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分析目录摘要1Abstract2一、绪论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二)研究内容与方法3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3(一)收入差距的概念与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3(二)资源要素禀赋理论与增长极理论4(三)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的影响5三、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情况6(一)2017年安徽各县人均存款情况6(二)区域间人均收入比7(三)区域间比较分析10四、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12(一)区域间资源要素禀赋的差异12(二)区域间三大产业比重不同12(三)区域间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同13(四)区域间社会保障制度不同14五、缩小安徽农村收入差距的对策与建议14(一)统筹区域发展使发
2、达区域引领不发达区域15(二)整体带动局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15(三)统筹教育发展提升居民文化素质15(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16结语16参考文献17致谢18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迅猛发展,总体实力大幅度提升,但受限于各地区要素的差异,区域间居民的收入比不断扩大,尤其是皖北皖南之间收入差距极大,收入最低的石台县与收入最高的肥西县经济水平差距高达26倍。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深入研究安徽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有利于抑制区域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而且还能促进区域间一体化。本文对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进行探究,通过对皖南、皖北、皖中的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进行
3、探究,分析其区域收入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缩小安徽农村收入差距的对策与建议,即统筹区域发展使发达区域引领不发达区域、整体带动局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教育发展提升居民文化素质以及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关键词:安徽;收入差距;区域间人均收入比19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hui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its overall strength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t
4、he factor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income ratio of residents in the region ha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especially sin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northern Fujian and southern Fujian is extremely high and the income is lowest.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ic level between Tai County and the highest-income
5、Feixi County is as high as 26 times. Excessive income gap not only affe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regions of Anhui Province will not only help inhibit the continued widening of the inter-regi
6、onal income gap, but also promote inter-region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Anhui Province, and explor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southern Fujian, northern Fujian, and central Guizhou, and analyzes
7、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income differences. Finally, it proposes targeted reduction of income gap in rural areas in Anhui.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to 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so that developed regions lead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promote local efforts to give
8、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mprov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residents,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social security.Key words:Anhui;income gap;per capita income ratio between regions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呈现出扩大
9、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根据世界银行测算,1978年我国区域间混合的基尼系数仅为0.331,1984年一度下降到0.257,1990年上升到0.335,而到2017上升到0.469,在亚洲国家中居前列。安徽占据全国省份中举足轻重的位置,经济整体处于我国中上游,全省经济发展势头一直较好,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以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最为突出。因此,研究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是迫切而又必要的。本文的研究从实践上来讲,可以为安徽区域间收入的差距提供一定的参考,从理论来说本文将收入资源要素禀赋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应用到区域收入差距的分析之上,可以在一定程
10、度上对该理论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是对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进行的探究,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以及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网络等搜索资料以获取信息,收集整合近年来国内国外有关区域收入差距方面的理论专著、政策法规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看法,全面的收集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以安徽地区为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文章更具理论性与真实性。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一)收入差距的概念与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收入差距指的是在某个时期、某个区域范围内,由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获得各项收入的总和,且每个人的总收入各不相同,主要是衡量收入分
