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胃的良性肿瘤占全部胃肿瘤的2_第1页
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胃的良性肿瘤占全部胃肿瘤的2_第2页
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胃的良性肿瘤占全部胃肿瘤的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外科治 疗胃的良性肿瘤占全部胃肿瘤的2?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胃的良性肿瘤占全部胃肿瘤的2%十二指肠 的良性肿瘤更是罕见。?按组织学可分为两类:(1)粘膜上皮良性肿瘤,如腺瘤或 腺瘤样息肉,占3/4。来源于粘膜或腺体上 皮。有恶变倾向,尤其是直径2cm以上的广 基腺瘤。(2)间叶组织良性肿瘤,主要有平 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神经纤 维瘤等。最常见为平滑肌瘤。临床特点? 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总体上临床表现为:(1)上腹部不适或腹痛;(2)上消化道出血;(3)贲门或幽门梗阻;(4)腹部肿块 治疗原则?从临床表现难以排除恶性肿瘤,同时部分有 恶变倾向,可能出现

2、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 总体上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内镜下切除术(腺瘤或腺瘤样息 肉)、胃或十二指肠的局部切除、胃大部或 全胃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术中应作冰冻病理检查?胃息肉(Gastric polyp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早期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 痛、腹胀不适、反酸、恶心等,亦无特异性。?根据病理组织学,胃息肉分为- 腺瘤性息肉(亦称腺瘤)- 增生性息肉- 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较多见,占胃息肉的76 % 90 %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一般单发, 少数可多发。?外观呈半球型、球形或椭圆形,有蒂或无 蒂,体积较小,直径常在1.5 cm以下,表

3、 面光滑或略分叶,顶端黏膜有时糜烂或成 浅溃疡。?镜下,其腺体隐窝变长、扭曲或囊性扩张,腺 体稍有增多及排列紊乱。增生腺体上皮细胞 呈单层,整齐排列于细胞的基底部,不具异 型性,核分裂少见,间质较多,内有少量慢性 炎细胞浸润。?这种息肉是正常黏膜的反应性增生,一般不 癌变。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属真性肿瘤,占胃息肉的20 %左右。?多见于胃窦部,体积大小不一,大者可超过2 cm。广基无蒂或少数有蒂。单发多见, 也可多发。过大的息肉,其顶部可形成溃疡, 弓I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此外,溃疡也是息肉 恶变的信号。?胃腺瘤有3种组织学类型,即管状、绒毛状 和混合型。镜下,腺体增生密集,间质少。 腺上皮细

4、胞增生旺盛,排列拥挤。细胞核具 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表现为核染色质增 多、浓染,呈笔杆状单层或多层排列在腺体 上皮的基底部或上移,但其上移高度一般不 超过胞浆的2/3,核分裂多见。?临床常见腺瘤与胃癌并存,有时胃癌即在息 肉边缘。?目前公认腺瘤性息肉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胃息肉临床常无明显症状 ,常在胃镜及胃 肠X线钡餐检查时发现。有合并症时才会出 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或呕血、 黑便等,极少数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随胃蠕动波进入 幽门时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能随体位 改换而使症状缓解。?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胃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上

5、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可检查出较大的 息肉,表现为突出于胃腔的隆起性病变。?诊断胃息肉主要靠胃镜。内镜下所见到的息 肉均应常规活检,要求在顶部及底部分别取 材数块。?但内镜下活检有较大局限性,易使早期癌 变漏诊。因此,宜在内镜下切除息肉后行连 续切片“全瘤活检”。?大多数的胃肠道息肉都可以通过内镜治疗 而治愈。- 对v 0.5 cm无蒂息肉首选热活检钳烧 灼,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 有蒂或 0.5 cm 而 v 2.0 cm 的无 蒂息肉以圈套摘除较方便。其最大优点是能 取标本送病检,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最为常用。- 2.0 cm的无蒂息肉因内镜下切除易 发生出血和

6、穿孔,宜采用手术行胃部分切 除术。?目前多主张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通 过内镜下对病灶基底部注入液体使黏膜层 病变与黏膜下组织分离,进一步隆起,然后 用圈套器套扎电切除。可达到根治息肉的目 的。?胃息肉的手术适应症为:(1) 大于2cm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2) 息肉进行性增大者(3) 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 疑癌变和癌变者?手术方式可包括胃部分切除,胃大部切除, 或全胃切除。若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恶变,则 应根据胃癌治疗原则行标准根治术。?手术途径可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胃平滑肌瘤(leiomyoma of stomach)?胃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组织 (多源自胃 壁环肌或纵

7、肌)的良性肿瘤?最常见的间质性良性胃部肿瘤?好发于胃底、胃体,小弯侧较大弯侧多见, 后壁较前壁为多。?胃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常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并发症类型等有关。- 消化道出血为胃平滑肌瘤的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常呈间断性少量出血,持续时间 不等。其出血的发生与肿块受压或由于肿瘤 供血不足中心部缺血坏死及表面溃疡形成等有关。- 腹痛 由于瘤体牵拉、压迫邻近组织或 由于消化管蠕动不协调、功能紊乱等引起。 常呈隐痛或胀痛部位不确切,多在消化道出 血前或腹部肿块发现前出现。- 腹部包块腹块的触及与否与瘤体的大小及其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有关。直径 5cm腔外型生长者易触及。- 其他症状 位于贲门附近

