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文化调研报告_第1页
人参文化调研报告_第2页
人参文化调研报告_第3页
人参文化调研报告_第4页
人参文化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参文化调研报告生物技术1002 3100905045 杜坤鹏摘要: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东北三宝”之一,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有“百草之王”的美誉。经过千余年时间的演变,人们从最初的“放山”采参到悉心培育种植人参,已经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人参栽培体系,并形成了特有的“人参文化”。 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成体系,可以与其他民俗文化相媲美的人参文化。它反映了参乡古老的习俗、道德风尚、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位于长白山腹地,松花江源头的抚松县,气候温凉、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极适于人参的生长和栽培,是我国野生人参的主要分布区,其也因盛产种植人参而闻名于世,被誉为“

2、人参之乡”。关键词:人参 抚松 文化 放山 采参引言:我的家乡抚松县如今是国内有名的“人参之乡”,种植也逐渐成了规模,我趁暑假里有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研,通过走访人参种植地、人参文化博物馆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向资深人参文化爱好者咨询,对家乡人参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家乡人参文化及其他情况,下面我将逐一进行介绍。正文:一.人参的价值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头足俱备,酷似人形,有很高药用价值,可以延年益寿,人们自古就赋予它以各种神奇的色彩,称之为“神草”、“地精”,满语名为“百草之王”(奥尔厚达)。带有对山灵精怪和自然崇拜的心理,说它“秉东方发生之气,得地

3、脉淳精之灵,生成神草,为药之属上上品。”把它视为“关东三宝”第一宝。人参(学名:Panax ginseng,又称为亚洲参,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是具有肉质的根,可药用,味甘、微苦、性微温。人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清渴,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想,心源性休克等症。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和临床证明,人参及其制剂用于治疗心绞痛、糖尿病、肝炎、胃炎、哮喘、高血压和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性机能降低等症状均收到良好效果。我国约2000多家制药集团(厂)以人参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了几千种中成药,每年所需人参达3000t之巨。随之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和自我

4、保护意识的增强,人参不但广泛应用于医药、临床和配方,还走进了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和礼品等行业。需求量每年都在千吨以上。人参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国长白山野参皂苷成分较高,但取得不易,价格昂贵。二.抚松人参历史 抚松人参,历史悠久。抚松县最早栽培人参始于明隆庆元年(1567)。1921年,园参生产达到鼎盛时期。1986年,抚松县西洋参作货面积710平方米,园参面积达到502万平方米,总产值6109万元。抚松县采挖野山参有1300年历史,栽培园参有440年。抚松县生产的长白山红参,获得第一块国际人参金牌第36届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世界发明金奖;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参市场,连续举办了20届人参

5、节。(抚松人参文化之最见附录一)据介绍,早些年间,抚松县周边参农的人参贸易都是以他人收购为主,参农将人参采集后等待商人们前去收购。后来,收购人参的商人逐渐变少,参农便走出家门,聚集在万良镇的路边售卖人参。久而久之,其他地区乃至省外的参农也来到此地从事人参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三.人参文化之放山习俗: 由放山习俗升华而成的人参文化。人参是百草之王、关东三宝之首。据太平御览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长白山区已经开始有人采挖人参。长白山区的人们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 抚松县是我国人参的主产区,素以人参之乡闻名于世。过去,抚松靠放山为生的人极多,在当地人眼中,参与放山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

6、志。茫茫林海,瘴气弥漫,野兽横行,遍布危险。因此,放山是对人的胆量、智慧、体能乃至道德的考验和锻炼。原始森林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为了生存和找到、挖掘、保存人参,客观上需要一些山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需要科学的技术和能力。经过千百年来历代放山人的实践,总结提炼,交流借鉴,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由专用语言、行为规则、道德操守、挖参技术、各种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器物等构成的放山人自觉遵守的独特的民间风俗,经放山人师徒之间口传身授,世代相传至今。这极大地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理念,并升华为一种独特的人参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文化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