11、配是否均等的指标。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有很多种,主要为基尼系数、人均收入比等。基尼系数是考查一国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指标,表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取值范围在0-1之间,小于0.2表示收入差距过小,0.2-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为合理,大于0.4则意味着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G=2(Pi)Yi-1-YiPi=-1+YiPi-2(Pi)Yi人均收入比是指区域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其中比值在0-1之间,比值越接近于1,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小,而比值大于1,表明区域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大,且比值越大,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越
12、大。本文将主要运用人均收入比这种方法,进一步具体说明安徽区域间之间(皖南、皖北、皖中)的收入差距。(二)资源要素禀赋理论与增长极理论要素禀赋是资源禀赋的另一个名称,主要指代的是国家所具备的各项生产要素,包含了管理、技术、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各个层面。俄琳初期在瑞典经济学者赫克歇尔的教导之下深受启发,因此,其所阐述的要素禀赋学说也被称之为赫俄模式。他所阐述的观念理论也被人们成为狭义要素禀赋理论。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禀赋理论,主要阐述了如果国际贸易致使进行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生产要素以及市场价格相当的前提下,以及生产要素价格均衡的情况下,两个国家针对同一商品有着相同的生产技术水准,或者针对同一商品的生产
13、有着相同的技术密度,各国生产要素所具备的禀赋,决定了国家贸易的成功与否。各国生产构成主要体现为,国家专门生产密集运用国家拥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产品。要素禀赋理论设定了,生产要素于各机构之间移动的过程中,某种商品增加生产成本不会发生改变。本文所探究的主要是区域间的差异,该理论应用于一省各区域间也是合理的。该理论最初是由法兰西经济学教授裴鲁在上世纪中期于其著作当中首次提出的,之后在比利时和法兰西的学术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在著作当中阐明了经济并非均衡的在发展,而是以推动型单位为基础来进展的。所谓推动型单位,代表为了某个经济机构,其超越了平均增长水准,并且和其余机构有着密切的关联。相较于其余经
14、济机构,推动型单位有着一下的差别:其一,推动型单位往往有着非常大的规模。其二,相较于其余机构,推动型单位的优势突出。其三,与其余机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其四,相较于其余机构,其有着非常高的增长速率。相较于其余机构,推动型机构有着非常高的创新优势,通过对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创新,推动型机构在其余经济机构当中具有领先的地位。对于其余经济单位来讲,推动型机构有着消极的制约以及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对裴鲁研究的深入分析,布戴维尔重新界定了增长极理论的空间定义,运用地理空间替代其抽象空间,并且指出经济空间不但包括经济现象的地理构成关系,也包括联系于费力范畴的经济变量间的经济关系。增长极理论阐述了创新是由于经
15、济活动的集中化所导致的,所以其发展优势会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吸引,对聚集优势进行了强化。所以增长极理论不仅在静态意义上存在区域时点上存在差异性,并且还包括动态意义。发展滞后的区域很难汲取创新,从而使今后发展基础变得更差。(三)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的影响合理的收入差距,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导致区域间发展的两极分化。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会造成区域间发展的两极分化,部分区域就会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或弱势群体,从而他们的生存得不到保障,以
16、至于住房、医疗、教育等条件根本得不到改善,因此会制约这些区域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降低社会的经济效率。其二,造成区域间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导致支付能力的不同,从而购买力也会相应地不同。其中,区域间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由普通耐用品向住房、汽车、科技产品等高档耐用品,以及教育、旅游、文化消费档次的进一步提升;而部分较为贫困区域的居民从生活必需品向中低档耐用品转变,甚至有的消费水平还依然停留在生活必需品上,由此可知区域间居民消费层次不同,从而表明区域间居民消费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其三,导致部分欠发达区域教育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如果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那么欠发达区域农
17、村居民收入水平也会相应降低,以至于这些区域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也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导致他们无法承担较高的消费支出费用,如教育,直接影响了该区域教育投入的不足。长期以往下去,欠发达区域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也相对低下。三、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情况(一)2017年安徽各县人均存款情况人均存款情况可以较为直接的反映出居民收入情况,2017年安徽农村各县人均存款总额如表3-1所示:表3-1 2017安徽各县人均存款排名县所属城市17年末住户存款(亿)16年末住户存款(亿)常住人口(万人)17 年末人均存款(元)16年末人均存款(元)人均名义增量(元)人均名义增速(%)繁昌县皖南148137.3
18、426.9550195105639637.76黟县皖南4440.878.1543215045738647.66青阳县皖南119.7109.1325.1476894379738928.89祁门县皖南75.470.2116471254388132447039芜湖县皖南136.9121.7330.14548240442504012.46怀宁县皖南267.4245.3460.1444934082236718.99隰县皖南180.7167.0741.7433334006532698.16南陵县皖南173.8156.9141.24218438085410010.76当涂县皖南191.817546.6411
19、593755436059.6绩溪县皖南64.559.5116403133719431198.39泾县皖南120.1108.630.43950735724378310.59休宁县皖南98.188.6824.93939835614378310.62旌德县皖南47.241.8412.43806533742432312.81和县皖南179.1170.6547.2380303615518755.19石台县皖南35.932.679.6373963403133659.89霍山县皖中118.295.332.43648129414706824.03肥西县皖中273.8240.2675.9360743165544
20、1913.96东至县皖南165.315047.83458231381320110.2枞阳县皖南288.3264.6185.5337193094927718.95含山县皖南129.3117.3738.73341130328308310.16舒城县皖中253.1200.4276.73299926130686826.28全椒县皖中127.7122.639.7.321663088212854.16无为县皖南330304.59103.7318232937224508.34潜山县皖南161.9145.88513174528604314110.98望江县皖南170149.3254.1314322760138
