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创建问题及策略思索_第1页
农业信息化创建问题及策略思索_第2页
农业信息化创建问题及策略思索_第3页
农业信息化创建问题及策略思索_第4页
农业信息化创建问题及策略思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信息化创建问题及策略思索 简介王晓丹(1978-),女,吉林舒兰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村信息化。1995年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拉开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帷幕。随后建立的第1个国家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第1个农业科技多媒体研究中心1等,加快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农业,依靠信息网络和数字化进行农业经营管理,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信息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2。中

2、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计算机市场和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而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关键手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步;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1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农业信息化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党

3、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调整转型时期,城乡差距的显著性导致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发展滞后。农业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推动生产基地与宾馆饭店、学校、社区及大中型企业产销对接,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以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为手段,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农村医疗信息系统,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尽快解决农民“求医难”问题。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可逐步消除城

4、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利保障。 1.2农业信息化是加速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 农业信息化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从动植物所处环境到饲料的喂养情况、从动植物的疫病预警到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从农产品的市场分析预测到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等都需要信息化手段给予辅助。现代化农业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保证,需要农业从生产、经营到管理多个环节、多个系统的对接与融合,有效地整合和强化农机、农业用水、气象、农资、物流等信息,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先

5、进思想。 1.3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链初步形成的重要途径 农业社会化服务围绕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在产前,以信息化手段提供优良种子、农药、化肥的供应,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在产中,信息化方式推动农业技术在推广机构、农民、各层服务单位的传播,农业资源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的疫病防控监管服务,气象、用水、植保、农机组织的专业服务,保证农业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安全;在产后,农产品的流通、促销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保证农产品的收购、贮运和上市营销等环节的畅通。农业信息化促进了社会化服务链条的基本形成,为整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支持。 2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自“中国农业科技

6、信息网”开通以来,中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和基础,全国农业网站总数已达2200多个,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拥有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等,全国已开展建立7000多个乡镇信息服务机构,县、乡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农业部建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3等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的基本形成及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应用力度,在2008年乡镇通宽带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实现全国97%的乡镇能上网、95%的乡镇通宽带,27个省份达到“乡乡能上网”。截至2009年6月,中国城乡网民比例与2008年底保持一

7、致,农村网民占比略有上升,为28.3%。目前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较2008年底增长1105万人,增幅达13.1%。近年来,组织、科技、信息产业、农业等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建立的系统、平台等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农业部按照做大一个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做强一个国家综合农业门户网站、完善一个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了“金农工程”一期项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晓丹(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40)摘要分析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以期

8、为农业信息化目。截至目前,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已完成建设任务,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及农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动物疫情防控系统等10多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正陆续上线运行,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3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群初步建成,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超过3/4的地级农业部门和近1/2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 3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由于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均衡等,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如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及服务有待提高、信息化员工队伍建设滞后、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

9、约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枷锁。 3.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目前,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没有遍及整个农村层面。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造成在农村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网络、电视、电话的使用尚未覆盖整个农村。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4。尽管农村网民规模逐步增大,但是互联网向农村地区渗透的速率较2008年有所减缓。中国宽带发展还存在省份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东部一些省份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0%,但中西部的一些省份互联网普及率不足15%。农村地区的宽带发展相对落后

10、,电脑普及率较低,网络接入速率较低,涉农信息相对匮乏,城市与农村仍存在较大数字鸿沟。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导致农业信息技术无法传播,信息化服务质量及水平低下,造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为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2农业资源重复建设缺乏共享,资源利用率低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渐发展,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信息整合问题也越显突出。据分析,现有的各类涉农信息资源80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中,而这些信息资源又分散在各行业、各部门的网站和各类系统中5。不同的地域、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系统建设各成体系,资源系统间缺乏共享机制,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3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国家

11、已重点开发了一批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网络体系和信息产品等,但是普及应用程度仍不够,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中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人才培养的投入也相对较少,缺乏从科研院所到镇、乡、村的梯队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受地区经济及信息工作筹资渠道有限等因素影响,一些部门工作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乡镇各类农业信息人才不能占用编制,而只是搞兼职工作,削弱了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农业信息人员队伍数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农业信息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信息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网

12、络技术的农业信息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严重影响了信息服务的质量。据了解,有的乡镇没有或者仅有12名信息服务员,有的乡镇虽然有数名信息员,但是往往身兼数职,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信息员队伍方面发展较好,但对农业信息资源的筛选及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传播信息的方式有待多元化。不少信息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视野不开阔,自我学习提高的主动性不够,导致其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快,难以适应农业信息化形势发展的要求。 3.4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各部门积极建设农业数据库及相应的系统,缺乏对数据库建设的统筹管理,权威部门要协调、规划,避免资源重复造成

13、浪费。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推进“金农工程”的标准化建设,确立了八大体系32项标准的主要内容,并开展了相关培训工作,及时指导规范地方项目建设。然而,现有农业数据库等资源中的信息整合需要制定相应标准与规范,目前信息的存储、关键技术的标准与规范、药品描述及命名等缺乏标准,严重影响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降低了资源利用率,造成历史数据的大量积累而无法提供参考,无形中减弱了资源的利用率。 4发展对策 4.1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灵活有效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6,加强网络、电

14、视、电话等农村通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的“纽带”架起了政府及农民群众的沟通桥梁,要开展灵活有效的多元化信息服务。通过远程教育推广农业技术,具体指导良种选育、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综合栽培控制等,通过固定通信平台的电话语音服务,随时接受群众咨询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平台将国内外的市场行情、致富信息、农业科技等信息传递给农民群众当中,提供准确的市场预测分析;基层与农民也可借助网络平台随时反映民生民情,保障政府的政策真正解决农民的基本问题及困难。因此,要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县有平台、乡有服务站、村有信息点”的农业信息网络格局,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

15、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4.2依托现有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及整合 目前,中国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面临2个挑战:一是资源相对过剩,缺乏有效共享及整合机制;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从生产到经营整个服务链上的信息资源电子化。针对地方、区域、各部门系统的重复建立,没有专门信息集成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造成了信息的有效采集及应用、资源的共享及整合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要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智能化信息技术汇集各类农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达成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农民利用信息网络使用能力、相关部门对共享资源的重复利用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依托现有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达成现代化农业的目标,产前种子、农

16、药、化肥等供应系统,产中农业资源环境监测系统、疫病防控监管服务系统、技术推广平台,产后农产品流通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等的建立仍需要健全及完善,以尽早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信息化、电子化。 4.3精编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具有高水平的复合型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当务之急是针对长期从事农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夯实农业业务知识,补充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出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每个村建设籽种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为主的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点,选聘12名全科农技员,为村民提供业务服务;健全完善乡镇或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职服务岗位和专业服务人员为所在乡镇或区域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程,培养农村各类乡土专家、种养殖大户,带动农民学习和采用新技术;基层技术推广机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配备研究团体,加快技术创新,争取尽快培养出有梯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此外,各部门及村、乡、镇等层级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才的激励体系,探索推进农技人员绩效考核与工资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等挂钩的制度,奖励人才、留住人才。 4.4出台农业信息化相应法规制度,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信息采集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