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单位名称:开化宝纳制茶有限公司企业性质: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构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其中吴越333.96万元,占总股本的55.66%;严元渡129.96万元,占总股本的21.66%;严锋96.12万元,占总股本的16.02%;陈祖明39.96万元,占总股本的6.66%。发展历程: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2003年7月完成5000余平方米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当年实现销售1700万元,被认定为开化县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被认定为衢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之后每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至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2、11516万元,自营出口1356万美元,形成主导产品外销眉茶8000吨年加工、拼配、包装能力,跻身为出口眉茶全国第一。主营业务:茶叶加工、拼配、销售,有机茶开发。主导产品:外销绿茶-眉茶、开化龙顶名茶、生态绿茶等。人员结构:公司现有固定职工32人,其中具有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人员18人,占固定职工总数的56.3%;具有学士学位以上人员5人,占固定职工总数的15.6%。主要业绩: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516万元,自营出口创汇1356万美元,资产总额52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87万元)、净资产2286万元,资产负债率56.84%。主要荣誉:自2003年起公司先后获得浙江省级林业重点骨干

3、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衢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衢州市名牌产品、衢州市著名商标、开化县制造业十强企业等荣誉。管理制度: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分别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等,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的制度管理,使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管理模式:公司采用现代公司管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研发能力:公司十分重视科技研发与转化工作,拥有一支12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20

4、08年11月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衢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10月18日通过浙江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验收。以自主研发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相结合,紧紧依托浙江大学茶学系等科研院所,先后承担了国家商务部的出口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浙商务外贸发【2009】81号文)、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开化龙顶茶产业提升与拓展项目、浙江省经贸委出口茶叶卫生安全全程监控新技术、国家级星火计划等项目建设,以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1.1.2 财务状况公司近几年来连续盈利,2008年公司拥有总资产36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803万元,在建工程19万元,流动资产2552万元,负债总

5、额2176万元,所有者权益1452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营业收入8227万元,纳税总额391万元,利润总额29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5.39%,资产负债率59.98%,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2009年公司拥有总资产52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87万元,在建工程35万元,流动资产4225万元,负债总额3011万元,所有者权益2286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营业收入11516万元,纳税总额532万元,利润总额35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1.64%,资产负债率56.84%,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2010年9月30日止公司拥有总资产639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31万元,在建工程40万元,流动资

6、产5382万元,负债总额3759万元,所有者权益2638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营业收入8183万元,纳税总额382万元,利润总额26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7.61%,资产负债率58.77%。公司2008、2009、2010年9月30日止有关财务资料见附件。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严元渡,出生于1949年5月,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董事长、总经理。1965年参加工作,曾任开化县建材厂车间主任、副厂长、开化茶厂任党委书记、厂长;1998年任浙江开化瑞龙茶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2003年至今任开化宝纳制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先后获得开化县先进生产者、优秀厂长等荣誉,曾为县党

7、代表、市县人大代表,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1.2 项目基本情况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开化县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扩建项目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地点:浙江省开化县生态工业园区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产品方案:年产生态绿茶120吨。建设规模:新建面积1000平方米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引进生态绿茶精加工、质量检验及废弃茶灰收集综合利用设备设施,形成年产生态绿茶120吨的生产能力;建设100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20亩新品种(2只)引进示范基地。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主要品种:本项目采用选优鸠坑、浙农112号等国家级品种作为抗寒优质高产新品种引进示范。主要技术及

8、来源:本项目主要技术有: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清洁型电能式滚筒杀青技术、色选技术、废弃茶灰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来自浙江大学茶学系、高科技企业和自行研发。浙江大学茶学系建于1952年,为全国农学院重点学科,设有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等4个教研室,育成“浙农l2号、117号”等4个国家级荼树新品种,完成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近10项科研成果,研究力量雄厚,技术来源可靠,能为项目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主要设备名称、数量等: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有清洁型电能滚筒杀青机、揉捻机、解块抖筛机、园筛机、抖筛机、远红外提香机、风选机、包装设备、示范茶园设备等32台;质量检测、废弃茶灰收集