21、2313.85凤台县皖北180.9163.0258.93071327677303610.97肥东县皖中267232.9883034126466387514.64岳西县皖南99.484.332.83030525701460417.91广德县皖南149.5130.8849.43026326494376914.23宿松县皖南178.4159.3160.72939026245314511.98庐江县皖中287.7263.599.1290312658924429.18郎溪县皖南95.285.232.92893625897304011.74金寨县皖中150.1109.9952.92837420792758
22、236.47来安县皖中119.2110320618.24太和县皖北367.9334.38141.52600023631236910.02长丰县皖中164.8137.6865.22527621117416019.7砀山县皖北186.9172.2283.2224642070017648.52太湖县皖南117.5103.3352.62233819644269413.71临泉县皖北355.4309.16161.12206119191287014.96五河县皖北128.4116.6558.62191119906200510.7凤阳县皖中145.4129.2166.6218321
23、9446238612.27固镇县皖北121.6107.4756.62148418988249613.15阜南县皖北247220.19116.92112918836229312.18萧县皖北243.3224.53118.2205491871018399.83定远县皖北163.1150.7280.1203.3621881615468.21蒙城县皖北221.6192.72112.31973317156257715.02涡阳县皖北251.3228.93127.71196791792717529.77利辛县皖北239.5212.3122.31958317351223212.87怀远县皖北190.9174
24、.398.11194601722617089.62颍上县皖北239.8216.99125.31910816586188110.92寿县皖北188.6172.33104.5180821598314979.02灵璧县皖北181.7164.46102.961765815279167510.48霍邱县皖中198.4181.21118.6167281598314499.49泗县皖北139.6119.3783.91663914228241116.95数据来源: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皖南皖北之间差距较大,皖北相对来说,存款总额以及人均存款额度均远低于皖南,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二)区域间人均收入比下面列出从1
25、992年到2017年的安徽省区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基本情况,具体如表3-2所示(皖中收入情况居中,可对比性偏低,故而此处重点对比皖南皖北):表3-2 1992-2017年安徽省皖南皖北居民收入比年份皖北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皖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皖南皖北人均收入比19928840.9114646.71.65619939214.19162310.861.7621994106115.2213831.732.0151995126719.42277429.752.1891996183244.59377936.232.0631997245734.124
26、63422.631.8861998302923.28518611.911.712199932707.96576511.161.798200033773.2760184.391.782200134953.4965388.641.871200235952.8668004.011.892200337855.2973758.461.948200439965.57817810.892.047200542396.08926213.262.1852006475412.151048213.172.2052007527610.981231917.532.3352008581310.181408414.332.4
27、232009656112.871637816.292.4962010735712.131868014.062.539201180048.792055210.022.5682012911813.922294411.642.51620131080518.52634114.812.43820141220212.932967712.662.43220151359811.44325389.642.39320161495810343465.562.2962017162578.68371738.232.287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为了形象地反映上表的情况,相应地将上表所整理的数据制作了图3-1,来分析其人
28、均纯收入的同比增长。图3-1 1992-2017年安徽省区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情况根据表1和图1可以得出,1992年到2017年,安徽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884元增加到16257元,年均增长69.56%;而皖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64元增加到37173元,年均增长97.57%,表明总体上皖南农村增长幅度略大于皖北农村。1992年到2000年期间,皖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同比增长变化幅度特别大,农村同比增长幅度甚至从0.91%上升到44.59%,之后又直线下降到2.86%;2000年之后,皖南和皖北农村变化幅度相对缩小,但依然波动起伏,且区皖南农
29、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略大于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2-2017年安徽省区域间居民人均收入比如图3-2所示:图3-2 1992-2017年安徽省皖南皖北人均收入比从中可以看出,区域间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区域间收入比快速地扩大。由1992年的1.656上升到1996年的2.063;1997年稍微有所下降,但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直到2004年又快速直线上升,接近2.5;但自2012年起,又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下降的幅度不大,区域间人均收入比依然超过2。因此从总体趋势来看,区域间人均收入比依然还比较大,远超过1,由此可知安徽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从基
30、尼系数角度来看,不平均分配差以及平均分配额如表3-3所示:表3-3 基尼系数测算情况年份差额平均数基尼系数199258011740.247199370212720.343199410771599.50.393199515072020.50.861199619472805.50.335199721773545.50.417199821574107.50.456199924954517.50.403200026414697.50.432200130435016.50.476200232055197.50.4562003359055800.4152004418260870.4052005502367
31、50.50.4822006572876180.447200770438797.50.443200882719948.50.4932009981711469.50.49120101132313018.50.437201112548142780.414201213826160310.456201315536185730.40320141747520939.50.434201518940230680.475201619388246520.455201720916267150.414数据来源:依据计算所得(三)区域间比较分析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安徽被划分为皖南、皖北、皖中这三个区域。其中,皖南