7、族古老的传统理念的遗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在中国各民族古老的习俗中,像放山习俗这样历经千年而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的并不多见。近年来,以放山习俗为主的人参文化,已经引起国际上的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和研究。目前,一些经验丰富的放山把头因年事已高,很少带徒进山,有些老人相继谢世,系统掌握放山习俗的人已经不多,使得这一沿袭千年的习俗难以得到传承,处于濒危状态。(放山习俗介绍见附录二)放山习俗的基本特征: (1).具有民族文化相融的多源性特征。放山习俗源于满族先祖靺鞨人和女真人。至少一千多年前,靺鞨和女真人便在居住的长白山采挖野山参。在长白山挖参,把汉族文化同满族文化有机相融,使放山习俗更加完

8、整丰满。 (2).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特征。放山习俗是长白山区特有的习俗,对长白山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与长白山的历史和传统联系紧密,反映了该地区文化传承的特点和风格。 (3).具有传奇性特征。山神老把头孙良的传说本身就是传奇故事,无数放山人的亲身经历充满着传奇色彩。 (4).具有传承性特征。放山习俗的形成历经千年,完全是靠一代代的放山人师徒之间口传心授才得以流传至今。 (5).具有科学性特征。放山习俗本身包括实用的传统技能。从专用器具、放山场地的选择、森林中方向辨别,到放山人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充满着科学原理。 人参故事是广大群众以参事活动为基础,把

9、人参人格化,发展成为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民俗内涵的民间文学;“放山”活动,则完全是穷苦人们在深奥莫测的大自然中充满冒险行为的生产活动,形成了长白山区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四.人参文化内涵: 抚松素以“人参之乡”闻名于世,自2005年8月抚松县开始收集整理长白山采参习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经省政府批准成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最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抚松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作为中国采参习俗唯一的代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采挖野山参逐渐形成长白山采参习俗的漫长过程中,也逐渐衍生形成了各种相关的文化形式,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着一

10、代又一代的后人。 (1).是独特的口头传播文化。在艰苦的放山过程中产生的人参故事、传说、歌谣等以口头传播为主的民间艺术形式。采参人白天挖参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随便说笑,晚上为了放松心情,大家开始讲听来的人参故事或自己的放山经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口头创作,优美完整的人参故事传说就产生了。如:人参故事棒槌姑娘、参王与老把头的传说、老把头传说之谜、表现寻找、采挖人参过程为主的歌谣采人参、反映采挖人参者辛酸遭遇的歌谣等等,构成了人参独特的口头传播文化。 (2).是采参习俗文化。在长期的放山过程中,形成的采参(放山)的习俗,如拉帮、进山、排棍、喊山、接山、抬参、下山还愿等习俗,构成了最

11、初的人参文化的主要内容,构成了采参习俗文化。 (3).是人参的祭祀文化。采参有如大海捞针,危险丛生,需要神的护佑。最初由于畏惧,奉林中老虎为山神爷,立山神庙,入山及获参,都虔诚祭祀。清代以后,由于人事日进,这种山中保护神的角色便落到第一个由山东来开山的,并牺牲在山里的老把头身上,传说老把头姓孙名良。老把头死后成神,常出来显圣,化为白胡子老头,引渡迷山的人,指点他们获得宝参,脱难下山。旧志记载:阴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头生日。每至此日,长白山下各村镇采参人、伐木人、猎人都置办酒席,焚香设奠,以祈平安。直至今日,这种祭祀活动,还在为长白山区入山营生的人们所承袭,形成独有的祭祀文化。 (4).是人参的节

12、庆文化。在长期的放山过程中,围绕放山形成的老把头传说、为纪念放山老把头生日的老把头节、人参下山后开始加工时的“开锅”仪式(也是人参节的前身)、人参开始交易时的“开秤”仪式等庆祝活动,构成了人参的节庆文化。近年来,经过不断的丰富与完善,每年人参节期间还举办“参王”评选大赛、人参美食评选大赛、人参姑娘评选大赛、人参娃娃评选大赛,各类主题不同的高峰论坛、主题晚会等活动。 (5).是人参的现代文化。围绕采参习俗,利用书籍、绘画、雕塑、文艺表演、影视、图片等艺术手段,创作出艺术形象。如:人参救母图;放山老把头、人参女、人参娃、人参鸟等人参题材的美术作品;老把头、山参王木雕和泥塑;美术片电影人参娃娃、中央