9、利用设施2套。具体详见表5-3。1.2.4 土建工程主要建筑物:1000平方米砖钢混结构的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1.2.5 建设期限项目自2010年10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待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后即开始实施,拟定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54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0万元、流动资金92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28万元)。资金来源:项目拟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浙江省财政配套补助资金80万元、开化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2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342万元。1.2.7 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期12个月,第二年可投产75%,第三年可实现100%负荷生产,达

10、产年完成销售收入672万元,利润总额174万元,税金及附加6.7万元,净利润130万元,投资净利润率24.0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3.53%,静态投资回收期3.85年,累计财务净现值578万元。社会效益:项目通过100亩优质高产基地栽培技术及20亩新品种引进示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模式,以订单形式收购项目原料鲜叶,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填补了开化县茶产业链中的优质生态绿茶加工空白,减少了开化龙顶名茶后的大量春茶后期及夏秋季一芽一叶等优质茶原料的浪费,充分发挥开化原料与品质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开化县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生产工

11、艺流程定岗,项目需增加劳动定员32人(聘用当地农民),月工资及福利2500元/人,按茶叶生长季节工作6个月,农民实际可净增收入48万元。按每户聘用1人,每户3.5人估算,扣除2009年开化县人均农民收入6562元因素,年户均净增收入8438元,年人均净增收入2410元;采取订单形式收购生态绿茶原料鲜叶540吨,可带动农户861户,支付原料收购款324万元。与非项目区相比茶农实际可净增收324万元,户均增收3763元,人均增收1075元。以上两项合计茶农实际净增收总额351万元,年户均净增收3930元,年人均净增收近1123元。生态效益:项目可促进茶农按照优质高产的要求进行茶园管理,辐射带动周边

12、地区按照清洁化要求进行生产加工,从而保持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涵养了水源,减少“三废”的污染,对于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衢州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开化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开化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09年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1.4

13、综合评价1.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的建设是按照产业政策以及区域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开化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县山区茶叶资源的开发,提高茶园的产出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完善开化茶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公司与茶农的联结与可持续共同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本项目的建设选址加工区交通便捷,水、电能确保供应;原料基地生态环境优越,水体、空气质量良好,特别适合发展生态绿茶生产;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14、销售网络;并有可靠的技术支撑;选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能保证项目所生产的主要产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1.4.3 风险评估 本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主要技术以浙江大学茶学系为依托,只要加强产品全程质量管理,实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控制经营成本,本项目的风险较小。1.4.4 带动作用本项目实施后,通过100亩优质高产基地栽培技术及20亩新品种引进示范,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态绿茶生产;并通过订单形式收购生态绿茶原料鲜叶并增加32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861户,与非项目区比较,项目区农民年增加经济净收益约351万元,年户均净增收3930元,年人均净增收近1123元。1

15、.4.5 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制约因素:一是项目前期投资较大;二是茶叶生产的季节性明显且集中,原出口眉茶原料收购流动资金很大,项目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三是管理技术人才比较紧缺。解决方案:一是利用公司自身力量积极筹集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浙江省和开化县财政资金的扶持;二是加快招聘相关人才,并选送技术骨干赴高校进修。1.4.6 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县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区域农产品布局规划,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报告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建议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立项扶持。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开化县下辖18个乡镇,449个

16、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56万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动了全县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旅游业同步发展,绿色GDP比重不断提高,还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15.2:50.3:34.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874元;财政总收入4.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5亿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325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62元。2009年,全县各生态环境指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一、二级水平。在全国2348个县(市)生态环

17、境排序中,开化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名列第16位,大气质量、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前10位。2.2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茶叶历来是开化县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是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开化又是我国绿茶出口基地县,是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是全国七个生态示范区之一,是我国有机茶的主要生产基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化县坚持按市场取向和效益、效率优先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3.16亿元,已建成近10万亩龙顶名茶基地,年产外销绿茶9500吨,产值达到2.24亿元;年产开化龙顶名茶1605吨,产值达3.16亿元。先后被命名为“

