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_第1页
第七章----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_第2页
第七章----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_第3页
第七章----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_第4页
第七章----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 本章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道德上的要求。 本章学习重点: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共四节内容: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七八十岁的老人,手上还有打完点滴后 粘的胶布,面对只有三个人的课堂,写 下满满的板书。他弯着背,费劲的想让 坐在后排随时准备离开的同学听清楚每 一个字。对这么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来说, 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战斗。下课时,他说: “谢谢你们三个来捧我的场 你心中的好老师和坏老师? 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 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 在学生犯错误时动

2、不动就通知家长 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 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 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 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 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 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上课时充满激情 保持亲和力 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善待学生的错误 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有慧心、恒心和耐心 教师除了要注意教师行为道德方面 的修为,更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道 德问题,因为这更是直接影响到学 生的身心健康和知识的获取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以主导为中心不 对,但以主体为中心,也不完全科学。最好的做法,应该 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合作。新课程的理念,应该以合作 为基础,既

3、要突出人文性,还要突出生活性。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一、教学活动是师生主体之间交互影响和作用的 过程 交流、对话、模仿、感染是教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 知识传授、智力培养和个性塑造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思想情感和心境、人格特征和自尊心都能通过教学 活动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巨大的教育力量。 如此上课? 二、教学活动是求真、向善、趋美的活动 教学过程的求真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符合科学性、真理性的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揭示事物的揭示事物的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 二、教学活动是求真、向善、趋美的活动 教学过程的向善 第

4、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 思想道德教育 揭示教学内容本身丰富的情操教育、 理想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内容,使教学 永远具有教育性 二、教学活动是求真、向善、趋美的活动 教学过程的趋美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基本教学内容 要各种感性形式的参与,如清晰的语言、 生动的表情、形象的教具、新颖的方式 教学活动的教学活动的 生动形象生动形象 学以致用 请以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为例,分析在教学 活动中如何体现“求真、向善、趋美”的 要求。 三、教学活动是心灵交往和情感互动的活动 教学以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为前提,以彼此

5、间的爱连接起双 方心灵的桥梁 学生纯朴的思想情感、独特的个性,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 教师思想发展和行为选择 教学过程是师生分享感情和经验的过程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不同的言语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一位穿大衣的人在路上行走,北风和南风要比武,看谁能把那人的大 衣脱掉。北风先施威严,猛刮猛吹,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反而 将大衣越裹越紧。这时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越走越热, 继而便脱掉了大衣。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用温和的方法处理一 些事情往往比强制的手段更有效果。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是因其 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南风效应启示我们老师, 必

6、须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教师如果采用“南风”式的 教育方法,会让学生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与教师“心有 灵犀一点通”,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人人都喜欢接受 友善温和的劝说,而反感那种急风暴雨式的训斥,教师面对学生时也 是如此。北风固然凶猛,结果事与愿违;南风徐徐,却达到了预期的 目的。但愿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多应用一些“南风效应”。 三、教学活动是心灵交往和情感互动的活动 教学过程的心灵交流集中体现为一种教育爱 对学生怀有诚挚的友善之情,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崇敬、 信任和亲近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学最有力的手段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教

7、学的伦理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教学活动是师生主体之间交互影响和 作用的过程 教学活动是心灵交往和情感互动的活动 教学活动是求真、向善、趋美的活动 教材P136案例,当前教育实践中是否仍存在 这种现象,它有什么问题吗?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教学工作的道德特征 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 一、教学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1.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智力、伦理 和审美的综合教育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3.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学以致用 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例,说明教师道德人 格对学生的师表作用。 第二节 教学

8、活动的道德意义 二、对待教学的态度能充分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对待教学的态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教师职业道 德的问题; 历史证明,“好教师”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 当前,教学工作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修养,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教师的业务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 积极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支撑 浮躁之风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 三、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展现 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 一本

9、是学术性的 一本是职业性的 一本是证明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 科学文化知识 专业知识和从教的必备知识和能力 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 三、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展现 教学能力反映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等等。 (注意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基本要求。这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只是一个只是问题, 同时,还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 阅读思考 就教材P140案例,你会和这两位教师有不同的做法 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一、提升教师的伦理精神,确立教师的

10、 道德责任感和师表人格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活动 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教师对自身责 任认识的深化 教师良心是教师对社会伦理要求和道德责任的自觉要求。 教师要以高起点塑造自身完美的师表人格。 二、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追求新视野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基 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主要内容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发展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 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爱好、特长,激发学生 的自尊心、自信心的自尊心、自信心 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教学

11、的理想境界 教师知识的理想结构应包括三个层面: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知识与技能 专业知识与技能 教育科学知识与技能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教学的理想境界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是 创造理想的教学境界的基础。 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 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知识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不断优化 要保持对知识的兴趣要保持对知识的兴趣 对信息的敏感对信息的敏感 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教学专业能力教学专业能力 基础基础 四、提高教学专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效教学专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效

12、主体主体 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特殊能力 观察力、记忆力、 想象力、思维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能力组织能力 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 的一般要求的一般要求 使用普通话使用普通话 合乎学生的合乎学生的 理解水平理解水平 表达连贯表达连贯词汇丰富词汇丰富 语言正确语言正确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对教师 的语言表达的语言表达 的要求的要求 科学性科学性 准确性准确性 形象性形象性 启发性启发性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言表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的达能力的 基本途径基