13、电视台拍摄的52集动画片人参王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关东参客等等,构成了人参的现代文化。五.人参文化与人参经济发展: 人参文化,是人参产区文化活动与人参经济的总和,包括了这个地区的全部生产生活活动。长白山区的人参文化,伴随着人参采挖及栽培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人参文化与人参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达到协调同步发展是待解决的问题。随着长白山作为山地旅游、生态旅游和深度旅游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立体交通网络的飞速发展,抚松成为长白山区域节点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一座集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于一身的发展中的现代化县城,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和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在

14、未来,将独具长白山区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采参习俗”进行产业化体系建设,与旅游业做好结合,将会成为拉动抚松经济乃至长白山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1.人参文化蓬勃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长白山区的人参文化由形成、延续,达到了目前的蓬勃发展。 (1).是以“老把头”为形象的创业文化。山里人奉孙良为山神,提倡勇于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和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人们从最初的学习“老把头”进山挖参时形成的一整套良好思想品德的习俗民风,发展到学习“老把头”一往无前、克服种种困难,与大自然抗争的创业精神。 (2).是门类齐全,走在前列的文化艺术。抚松县是著名的人参之乡,人参文

15、化首当其冲,形成了许多中国及世界之最:1962年创作出版了全世界第一本人参专著抚松人参故事选;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人参博物馆、资料馆;第一个举办具有多种文艺庆祝活动内容的人参节;创作发行了第一部人参影视片人参王国;率先提出人参文化的理论概念并开展研究活动;在1987年第三十六届世界博览会上,“长白山红参”获得了尤里卡金奖,摘取了世界上第一块人参金牌;1982年抚松县北岗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野山参“珍珠疙瘩”存放于人民大会堂。 (3).是内容丰富,底蕴丰厚的人参文化内涵。对人参文化理论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经常举办人参文化研讨会,抚松县有多人作为人参文化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省、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抚松县人

16、参文化研究会己成立十多年,召集多次研讨会,发表上百篇研究成果;抚松县率先首批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一支专门宣传人参文化的专业文艺团体山里红剧团,常年累月坚持上山下乡,演出文艺节目:罕王挖参、人参姑娘、老把头放山等。创办参乡刊物,发行多期,宣传人参文化。组织创作出版中国人参文化大型志书,举行多期人参为题材的书法、绘画、摄影大展及人参故事演讲会,“张栋材先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参故事大王”。2.人参经济发展缓慢人参经济是抚松县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位置排前,人参种植面积及人参产量均列在全国全省之首。从最早的采挖野山参,到大面积的人工培植人参,到具有多家大型国营参场、乡镇参场,再到多户颇具规模及

17、加工能力的人参种植专业户、人参大王。建立了亚洲最大的人参集散地万良人参市场。但多年来,人参产业发展缓慢。 (1).是缺少人参精优产品,大秆称、大估堆、大把抓的传统落实作业方式依然延续,品种少、精品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更少。 (2).是没有形成整体合力的名牌,没有名牌效应。国营、集体及个人的人参产品,各自为政,各创品牌,至今没有产生具大宣传效应的统一品牌。“长白山红参”金牌锁在柜子里,失去了金牌的风采。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品牌优势,集中打造优质品牌,形成品牌优势。 (3).是没有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产品苍白无力。我们的人参文化朝气蓬勃,处在领先地位,却与人参经济严重脱节,没有形成相关的链接

18、。人参的功效主要是医病和滋补两大作用,只是就事论事,就疗效功能进行简单宣传,没有注入和宣传老把头的创业精神,人参的美丽传说,毛泽东晚年饮服人参酒的作用,历代帝王对人参的吟诵歌颂。致使人参产品中文化含量极低。没有经济就没有地位,没有文化就没有品位。缺乏文化内涵的人参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3.文企互动,促进人参文化与人参经济协调发展无论是发展人参文化还是发展人参经济,都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人参文化不能就文化研究文化,要为人参经济服务;人参经济要注入人参文化丰富的内涵,提高人参产品的文化品位,二者互动,互为融合,互为促进,使人参文化与人参经济协调发展。 (1).是精心打造人参品牌。克服那种各自为政