18、首批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和“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浙江省有机茶工程开发试点县”。与此同时,开化县十分重视对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茶业加工业的扶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茶园生产管理开化龙顶名茶速溶茶(茶食品)”的茶产业链。目前,开化县有加工开化龙顶名茶的茶厂近200家,外销眉茶加工厂4家,速溶茶加工厂1家,尚无一家生态绿茶、饮料原料茶规模生产厂家,大量开化龙顶名茶后的鲜叶原料未被综合利用。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 项目建设是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的需要。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强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19、 农业部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浙江省开化县属于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重点发展开化龙顶、有机茶等高品位名优绿茶为主”。浙江省在2003年时就将茶叶列为11个优先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浙西产区利用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重点发展开化龙顶、优质绿茶和出口眉茶,主要分布在开化、淳安”; 2007年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茶叶列入新一轮重点扶持的十一大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之一,浙江省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浙江茶叶产业的实施意

20、见,扶持力度得到不断加强。衢州市在衢州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对茶叶发展进行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20万亩,茶叶总产量1万吨,总产值达4亿元;精、深加工率达60%,加工增值达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2亿元。”的发展目标开化县在关于全面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开化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开化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骨干茶园达12万亩,开化龙顶茶、优质绿茶等达3500吨,产值超6亿元。”的战略目标,重点扶持发展茶叶、竹木等产业的农业龙头公司,并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大扶持力

21、度。 由此可见,国家和部、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业被列入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政策指向明确、导向性强。开化宝纳制茶有限公司的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要求。2.3.2项目建设是完善茶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针对开化县茶园面积大,生态环境佳,全县主要生产单芽开化龙顶名茶,导致大量春茶后期及夏秋季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优质茶原料被大量浪费,茶园综合利用水平低,增加茶树修剪成本及树体营养成分的大量消耗等因素,充分发挥开化原料与品质优势,开发生产生态绿茶,完善开化县茶园生产管理-开化龙顶名茶-生态绿茶-饮料原料茶-速溶茶(茶

22、食品)的茶产业链,填补了开化县生态绿茶生产的空白。项目注重对茶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联结,并通过合作社与茶农初步建立了以订单形式收购原料鲜叶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公司的纽带作用,有利于形成茶叶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形成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通过公司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结合,大大推进各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3.3项目建设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需要项目以生产市场畅销的生态绿茶为目标,大力推广生态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可构建起优势产业绿色群体,进一步将开化

23、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茶叶产业档次,对开化县乃至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项目以订单形式收购开化龙顶名茶后大量未被利用的一芽一叶等优质茶原料鲜叶,统一加工,能增加120吨生态绿茶加工销售能力,为茶农解决了加工、销售难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能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3.4 项目建设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采用的滚筒杀青机及远红外提香机,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最新研发的电热滚筒杀青机,其明显的优点为电热方式与传统不同,同型号相比可节约30-

24、40%电耗,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柴、煤为热源的杀青方式。选用的废弃茶灰收集利用系统可以将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茶灰进行收集,出售给茶物质提取企业进行利用,从而节约了能源与废气的排放,杜绝了二氧化硫、烟尘、茶灰的外排,减少木材的砍伐量,保护了生态环境。项目以基地为纽带,以订单形式收购原料鲜叶,进行加工生产120吨生态绿茶,增加了就业,增强了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通过大力推广使用电能杀青技术、色选拣剔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等,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购置质量检验检测设施提高了质量安全控制能力;生产中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2.3.5

25、项目建设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国内劳动力成本较快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传统出口眉茶业务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以1-3%左右的速度连续两年下滑,产品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针对国家、省、市、县产业布局规划及市场需求,依托当地优越的山区生态环境和丰富茶叶资源,整合企业各项优势,完善产业链,公司作出本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将通过采用先进实用的生态绿茶加工技术,扩大基地规模,实施源头管理、精细加工、检验检测控制,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卫生安全;提升加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开拓内销市场,不仅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

