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空心板梁预应力张拉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站前路与引黄渠交叉桥12.2学苑路与引黄渠交叉桥22.3预应力设计概况23.施工部署23.1 人员组织23.2设备物资准备34.施工工艺流程35.施工方法35.1施工准备45.1.1张拉机具45.1.2锚具及夹具45.1.3张拉机具安装45.1.4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与要求55.2预应力张拉125.2.1张拉顺序与控制要点125.2.2注意事项与异常处理125.3孔道压浆135.3.1孔道准备135.3.2水泥浆拌制135.3.3压浆顺序及控制要求145.4 封锚146.质量检验标准157.安全、质量

2、保证措施167.1安全保证措施167.2质量保证措施178.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79.组织结构图1810.伸长量计算表231.编制依据(1)相关施工图纸;(2)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专项方案(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6)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8)公路施工手册 桥涵。2.工程概况运城高铁商务区道路工程为站前区重要组成部分,为运城的经济发展、腾

3、飞搭建了平台。运城高铁商务区的设立,对于聚集人口,经济要素,提升运城知名度,城市魅力均有巨大的作用,运城的中心城区能力将大为增强,从而有望打破区县经济平均的局面,实现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带动作用。高铁站点周围形成新的城市商务中心,运城市的总体布局将呈现新的结构。而高铁站对于北部片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很强的带动作作用,城市向北发展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2.1站前路与引黄渠交叉桥运城市高铁站区站前路与引黄渠交叉桥梁工程,位于运城市站前路k0+170.34处。地驻姚孟办事处以北的尊村五级引黄干渠上。高铁站前路主干线全宽90米,横向三块板,中间行车道21m(双向六车道),两侧绿化隔离带各4.5m,非机动车道5m

4、,人行道5m,最外侧各20m绿化带,呈南北走向。干渠与路线前进方向呈85交角。设计的斜交桥一跨16m跨越引黄干渠。桥面净宽40m,两侧各设净5.0m人行道及0.26m的栏杆带,桥全宽50.52m,与站前路(除两侧各20m绿化带)同宽。桥上不设绿化隔离带。桥宽分4幅组成,主车道2*10.61m两幅,两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各为一幅2*14.65m。共设置38块空心板梁,其中单幅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3块边板和8块中板,单幅主车道设置2块边板和6块中板。2.2学苑路与引黄渠交叉桥运城市高铁站区学苑路与引黄渠交叉桥梁工程,位于运城市学苑路k0+47.958处。地驻姚孟办事处以北的尊村五级引黄干渠上。高

5、铁站前路主干线全宽80米,横向三块板,中间行车道21m(双向六车道),两侧绿化隔离带各4.5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5m,最外侧各15m绿化带,呈南北走向。干渠与路线前进方向呈65交角。设计的斜交桥一跨16m跨越引黄干渠。桥面净宽40m,两侧各设净5.0m人行道及0.26m的栏杆带,桥全宽50.52m,与学苑路(除两侧各20m绿化带)同宽。桥上不设绿化隔离带。桥宽分4幅组成,主车道2*10.61m两幅,两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各为一幅2*14.65m。共设置38块空心板梁,其中单幅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3块边板和8块中板,单幅主车道设置2块边板和6块中板。2.3预应力设计概况预应力钢束采用符合

6、gb/t5224-2003国家标准的15.2mm的钢绞线,每股公称面积139mm,钢绞线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成孔材料为d56和d67圆形金属波纹管,空心板梁采用c50混凝土现浇。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con=0.75fpk=1395mpa。纵横向预应力筋均采用后张法张拉工艺,待预制梁混凝土强度达到85%且龄期不低于7天方可张拉。每片梁预应力钢绞线设置为n1和n2各2束,预留孔道位于两侧腹板位置,且n2位于n1之上,孔道长度n1、n2分别为15.996m、16.013m,其中n2孔道内设置4股钢绞线,中板n1孔道内设置4股钢绞线、边板n1孔道内设置5

7、股钢绞线。3.施工部署3.1 人员组织施工总负责: 王 岩技术总负责: 武东伟现场张拉总负责:高兴忠现场安全、用电总负责:杨春立物资保障:张 明(注:包括砼、水泥、外加剂等)砼强度控制:张继民及试验室有关人员张拉值班记录人员:邢 然梁面张拉高程观测:高 阳专业张拉作业人员需持有效的张拉专业上岗证,每班配备班长1人、电工1人、油泵操作2人、读尺2人、张拉工4人,共计:10人,施工高峰期间根据现场实际和工程进度随时补充调配。3.2设备物资准备本次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计划如下:千斤顶: ydc1500型液压千斤顶2台。张拉油泵:采用zb22-50型高压油泵。油表:应具有不小于150mm直径的刻度盘,精

8、度不低于1.0级,且应具有大致两倍于工作压力的满载能力,读数精确度在+2%以内,一台千斤顶配两块表。高压油管:油管用高压橡胶管,其工作压力不小于60mpa,同油泵千斤顶相匹配。锚具:采用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锚具。张拉前须备好工具夹片和工作夹片,其工具夹片每班组必须备用2套,工作夹片备用多于一片梁的夹片数量;另外需储备足够数量的水泥、膨胀剂、液压油(油泵用)。4.施工工艺流程总体工艺流程:空心板梁浇筑、养护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85%且龄期不小于7天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养护封锚拆模。单孔钢束张拉流程:0初应力0.15con(划线做标记)第二次应力0.3con(划线做标记)控制应力con(0.75f