19、,杂乱无序的产品生产秩序,充分利用已经获得的世界金牌,进行整体组合,扩大品种种类,发挥出金牌的巨大品牌效应,不应守着名牌金牌不顾,却花大钱出憨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在韩国,细心的人总会发现,全国的人参品牌只有一个高丽参。全国上下所有的广告宣传,都集中无遗地宣传这一品牌。“长白山红参”品牌应该进行启动和整合,发挥出它的巨大潜能。 (2).是注入文化内涵。不能就人参宣传人参,而要把那些悠久的传说故事,老把头”形象,帝王吟诗食参等文化内容注入到人参的宣传上,让人们在服用食用人参的同时,品味到浓浓的人参文化。三是研究机构互补。人参文化研究会,不仅要有大量的文化专家、学者,而且要吸收一大批对人参产品颇具研究

20、的企业家、专业户、人参大王。人参项目研究机构以及人参生产企业,在研究人参项目及品牌时,也应吸收文化方面的人才进行参与,打造人参文化品牌。一方面,高举人参文化的大旗把全国文化先进县向前推进;一方面,把人参文化丰富的内涵注入到人参产业上,提高人参产品的文化品位,使二者相互连接,共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人参之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是为时不远。调研小结: 原本只想简单介绍一下家乡的人参文化,却在了解过程中深深地被人参文化所吸引,于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探寻。本次调研历时半个月,期间不仅查阅网上及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并与当地参农一起走进了人参种植地,直观的观察人参的种植和生长状况。之后我多次参观抚

21、松县人参博物馆,并拜访了当地人参文化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最后写了此份调研。此次调研不仅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人参文化,通过人参文化工作者的讲解人参文化事业和人参经济的发展,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借鉴其它地区相应文化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家乡自身地理、历史、习俗和经济特点,我与人参文化爱好者魏本胜先生一起研讨了传承和发扬长白山采参习俗的想法,建议如下: 1.建立“长白山采参习俗”传习中心。立足现在抚松中国人参博物馆三楼600多平方米大厅,建成集展示、保护、研究、传习、培训于一体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传习中心。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充实完善长白山采参习俗的各项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建全长白山采参习俗资源数据库;运用文字

22、、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方式对采参习俗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使人目睹就能达到如临其境的感觉。传习中心还要培养可带游人“放山”的“老把头”,在率领游客从“拉帮、进山、压山、抬棒槌、下山”等,实践“长白山采参习俗”全过程中,既是“把头”又是导游。经培训的“把头”要熟知放山的全部习俗,并可带领游客入山体验付诸于实践,同时还要向游客讲授习俗中的小常识小知识。如:索宝棍五尺二寸长,不去树皮,为的是雨天不滑,粗的一端用红绳拴两枚青铜钱。一方面用来“镇宝”,另一方面听响声彼此联系,铜钱禁用“道光”、“光绪”等带“光”字的,图的是吉利,等等。 2.建立“长白山采参习俗”体验基地。为了让游客亲身体验放山

23、挖参的乐趣,可在我县的旅游廊道漫江镇、东岗镇、松江河镇、兴隆乡等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所涵盖的乡镇区域内重点建立“长白山采参习俗”体验基地,也可在兴参镇、北岗镇、露水河镇等有旅游景点的乡镇建立“长白山采参习俗”体验基地,基地的选址要进行充分论证,区域面积要适中,既不能太险峻,也不能太平坦,在适当的地带建造部分戗子和野炊用的锅灶,一日游的游客可在戗子里用午餐,两日或三日游的游客可在戗子里过夜,体验“放山人”的生活。“长白山采参习俗”传习演示基地要在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在适当的树下、草丛中移栽三年生或五年生的园参,供第二年游客采挖。“长白山采参习俗”基地的收费可根据门票,也可根据游客挖到人参的苗数计算,

24、既开发了生态旅游,同时也为人参的增值销售开辟一条通道。 3.配套生产精美特色旅游纪念品。按人参之乡的特色及“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丰富内容用不同材料制作精美小巧并且实用的旅游纪念品。大致分为旅游工艺品类:包括实用工艺品和欣赏工艺品。如:树脂、竹木、水晶、玉石制作的戧子或放山用具模型、精制索宝棍、快当签子、棒槌锁、快当斧子、快当锯、快当剪子、快当铲子、背筐、背兜、狍子皮、吊锅、碗、瓢等游人放山时,可以人手一套,下山即可带走。长白山原始森林山水图画、青花瓷器、陶艺作品、剪纸、民间绘画、根雕木雕、松花石砚等。旅游土特产品(食品)类:包括本地出产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的人参名酒、名茶、名饮、名点和其他名贵