26、大幅度提高,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企业综合实力得到加强,而且通过建立稳定的茶叶基地,增强了联接农户、带动农民的能力,并为今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 建设地点选择3.1.1选址原则及依据本项目选址按照以下原则: 1) 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 2) 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的要求; 3) 节约和效力原则; 4) 防洪等安全原则; 5) 实事求是的原则; 6) 节约用地; 7) 注意环保。本项目选址前全面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用地和建设规模等、水、能源等的数量和供应方式、“三废”的排放和排放方式、消防、交通、绿化等综合管理要求、道路交通、通信和

27、其他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等。3.1.2 地理位置及具体建设地点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钱塘江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115-1183750,北纬29 5430-39 2959之间,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59.2公里, 县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北邻安徽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邻, , 东北、东南分别与浙江省的淳安、常山县接壤,是浙西连接赣东北、皖南的交通要道,主要穿境公路有黄衢南高速公路(安徽黄山-浙江衢州-福建南平)、杭新景高速公路(浙江杭州-新安江-江西景德镇)、205国道和17省道,距离杭金衢高速公路常山出口30余公里,交通条件良好。本项目位于

28、浙江省开化县生态工业园区,距县城5公里,园区总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集工业、商业服务、生活居住于一体。205国道贯穿园区南北,南距衢州火车站及飞机场70公里,距杭金衢高速公路30公里,北距黄山火车站及飞机场100公里,是浙、皖、 赣三省毗邻地区的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和中转地,交通十分便捷。项目厂区周围无污染性公司,周边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废渣无害化处理程度达到100%;水源供应充足,供水方便,水源质量符合GB5749的规定;园区具有专门的变压装置,能保证项目的电力需要;厂区地势平坦,能保证排水顺利;周边道路通畅,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因此,本项目的选址符合茶叶加工厂的要求。3.1.3

29、 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占地面积等本项目土地类型属公司已征用的工业用地,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能满足项目用地需要。3.2 建设条件3.2.1 自然资源状况土壤:开化县土壤主要有黄红壤亚类、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五类。其中黄红壤亚类分布在海拔6006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岗垅和高阶地上,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72.93%,PH值4.0-6.0;黄壤由于分布在海拔650-1100米的中山地区,面积32.67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9.94%,山体高大,相对湿度较高,土壤水化快。植被茂盛,有较厚的腐殖质层,透水、持水性能良好,土壤肥沃。土层厚度一般在5060厘米,PH值4.56.5,有机质含量5.2

30、%13.8%;岩性土面积31.15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9.48%,分布于县境内中部低山丘陵区,呈东北向西南方向条带性分布,PH值7.5左右,呈中性;潮土面积0.51万亩,占土壤面积的0.16%;水稻土面积24.61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7.49%。黄红壤亚类和黄壤非常适合茶叶生长,而岩性土、潮土、水稻土则适合水稻、玉米等作物生长。地型: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属中山丘陵区。白际山、怀玉山、千里岗三条山脉纵贯全境,境内“层峦叠嶂,绵亘盘据,奇峭峻拔,凌逼霄汉”。千米以上山峰46座,最高峰白石尖,海拔1453.7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以中低山和高丘为主,平畈、

31、低丘穿插其间。主要河流的中下游,有淤积所形成面积不等、形状不一的河谷平原。气象条件:全县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据县气象站最近二十年的资料统计,全县年平均气温16.3,平均稳定通过10的持续天数237.4天,10积温5125.4;年平均降水量1990mm,位居浙江省第二;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有效积温高,无霜期250天,年蒸发量1366.2mm,雨量充沛;年平均雾日达83天,部分地区达120天以上,终年云雾缭绕,是浙江省云雾最多的山区,非常适宜优质茶叶的生长。3.2.2 资源、科技支撑条件项目资源量:根据2009年开化县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已建成近1

