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第1页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第2页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第3页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第4页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第一节 无所不在的信息第一单元第一节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作用包括为决策提供依据、可被用于控制、告知等作用;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不完全性、时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并能举例说明;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阅读等方式能够体验到身边的信息无所不在,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理解信息的特征。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对信息的

2、概念、定义的理解、把握,掌握信息的作用及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对信息概念、作用及特征的掌握,能够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一、 什么是信息?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请同学们思考思考,想想、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当然,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包含“信息”这两个字的诗词上。)学生回答: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信息的概念 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

3、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不用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从而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那我们怎样来认识、理解信息呢?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含义:信息

4、所传达的内容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思考、回答:从以上三方面,对下面的诗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完成下表: 古诗词含义表现形式载体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平安语言人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故乡事语言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酒家在杏花村手势语言牧童二、信息的作用(1)、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

5、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中国将出兵朝鲜引出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中的背景材料1和2,讨论分析信息对决策的作用,并完成表1-1-2。(2)、略谈信息的可用于控制和告知的作用三、信息的特征: 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通过讨论和提问,一起感受! 1、普遍性 从p3的“表1-1-1 我一天所接触的信息”可知 2、不完全性 从p5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可知 3、时效性说明1:“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

6、司故事” 或说明2:师:有件高兴的事想向大家宣布一下,我看到一个报名通知,学校要组织同学去国家级森林公园考察植被资源,乐意去的班级与个人务必在通知下发当日去教务处报名。众生:耶!我去!我去!有生:是真的吧?不会骗人吧?师:通知我带来了,请前排的同学过目。(给看通知)生:呀!老师你看“学校拟在2001年10月20日组织”,是几年前的事了,早没用了啊!师:我看看的确是过期了,这么让人振奋的信息已经成为一张废张了。生:(失望)唉!师:所以,以后我们可是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板书),时效性会影响对信息价值的认识。 4、可共享性(放在最后讲) 师:好了,本节的讨论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涌跃发

7、言,让我感觉我们在一起吃一顿信息内容的精神大餐。这个大餐的优点,就是吃不完。我讲的课大家都记在了大脑里,可是我自己依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板书)的。肖伯纳曾经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5、依附性师:大家看过武侠小说吧?众生:看过!师:好,请听题: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生

8、1:思过崖山洞的墙上。师:不错!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师:下一题:有的同学喜欢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有所成。一条座右铭通常写在哪地方? 总之,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板书),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补充:价值性、 相对性、可伪性6、价值性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7、相对性: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

9、是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受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8、可伪性空城计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是最为典型的。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 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

10、,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总结归纳1、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1)、信息的含义, 目前没有权威性、唯一性的定义,但一般人对于“信息”能够接受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的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2)、信息的表现形式(3)、信息的载体2、信息的作用信息有为决策作依据的作用;信息可被利用于控制;信息具有告知的作用3、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的特性有好多,如普遍性、不完全性、时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可伪性、价值性等等第一单元第二节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目

11、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2、过程与方法: (1)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制作作品,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及交流思想。 (2)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采用我们熟悉的应用软件WPS、或Microsoft office 等软件制作电子作品,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与评价。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2)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并要认真了解学生己有的信息技术

12、水平,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3)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教学难点】1 运用信息技术的实例2引导学生运用己学的信息技术制作电子作品。【课时】 3课时【教学环境】电脑教室,投影仪,网络教室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P7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弋登摩尔博士在哪一年预言关于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都要翻一番而价格而下降?后来预言是否实现?从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得引

13、入了新课“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二、新课讲解:老师问:现代社会人们主要是通过什么获取信息,记录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如下:获取信息:阅读、交谈、书信往来、看电视、访问因特网、温度计、听诊器、钟表、测量仪器、显示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等。记录信息:书写、印剧、照相、录音、录像、微镜等技术和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介质。管理信息:目录卡片、文件夹和数据库等。传播信息:旗语、信号灯、钟声、电报、电视、卫星和因特网等。加工信息:描述、分类、转换的压缩等方式。提问: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哪两次突破?学生:从人脑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加工,由使用机械设备再发展为使用现

14、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信息技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相关技术。老师:让学生阅读P8的有关背景资料内容,然后思考并讨论信息传播技术是如何演变的?学生讨论总结:早期通过人传播信息古代打仗通过烽火传播信息莫尔斯电码电话无线电通信卫星传播光纤传播老师:从以上的背景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传递方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电话、光纤和卫星通讯等各种新型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内容都产生巨大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历史上有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五次信息技术革命: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创造3、印刷术的发

15、明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与普及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三、神奇的计算机技术(1) 简单介绍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有关情况以及计算机发展的历程。ENIAC 1946年于美国第一代 电子计算机 19461958年 第二代 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0年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五代 智能化计算机 至今 (2)让学生阅读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发展实例的有关内容。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模拟恐龙动画情节特技。介绍“深蓝”IBM的超级计算机的下棋相当精确。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分析中国超级计算机对国家安全、经济

16、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总结得出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语音技术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五、丰富多彩的因特网让学生谈谈关于因特网的功能?老师总结:信息的获取在网上可以查询不同领域的资料。信息发布结合海南省的成长博客网进行分析。网上交流结合聊天软件、电子邮件、IP电话、网上寻呼、视频会议等。网上学习结合中学生的需求,介绍关于远程教育有关知识。网上购物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网上购物是指在网上可以买到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一切物品。网上娱乐包括网上游戏、电影、音乐等。老师:我们了解有关通讯技术的发展史以及

17、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另外了解到因特网的有关功能,我们可是借助因特网进行生活与学习,那么下面我们利用以前掌握的信息技术制作关于Word或者是PPT的电子作品。操作流程如下(1)介绍电子作品的过程:策划主题与内容、制作作品、润色作品、修改作品等环节,最后通过交流与评价。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进行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表达。(考虑课堂时间少和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3)让学生确定主题CPU的发展历史微型计算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我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的由来(4)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要包括以下内容:作品的名称、作者和时间*有关主题

18、的解释*拟用相关网站的链接及说明*作品引用记录(参考答案)*需要感谢的人及结束语*比较或对比、证明及评价与分析等*相关的图片和表格素材*相关的文件素材(5)在让学生制作作品之前,可以让学生打开配套光盘中的学生作品,进行观看和评比,然后开始制作自己的个人电子作品。(6)学生制作完毕,让学生把作品提交到教师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作品。(评价作品的依据是根据教材P14表1-1-2电子作品评价表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对该表或增加或删除一些项目,以此对全班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主题的认识程度,并检测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在进行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制作作品过程,反思所应用的技术是否合理,思考作品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学好电子作品的制作方法,从而加深了了解并增进友谊。课堂小结: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它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无论是对社会发展、科技术进步,还是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又对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必须掌握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