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困惑(1)_第1页
大山里的困惑(1)_第2页
大山里的困惑(1)_第3页
大山里的困惑(1)_第4页
大山里的困惑(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山里的困惑以广西龙胜自治县平等乡硬州村、蒙洞村、寨枕村为例应用技术学院旅游管理09级02班 曹宏丽【摘要】:在桂林市龙胜县平等乡有这样一些村落,村民们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是他们不想与外界接触,而是那里的交通实在太差,不仅要经过颠簸的盘山公路,更要穿过没有桥的河流,且路途遥远。贫穷的村民们付不起这么昂贵的车费,去一次桂林市区来回需要花一百块,而村民的年均收入才六七百块。孩子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上中学、大学,能够离开这里去看外面的世界。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在这里成了普遍现象,多为隔代抚养。【关键词】:贫困学子 留守儿童 老人 贫穷 落后平 等 乡 概 况平等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毗

2、邻湖南省通道县,面积356平方公里,全乡辖2 1个行政村,283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29万人。 辖:庖田、广南、平等、龙坪、半河、新元、固洞、蒙洞、寨枕、平定、硬州、罗汉、小江、城田、太平、平熬、甲河、琉璃、东社、昌背、隆江21个村委会。 乡境内森林植被较好,覆盖宰达80以上,水电资源开发较为优越,已开发梯级水电项目达l2个,总投资达5亿多元,装机容量达12万千瓦,目前有在建的亚洲第一高水头发电站南山电站,垂直高度达1000米,装机72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金、银、铜、滑石、大理石、花岗岩、煤等蓄量较大,花岗石蓄量达30亿立方米,已开发花岗岩,花岗岩板材厂年生产板材3万平方米,品

3、位居国内五大名石之一,产品远销港澳及国外。目前引进美国矿化集团开发境内滑石,年产矿块2万吨。平等乡盛产水稻,境内种植有柑桔、板栗、月柿、梨枣、三木药材等名特优水果及名贵中药材:常年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有西红柿、南山萝卜等,畜牧业发展上有黄牛品改、山羊、三元杂交肉猪、果园鸡等,如今工农业正稳步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5公里,全程均为柏油路面,全乡公路通村率达98,通组率达60,村村通高压电,通讯电话覆盖率达80,即将修通两条通省公路:平(等)至通道、小江至长安营。 平等乡有南山电站“水库群”以及“南方呼伦贝尔”大草原,隆江村“拜王滩”瀑布,还有面积达1000公顷的人工

4、种植红豆杉基地,神奇壮观的“寨枕梯田”,有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红军楼”、侗寨“古楼群”、风雨桥、石板路,具有优越的旅游开发价值。(摘自百度知道)在旅游业闻名的桂林,且平等这么丰富的资源,作为平等的隶属乡还有什么好困惑的呢?从我们的平等之行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平等人的无奈和在大山里的困惑大山里的困惑困惑一:自给自足的经济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然而,村子里却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什么原始社会会形成自然经济?那是因为大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剩余的拿去交换,客观条件不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村民为什么

5、会形成自然经济?不是因为村民生产的产品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有剩余产品无法拿去交换。因为交通不便,产品的纯利润不足以支付运费,所以村子被迫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是生产成本和市场占有的弱势决定了山里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有一个想法。地方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土壤整体情况,为村民提供选种经济作物向导,根据各村各户的具体情况将这些作物分配给各家各户。再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使当地的特色作物进入一定的市场。经过不断的开发当地资源,挖掘潜力,扩充种植类型和范围,分工合作,进一步向商品经济迈进。困惑二:交通困难,出行成了问题如果说发展经济是当地的重中之重,那么修建交通便是

6、这个重举的必要前提。是发展的第一步。从龙胜县到平等乡均为柏油路面,而从平等乡到蒙洞村则为砂石路,前一段路程尚可,后半段路窄弯多坡陡且有破损,汽车最后还要经过河流才能到达蒙洞。一直说要在河流上方修桥,但是却不见动静。不仅路况差,而且路途也比较遥远。从桂林市区到达蒙洞一共要经历大约7个小时的车程,有四个半小时都是在平等到蒙洞的路上颠簸。先被说老人小孩出行困难,就是青壮年也得挤着一天仅有的几趟车次与外面联系,也甚是困难。要解决村里的交通问题,必须要集合政府和群众的力量。所谓政府出资,群众出力。如何才能让政府出资呢?我认为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可开发资源,如旅游资源、金属资源等,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报告,提交