32、0万亩龙顶名茶基地,茶园管理面貌较好。目前仅在春茶早期和立秋后采摘单芽制作开化龙顶芽茶,每亩产量仅15公斤左右。而根据公司2009、2010年的连续采摘试验,开化龙顶芽茶后期可产符合项目要求的原料平均亩产量为360公斤左右。依此推算,全县将近3.6万吨一芽一叶等有机优质鲜叶原料未被利用,全县资源量十分丰富。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模式,联结基地2164.5亩,预计项目原料资源量750余吨,完全可以满足项目540吨原料鲜叶的要求。品质与价格:根据浙江省农业厅环境保护站对开化县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认为开化具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生产优质茶叶所需的各项环境要素,茶叶无公害

33、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现状属理想级。开化茶叶具有茶多酚含量高、纯度高,低农残等自然品质优势,所产开化龙顶茶自1985年累计获得41次省部级以上大奖。项目建成后,公司在保证茶叶原料质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绿茶国家标准(GB14456-2008)和产品品质管理规程,产品质量将极具市场竞争力。据浙江省金华、松阳、开化等地茶叶批发市场统计,无公害类似产品2007年全年厂家不含税平均批发价为57元/KG,2008年为59元/KG,2009年为62元/公斤。本项目不含税出厂销售价格估算为56元/KG,较为合理且具有一定的优势。研发能力:公司现有固定职工32人,十分重视科技研

34、发与转化工作,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12人,其中具有学士学位以上人员5人,占研发人员的41.7%。2008年11月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衢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10月18日通过浙江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验收。注重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以浙江大学茶学系为技术依托,及时掌握最新的茶叶新产品研发动态和先进的加工工艺,不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使公司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公司自成立以来,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在茶叶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茶叶安全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方面开展多种

35、农业科技的研发,完成了5000吨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技改,自行研制了除塑吸金属匀堆机和二级回流旋风式吸尘机,成功引进粮油行业的微波杀青干燥灭菌和烟草行业的YC-25型连续包装等技术成果。2006年6月-2008年6月承担了国家商务部的出口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建设(浙商务外贸发【2009】81号文);从2007年起,参加了国家、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开化龙顶茶产业提升与拓展项目实施;2008年1月-2009年6月承担了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项目-出口茶叶卫生安全全程监控技术建设(浙经信技术【2009】141号文),并通过了浙江省的新技术鉴定。开化龙顶茶原料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201

36、0年7月25日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这些研发成果的取得,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撑。3.2.3 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地处浙江省开化县生态工业园区公司厂区内,项目区内外的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完全可以满足项目的建设要求。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 市场分析4.1.1 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4.1.1.1 市场供求现状生产现状:茶叶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茶园面积约占世界的50%,居世界第一,而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31%。2009年,我国的茶园面积达到2799万亩,产量128万吨,产值接近300亿元。浙江

37、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2009年浙江省茶园面积273万亩,产量略有下降达16.6万吨,产值略有上升达77.5亿元。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浙江人民母亲河钱塘江源头,是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产地。1998年以来先后被列入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先进县、浙江省名茶重点县、机制名优茶工程示范县、有机茶工程开发试点县、无公害茶示范基地县,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茶叶产业特色强县。2009年,开化县茶园面积10.2万亩,产量达11169吨,实现产值4.48亿元,增长8%;其中名优茶1605吨,产值3.16亿元,增长11.0%,新增茶叶加工1180吨,产

38、值4000万元。茶产业已“三分天下”开化农业,名茶专业村数量占全县行政村的30,从事茶叶生产人员数量占农业人口的六分之一,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载体。需求现状:2009年,我国茶叶茶叶出口至1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30.3万吨万吨,首次突破30万吨大关;浙江省茶叶出口量为16.22万吨,出口额为3.8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4.2%,继续保持绿茶出口的龙头地位。国内销量约98万吨,呈现产销两旺态势。而优质绿茶作为一种高品质、大众化的产品,在产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出口表现良好,出口欧美的优质绿茶价格比普通茶高出200%左右,总体上呈供不应求。销售价格:据浙江省金华

