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十二经脉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十二经脉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十二经脉PPT课件完整版_第4页
十二经脉PPT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n1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熟悉经络的生理机、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熟悉经络的生理机 能和应用;能和应用; n2 2、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 布规律及流注次序;布规律及流注次序; n3 3、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n4 4、掌握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和循行部位。、掌握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和循行部位。 有关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二、经络与临床二、经络与临床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经络、经络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

2、气血,联 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 导信息的通道,是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组导信息的通道,是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联系周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联系周 身调节机体的一种组织或实体(人体主要由脏身调节机体的一种组织或实体(人体主要由脏 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组成),是血管、神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组成),是血管、神 经、体液等功能的综合体现。经、体液等功能的综合体现。 经络是经络是“经经”和和“络络”的统称,包括的统称,包括“经经 脉脉”与与“络脉络脉”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经经”,即路径、,即路径

3、、 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络”,即网,即网 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经”与与 “络络”纵横交错、互相衔接,像网络一样遍布纵横交错、互相衔接,像网络一样遍布 全身,组成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全身,组成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 部分组成,概括为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四十二,一十五, 奇经八脉浮孙数奇经八脉浮孙数”。 “四十二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一十五”指十

4、五指十五 络脉。具体如下: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络脉。具体如下: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 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人体经络系统人体经络系统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 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它是中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它是中 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象是方药的核心,经络是针灸藏象是方药的核心,经络是针灸 的核心。的核心。 清清俞嘉言俞嘉言医门法律医门法

5、律:“凡凡 学医之人,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学医之人,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 错错”。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1 1、概念、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 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 又称为又称为“正经正经”。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 经;手厥阴心包经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 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 经;足厥阴肝经经;足厥阴肝经 足三

6、阳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阳胆经胱经;足少阳胆经 2 2、命名、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 下四种方法:下四种方法: A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

7、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 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 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 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 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 太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 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 名。名。 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

8、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 脉名称之前冠以脉名称之前冠以“手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字;、分布于下肢的经 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足”字。字。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 相互沟通,组成六对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表里相合”关系,即关系,即“足太阳足太阳 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 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 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

9、,阳明与太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 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 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 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 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 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

10、一腑在生理功 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 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手太阴手太阴肺肺经经-手阳明手阳明大肠大肠经经 手少阴手少阴心心经经-手太阳手太阳小肠小肠经经 手厥阴手厥阴心包心包经经-手少阳手少阳三焦三焦经经 足太阴足太阴脾脾经经-足阳明足阳明胃胃经经 足少阴足少阴肾肾经经-足太阳足太阳膀胱膀胱经经 足厥阴足厥阴肝肝经经-足少阳足少阳胆胆经经 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 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阳从手

11、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 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交于手三阴。交于手三阴。 这样构成了十二经脉阴阳相贯、如这样构成了十二经脉阴阳相贯、如 环无端的径路。概括为环无端的径路。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举手直立,阴升 阳降阳降”。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n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 交接;交接; n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n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 接。接。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n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

12、向各处灌注的意思。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 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 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 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注次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注次 序为:序为: n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 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阴阳相贯,如

13、 环无端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表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表 n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n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 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 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 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n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

14、 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胁、侧腹部(侧)。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 律是:律是: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 布在外侧面。布在外侧面。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

15、部,肝经在前,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 脾经在中线。至内踝八寸处交叉之脾经在中线。至内踝八寸处交叉之 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概念概念 奇:异,不同的意思。即有别于正经的一奇:异,不同的意思。即有别于正经的一 类经脉,共有类经脉,共有8 8条,(故称奇经八脉)。包括条,(故称奇经八脉)。包括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络脏腑,又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络脏腑,又 无表里配合关系,且无表里配合关系,且“别道奇行别

16、道奇行”,故称,故称“奇奇 经经”。 冲、带、跷、维冲、带、跷、维6 6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 与任、督与任、督2 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 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 n一源三歧一源三歧 n阳脉之海阳脉之海 n阴脉之海阴脉之海 n十二经之海十二经之海/ /血海血海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 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 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 称为称为“一源三歧一

17、源三歧”。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 “阳脉之海阳脉之海”; 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 “阴脉之海阴脉之海”; 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 “十二经之海十二经之海”,又称,又称“血海血海”。 奇经八脉主要作用:奇经八脉主要作用: 一、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一、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 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 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 阴阳的作用;阴阳的作用; 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

