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执着的探索 窦桂梅的教学思想 窦老师曾写道:“一名优秀教师,应把教学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语文教育教学对你而言,是激情,也是思想。”她就是拥有激情与思想的优秀教师。(一)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她最擅长的就是思考与总结。早在2001年教育部组织的更新教育观念演讲中便提出了“三个超越”的观念,即语文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1、“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面对教材,窦老师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即使不是教材的内容”,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只要“符合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
2、她的学生,从菜根谈到老人与海,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中学生必读的30本文学著作”,都进行了广泛的涉猎。她还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视线投向中国的经典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的情怀,文学素养在不断丰厚。2、“超越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不但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她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因此,她和孩子们“一起逛书店,看展览;一起采访,搞社会调查;一起上网,看焦点访谈”;“一起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环境保护”这样,孩子们能够
3、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习作,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3、“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超越教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窦老师认为,必须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平等真诚地和老师对话,才会有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因此,在她的课堂上才会呈现出这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老师对话,敢提出“邱少云牺牲时,火势很大,可身上所带的子弹、手榴弹为什么没有爆炸”这样和老师观点不同的问题等等。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
4、仅是学生和教师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学生探求真知、现身真理的过程。(二)播种思想的“主题教学”1、何谓主题教学窦桂梅认为,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窦老师所倡导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
5、点”。也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恶化崇高,欣赏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如“诚信”、“家乡”、“邮票”,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就是一个个主题。按照我的理解,“主题教学”之“主题”,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有“真挚感人的力量”,要有能让学生“真正用心领会”的生命的激情,要能激发起学生切己的“思考”。2、主题教学要建立的三对关系(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教学时,首
6、先要抓住以上三个层面的“共振点”,也就是那些连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触发点”,即主题。也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与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感慨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兴奋点”,如“诚信”“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就是主题。当然,主题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 比如去年秋天,看到落叶满地,我便在一年级围绕“落叶”的主题,设计系列主题教学内容。比如整合几篇文章进行细致学习,捡地上的树叶进
7、行“拔根儿”的说话游戏,选合适的落叶进行贴画写话的比赛。下面即以课文为主,附带其他内容编创的“童话剧”为例: 主要课文是: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教学伊始就创设情境,教师和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采用文本、师生、生生对话的方式,抓住“爬、躲、藏、游、飞”这些表现小动物动作的词语,比较品味。然后再朗读体会落叶给蚂蚁、燕子、小鱼、小虫带来的
8、情趣。之后加入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落叶的聪明能干,还能写信给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南去的大雁、山里的孩子。最后和学生一起朗诵我编写的小诗: 春天来了,带着微笑,飞上树梢。 风吹过,哗啦啦,我们舞蹈。 风住了,静悄悄,我们思考。 放假了,乘着风儿,带上奖状,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蚂蚁的小船,鱼儿的大伞,燕子的
9、电报 啊,大地,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 这样,用描写“落叶”的童话、诗歌组合进行教学,孩子们认识的“落叶”就人性化了,立体化了。这落叶,在春天带着这样的微笑来到地上;夏天,风吹来她们舞蹈,风停止她们思考;秋天,他们就带着奖状落到大地。蚂蚁的屋子、小鱼的大伞、燕子的电报、还有给青蛙、松鼠、大雁的信嗨!都成了落叶的创造。就这样,“落叶”带着快乐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静静地睡去。来年,落叶还会继续当屋子、做小船、拍电报、写封信。 主题教学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组成立体的主题。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会在更大的空间中,
10、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升华。(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主题教学好比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母语文化和世界文化这个巨大的“场”,也包括母语文化的承继、世界文化的吸纳,还包括每个学生成长的精神环境,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要考虑的必要因素。让所有孩子拥有基本相似的母语文化背景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丰富人生的涵养。 比如,对于我国古代诗词的积累。以前我只注重量的积累,并没有过多考虑如何积累更有效。如果利用“主题”来建构,比如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别
11、组合成“山水”“离别”“节日”等,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从而学会对比与区分。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被“统整”之后,就如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 由此,语文知识的组织和统整必须置于个人、社会、学习研究所形成的脉络中。当真正的课程统整后,你会发现知识学科不但不是敌人,而且是必要的盟友-从更为广阔的文化知识天地中汲取人类的文明和思想的养料。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如果说强调积累是强调对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那么主题教学中的另一个
12、层面,反省-自我的确立,就是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塑造。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我的基本立场是:不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因此,主题教学也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需要的营养的过程。它不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视为一元思想的灌输,而是引导每个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走上正确便捷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跑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我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时,以同一个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我的老师为主讲教材,结
13、合现实社会,补充其他语文资料以及音像资料,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体会多种亲人的重量。教学时,从会意字“亲”入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领会亲人之血脉相连。然后引导学生倾听窗外的声音,在那些抗洪抢险的战士,抗击非典疫情的白衣天使,以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中体会同一个祖先同一个中华的亲人之爱。 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跨越国界,放眼世界,体会中朝友谊再见了,亲人中爱的奔流与燃烧,人间至贵的爱的轰轰烈烈。最后回到我的老师中不是血缘关系,不同于轰轰烈烈的平平淡淡的爱。另外,结尾推荐几本书给学生,如描写人间亲
14、情的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等。另外,索性引发开去,推荐沈石溪的鸟奴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椋鸠十的独耳大鹿雁王消失的野犬等动物亲情故事。我想,这小小的课堂是不能把“亲人”的主题讨论全面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引发开去,我相信,学生作为父母的亲人,老师的亲人,在这堂课中不仅仅是学会感动,他们将各自带着对“亲人”的体悟,把这堂课获得的感受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学会去爱。那么,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凡凡,随着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感悟,会带着各自的领悟和体验体现这份爱的实实在在,并伴他们走好生命的每一天。这样,主题教学就在个体人格建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此,主题教学中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想,可以在不自觉中引领着学生品味课文遣词造句来体味其匠心所在。反之,学生得到的将是没有生命的读写之“技”,丢弃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精神之“道”。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主题教学下的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多了,思想认识自然就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放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认识,开掘他们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课堂-标准化的结论、服从化的关系、程式化思维的坚冰就会打破。也许丰富多维的立体主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很好地践行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隧道衬砌劳务分包合同
- 内墙涂料劳务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项目投资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用车贷款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汽车交易合同标准文本
- 关于改造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垫资合同标准文本
- 传媒艺人签约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承包房合同标准文本
- 书稿撰写合同标准文本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权力运行流程图
- 简明新疆地方史赵阳
- 护理员的职业素质课件
- 教师继续教育校际协作发展联盟体工作计划5篇
- DB32∕T 1713-2011 水利工程观测规程
- 遗传算法最新版本课件(PPT 70页)
- 中学生生涯规划《MBTI-性格与职业探索》课件
- 第04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1
- 2022年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 旅游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解析
- 铝合金化学成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