39、、松阳、开化等地茶叶批发市场统计,无公害类似产品2007年全年厂家不含税平均批发价为57元/KG,2008年为59元/KG,2009年为62元/公斤,呈现逐步上升态势。本项目不含税出厂销售价格估算为56元/KG,较为合理且具有一定的优势。同类产品:同类产品主要有浙江的松阳香茶、安徽的黄山银钩、江西的婺源贡眉等。2009年松阳县茶园10.9万亩,产量8460吨,产值4.84亿元。其中松阳香茶产量达6750吨,产值达4.2亿元。黄山银钩、婺源贡眉年产量仅2000余吨,主要局限在当地销售为主。以上同类产品均因其香高持久、滋味浓爽、叶底绿明的独特品质和大众化价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畅销全国,供不应求

40、。4.1.1.2 市场前景分析目标市场:按照公司的营销策略,以目前公司现有的华东、山东销售窗口为基础,挺进东北与华北,从而辐射到全国,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市场需求:据世界粮农组织分析,近十年内世界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在2.9%左右;由于绿茶饮用价值高于其它茶类,绿茶消费量获得了更大地增长。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丰厚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绿茶消费增长率将达5-8%,做工精细、品质优异、价格合适的生态绿茶市场开拓空间很大。市场前景:据初步估算,目前国内内销茶人均消费量较低,初步估算仅为0.4公斤;若人均消费量增长到0.5公斤,则年消费量就可增加4万吨。

41、因此开发纯天然、高品质、大众化的生态绿茶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市场前景广阔。4.1.2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产品质量优势:由于开化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开化茶叶具有茶多酚含量高、纯度高、低农残的自然品质优势,所产开化龙顶名茶自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以来,已累计获得41次省部级以上大奖。项目建成后,在保证茶叶原料质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产品品质管理规程和绿茶国家标准(GB14456-2008),产品极具质量优势。产品特色优势:项目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无不贯穿一个“精”字,其外形条索细紧、色泽翠润,内质香高持久、滋味浓爽、汤色清亮、叶底绿明。以其形而诱人,以

42、其香吸引内销大众消费。产品性能优势:项目产品执行绿茶国家标准(GB14456-2008),其性能指标超过产品实际执行的相应常规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规定。茶叶生产特别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所产茶叶将为真正纯天然、高品质的健康饮品。产品成本优势:开化县是浙江茶叶主产区之一,项目主要以签约合作社内社员生产的茶鲜叶为原料,资源丰富、品质优,既可保证产品原料的稳定供给,也降低运输成本,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市场信誉优势: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销售各类茶叶已逾4万吨,无一出现索赔、退货或投诉情况,建立起很高的商业信誉,客户满意度达100%。历年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抽检均符合标准要求,先后

43、获得浙江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等荣誉。产品认证情况:公司先后完成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茶叶生产许可QS认证,积极做好出口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市场营销优势:目前公司已建立起遍布国内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并有良好的外贸关系,产品销往国内杭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日本、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4.2 营销策略、方案和模式4.2.1 营销策略通过采用国际、国内通行的先进营销方式,注重宣传和服务,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稳定的公司形象;产品力求优质、独创、新颖,以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国内外市场上创出品牌,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同

44、时,根据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市场切入方式,广泛寻找贸易伙伴,与中外知名客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4.2.2 营销模式根据营销策略和产品市场定位,本项目采用直接销售为主的方式,以大中城市销售“窗口”为网点,以“网上市场”为补充,采用“巩固华东,走进山东,挺进东北与华北,辐射全国,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营销方针,以高品质或有机概念茶去赢得市场。同时,制定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计划,强调在过程中以客户积累及客户开发为前提,使营销计划有极强的可见性,并能迅速变成日常销售行动。4.2.3 销售渠道 目前公司主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厂家直销、连锁专营店、批发商分销等。项目实施后除继续加强

45、原有渠道外,还将积极拓展网上商铺、商场专柜、超市开架销售、品牌营销等渠道,促进项目产品的销售以及品牌的建立。4.3 市场风险分析4.3.1 市场风险因素分析市场风险:目前本项目存在的风险是价格受同类产品或替代产品的波动影响比较大。原料质量的影响:目前国内的生态绿茶需求趋势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存在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加工原料的质量控制。4.3.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市场风险的防范:密切关注生态绿茶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动态,掌握主动;同时,加大对产品开发应用方面的投入,不断开拓新领域,推出新产品,从而扩大市场销路。原料质量风险的防范:经常对农户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质量意识,并加强茶园的生态