13、本途径 多阅读多阅读 练习练习 进行模仿进行模仿 多听多听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2.教师把握教师把握 教材的能力教材的能力 养成认真钻养成认真钻 研教材的研教材的 习惯习惯 要利用相关研要利用相关研 究的最新成果究的最新成果 和各种教学资和各种教学资 料料 把握教材要把握教材要 步步升华步步升华 从整体性、准确从整体性、准确 性和教育性方面性和教育性方面 去把握教材去把握教材 2.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3.3.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 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对教材的组对教材的组 织加工能力织加工能力 组织学生集体组织学生集体 的能力的能力 组织课堂教学

14、组织课堂教学 的能力的能力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四、提高教学专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效 教师职业的特殊能力主要有:语言能力;教材处理 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能力。 我的评价:教师的职业特殊能力远不止这些,如: 工具书使用能力; 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能力;等等。 大家学习时,应有一定的拓展性,不要仅仅局限于教 材上讲的那几点,尽管要以它为主。 五、增强教学改革中的道德意识,适应当前教学 发展和进步的道德选择 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与要求: (1)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 (2)建立整体性的教学目标模式; (3)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 阅读思考

15、 教材P147-148案例,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 学水平与师德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一、课程与课程价值 课程:经历或体验学科或教育内容。 完整的课程既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 的学科及其内容、范围等文本的总和,又包括主体获取、 占有这些文本的经历和体验。 课程价值:就是课程对个体(教师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 意义,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二、我国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解读 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一直是以社会为指向和核心的,目的是

16、 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强调课程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是合情合理的,但问题在 于片面和过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课程个体价值的迷失。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二、我国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解读 就学生而言,传统课程确实使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 阶段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系统传授 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方面作出了积极 的贡献。 但沉重的课业负担架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精神世 界残缺不全;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体验的课程充斥着单调、 枯燥和乏味,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

17、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二、我国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解读 就教师而言,教师被排除在课程开发之外,其权力仅仅局 限在“怎样教”这样的技术性环节上。 无条件地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致使教师的工作方 式变得过于依赖和顺从,其独立性批判和创造精神逐渐萎 缩,自我发展的意识十分淡薄。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旨在构建一个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创造才能、有良好的个 性修养和健全的心理品质、感情丰富、充满人性的“现代 化的未来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人的回归”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价值追求上最显 著的变革。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

18、求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 追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 华民族的振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 响亮口号。 在个体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中,以个 体为核心,谋求受教育者的全面和 谐发展,这才是课程改革价值追求 的完整表述。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1.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生命整体性的确认 课程目标是丰富全面、生气勃勃的,培育出来的学生就有 可能拥有广博的精神世界、美好高尚的修养和情操 贫乏狭隘的课程目标,只能使学生的未来发展带上畸形、 片面的色彩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实践反思 传统课程价值

19、目标存在什么样的缺陷? 这种缺陷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何种影响? 提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长期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所关注 的是学习者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以及怎样 使他们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记住知识,等等。 忽视人的生命体,忽视人的价值,把学生当做认知体。 1.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生命整体性的确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的三层次 旨在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善的人格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

20、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认知和理性的发展认知和理性的发展 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面向全 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依据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 精神而提出来的,即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 均衡发展的人 在课程结构上应当使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之间能够 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面向全 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对传统课程结构分科绝对化、极端 化的否定。 将分科极端化、固定化会造成人们解决问题的阻碍

21、和障碍, 无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收益和发展也是综合的。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面向全 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必然要求,它 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来的。 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规范全国各地,很难适应普遍存在 的地方差异,也很难适应不同类型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的选择性的选择性 适应地方社适应地方社 会发展的现会发展的现 实需要实需

22、要 适应学生适应学生 的个性发展的个性发展 适合学校的办适合学校的办 学宗旨和方向学宗旨和方向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3.课程结构的生活化向学生现实世界靠拢 任何课程内容都源自于生活,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周围。 给学生提供接触生活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必要空 间。 要从根本上扭转传统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的现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向学 生的生活世界靠拢。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4.课程结构的人性化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

23、学生当下及今后的 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 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的价值。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4.课程结构的人性化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 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个体 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 程”。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更多的是以指导者和 协调者的身份出现。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

24、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4.课程结构的人性化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由教师“独唱”到师生“合唱”。 课堂应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 动舞台。 师生之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视频 http:/ 6.html?page=videoMultiNeed 高中新课改:从“填鸭式”到“思考式” 4.课程结构的人性化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3)学习方式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索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具有自我发现课题、自我学习、 自我思考、自我判断和行动

25、的资质与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 要目的之一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倡导新课程倡导 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方式 自主式自主式 合作式合作式 探究式探究式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4.课程结构的人性化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4)教学内容 从“教案剧”到“创造剧” 教师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和开发者,鼓励教师凭借自己的 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教材。 教师必须“支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情 景让学生与知识牵手。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26、4.课程结构的人性化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5)教学组织形式 由“整齐划一”到“像生活一 样自然” 传统课堂采用的是“插秧式”,追求整齐划一。 新课程中教师不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完整的 课程评价 课程编制课程编制 的评价的评价 课程决策与管课程决策与管 理成效的评价理成效的评价 学生学业学生学业 成绩的评价成绩的评价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5.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全面性和过程性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全面性和过程性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评价观的评价观 新课程强调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即建立旨在促进教师成长 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