25、药材及农副产品等。旅游日用品类:包括布艺、纸品和小型器具。如:带有人参特色元素的布包、笔记本、手机套、帽子、布艺类、T恤、服饰、旅游鞋、太阳伞、油纸伞、旅游T恤、旅游布包、参乡首日封、旅游纪念邮票、烟灰缸、名片盒、首饰盒、笔筒、钥匙扣、中国结、纪念章等。平面设计作品类:包括景区、人参文化宣传资料和其他平面创意。如:景区旅游手册地图、人参文化书籍和画册、扑克、壁画、挂历、家装挂图等。 4.利用人参饮食文化,开拓人参消费群体。在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中,“吃”放在了首位,今年我省又成为人参药食同源试点省份。抚松作为人参之乡,要着力打造以人参作为招牌的旅游、食品、药品保健品产业、

26、以人参为特色的餐饮业,推广人参的食用方法,宣传人参的营养价值,扩展人参的消费群体。提高人们对人参食用方法,人参功效的再认识,宣传人参滋补、强体、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采取切实的激励办法或者建立人参饮食一条街或者无论在大型宾馆还是街边小店都有主打人参菜系,让来到抚松的客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人参,品尝到人参,从而起到弘扬人参文化,推动人参产业的多方向发展,振兴人参产业的目的。 5.打造人参特色文化演出剧目,感受特色文化魅力。要结合长白山文化、人参文化、冰雪文化、木帮文化、狩猎文化等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民俗文化,聘请国内知名导演,以长白山采参习俗为主题,打造编排一台舞台剧目。结合现代高科技舞台技术

27、,利用声、光、电等综合技术,将一种全新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综合感觉盛宴,将来在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区的抚松文化艺术中心呈献给游客观众。 6.开发“长白山采参习俗”旅游精品路线。把长白山人参文化作为一个旅游产品融入到长白山旅游事业中。从到抚松北山生态园老把头府祭祀活动开始,到参观抚松中国人参博物馆,到兴参镇体验放山和采挖野山参过程,参与园参栽培劳动,到长白山人参市场参观购物,到温泉城洗浴游泳、露水河狩猎,可开发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不同旅游产品,让来抚松的游客观看抚松风光,品尝人参佳宴,真正能够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参考文献:1: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7月13日2:抚松县博物馆龚振东供

28、稿3:龚振东,由放山习俗升华而成的人参文化.4:龚振东,伊红梅.长白山采参.文化月刊,2011(9):53-58.5: 王博凡,中国人参实用宝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9):19-27.附录一:抚松人参文化之最(1)、最前排名全国百家特产之乡1995年4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抚松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名列一百个特产之乡首位,无愧人参为百草之王的称号。(2)、最先立法确定人参节1987年抚松县人大常委会以法定形式进行确定,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抚松县人参节,并于当年开展节庆活动,至今已兴办了22届。(3)、最早出版发行人参故事选196

29、2年由抚松县文联组织编写的抚松人参故事选,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发行。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本人参故事,从此多次再版,传播海内外,对人参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4)、最早提出人参文化理论1987年,抚松县文化局局长祝绍中、文学创编室主任王德富,撰写了第一篇人参文化论文初论人参文化,第一次正式提出和使用了人参文化这一概念。(5)、最早开展人参文化理论研究1988年,抚松县召开了首届人参文化理论研讨会,这是我国首次以人参文化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6)、最早成立人参文化研究会1993年,抚松县人参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以人参文化为主题进行理论研究的民间组织。(7)、最早

30、出版人参志原抚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福增于1987年2月撰写出20万字的抚松县人参志,又用了三年时间修改,于1989年10月正式出版。它是一部记载地方人参生产情况的史书,从而填补了我国史志方面的一项空白。(8)、最早出版中国人参文化专著抚松县委宣传部在积累收集了多年人参文化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的中国人参文化专著,于1995年8月出版发行。这是中国人参文化的一部实用工具书。(9)、最高级别民间人参故事大王1994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考察民间文学活动中,抚松县文化馆的张栋材先生,非常荣幸地被评为“民间人参故事大王”。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被命名的最高层次的人参故事家。(10