46、建设和日常监管,严格控制鲜叶质量,满足项目对原料质量的要求。第五章 建设方案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项目拟新建1000平方米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引进生态绿茶精加工生产线1条和配套质量检测、废弃茶灰收集利用设施,建设100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20亩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产品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的生产能力,具体详见表5-1。表5-1 产品方案表产品名称年产量(吨)生态绿茶120合 计1205.2 建设规划和布局5.2.1 建设规划本项目选址在浙江省开化县生态工业园区(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厂区位于205国道东北侧、青联路东南侧和园一路西南侧,呈正方形布置,南北

47、长132.90米,东西宽137.30米,占地面积约27.40亩。厂区地势平坦,建设条件较好。5.2.2 建设布局厂区主入口位于厂区西侧,西北侧为检测中心与管理用房、东侧为开化龙顶名茶加工车间、中央建有外销眉茶仓库、整理车间、拼配包装车间。在厂区西侧建有停车房、消防水池,拟在厂区东北侧新建1000平方米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今后规划在东南侧新建饮料原料茶车间、研发中心,厂房四周及道路两侧均进行了绿化,使厂区拥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厂区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5.2.3 项目在实现总体规划目标中的地位 项目是茶园管理-开化龙顶名茶-优质生态绿茶-饮料原料茶-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48、,是公司针对国家、省、市、县产业布局规划及市场需求,依托当地优越的山区生态环境和丰富茶叶资源,整合企业各项优势,完善产业链而谋划发展的重大经营决策,是公司发展、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通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检测、检验和研发机制,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QS认证要求,力争使生态绿茶加工技术更加完善,产品质量更上一个层次,使公司的加工规模、产品档次及市场占有率达到浙江省领先。5.4 工艺技术方案5.4.1 技术路线及流程技术路线图:摊青揉捻干燥解块分筛风选摊凉提香拣剔抖筛园筛包装废弃茶灰收集利用杀青主要生产流

49、程有杀青、揉捻、干燥、拣剔、提香、包装等工序。杀青工序:杀青是生态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机械选用80型电热滚筒杀青机。杀青机起始锅温要求达到220250,杀青程度根据不同档次的原料有所不同,一般杀青叶含水率5558%左右,有明显清香时即可。杀青叶出筒后,要及时摊晾降温,最好用电风扇吹散水蒸气,使叶温迅速降低,保持其翠绿和清香。揉捻工序:揉捻机械选用55型双臂揉捻机,揉捻时间根据原料嫩度不同控制在12小时左右,压力掌握“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松压”的原则。在揉捻时,宜采用冷揉方式进行,以轻压为主,并在开始与结束阶段有较长时间的松压,对于嫩度稍差的原料可适当重压,但时间要短一些,

50、加压必须逐步加重,中间适当松压,不可一压到底。后期松压必须重视。揉捻叶下机以后,立即进行解块分筛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可久置。干燥工序:干燥是香茶色、香、味形成的关键工序,干燥工序一般采用滚湿坯滚炒毛坯滚足干的工艺流程进行。采用滚筒杀青机炒湿坯,温度控制在120130左右,程度至手握有触手的感觉即可,下机后要立即摊晾。炒毛坯和足干过程根据不同原料选用80型滚筒杀青机进行多次炒干,足干过程采用高温提香。在原料嫩度较好时,一般采用滚筒杀青机连续滚炒实现干燥目的。毛茶含水量至6%以下,手揉成末,摊晾。拣剔工序:拣剔采用AMD-SC3型色选机。开机后,待空气压缩机压力20hp时,根据每批的含杂率调整色阈值

