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卷语文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卷语文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卷语文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卷语文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卷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2. 课外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试之以足D.私拟作/群鹤舞空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楚人有涉江者

2、/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3解释划线的词语。楚人有涉江者_遽契其舟_4翻译下面的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_3. 阅读理解。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解释下列字词。(1)恭_(2)囊_(3)博学_(4)练_2解释下列多义词。(1)囊萤夜读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_(2)以照书_以夜继日你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_4回答下列问题。(

3、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_(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_4. 阅读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带点词语“折枝”的意思是_,“竞走”的意思是_,“唯”的意思是_。2文中加点的三个“之”意思分别是:第一个“之”是指_,第二个“之”是指_,第三个“之”是指_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从回答的话中可以体会到王戎是个怎样的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5. 课内精彩

4、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诵读时,“诸儿竞走取之”的语速要_,“唯戎不动”的语速则要_。2“取之,信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流露出小朋友们对王戎的_和_之情。3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路边树上结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_4照样子,填一填。道边桃甜乐乐七岁,与_游。见道边桃树露枝而子_,乐_,而诸儿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此必蜜桃。”品之,信然。6.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词。曰(_)溺(_)

5、堙(_)故(_)2阅读后回答。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4精卫用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_的精神。7. 阅读理解。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逮:到,及。映:照耀。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

6、8.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o sho)女,名曰(yu r)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 ru)而不返,故为(wi w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A常衔西山之木石

7、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_)(溺)(_)(堙)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9.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8、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词语。曰:_故:_溺:_为: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10. 阅读天地。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1解释加点的字。性敏好学:_家贫: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3联系本文与“囊萤夜读”的故事,将这两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_。11.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

9、家之言。(注释)徙:迁徙。孤: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师事:以师礼相待。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肆:店铺。辄:就。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充的祖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不熟悉各家学派。2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学习目的D.学习范围3王充家境_(a贫困 b富裕),他是通过_的方法来读书的。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_5请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田登作郡田

10、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的字:(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_13.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段话选自课文_,出自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溺:_返:_ 故:_堙:_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_14.

11、 课内阅读理解。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A.离开B.放弃C.不要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刚才B.正在C.开始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_15. 阅读理解。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