 0.820000200+2402407110671226714061.800 0.8 5 施工图预算及资金筹措5.1 工程概况都江堰市向峨乡石碑村茶溪谷项目位于都江堰市向峨乡境内,地处蒲阳镇与向峨乡之间,工程距向峨乡约3km,主要内容包括:(1)渠道整治240m;(2)拱桥整治1座,平桥整治1座;该工程设计等级为五等,主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5级设计。该地区地震烈度按八度设防。该工程主体建筑工程

42、量:挖方:1350m3;填方:950m3;砼及钢筋砼:117m3;浆砌体:1980m3。主要材料用量为:水泥266.9t,砂250m3,卵石175m3,大卵石2400m3,木材:6.58m3,柴油3.64吨,汽油0.864吨。施工总工期为3个月;总劳力0.432万工日。5.2 投资主要指标工程总投资110.5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87.57万元,临时工程费9.48万元,独立费用8.21万元,基本预备费5.26万元。5.3 编制依据1、定额依据四川省水利厅川水发200720号文颁发的四川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水建管

43、1999 52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2、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人工、主要材料、施工用电、水、砂石料、施工机械台班费等基础单价的计算依据;1)人工预算单价的依据采用川水发200720号及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人工预算单价序号名称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单位人工工时预算单价1工 长元/月460元/工时5.502高级工元/月420元/工时5.113中级工元/月340元/工时4.324初级工元/月230元/工时2.32施工津贴3.5元/工日,建设单位人员经常费用指标:31164人/年。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材料预算价格采用都江堰市建设工程造价与投标2009年十月上半月市场综

44、合价。主要材料:水泥、钢筋、汽油、柴油、木材要进行调差外,其余材料预算价格均采用当地市场价进行计算。主要材料限价采用的标准分别为:水泥300元/t,钢筋3000元/t,汽油3600元/t,柴油3500元/t,木材1100元/m3,炸药5000元/t。其他低于限价的主要材料以市场价进入单价。地方材料:砂石料等地方建材均为运到工地价,以70元/m3限价进入单价,超过部分计取税金后列入相应部分之后。建筑材料预算价格表单位:元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主要材料限价材料预算价格备注1水泥32.5Rt300566.30大厂水泥2钢筋t30004284.80钢材市场3柴油(0#)t35006700.00石油公司4汽

45、油(90#)t36007040.00石油公司5板枋材m311001817.44木材市场6河砂m37092.37运到工地价7卵(碎)石m362.83运到工地价8大卵石m362.83运到工地价2)施工用电、水、风的计算依据;根据发改电2008207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电力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提供资料和实地调查,施工用电主要接用当地村用电电网,综合计算,施工用电:0.76元/kw.h,施工用水:0.65元/m3,施工用风0.22元/m3。3)施工机械台班费的计算依据采用川水发200720号文的规定。主要设备价格根据市场价进行编制。4)执行文件依据执行川水发200720号文件、川价

46、电发200914号文件、川价发2008114号文件、川改电2008207号文件、川价发2008170号文件规定。5)费用计算依据及标准;采用川水发200720号及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费 用 标 准取费内容取费标准工程名称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直接费直接费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间接费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土石方工程2.1%4.0%5.0%3.0%3.25%砌石工程2.1%2.0%3.0%3.0%3.25%砼及钢筋砼工程2.1%3.0%3.0%3.0%3.25%模板工程2.1%3.0%3.0%3.0%3.25%其它工程2.1%3.0%4.0%3.0%3.25

47、%安装工程2.4%人工费的40%人工费的45%3.0%3.25%5.4 施工图预算编制说明1、施工临时工程其它施工临时工程按0.5%计。2、独立费用采用川水发200720号及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3、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已考虑了二次转运费用。5.5 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应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管理。各项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建设资金管理是要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工程预算总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合计甲工程部分投资第一部分 建筑工程87.5787.57一 建筑工程87.5787.57第二部分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第三部分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第四部分 施工临时工程9.489.48一 导流工程9.4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