8、较大的肿瘤可 发生咽下困难,位于幽门者可有幽门梗阻症 状。?超声胃镜(EUS被认为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最有价 值的手段。能同时显示胃腔内外瘤体全貌, 不仅可发现早期病变,还可了解肿瘤的大小 和层次。?胃镜检查普通内镜可以直观腔内型肿瘤的 形态大小及生长特点。可见半球形或球形隆起,表面黏 膜紧张光滑,色泽与周围黏膜相同,顶部有 时可出现缺血坏死性溃疡术前确诊较困难,常需要组织学检查才能证实。但对于没有侵犯黏膜的肿瘤及 腔外型肿瘤则意义不大。?镜下见肿瘤由分化好的梭状细胞交错成束 组成,缺乏肌纤维,只有含量不等的纤维结 缔组织和成纤维细胞。?切面观察见肿瘤有清楚的边界,但无包膜。?其边缘的肿瘤细胞与

9、周围的胃壁细胞互相 混合,故导致区分良、恶性肿瘤的困难。?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少见核 分裂象。?由于胃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较为困 难,而平滑肌瘤又可以发生恶变,所以应以 外科手术治疗为宜。?手术方式可视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对直径 小于5cm的胃体、胃窦及胃底平滑肌瘤,若 肿瘤界限清楚,可行肿瘤局部切除或胃楔行 切除,切缘要求1cm?若对于体积较大的平滑肌瘤(直径5cm), 必须按恶性肿瘤处理,切缘要求距肿瘤 2 3cm?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 CT检查?增强扫描时肿块内侧胃粘膜面形成连续的 弧线性强化征为其特征性CT表现。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

10、mal Tumor,GIST)? GIST历史?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不是平滑肌瘤、神经源 性肿瘤? 1962年Stout报道“胃的奇异型平滑肌瘤”? 1969年WHO将其归为上皮样平滑肌瘤? 1983年Mazur和Clark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这组肿瘤既无平滑肌分化又无神经源性 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而是一种非定 向分化的间质瘤,首先将其命名为“胃肠间 质瘤”。?近5年,明确c-kit分子机制,强调 GIST 临床重要性,真正独立GIST的流行病学 ? GIST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每年发病率为2/10万?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已报道年龄仃岁84岁不等),中位年龄段为5565岁; 无

11、明显性别差异? GIST可发生于全消化道,食道到肛管均可发 生,甚至腹膜后、网膜、肠系膜? 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 % 70%)、小肠(20 %30%)、结直肠仅占5%、 食管(2 %3%)。?GIST的特征性标记物? 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该细胞是 胃肠道中惟一表达c-kit蛋白(CD117和 CD34的细胞,而胃肠道间质瘤也同时表达上 述表型。?女口 CD34在 70%-80%勺GIST中呈阳性表达, c-kit(CD117在GIST细胞中的阳性率达85%-94%? c-kit (CD117、CD34二者联合检测,并联 系病理形态学即可确诊GIST。?典型的平滑

12、肌瘤和神经鞘瘤常高表达各种肌源性或神经源性免疫标记:SMA Desmin、NSE及 S-100 等。? GIST也可有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标记物的表 达,如2-SMA desim、S-100等。但阳性率 低,且多为局灶阳性。? GIST约30嘯现为明确恶性,但其余 70%也 被认为具有恶性倾向,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 义上的良性GIST。? GIST的风险分级根据瘤体大小和核分裂象将 GIST的风险分为 四级。? GIST的临床表现?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最常见症状:- 消化道出血(1/3的患者)- 触及肿块(约50%患者)?多数亦合并腹部隐痛不适;少见症状有食欲 不振、体重下降、恶心

13、、肠梗阻及阻塞性黄 疸?肿瘤大小不等,直径 0.8cm20cm可单发 或多发。肿瘤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 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境界清楚,无包膜,向腔内生长呈息肉样肿 块常伴发溃疡形成,向浆膜外生长形成浆膜 下肿块。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 较大。?肿瘤大体形态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 白色、红色,均匀一致,质地硬韧,粘膜面 溃疡形成,可见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 变。? GIST的转移?大肿块直接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如:胰腺或 肝脏?血行转移一一肝脏最常见,其次为肺、骨?腹腔种植?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GIST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是治疗基础,但术后 复发转移率高

14、?放、化疗等辅助性治疗不敏感,效果不理想?分子靶向治疗,效果肯定?手术治疗原则?完整切除肿瘤,无瘤操作及术中防止肿瘤破 溃?术式与切除范围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 通常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距离至少2cm以上,手术一般不进行淋巴结的清扫?瘤体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已穿过周围脏器时,应将邻近脏器一并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应争取行根治性再次手术?分子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STI 571;格列卫): 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明显抑制 Kit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Kit向下信号传导, 从而抑制GIST细胞增生和促进细胞凋亡和 (或)细胞死亡。用于治疗晚期GIST,GIST的术前和术后 辅助治疗,非手术和(或)转移的 CD117阳 性的GIST的治疗。费用昂贵。随着时间延长可能表现获得性耐药。? GIST个体化治疗?循证外科学,个体化治疗?每一个个体占主导地位的分子机制不同,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