18、 灌的调节作用。若喻十二经脉如江灌的调节作用。若喻十二经脉如江 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 奇经与正经的区别奇经与正经的区别 1 1、正经和脏腑均有直接联、正经和脏腑均有直接联 系,而奇经与脏腑不发生直接系,而奇经与脏腑不发生直接 联系;联系; 2 2、奇经无表里属络关、奇经无表里属络关 系;系; 3 3、奇经不参与流注,除任、奇经不参与流注,除任、 督督2 2脉外,无自己的专穴。脉外,无自己的专穴。 3、奇经的循行路线、奇经的循行路线 督脉:督,衣背缝也。督脉督脉:督,衣背缝也。督脉 主要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主要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任,衣前襟也。任脉任脉:任,衣前襟

19、也。任脉 主要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主要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4、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作用 沟通、联络作用;统率、沟通、联络作用;统率、 主导作用;渗灌、调节作用。主导作用;渗灌、调节作用。 十五络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 1515条,称为十五络脉。条,称为十五络脉。 作用:作用: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 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 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 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循行的不足。躯

20、干部的任脉别络、 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 腹、背和全身经气。腹、背和全身经气。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 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人体腔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人体腔 的支脉。的支脉。 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 节附近的正经别出节附近的正经别出( (离离) ),经过,经过 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 系系( (人人) ),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 项部项部( (出出) ),在头项部,阳经经,在头项部,阳经经 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别合于

21、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 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合合) )。 作用:作用:加强十二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加强十二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 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 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 治范围。治范围。 例如,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例如,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六合”作用,作用, 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 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手足三阴经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手足三阴经 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与阴经经别穴

22、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与阴经经别 合于阳经而上头面的循行是分不开的。合于阳经而上头面的循行是分不开的。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 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 二经脉的筋肉系统。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 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 如如素问素问痿论痿论所说:所说:“宗筋主宗筋主 束骨而利机关也。束骨而利机关也。”经筋为病,多经筋为病,多 为转筋、筋痛、痹证等,针灸治疗为转筋、筋痛、痹证等,针灸治疗 多局部取穴而泻之。多局部取穴而

23、泻之。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 n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 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 之所在。之所在。 n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 布范围,即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为依布范围,即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为依 据而划分的,故据而划分的,故素问素问皮部论皮部论指出:指出:“欲欲 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n由于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由于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 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相通

24、,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 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经气”。 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调节机能平衡 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作用 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 (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3)指导诊断:指导诊断:在临床上,在临床上, 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 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 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 病诊断的依据

25、。病诊断的依据。 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 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 明经病有关等。明经病有关等。 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 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 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 (2)阐释病理:)阐释病理:在发生病在发生病 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 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 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 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 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

26、两 胁及小腹胀痛等。胁及小腹胀痛等。 (4)治疗预防治疗预防: 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 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 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 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 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 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 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 因经脉的循行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和区因经脉的循

27、行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和区 域,根据经脉的不同分布和病变出现的具域,根据经脉的不同分布和病变出现的具 体部位,就可以进行辨证归经。以头痛为体部位,就可以进行辨证归经。以头痛为 例,前头痛,当属阳明经,中药用葛根、例,前头痛,当属阳明经,中药用葛根、 白芷;后头痛,当属太阳经,中药用羌活、白芷;后头痛,当属太阳经,中药用羌活、 川芎;侧头痛,当属少阳经,中药用黄芩、川芎;侧头痛,当属少阳经,中药用黄芩、 柴胡;头顶痛,当属厥阴经,中药用吴茱柴胡;头顶痛,当属厥阴经,中药用吴茱 萸、蒿本。这样就可分别选用相应经脉的萸、蒿本。这样就可分别选用相应经脉的 穴位来治疗,或相应的引经药来治疗。穴位来治疗,或相

28、应的引经药来治疗。 (所谓经络辨证当包括两部分,即根据其(所谓经络辨证当包括两部分,即根据其 分布部位和各经脉的病候分布部位和各经脉的病候脏腑辨证)脏腑辨证) (二)经络与针灸临床(二)经络与针灸临床 n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 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祖国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祖国 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自身独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自身独特 的理、法、方、穴),其内容包括经络、的理、法、方、穴),其内容包括经络、 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等部分。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等部分。 n中国古代的医疗技术分为内治法和外

29、治法中国古代的医疗技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两大类。针灸是最常用的外治法,被广泛两大类。针灸是最常用的外治法,被广泛 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素问素问;“微针治微针治 其外,汤液治其内。其外,汤液治其内。” 针灸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式,针灸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式, 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也是最迅速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也是最迅速 却实时可达到效果且非常简便的一却实时可达到效果且非常简便的一 种医术。研究用针或施灸之手术与种医术。研究用针或施灸之手术与 方法,称为针法与灸法,对于一般方法,称为针法与灸法,对于一般 疾病,在临床时,通常使针与灸两疾病,在临床时,通常使针与灸两 者并用,因此,通常