7、给上级机构,以使政府对此地感兴趣,从而愿意花钱修路开发村子。(能否吸引到其他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的资金捐赠?要怎样做才有吸引力,又不破坏当地的现有资源呢?值得思考不?)困惑三:孩子们渴望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据我们调查所知,蒙洞有一所完全小学,为寄宿学校,规模在当地是相对比较大了。硬州、寨枕都有一所小学,为非寄宿学校,都只有两个年级,而中学只能到平等乡才有了。虽然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如果学生的成绩不好也不会被送到平等乡中学读书。简言之,好好读书成了这里的孩子唯一的出路。这里的小孩读书都很努力,待人也很热情。他们现在对读书的理解就是要好好读书,让辛苦抚养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过上好生活。在孩子

8、们眼中,去平等乡成了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我们的到来,令孩子们欢呼雀跃,就像古代在中国见到外国人一样,觉得很新奇。对于孩子们的热情,我很开心。但是,当我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会去想为什么孩子们这么热情?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从小就在这里,对于外界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积压。我们的到来,给了他们释放好奇心的机会。所以,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无比热情。甚至在我们离开后,还打长途电话给我们。这让人想到,之前有多少的好奇没能实现,多少的期待没得满足,多少的孩子只能老实的继承先辈的行当,当一辈子山里的农夫。“我想读书,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这句如此落俗的话,却成了荡漾我们心田的回音。谁能实现他们走

9、出大山的愿望?是政府,是社会,还是我们的每一个人的行动?社会实践过程硬州村之行我们团队一行10人,经过一天的旅途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蒙洞村。稍作休息之后,我们首先去了附近的蒙洞村完全小学,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初步的沟通,表明了我们的来意。孩子们非常热情,拉扯着我们去她们的宿舍,还十分渴望我们第二天能再来。由于时间限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分为三个组,奔赴三个地点硬州、寨枕、蒙洞,分组调查当地的基本情况和孩子们的受教育情况。我随硬州组行动。听村民说,到硬州的路比较难走,象我们这种不常走山路的大学生可能要花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鉴于这个情况,我们决定早上八点出发,争取十点以前到达目的地。在泥泞的道

10、路上,我们不放松步伐,生怕在路上花掉太多时间而没有时间作调查。即使汗水浸湿背心,我们不停歇。最后,我们超额完成任务,只用了四十五分钟便到达目的地。有一位当地的女大学生作我们的“导游”。我们小组实行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交流,一人负责拍照,两人负责做记录。泥泞的道路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硬州完全小学(因生源少,现已不成完小)。这个学校一共有两位老师,只有二年级和学前班两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班),采取隔年招生(由于生源不足,未满人数,被迫隔年招生)。二年级有11人,学前班有16人。由于这里交通很不方便,山路较多,孩子们一大早就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从老师那里我们了解到,孩子们缺乏课外

11、书籍,阅读面仅限于课本,学习用品也比较缺乏。孩子们上学要走一两个小时接着我们去拜访村主任,他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热情。他还告诉我们,硬州村很穷,希望通过我们能够将这里的情况告诉外界,能够使这里的村民富起来。由于这里交通十分不便,所以村民种的西红柿、橘子、罗汉果等都不能拿到交易市场进行商品买卖。更有恶意商人来到此地,以超低价格收购橘子,农民们气不过自己辛苦种的果实以这样的价格被收购,气愤的将橘子倒进河里。在村主任与老师的介绍下,我们选取了几个家里比较困难的学生和孤寡老人进行了家访。我们去家访的两位学生都是隔代抚养,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孩在老人眼中还是都蛮听话的,但是老人也有顾虑,怕小孩长

12、大后对于父母离异的事会有心里障碍(因为小孩年龄较小,对于这方面还不懂)。有一位学生的父亲虽然在外地打工,但是并没有多余的钱寄回家里,所以家里的经济来源于那几亩地和那令人叹息的低保金(硬州村对门河所有村民都是低保户,而每年低保户名额只有十几个,所以大家是轮流发放。低保政策至今已实施两三年,有些家庭仍没有得到过低保金,且低保金浮动很大,每年120元到600元不等)。接着,我们本打算去一位孤寡老人的家里,但他却不在家,我们只好向村主任了解一些大概情况。调 查 结 果村子基本情况以硬州村为例(一)人口:625人(分7个组) 157户(其中贫困户2030户) 五保户15个 低保户123人 56个青壮年外