31、)、最早建立人参资料馆我国第一家人参资料馆抚松县人参资料馆,于1996年9月1日开馆使用。是我国第一个人参资料信息文献网络中心。(11)、最大人参文学创作群参乡抚松拥有热爱家乡,痴迷文学的堪为全国最大的人参文学创作群体。(12)、最多国家和地区传播人参文化2004年7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专题摄制组,制作了关东参客专辑,除在中央4套走遍中国栏目连续多次播放外,并在全世界128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播放,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美国国际日报中国专版,于2003年11月5日在看吉林专版中,首次以二大版幅面登载“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县”的全面宣传。(13)、最高层次文化名人题词在近些年文化交往活动中,一些文

32、化名人纷纷为抚松题词,有溥杰的“关东明珠”、“人参宴”,赵朴初的“长白山仙人洞”,沈鹏的“人参之乡中国抚松”等,极大的提高了参乡的知名度。(14)、最长时间连载人参民俗专栏抚松县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袁义在长白山日报、参乡抚松报上开辟人参习谷专栏进行连载,并配以插图,文图并茂,真实生动,专栏长达五年之久。(15)、最多人参谜怪故事在袁义先生编著的长白山1000个谜怪系列中,有近百个关于人参方面的谜怪故事。(16)、最全人参服用专集2006年,王德富收集整理编著出版了人参怎么吃专集,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人参服用方面的大百科全书。(17)、最早人参动画影视作品由王德富、宫玉春编剧的52集电视

33、动画片人参王国,于1997年由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等联合制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套、4套、8套及许多地方电视台播出,对宣传长白山人参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中国最早、最长的人参动画影视用品。附录二:放山习俗(1)放山习俗的历史渊源 放山习俗历史悠久,相对集中在抚松县域。产生的具体年代和创始人已经无从精确考证。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民间风俗是伴随长白山区的人们采挖野山参的历史而产生和形成的,具有满汉民族传统文化交融的特点。抚松县是我国人参的主产区,素以人参之乡闻名于世。经科学考证,抚松人参的品质高于任何地域的人参。据撰于民国十九年的抚松县志记载:“抚松地处边远,原无居人,出产野参极多。嗣后外来之

34、人渐有进山采掘野参,名曰放山。”,“在二百年前后,采者愈多,出产日少,始栽种园参”。民国三年,仅东岗、西岗、北岗“三岗营参园营业共七百四十余家,年可出参二十八万斤,每斤能值炉银五六两,出产额约占全国十分之七,总销营口,分销全球,实为我国特别之出产。”据太平御览记载,公元705至926年的220年间,渤海国入唐朝贡94次,贡品中的人参主要是在抚松县汤河口采挖的上等老山参,称为汤河人参。到明末清初,抚松地域采挖野山参已形成规模,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主要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的重要来源。 茫茫林海,瘴气弥漫,野兽横行,遍布危险。原始森林中人迹罕至,生存条件极为恶劣。放山人每年需要在山林之中连续生活四个多月,许

35、多人在放山过程中受伤和丧生。为了安全和生存,需要具备科学的野外生存技能。为了找到、挖掘、保存人参,需要科学的寻找、采挖、保存人参的技能和方法。为了避免曾经发生和可能遇到的各种不测,需要一些规矩来约束和规范放山人们的行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对于放山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奇特现象无从解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迷信。同时,为了强化约束力,需要借助“神”的力量。放山习俗早已成为抚松放山人共同遵守的习惯和规矩,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习俗。如今的老一代放山人,仍然自觉地遵守这一古老的民俗。放山人祭祀“老把头”,奉为山神。据抚松县志记载:“阴历三月十六日,此日系老把头之生日。老把头不详何许人。相传系放山者之

36、鼻祖土人或云是前清老罕王,现在放山者均祀之。是日,家家沽酒市肉,献于老把头之庙前。抚松人民对于此节极为注重,然他处无之。”(2)放山习俗的基本内容 长白山区的人们把人参叫“棒槌”,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人参根据生长年代和不同年代的不同生物特征分为“三花儿”、“巴掌”(五叶儿)、“二角(音甲)子”、“灯台子”、“四匹叶”、“五匹叶”、“六匹叶”。也有七匹叶以上的人参,极其罕见。五匹叶以上即为大“棒槌”。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放山。依不同季节称为芽草市、青草市、小夹扁儿市、大夹扁儿市、青榔头市、花公鸡市、跑红头、韭菜花市(又叫刷帚市),直到下枯霜为止。长白山区的劳动人民在上千年的

