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1页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2页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3页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单位:523270 广东省东莞市高医院 通讯作者:杨西萍 【摘要】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状与原因,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1.12%,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早产儿、低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院内感染。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网络,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

2、生。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护理 新生儿室有效的管理对降低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了进一步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笔者对2009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的1875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09年1月12月住院分娩母婴同室的187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查阅每份原始记录,填写统计表格,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参考文献2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新生儿感染情况 1875例新生儿有21例发生

3、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12%,其中呼吸道感染1例,占4.76%;皮肤脓疱疮18例,占85.71%;脐部感染2例,占9.53%。 2.2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 21例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希氏菌。 2.3 新生儿出生时一般情况与感染关系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孕周2837周,阿氏评分在07分及低体重的新生儿其感染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本组住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1.12%,明显低于文献3报道,这可能与胎儿周期较足,医护人员操作较规范,健康教育的开展,病室环境卫生较佳等因素有关。早产儿、低体

4、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正常新生儿(p0.01),说明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院内感染。本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皮肤脓疱疮,与新生儿因体液免疫缺陷,防御机制未成熟,易致局部感染有关。 3.2 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 3.2.1 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首先母婴同室病房陪护人员多,探视人员杂乱,产妇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怕风,关闭门窗,使室内空气不流通。其次与医护人员也有关系,如医护人员的查房及各种护理操作等,由于走动带动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在尘埃或飞沫上,随空气流动而气扬,造成空气污染。 3.2.2 工作人员的手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

5、播媒介,如果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按规范洗手,则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手而传播给新生儿。 3.2.3 婴儿用物消毒不严或混用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如婴儿被套、衣服、尿布等消毒不彻底或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菌观念淡薄,执行制度不严格,使婴儿用物混用,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新生儿感染。 3.2.4 新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免疫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早产和窒息时各种介入治疗等危险因素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4。 3.3 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对策 3.3.1 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网络 笔者所在医院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院

6、内感染管理科,配专职监控人员,每月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各种微生物的监测情况,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3.3.2 提高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认识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预防院内感染知识,观看有关录像,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及时制定控制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利用消毒、灭菌、隔离等主要手段,切断其传播途径,以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洗手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3.3 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 严格陪护探视制度,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有关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知识,减少探视人员,严禁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病患者入室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做好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病房内

7、定期消毒,不定时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的微生物监测。患者出院后,床单无用物要进行彻底消毒,病房用紫外线照射。地面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刷洗。对从事母婴保健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凡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一律不得参加母婴医疗护理工作。 3.3.4 提高母亲卫生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率 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要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如母亲喂养前须认真洗手,清洁乳头,母亲内衣应勤更换,尿布洗净后用开水烫,并须阳光曝晒,以减少消化道疾病发生。母亲患感冒时戴口罩,减少陪护人员,病房通风良好,定时空气消毒,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3.5 加强新生儿护理 针对新生儿发育特点,应

8、勤换尿布,避免污染脐部,每日常规处理脐部,发现污染及时更换。并注意皮肤皱褶处和外阴清洗,做好脐部,五官的护理。 3.3.6 做好新生儿用物的消毒工作 新生儿每天在经空气、地面消毒的婴儿浴室进行淋浴一次,并坚持一人一室一浴巾,新生儿用过的被服进入带盖的桶内,并单独清洗晾干送高压消毒,特别是对皮肤感染的新生儿,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 小结 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特点,所以进行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十分必要。母婴同室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护是广大医护人员日常重点的工作之一。只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病房管理,并不断加强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大大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及控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73-1375. 2 王枢群,张邦燮.医院感染学.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