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2-古诗题材类别_第1页
古诗鉴赏2-古诗题材类别_第2页
古诗鉴赏2-古诗题材类别_第3页
古诗鉴赏2-古诗题材类别_第4页
古诗鉴赏2-古诗题材类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咏物诗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思乡怀远诗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边塞诗 1 1、一草一木总关情、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咏物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蝉蝉 虞世南虞世南垂绥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是)这首诗是 诗。诗。(2)请说出这首诗中)请说出这首诗中“蝉蝉”的形象特点。的形象特点。注释:注释: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广,为人正

2、直,深得器重。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蝉蝉“啜饮清露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咏物咏物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诗人认为贤能高洁的人,并不需要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诗人认为贤能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自得之情。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自得之情。 (3)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su 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

3、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即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山水诗山水诗源于南朝源于南朝宋谢灵运,宋谢灵运,田园诗田园诗源于晋代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热爱自然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向往自由 归(退)隐归(退)隐 闲适淡泊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悠然自得 2 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衬托、对比。 3清新自然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清新洗练 4. 分析重点:分析重点: 5.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题: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题:白描手法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

5、风雪夜归人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 3、惜别送别诗、惜别送别诗一、直接写别情:一、直接写别情:【送友人】【送友人】唐李白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此地一为别别,孤蓬万里征。,孤蓬万里征。浮云浮云游子游子意,落日意,落日故人情故人情。挥手挥手自兹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去,萧萧班马鸣。二、间接写别情二、间接写别情 【赠别】【赠别】唐杜牧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6、天明。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留恋惜别之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从对面

7、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自己思乡深情。 高考诗歌阅读送魏二 (2010江苏高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送魏二 王昌龄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愁听清猿梦里长。 (1)你如何理解第)你如何理解第2句诗中的句诗中的“凉凉”字?字?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诗镜总论云: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请作具体分析。析。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2) 由眼前情景转

8、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它们或写羁旅之思羁旅之思,或写,或写思念亲友思念亲友,或写或写征人思乡征人思乡,或写,或写闺中怀人闺中怀人。写。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

9、喻传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诗意情感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诗意情感。4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 绝句(杜甫)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现手法?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

10、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如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加浓厚。 早行 陈与义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

11、现手法?有何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效果?(6分)分) 答案:(答案:(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露水很重,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天未放亮,露水很重,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的浓重。反衬夜色的浓重。“草虫鸣草虫鸣”又反衬出环境的又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寂静。 (2)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加深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加深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的体裁是 ,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 。(2分) 三、四两句分别运用

12、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秋 思 张籍参考答案: (1)绝句 律诗 (2)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意思对即可) 越中览古 李白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鉴赏举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台 城城 韦庄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注释】韦庄(8

13、36910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说“台城柳台城柳”“”“无情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鉴赏举隅台台 城城 韦庄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凭吊六

14、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台城柳柳”“”“无情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 ,而台城柳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以它的繁荣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 ,因此诗人说因此诗人说它它“无情无情”。( ( 答出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如梦鸟空啼”,而,而台城柳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这

15、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对比关系, ,表述流畅连即可。表述流畅连即可。) )台台 城城 韦庄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

16、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表达的感情主要有:表达的感情主要有: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报效国家的激情; 3、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4、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但这类诗一般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羁旅愁思:孟浩然宿

17、建德江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怨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3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宿建得江宿建得江 (孟浩然)(孟浩然)移舟泊烟渚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江清月近人。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2、体会、体会“日暮客愁新日暮客愁新”中中“新新”的内涵的内涵 艺术特点。艺术特点。主要表现行旅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