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略志》中否定副词“不”研究_第1页
《龙川略志》中否定副词“不”研究_第2页
《龙川略志》中否定副词“不”研究_第3页
《龙川略志》中否定副词“不”研究_第4页
《龙川略志》中否定副词“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川略志中否定副词“不”研究 【摘 要】龙川略志i成书于宋代,是著名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本文以龙川略志为研究材料,主要从语法功能以及语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对否定副词“不”进行描写、分析、总结。 【关键词】否定副词;语法功能 一、概述 龙川略志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主要是他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写的笔记,内容多为追忆平生参与的各项政治活动。“这些笔记反映了苏辙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主张,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曾经得到南宋著名历史学家李焘的重视,在今天也仍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ii因此这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词语也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将以龙川略志中的否定词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专

2、书专题的研究,以提供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之下可以用来参考的数据。 二、否定副词“不” 在龙川略志中共出现“不”461次,本节主要通过词汇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否定副词“不”的用法。 1、“不”的语法功能 “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从它与其它词类结合的能力这个方面来进行描写。 龙川略志中约83%的“不”用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的词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否定;约9.3%的“不”用来修饰形容词,表示对性状特征的否定;约3%的“不”后跟副词;约2%的“不”用来修饰名词;约1.7%的“不”后跟介词;以及出现四个“不”加代词的地方。 (1)、“不”修饰名词,9例。如: 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 汝等所具,吾将使众

3、人诉其不实, “不”一般不跟名词有结合关系,能和否定副词“不”结合的名词必须具有相关的动作性意义,并且语法地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像这样的组合形式多见于:不臣、不法、不齿等等。 在这9例中,“不”主要是和“法”与“实”搭配,这也就可以说明,在“不+名词”这样的结构中,所修饰的名词是比较集中的。 其中,“不+代词”也明显的出现在龙川略志中,主要是和指示代词“然”和“尔”结合,多用于否定某件事情。如: 予曰:生能至彼,彼亦知相敬乎?生曰:不然。 沆曰:上少,当令常闻四方艰难,不尔,侈心一生,无如之何。 (2)、“不”修饰形容词,43例。如: 公知遣使不便 昔人有服金丹不幸赴井而死。 皆朝廷指不直之故

4、。 在这43例里面,“不+形容词”结构中,形容词的搭配频率比较高的有“便”9次,“幸”4次,“直”4次,“难”3次,“小”3次,“悦”2次,“善”2次。这7个形容词就占了总数的61%。可见“不”修饰的形容词也是比较集中的。 (3)、“不”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的词语,383例,如: 江即逃去,遂不知所在。 吾则见彼,彼不见吾也。 夏人虽时遣信使,然初不言疆场之事。 “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面(包括能愿动词),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否定,是“不”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说,“不”跟动词的结合关系最为密切,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性词语是它的基本功能。 “不”还可以与能愿动词结合成多种词组,如:“

5、不可”出现了46次,“不能”32次,“不得”20次,“不敢”12次,“不肯”6次,“不欲”4次等等。他们用在动词谓语前,能够更确切地表示各种含义有差别的否定。如: 然盗状明白,不可讳。 欲事内,必调养精气极而后内丹成,内丹成,则不能死矣。 戚里仆隶不得改官 若二十家至三十家败,则不敢贩矣。 其中的“不得”、“不可”是对客观条件的否定,而“不敢”、“不肯”则是对主观条件的否定。 “不+能愿动词”的结构占所有“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32%左右。而“不+行为动词”所占的比例就比较高,约68%。可见“不”主要还是在行为动词前面较为常见。 “不”与一些助动词等组合成一些词组,如:“不得已”、“不可不”

6、、“不得不”等等,如: 事发有端,长吏不得已治之,可也;其发无端,自非叛逆,不问可也。 方今正是君臣恐惧修省之日,不可不知耳。 微仲曰:如合用兵,亦不得不用。 其中“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而“不得不”和“不可不”则是双重否定表示强调肯定。 (4)、“不”用在介词(7例)和副词(14例)之前 在龙川略志中“不”用副词前面的结构共有14处,其中有9处是与时间副词“复”结合成“不复”表示“不再”之义使用,还有其它“不亦”“不姑”等,如: 缘有实封投状添价之法,小民争得务胜,不复计较实利,自始至末,添钱多者至十倍。 胡不姑用其言,若数月之间,其功不成,责之未晚也。 以理主之,三焦当如膀胱,有形质可见,

7、而王叔和言三焦有脏无形,不亦大谬乎! “不”位于介词之前,共有9例。 在此,“不”虽然是处在介词之前,但是它否定的不是介词本身,而是介词及其后面的所有部份。如: 不以方示之。(引进动作相关的对象) 入田舍,父老招之食饮,醉饱即睡,妇女在侧,江不以自疑,人亦信其无他也。(因为,引进依据) 臣等昨于都堂问吴安持,亦言去年河水自东,今年安知河水不自北(引进方位、处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后的介词,以引进动作相关的对象为比较常见。 (下转第251页) (上接第249页) 2、“不”的语义功能 “不”是否定副词,一般在剧中作状语成分,根据它在上下文以及和其它词的搭配可以表示有细致差别的意义来。 主

8、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最常见的是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否定,如: 陈试之良验,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负此僧耳,公慎为之。” 文之所至,辄为修造,所费不赀,而莫知钱所从来。 (2)、表示主观意愿,有肯定意义、否定意义以及无奈之义,如 微仲曰:如合用兵,亦不得不用。 事发有端,长吏不得已治之,可也;其发无端,自非叛逆,不问可也。 (3)、用在描写性的语句中,对事物的状态表示否定,如: 我师奇公不凡,使我召公入山学道。 复谓之曰:至如水运亦且不易。 3、“不”的语用功能 “不”作为否定副词,主要作用肯定是用来表示否定意义,与此同时也有从中传达说话人的一定情感的作用,或者是表示对某事的强调。主要表

9、现在: (1)、双重否定表示强调意义 我们都熟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而且进一步表示了强调的语气,如“必须做某事”或者“一定做某事”等等。在龙川略志中主要是通过这两个双重否定的结构来表示强调和肯定。即:“不得不”和“不可不”。如: 微仲曰:如合用兵,亦不得不用。 臣谓此乃朝廷大阙典,不可不正也。 (2)、通过句式特征来表示强调 反问句: 以理主之,三焦当如膀胱,有形质可见,而王叔和言三焦有脏无形,不亦大谬乎? 这里“不亦乎”是常用来表示肯定意思的反问句,而句末用“乎”多表示委婉的语气。 誓言句: 予曰:“使我为长清,决不举也。” 三、结语 本文以龙川略志中的否定副词“不”为研究对象,简单的讨论了龙川略志中的否定副词“不”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观察它和其他词类的搭配,以及在句子中的语义和语用功能。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否定副词“不”主要还是用于动词或有动词意义的词前面,同时还可以看到“不”与一些副词或助动词形成的固定词组使用频率在文章中较高。 注释: i 苏辙,龙川略志,中华书局 ii 苏辙,龙川略志之校点说明,中华书局 【参考文献】 1(宋)苏辙.龙川略志m.中华书局,1982. 2向熹.简明汉语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