37、采挖山参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民间习俗,包括专用语言、行为规范、道德操守、挖参技术、各种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器物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如下:拉帮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单人进山危险极大,所以要结队进山。放山之前组织帮伙叫拉帮。拉帮由“把头”负责。把头是一伙放山人根据民主原则推举出来的领导者,在放山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当把头必须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懂山规,讲道德,守信用,掌握实用的地理和生物知识。一帮放山者大多为三人、五人、七人或九人以上,忌二人(怕见财起歹意)、四人(与“死”谐音)。讲究“去单回双”。放山人视人参为人,回来加上人参成双数,体现了一定能挖到人参的愿望。

38、拉起帮伙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准备放山专用的器具物品,都是历代放山人根据实践经验固定下来的专用器具。另外,放山人的身体素质要好,进山要背6070斤的物品,这些物品中包括皮袄、皮裤,虽然夏天,长白山的夜晚仍然很冷,如果没有皮袄、皮裤在雨中人会冻僵。 进山,放山人进山要选黄道吉日。进山到达驻地后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祭拜山神爷老把头。用三块石头(两竖一横)搭成“老爷府”(山神老把头庙),在老爷府前插上三根细树枝代香,跪拜祈求保佑平安发财。然后由把头观山景,确定放山的山场,太阳落山前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搭地戗子(窝棚),用软树皮绑木杆支三角架,苫桦树皮防雨,里面铺上干草和狍子皮,作为放山人临时的家。晚间要在窝

39、棚前点火堆,驱赶蚊虫,防止野兽,去潮气暖身和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烧的柴禾要顺着摆放,取其顺利之意。由把头点火以示尊重。放山人每天从这里出发去不同的山林寻找采挖人参。 压山,放山人在山林中搜寻人参叫压山。在放山前,所有进山的成员要站在一起,齐声呐喊,目的是惊走野兽。也叫晃山。压山又称开山、巡山、压趟子、撒目草。压山前,由把头“观山景”选定去哪片山林。观山景是把头根据多年放山经验,对山形山势和树木草头仔细观察,判断哪里会生长人参。有时候把头或者其他人会根据晚上做的梦决定压山的地点,此时众人只管跟随,不能点破。确有许多放山人根据梦境找到人参的经历。压山时,帮伙人员要分工,叫“排棍儿”。把头为头棍儿,

40、中间的人称腰棍儿,排在最外边的称边棍儿,边棍儿也要有丰富的放山经验。放山人拿索拨棍,按排棍儿顺序横排,一般两人间距丈余,以索拨棍尖可搭在一起为度,不放过一块砖的距离,拨草缓行,寻找人参。讲究“宁落一座山,不落一块砖”。压山时不准乱喊话。地势复杂,动物很多,乱说乱喊会导致分心而看不到人参,或因惊悸而出乱子。看见东西喊出来就得拿着,即使看见蛇也不例外,以示惩罚。压山时,头棍儿和边棍儿每前进一定距离就要“打拐子”,即随手将细树枝折成九十度做记号,避免重复搜寻。按把头和边棍儿举索拨棍所指的方向拐弯也叫打拐子。林密草深,几步之外不见彼此,又不许乱喊,因此要用索拨棍敲击树干的办法彼此联系,称为“叫棍儿”。

41、一旦看不到别人了,就敲一下树干,其他人每人依次回敲一声,既示意自己的位置,又示意继续压山。把头敲两下树干,是要求向把头靠拢,休息、抽烟;把头敲三下树干,是要一起下山回戗子。在原始森林里敲树干声音很响,既能联络,又能惊走动物确保安全。休息抽烟时索拨棍要搂在怀里立着,不能放下。绝对不准坐树墩,放山人视树墩为山神老把头的座位,坐树墩是对老把头的大不敬。不能说“没”字,怕不吉利。烟口袋没烟了,拍拍烟口袋,别人会送烟给你。不准打嗑睡,打嗑睡容易“麻达山”(迷路)。压山时不准拉屎撒尿,怕冲撞山神老把头。放山人称蛇为“钱串子”,遇到蛇高兴,预示着即将见到大人参。这也是许多放山人的亲身经历,原因是鼠吃人参籽,

