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_第1页
教育论文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_第2页
教育论文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_第3页
教育论文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 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和谐人格的形成。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关键词英美文

2、学教学 大学生和谐人格 人格塑造一、“和谐”精神的思想渊源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好和谐社会理想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精神。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的尚书就提出“协和万邦”的主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指先“亲九族”,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继而“平章百姓”,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进而“协和万邦”,使各国和

3、谐相处。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国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世界生生不息,万物丰长;如果没有差异,事物就会停滞,就不会有新事物产生。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强调“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创始人老子,也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和谐”精神源远流长,已经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体现了一种博大包容、其乐融融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人类对于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谐共生的憧憬。二、关于和谐人格的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和谐人格的

4、形成。新华字典对于“人格”的解释是“个人显著的思想、性格、特征、态度和习惯的有机结合”。它具有如下特征:(1)独特性: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2)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3)统合性:人格的有机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四点特征相互作用,从而构成我们和谐的人格。大学生和谐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较高的道德水平、良好的行为倾向、科学的认知方式、丰富的知识结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清

5、晰的人生目标。三、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英美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英美文学以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应成为学生透视世界的一扇窗户,进而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全球意识、和谐人格和塑造个性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1.德育原则。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找到好的东西。”作为社会最高意识形态的文学,是整个社会发展在人类精神方

6、面的折射,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巧妙地将德育融入到对作者的介绍,对作品的赏析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如亚历山大蒲柏曾说:“人皆犯错,你能原谅别人,你就是圣人”。弗朗西斯培根在论学习中曾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这些在今天看来仍极具指导意义。以美国独立战争卓越领袖、杰出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代表的美国清教传统提倡勤劳俭朴、严于律己,他认为:“最微不足道的人通过努力奋斗也可以崛起”。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热烈赞扬了心灵美胜于外表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对人性光辉进行了尽情讴歌。此外,英美文学中还有大量歌颂爱国主义、描绘自然之美的作品。所有这些,都可移人性情、净化灵魂

7、,为我们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源。2.协作原则。文学是一种多元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生命离不开读者的参与和交流。而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由于性格爱好、原有基础、价值取向等差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必然不同。作为教师,当然不能简单地把专家权威的观点直接“灌”给学生,抹煞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应该通过主题讨论法、分组协作法等,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民主参与、平等对话、弘扬个性的舞台。具体操作如下:在小组成员个人思考之后,学生把各自的见解和问题带到本组切磋并达成共识。最后各小组可充分利用板书、图片、幻灯等形式向全班展示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评价和修正,而成果展示小组各成员均有答疑、申辩和补充

8、的义务。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和谐共处的人格品质,增强学生个体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包容能力。3.联系原则。教育关心的中心不在于使人获得某种单纯知识,而是使受教育者全面合理地摄取文化价值,充实生命内容。爱因斯坦说过:“专业知识教育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贯彻联系原则(如联系生活现象和中国文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如walter raleigh (沃尔特罗利)的the si

9、lent lover沉默的恋人passions are likend best to floods and streams:流水比喻激情最妥:the shallow murmur, but the deep are dumb; 浅水淙淙而深水无声;so, when affection yields discourse, it seems.恰如情思倘若倾吐the bottom is but shallow whence they come. 可知心底了无深情。they that are rich in words, in words discover.恋人如若甜言蜜语,that they are

10、 poor in that which makes a lover.骨子里就会虚情假意。在讲解时,可以结合人生与学生探讨: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又何尝不像流水一样,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夸张和宣扬,人只有在平静与祥和的心态中才能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静水流深,深水无声。想必做人,也该如此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明确提出四项目标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其人才培养导向具有鲜明的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能力的培养特征。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孜孜以求的目标。参考文献:1崔爱婷英美文学授

11、课误区探微及策略分析j人文社科2曾彦凝自主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7,(3)(作者单位: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

12、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

13、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