30、称为针灸。者并用,因此,通常称为针灸。 针灸的原理针灸的原理 针灸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针灸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 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 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吗啡,达到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吗啡,达到 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 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生理功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生理功 能的正常。能的正常。 针刺和艾灸虽然同属于外治针刺和艾灸虽然同属于外治 ,但对机体产生的,但对机体产生的 作用和效果不尽相同。例如,天枢穴用针刺的方法作用和效果不尽相同。例如,天枢穴用针刺的方法 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

31、 用,适用于治疗胃肠瘀血、用,适用于治疗胃肠瘀血、 痛经、闭经;用艾灸的方法则能够发挥益气止血的痛经、闭经;用艾灸的方法则能够发挥益气止血的 作用,适用于治疗胃肠出血、月经过多、崩漏。再作用,适用于治疗胃肠出血、月经过多、崩漏。再 如,关元、肾俞、三阴交穴,针刺有清下焦、利湿如,关元、肾俞、三阴交穴,针刺有清下焦、利湿 热的热的 功能,用于治疗赤带;艾灸有温下焦、扶寒功能,用于治疗赤带;艾灸有温下焦、扶寒 湿的作用,用于治疗白带。湿的作用,用于治疗白带。 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也不相同。例如,补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也不相同。例如,补 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反之,泻合谷、补复溜则合谷、泻复溜可

32、以发汗;反之,泻合谷、补复溜则 可以止汗。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失眠;反之,泻照可以止汗。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失眠;反之,泻照 海、补申脉却治疗嗜睡。海、补申脉却治疗嗜睡。 针灸治病,要善于处理局部与整体的针灸治病,要善于处理局部与整体的 关系。因为机体某一部分出现的局部病证,关系。因为机体某一部分出现的局部病证, 往往又是整体疾病的一部分。例如,头痛往往又是整体疾病的一部分。例如,头痛 和目赤肿痛多与肝火上炎有关,口舌生疮、和目赤肿痛多与肝火上炎有关,口舌生疮、 小便短赤多因心和小肠有火造成,脱肛、小便短赤多因心和小肠有火造成,脱肛、 子宫脱垂皆由中气不足引起,故子宫脱垂皆由中气不足引起,故标幽赋

33、标幽赋 云:云:“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针灸治针灸治 病,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才病,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才 不会出现头痛仅医头、脚痛仅医脚的片面不会出现头痛仅医头、脚痛仅医脚的片面 倾向。倾向。 针灸防治疾病的特点针灸防治疾病的特点 1 1、操作方便:、操作方便:便便使用方便,在工厂、使用方便,在工厂、 农村、机关、学校,甚至乘坐车船时发现农村、机关、学校,甚至乘坐车船时发现 病人,都可以立即开展针灸治疗工作。病人,都可以立即开展针灸治疗工作。 2 2、经济安全:、经济安全:简简指医疗设备简单。只指医疗设备简单。只 需银针(实际常用不锈钢针)、艾条以

34、及需银针(实际常用不锈钢针)、艾条以及 消毒酒精、火罐等工具,就能开展工作。消毒酒精、火罐等工具,就能开展工作。 廉廉除针、艾和消毒材料外,所需其他除针、艾和消毒材料外,所需其他 物品不多;只要按规定施术,一般不会对物品不多;只要按规定施术,一般不会对 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3、疗效明显:、疗效明显:效效对针灸适应对针灸适应 证,尤其是痛证等效果好。证,尤其是痛证等效果好。 4 4、适应证广:、适应证广:广广针灸防治疾针灸防治疾 病适应范围广,广泛用于内科、外病适应范围广,广泛用于内科、外 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如感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如感 冒、腹痛、胃痛、疮毒、

35、扭伤、月冒、腹痛、胃痛、疮毒、扭伤、月 经不调、胎位不正、小儿惊风、红经不调、胎位不正、小儿惊风、红 眼病、咽喉疼痛等。眼病、咽喉疼痛等。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 妇、儿等科妇、儿等科300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多种病症的治疗有 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100种左种左 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各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各 种痛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各种痛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各 种功能失调的病症尤其适合针灸治种功能失调的病症尤其适合针灸治 疗。疗。19841984年年WHOWHO列出列出4747种疾病,建种疾病,建 议各国采用针灸治疗。议各国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的应用范围针灸的应用范围 1 1、针灸治疗:临床各科都有大量适用于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临床各科都有大量适用于针灸治疗 的病证。的病证。 2 2、针灸保健:针灸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针灸保健:针灸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 疾病的防御能力。疾病的防御能力。 3 3、针刺麻醉:我国已经在、针刺麻醉:我国已经在100100多种外科手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