13、出务工(约占该村青壮年的三分之一)(二)人均年收入:680元720元(三)经济情况:靠种植西红柿、罗汉果维持生活,有养家禽,如鸡、鸭、猪等,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四)医疗保险:基本上都入了医保。(五)新农村:无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政策还未实行到这里。(六)建筑:基本都是木屋,为三层建筑,一楼养牲畜,二楼为厨房,三楼为住房。当地的木屋(七)居住情况:小聚居,各个小聚居之间相距甚远。(八)村民受教育程度:大部分为小学,现在由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正在向初中过渡。(九)文艺活动:一年放两次电影,部分家庭有电视机;偶尔有文艺团体来这里演出。(十)学校情况:有一所硬州完全小学,1956年建校,196

14、5年搬到新楼(现在所在地),1992年又建了一座新楼房(均为木房)。该小学设有二年级和学前班。二年级有学生11人,学前班有学生16人,共有两个老师教学(夫妻)。二年级学生中有3位父母离异,均跟随父亲,学前班里有一名同学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由于不是寄宿学校,所以这里的学生没有寄宿补助。学校的书桌是2003年桂林市国土局捐赠的。(十一)交通:十分不便,交通工具有摩托车、货车、拖拉机。(只是少数家庭有) 备注:报给平等乡民政办的贫困学生中,有大学生六个,初中生二十个,小学生十几个,目前只是报上去而已,是否有补助还不清楚。 小结:硬州村作为平等乡的村落之一,交通十分不便是根本,信息闭塞是现状,与外

15、界沟通交流少,网络覆盖度差,村民基本自给自足,不足以形成集市,造成这里经济发展不起来也是事实。留守儿童情况比较严重,隔代抚养更是普遍。反 思作为一个大学生,面对平等乡村民的情况,自行惭愧。他们的年均收入不足800元,而我们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至少800元。他们去一次市区很困难,种的作物无法换回钱,而我们还总想着假期要去哪里旅游。他们虽然很穷,但是孩子却认真读书,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而我们呢?还想着怎样才能逃过老师的点名,顺利逃课去玩耍。他们对于客人的到来十分热情,而我们却对外界越来越淡然。作为一个大学生,既然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就更不能麻木下去了。首先要改变自己,再去帮助大山中的村民,特别是小

16、孩子。凝聚力量,为大山中的他们解决困惑。哪怕只是一滴水的力量,汇聚后亦能形成波涛汹涌的浪潮。总 结类似硬州村这样的村落,贫困的关键就在于交通问题。如果能尽快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那么村民种植的经济作物就可以运输到村外去卖,有了商品交换,就可以打破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这里的旅游资源也可以得到开发,进一步促进村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如果形成这样一种发展模式,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孩子们与外界的交流也无形中增多了,从而拓宽孩子们的视野。附表:(一)贫困学生资料杨崇政姓名杨崇政性别男出生年月2001年11月现就读学校、年级硬州村完全小学二年级校长秦忠堂联系方亲杨海鹏职

17、务在桂林打工家庭情况1、 由爷爷(五十七岁)、奶奶(五十五岁)抚养,爸爸外出打工。2、 家庭经济来源只有靠爷爷辛苦耕耘的4亩地艰难维持,爸爸打工的钱只能支付自己的生活开销,没有多余的钱寄回家。3、 8个月大时,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学习情况1、 多次获得学校“积极分子”称号。2、 多次获得学校“三好学生”称号。3、 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听话懂事,学习勤奋的孩子。贫困资助爷爷、奶奶、崇政均为低保户,但今年才轮到。政府补贴政府对低保户的补助金额每年120元600元不等,但是要隔好几年才能得一次。对读书的看法想好好读书,将来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杨保航姓名杨宝航性别男出生年月2002年1月现就读学校、年

18、级硬州村完全小学二年级校长秦忠堂联系方亲杨秀春职务在广东打工母亲廖福梅职务外出打工家庭情况1、 6岁时父母离异,跟随父亲。2、 与奶奶相依为命,因奶奶身体不适,所以家里的2亩田都空置着。3、 祖孙两人靠父亲每年寄回来的500块钱生活。学习情况1、 多次获得学校“积极分子”称号2、 多次获得学校“好孩子”称号3、 多次获得学校“三好学生”贫困资助奶奶和宝航均为低保户,去年得到了低保金。政府补贴政府对低保户的补助金额每年120元600元不等,但是要隔好几年才能得一次对读书的看法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石杜苏姓名石杜苏性别女出生年月1997年10月6日现就读学校、年级蒙洞小学六年级父亲石光建职务农民联系方式07737457812母亲刘荣平职务农民家庭情况1、爸爸平时外出做一些临时工,腿部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不能挑重的东西。2、妈妈在家务农,弟弟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