32、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经济发展较快;皖中地理位置介于皖南和皖北之间,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皖北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发展相对欠缺。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这三个区域的区域间收入差距,分别列出皖南、皖北、皖中这三个区域的区域间居民收入状况,如表3-4所示:表3-4 2001-2017年皖南、皖北、皖中三个区域的区域间收入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区域间人均收入比年份皖南皖中皖北皖南皖中皖北皖南皖中皖北19998067696456874916363430481.6411.9161.86620008406727866114693357731321.7912.0352.111200191967
33、78369884990378132951.8432.0582.12120029555811273885301399634761.8022.032.125200310889896681525825424935271.8692.112.3112004125141019591166544476539061.9122.142.33420051508311659103037336531542972.0562.1942.39820061739113263117998221591547332.1152.2422.49320072007715526136559293669853522.1612.3182.55
34、1200822756165731253610458758260382.1762.1862.076200924995184801410111517844467382.1722.1892.093201027780207481602012978962677242.1412.1552.0742011317622405218415152131139692462.0882.1111.99220123582727095208221716012877105022.0882.1041.98320133922429706229331910714375117692.0532.0671.949201442753319
35、69241772095415476126702.0412.0661.90820154622234758263492276016862138412.0312.0611.904数据来源:安徽统计年鉴从表中可以看出,皖南、皖北、皖中这三个区域的区域间人均收入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且皖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纯收入不仅远低于皖南,也低于皖中。在这16年期间,皖中的区域间人均收入比呈现出波动的状态,并伴有下降的趋势;皖南2001年到2010年,人均收入比急剧增长,甚至超过了2,但之后上升的速度放缓;而皖北的区域间人均收入比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波动幅度特别大。人均收入比情况如图3-3所示:图3-3
36、2001-2017年皖南、皖北、皖中人均收入比上表与图反映出在这16年期间,皖南、皖北、皖中这三个区域的人均收入比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状态,但直至2017年,三个区域的人均收入比都高于2001年,皖南上升了0.39,皖中上升了0.415,而皖北只上升了0.038,且比值都接近于2,表明这三个区域的区域间收入差距比较大。2001年到2009年年期间,皖北地区区域间人均收入比最大,且这三个区域的区域间人均收入比两两相差较大,尤其是皖南和皖北之间的差距,甚至达到了0.442,但自2010年起,尽管皖中地区的区域间人均收入比最大,但这三个区域的区域间人均收入比大体保持相一致,差距较小,尤其皖南、皖中之间
37、的差距极其微小,但由于各自的区域间人均收入比较大,所皖南、皖北、皖中这三个区域的区域间收入差距较大。此外,从侧面我们可以得出皖中地区收入差距相对皖南、皖北地区大的多,主要原因在于皖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介于皖南、皖北,由工业型向服务型转换,因而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存在较大差异;皖南经济发展较快,但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不容小觑;皖北由于依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所以目前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总之,安徽各地区的收入差距依然还是比较大。四、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安徽区域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因此本文主要从产业
38、结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资源要素禀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影响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一)区域间资源要素禀赋的差异皖南发达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于欠发达区域农村更加完善,且其资源要素禀赋相对较强,比如交通、水利等覆盖面广,同时欠发达农村的金融体系不完善,信贷融资困难,因而欠发达农村的企业一旦遇到困难,如资金周转不灵,很容易倒闭;此外发达区域农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比较高,且销售渠道比较多,能获得可观的收入,所以区域间居民的工资水平比较高,而欠发达农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技术含量,无法提高其附加值,且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没有销售渠道,很难集中销售,以及无法融入市场,导致其所
39、生产的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所获得相应收入较少,因而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二)区域间三大产业比重不同由于安徽地域辽阔,必然会造成安徽内部各个地区的差异,无论是从人口密度方面,还是地貌气候特征方面,都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合理反映安徽不同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安徽省通常被分为皖南、皖北、皖中这三个区域。皖南地区相对较为发达,可以说皖南处于“发展极”处,皖中地区介于皖北、皖南之间;而皖北地区距离皖南最远,受经济中心的影响和辐射作用较小。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皖南、皖北、皖中三大产业占比的不同,使得这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皖南、皖北区域间三大产业的比重如图4-1所示:表4
40、-1 2012-2017年皖南、皖北、皖中各产业构成比重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年份皖南皖中皖北皖南皖中皖北皖南皖中皖北20122.327.4813.7153.9855.0647.7443.737.4638.5520132.287.0812.9252.8854.2847.949.8438.6439.1820142.287.0212.6951.5453.0147.4746.1839.9739.8420152.296.8612.4550.3252.1546.9147.3940.9940.6420162.16.111.647.950.2745.795043.6342.6
41、120172.085.8911.2946.7349.0944.9551.1945.0243.76数据来源:依据安徽省统计年鉴整理从表中可以看出,皖南、皖中的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实力相对较强,且皖南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其他两个地区更高,而皖北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与皖南、皖中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且第三产业分布在区域间,同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第一产业相对最少,由此可知从事第三产业的居民所获得收入比从事第一产业的居民多得多,而皖北地区刚刚步入工业化初始阶段,以农业为主体,因此皖北地区区域间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基本没有太多
