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_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_3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_2. 按要求完成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临行密密缝,_。谁言寸草心,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是一首歌颂_的古诗。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B.夸张C.拟人4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情景?_3. 读古诗,回答问题。题

2、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用“/”画出诗的节奏。2写出描写诗人所见的诗句。_3写出去诗人写感受的诗句。_4写出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诗句。_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解释下列词语。之:_ 故人:_尽:_ 唯:_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故友人要去的目的地_。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4解释诗歌后两句。_5. 古诗鉴赏。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3、客船。1用自己的话说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的意思。_。2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六种景象?“月落”、“_”、“霜满天”、“_”、“_”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_到的,后两句是诗人_到的。3这首七言绝句中的“愁”字用的妙不可言,说一说这个“愁”字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4本诗作者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自然地把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表达出来。我们学过的借景抒情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_。6. 读古诗,再做习题。泊船瓜洲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文学家_,诗中

4、强烈抒发了作者的_之情。(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泊:_ 间:_ 绿:_ 还:_(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_7. 默写古诗牧童并回答问题。(1)默写牧童_(2)作者是_代诗人_。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阅读回答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朗读时要读出感情。1这首词给我们描绘出什么形象?_2这首词借此又表现了什么主题?_8. 课内语段精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却看妻子愁何在,。,青春作伴好还乡。,

5、便下襄阳向洛阳。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题目中的“闻”字的意思是( )A.听说B.用鼻子嗅C.名声D.出名3诗的第二句的意思是:_。4这首诗是_朝_的“生平第一首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收复河南河北后的_,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之情。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川:_ 子规:_ 才了:_3诗的前两句从_、_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4诗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的特点。5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_10. 古诗阅读。与小女唐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

6、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1作者的小女儿“不肯归眠”是因为_,“一夜娇啼”是因为_。2这首诗通过对_、_、_这三件事的描写,展现了小女孩_的形象,表达了诗人_之情。3写出不低于三个描写花草树木的四字词语。_4写三句与童年有关的诗句。_11.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乡村四月宋 翁 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诗中“_” 、“_”两个字突出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闺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_13. 日积月累。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_。_,非是藉秋风。1这是一首咏物诗,句句写得是蝉的_、_和_,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_的品行志趣。2把诗句补充完整。14. 古诗阅读。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临行密密缝,_。谁言寸草心,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是一首歌颂_的古诗,从诗中名句“_,_”可以体会到这一点。3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情景?_15. 课内阅读。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