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doc_第1页
固体力学-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doc_第2页
固体力学-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doc_第3页
固体力学-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固体力学(专业代码: 080102授予.学硕士 .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品德和学风、健康的身体,具备坚实的固体力学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固体力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方法;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并能独立进行固体力学专业的科学研究。毕业后可胜任固体力学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维护工作。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固体力学是力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固体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研究固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变形、运动、破坏等力学行为及其规律的定量描述;同时也研究固体介质中力学与热、电、磁、相变等物理过程的耦合效应;以及通过它的

2、界面与流体,如血管与血液流动、土体与土孔隙中水和气流动,的相互作用。固体力学也是一门技术学科,特别在计算机与计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它对推动航天、土木、水利、机械、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和生物等工程领域的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正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弹性力学辛对偶体系(弹性力学新体系)将辛数学方法引入到弹性力学,形成辛对偶求解体系。用理性的统一方法论求解各相关问题的解,并拓展到应用力学的多学科领域。开展时间有限元等数值方法的研究。2).多孔多相介质力学研究多孔多相介质中互相耦合的力学和孔隙流动,以及与之耦合的传热与传质过程。3).计算固体力学与耦合问题数值方法求解固体力

3、学及相关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和手段,及对实际问题的数值模拟与仿真。4).破坏力学(弹塑性、疲劳、损伤、断裂、蠕变)研究固体材料中各种力学破环现象的机理、本构行为的数学描述与数值模拟。5).冲击动力学研究在冲力载荷作用下, 应力波在结构中的传播及反射等规律; 研究在应力波传播过程中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动力屈曲问题。6).工程流变学及应用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中具有移动自由面的非等温非牛顿粘弹性复杂流动的数值方法。7).颗粒材料力学干或含液颗粒材料及结构物的运动、变形与破坏现象的理论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8).现代光测力学与图像分析处理研究无接触的光学干涉的静动态测量技术;微纳米尺度和微区的光力学测量技术

4、;影栅云纹和投影条纹技术的宏微观形貌检测;光力学中的数字图像识别与图像处理。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讲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教研室的集体培养作用,注重研究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学习年限:培养计划一般按两年半安排,学习年限不超过三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公共必修课程 (政治 + 外语 ) 8 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24 = 16( 必修 )+8(选修 )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训硕士生树立

5、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硕士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目标凝练能力等,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 (二年制应在第二学期开题 )确定,并由硕士生在研究室或一级学科范围内作选题及预研报告,广泛听取意见。论文选题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具有先进性。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经导师和研究室审核同意后实施。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院和学院定期组织检查,由硕士生本人汇

6、报阶段性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答辩通过者,经系(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六、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1. 主要参考书目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cs of a Continuum mediumL.E.Malvern, Prentice-Hall Inc., 19

7、69.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E.W.Billington, Adam and Boston Ltd., 1986.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 olume 1: EssentialsM.A.Crisfield, Joun Wiley & Sons, 1991.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 olume 2: Advanced t

8、opicsM.A.Crisfield, Wiley, 1997.Non-linear Finite Elements for Continua and StructuresT.Belytschko, W.K.Liu, B.Moran, Wiley, 2001.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5 th Edition, V olume 1,2,3.O.C.Zienkiewicz, R.L.Taylor,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0.塑性力学基础,王仁,熊祝华,黄文彬,科学出版社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 黄筑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胡海昌

9、,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81线性与非线性有限元及其应用,郭乙木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辛弹性力学,姚伟岸、钟万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应力波基础,王礼立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2. 重要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Applied Mechanics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

10、city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Continuum 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Computers and StructuresExperimental Mechanics力学学报(英文版)力学学报(中文版)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七、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的2-6 门大学本科主干

11、课程目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法附:课程设置表课程性质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课( 24 分)专业必修课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总学分不低于32 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24 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20140011第一外国语:英语9641 或 222030001专业英语321320140012第一外国语:日语19251-220140013第一外国语:俄语965120120002自然辩证法3221 或 22012000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611 或 2连续介质力学21030022Continuum Mechanics644122030056(

12、1) 固体力学(1) Solid Mechanics或644222030057(2) 弹塑性力学(2) Elastoplasticity21030030(1) 计算固体力学6442(1)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或(2) 计算动力学(1)210300233222Computational Dynamics(2) 计算动力学(2)210300683223Computational Dynamics实验固体力学220300586441Experimental Solid Mechanics近代物理实验 ( 工科 )200200111611辛弹性力学考核方式授课对象考试硕士生考试考试考试硕士生考试考试硕士生考试硕士生考试硕士生考试硕士生选修课(8 分)220300703221考试硕士生Symplectic elasticity板壳力学220300253222考试硕士生Plates and Shells弹塑性动力学22030031Elasto-plastic Dynamics4833考试硕士生结构动力稳定22030034Structural Dynamic Stability3222考试硕士生力学中的泛函分析与变分原理2103001 3Functional Analysis and Variational3221考试硕士生Princip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