42、蛇吃鼠,因此才有大蛇看护大人参之说。遇到老虎吉利,放山人也称老虎为山神爷。走过的地方没发现人参,如果把头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有人参,就返回再找,叫“翻趟子”。放山人抽烟称“拿火”,休息称“拿蹲儿”,吃饭称“拿饭”,睡觉称“拿觉”,改变住处称“拿房子”。“拿”是满语吉利、顺利的意思,都是为了拿到人参。挖到人参称“撮住了米口袋”,没找到人参称“没撮住米口袋”。对做饭的人称“端锅的”。发现人参叫“开眼儿”,要大喊:“棒槌!”这叫喊山。喊山的目的是要大家都知道发现了人参。既是招呼大家靠拢,又可避免独吞。这时把头要大声问:“什么货?”这叫接山。发现人参者得如实回答几匹叶。当发现人参者回答五匹叶或六匹叶时,大

43、伙会一齐喊:“快当!快当!”这叫贺山。发现人参者立即敲两下树干示意大家靠拢,把索拨棍插在人参旁。因其有功,此时可休息抽烟。把头也要抽烟歇气定神儿,准备挖参。如果看花了眼,喊了山却发现不是棒槌,叫“诈山”。喊诈山要么停止压山回戗子,要么给山神爷老把头磕头谢罪,继续压山。有时几天没开眼儿,为振奋精神,故意喊山,叫“喊空山”。 放山人在山里时间久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没有盐吃了,可以到涝洼盐碱地去找碱吃。这样也能补充人体对钾和钠的需要,不致因缺少微量元素而使人生病。如果山中在雨季长时间下雨,到处都是湿漉漉一片,此时不生火取暖,人就很可能被冻死在山上。而在山中到处都是湿的,没有干柴如何生火。有

44、一种树可以在雨中点燃,这种树叫青棵子,是一种阔叶树,树干呈暗绿色,表皮手感光滑,似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蜡质。把这种树破成细条后,极易引燃。俗话说,火大无湿柴,只要在山上找到这种树,很快就能生起一堆火束。晚上生火取暖,一般用榆木、青棵子或高丽明子。这两种树烧着后,不爆,不裂,不致火星四溅烧伤烤火人。而白天为了保存火种,一般烧黄菠萝树。这种树不爱起火苗,可以很好地保存火种。 抬棒槌,放山人对二角子情有独钟。二角子传说是开山的钥匙,预示能拿到大棒槌。压山第一次开眼儿如果是四匹叶,发现人参者只能答“棒槌”,因为“四”不好听。抬棒槌就是挖参,发现人参喊山之后,首先要立即用棒槌锁“锁住棒槌”。将棒槌锁的红线绳

45、缠绕在人参的秸杆上,两头铜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拨棍或树枝上,防止棒槌“跑掉”。因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参草难辨,转眼难寻,棒槌锁的实际作用是利用红绳与绿叶的色彩对比作记号。然后选上风头点火堆熏蚊子,防止动物靠近。火旺时要用蒿草压住火头,闷出浓烟,还要用枝叶将烟扇到人参周围,避免把头挖参时因蚊子叮咬而分心。随即开始挖参。抬棒槌是很复杂的细活儿,需要技术和经验,一般由把头来干。用手扒去人参周围的乱草树叶,开出“盘子”。人参往往和树根草根缠绕在一起,要用“快当锯”锯断人参周边的树根。树根有弹性,不能用斧子砍,防止振坏人参。细树根和草根用“快当剪子”剪断。用“快当签子”仔细拨除人参周围的泥土,从人参秸杆下面的芦头开始捋着挖,直到人参全部根须露出,任何细小的根须都不能挖断,否则卖参时会掉价。清理出来的每根人参须子都要随时用松软的土掩盖以防掉水分。抬棒槌所用的时间与人参的大小和生长环境有关,有时抬一苗大人参需要几天的时间。 人参挖出后,要“打参包子”。揭一大块新鲜的苔藓铺好,放上一些原来的土,用苔藓把人参仔细包裹,外面再包上大块的桦树皮,用楸树皮当绳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