42、的差异,收入差距不是很大,但皖南、皖中已经步入工业化阶段,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因此皖南、皖中的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尤其皖南更为严重。(三)区域间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同教育是知识与技术的有效传播途径,但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必然会导致相应的人力资本水平存在差异,因而所从事的工作就会不同,直接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也会不同,因此人们所获得的相应收入就会存在差异,这样区域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由于皖北地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但是相反皖南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水平也会得到相应地改善,从而皖南地区居民比皖南地区农村居民在子女受教育方面投入的更多,因此导致安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
43、衡,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极不均衡,这可以从区域间居民受教育程度看出。安徽五年来皖南、皖北的受教育程度如表4-2所示:表4-2 2013-2017年安徽人口受教育程度(单位:人)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年份皖南皖北皖南皖北皖南皖北皖南皖北201365460283931154823619554020907539602279820145587335649991834574855705124144377039952015531693487997197463725400612842441574393201654331369559463748037523511398343350451820178
44、84727658916013499362972103113010361912791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由此可以看出,在2013年到2017年期间,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四个阶段,安徽皖北农村居民受教育的人数大致上始终明显低于皖南农村居民,且皖北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多处于小学、初中阶段,而皖南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主要是高中、大学,也就是安徽区域间居民受教育程度差异明显,皖北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过低,从而导致皖北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少,因此区域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四)区域间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当前安徽皖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基本涵盖了所有项目,而皖北农村社会保障制
45、度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是覆盖面窄、歧义等,由此可知皖北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资金主相对较少,筹集渠道较少,而皖南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方式不相同。社会保障本应首先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但事实上,国家对富余发达区域的社会保障的补助要远远大于对欠发达区域的社会保障的补助,且部分发达区域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而亲发达农村由于制度不完善,对筹资方式的规定也不明确,主要依靠区域内农民自己出资,这会削弱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从而使得欠发达区域农村居民的生活没有保障,贫困农民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进一步拉大区域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五、缩小安徽农村收入差距的对策与建议
46、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引发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因此,在结合安徽地区产生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一)统筹区域发展使发达区域引领不发达区域首先,需要统筹安徽整体区域的发展。坚持工业带动农业,加强欠发达区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欠发达农村资源要素的发展环境,使得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特色产品能够更好更快地流入国内国际市场;鼓励发展现代农业、订单农业,切实提高欠发达区域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财政和税收上,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坚持科技下乡,让更多的农村企业“走出去”;
47、同时,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以防“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欠发达区域农民的收入水平。这实际上也是经济增长极理论的一种应用。皖南地区较高的发展水平来带动皖北地区农村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因为外被地区以农产品为主,所以,在宏观调控中,还可以通过采取保护性收购政策和价格干预等方式来保护皖北农村农业,同时还可以采取直接收入支付政策的方式,比如面积限制补贴、产品补贴等多种形式,来调控农产品价格,稳定和提高皖北区域农民收入,由此可以进一步缩小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整体带动局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皖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帮助皖中、皖北地区经济建设,推动安徽经济全面发展;皖中地区要加强与皖南地区的联系与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与皖南经济一体化进程;皖北地区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按照以市场为需求的导向,重新定位产业和资源开发价值,借鉴先进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孔乙己学习课件
- 第17课《昆明的雨》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
- 爱车讲堂 课件
-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化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应对挫折课件
- 西京学院《机械制造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小班儿歌《铃儿响叮当》课件
- 西京学院《电机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医保课件 模板
-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PPT
- 厂区内雨水排放管理制度(共1页)
- 部分主板集成LSI1068E芯片的SASRAID设置解析
- 海尔公司网点备件系统操作流程指导
- 光学作图专题复习教案
- 完整版中建八局施工分包与劳务用工管理办法
- 浅谈健美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 陕西绿源天燃气有限公司子洲LNG工厂联动试车方案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 WOMAC评分量表
- 项目WBS任务模板(2-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