51、,一般白色阈值为5075,绿色阈值为200225,同时开启上下通道进行第一次拣剔。第一次良品进行第二次拣剔,第二次良品装袋备用。提香工序:采用YD-300BS远红外提香机,分上下二次提香,时间大约30分钟。提香时必须测定每批次毛茶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的不同适当调整提香时间。包装工序:根据抖筛、园筛后分出的不同粗细、长短的生态绿茶进行分类,根据客户需求或直接包装,或粉碎后装成胶囊,制作成成品入库出售。废弃茶灰收集利用工序:在园筛、抖筛、风选工序时,必须开启废弃茶灰收集系统。利用二级旋风装置将扬起的茶灰、茶毛等悬浮物质吸入茶布袋,届满及时更换。5.4.2工艺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电能滚筒杀青技术:

52、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加工中心,技术来源可靠,技术成熟度强,主要特点是采用清洁型能源,改变了电热方式,能节约电耗达30%。色选拣剔技术:来源于合肥泰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一支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近20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早在2008年就将CCD技术应用于色选行业,填补了国内高端智能色选机的空白,年产值近亿元,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及欧美、俄罗斯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废弃茶灰收集利用技术:来源于公司自行研制。该技术已于2006年用于出口眉茶加工车间,主要采用二级回流旋风装置,已经受4年近3万吨茶叶生产加工的检验,技术成熟度强。其他工艺技术:来

53、自浙江大学茶学系,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技术来源可靠且有保证。5.4.3 主要技术参数项目产品按照绿茶国家标准(GB14456-2008)执行。出品率与损耗率:每4.5公斤茶鲜叶原料经初精加工后为1公斤成品,出品率22.2%,损耗率为77.8%。5.4.4物料平衡分析项目物料平衡图见图5-1,物料消耗定额见表5-2。图5-1 物料平衡图生产 加工加工损耗420吨产品120吨收购茶鲜叶540吨 表5-2 项目物料消耗定额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一原料茶鲜叶吨540二辅料-纸箱只6000三燃料与动力水吨1200电万度245.5 设备选型方案5.5.1 设备选型设备选择要满足工艺要求,以保证产品产量

54、和质量;工效高,体积小,能耗少,价格合理;结构合理、维修方便;有可靠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设备尽可能做到一机多用;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所有加工设备包括管道、工器具等,其设计和结构应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并有避免机器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它污染物混入产品的设计和措施。5.5.2 设备来源本项目设备均来自国内厂家。5.5.3 设备清单本项目设备主要包括生态绿茶精加工生产线、质量检测设施、废弃茶灰收集利用设施和示范茶园设备等,详见附表2-2、表5-3:表5-3 项目主要设备清单序号工艺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单位数量先进性1主要设备27摊放摊青装置自制套1自制杀青投青装置FS14型套1国内领

55、先滚筒杀青机6CST-80D台1国内领先摊凉振动槽ZDC-03台1国内领先揉捻揉捻机6CR-65台4国内领先解块解块分筛机6CJS60台1国内领先干燥投青装置FS14型套1国内领先滚筒杀青机6CST-80D台1国内领先摊凉振动槽ZDC-03台1国内领先分筛园筛机6CSY-766台1国内领先抖筛机6CSD-767台1国内领先车色车色机6CZS-120台1国内领先复火烘干机煤油台1国内领先提香远红外提香机YD-300BS台1国内领先风选风选机 FX-50台1国内领先包装分装机CS-500台2国内领先磨碎机茶叶300目台1国内领先充填机DTJ-C台1国内领先抛光机HPJ-C台1国内领先自动包装机DX

56、D-200D台1国内领先传动与控制输送带/控制盘台2国内领先2附属设施7质量检测设施套1国内领先废弃茶灰收集设施套1国内领先茶园管理设备NV60H台5国内领先5.6 主体工程方案5.6.1 设计依据和指导原则国家及浙江省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工艺、设备均按国家标准设计);工艺等其它设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条件;国家食品生产加工规定的相应标准。同时,生产车间必须保证满足各自加工生产工艺要求,方便生产和管理;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合理配置生产用房。5.6.2 主要建筑物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厂房均为一层,砖钢混结构。5.7 辅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5.7.1 辅助工程 厂区已建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等近2000平方米(五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