9、pk)持荷2分钟锚固测伸长量油缸回0,测回缩量。5.施工方法5.1施工准备5.1.1张拉机具千斤顶和油表在使用前,应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在指定的实验机构对其精度进行标定,千斤顶摩擦阻力不得大于张拉控制应力的5%。千斤顶在110%最大压力作用下,持荷3分钟,压力降低不应超过3%。标定完后根据张拉控制应力换算成压力表读数,并确定张拉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应力值的读数。张拉机具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经常维护,定期校验。张拉机具长期不使用时,应在使用前全面进行校验。使用时的校验期限应视千斤顶情况确定,一般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或300次以上或在千斤顶使用过程中以下出现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校验:预应力筋连续断裂

10、;千斤顶严重漏油;千斤顶更换油压部件或使用修复后的测力仪表或更换油的规格;油压表和千斤顶使用期限达到校验的有效期;油压表指针不能回零油压表在高压时油表读数不稳定。5.1.2锚具及夹具 锚具与夹具的类型符合设计规定和预应力钢材张拉的需要,且应符合gb/14370预应力筋锚具、夹片和连接器中的相关要求。 锚夹具出厂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证明书。锚夹具进场时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对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应根据进场数量及公路桥规规定确定复验的项目、批次、频率。5.1.3张拉机具安装检查梁体质量有无蜂窝、麻面、孔洞、露筋、露钢束,锚垫板处有

11、无空洞等情况,必要时要进行处理。上述检查满足要求后,即按以下程序安装夹片和张拉设备: 安装工作锚板安装工作锚夹具安装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安装工具锚夹片安装技术要求:钢束外伸部分要保持干净,不得有油污、泥沙等杂物。锚环及夹片使用前要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铁屑、泥沙等杂物。工作锚必须准确放在锚垫板定位槽内,并与孔道对中。工作锚和工具锚孔中各装入两个夹片,用胶圈套好,可用长约30厘米的铁管穿入钢铰线向前轻轻将夹片顶齐,注意不可用力过猛,夹片间隙要均匀。夹片安装完后,其外露长度一般为4-5mm,并均匀一致。穿入工作锚,工具锚的钢束要顺直,末端要对号入座,不得使钢束扭结、交叉。安装千斤顶时不要推拉

12、油管及接头,油管要顺直,不得扭结成团。钢束穿入工具锚时,位置要与工作锚钢束位置一一对应,不得交叉扭结。工具锚的夹片要与工作锚的夹片分开放置,若发现夹片破损,应及时更换。5.1.4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与要求(1)理论伸长量计算张拉以应力应变双控制,以应力控制为主,应变为辅。根据设计控制应力为 0.75fpk =1395mpa,实际伸长量与设计值偏差以6%为标准,应力以标定值为准偏差值控制在5%以内。具体的理论伸长量,按以下公式计算:l=(pp*l)/(ap*ep)pp=p(1-e-(kx+))/(kx+)式中:l (mm) 理论伸长量 计算结果 pp (n) 平均张拉力 计算结果 l (mm) 预应

13、力筋长度 图纸量测 ap (mm) 预应力筋截面积 139mm(图纸已给) ep (n/mm)预应力筋弹性模量 1.95105(图纸已给) p (n) 张拉端张拉力 计算结果 k 孔道偏差影响系数 钢绞线取值0.0015 x (m) 计算孔道长度 图纸量测 孔道摩擦系数 取值0.25(图纸已给) (rad) 孔道切线夹角和 图纸量测1)中梁、边梁n2孔钢束计算(4根钢绞线):n2孔有一束(4根)钢绞线,该束截面积:ay=4*139mm=556mm,张拉时锚下控制力:p=ay*con=4*139*1395=775620n=775.62kn。1#(出厂编号1308781)千斤顶依据标定报告:1#压

14、力表(编号56100),回归方程为p=0.034f(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4(0.15*775.62)=3.956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4(0.3*775.62)=7.911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4(1*775.62)=26.371mpa;2#压力表(编号5636),回归方程为p=0.0332f(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32(0.15*775.62)=3.863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32(0.3*775.62)=7.72

15、5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32(1*775.62)=25.751mpa。2#(出厂编号1308782)千斤顶依据标定报告:1#压力表(编号1d105648),回归方程为p=0.0355f-0.4 (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55(0.15*775.62)=3.730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55(0.3*775.62)-0.4=7.860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55(1*775.62)-0.4=27.135mpa;2#压力表(编号12h5657),回归方程为p=0.0344f (

16、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44(0.15*775.62)=4.002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44(0.3*775.62)=8.004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44(1*775.62)=26.681mpa。2)中梁n1孔钢束计算(4根钢绞线):n2孔有一束(4根)钢绞线,该束截面积:ay=4*139mm=556mm,张拉时锚下控制力:p=ay*con=4*139*1395=775620n=775.62kn。1#(出厂编号1308781)千斤顶依据标定报告:1#压力表(编号56100),回归方程为p=0.0

17、34f(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4(0.15*775.62)=3.956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4(0.3*775.62)=7.911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4(1*775.62)=26.371mpa;2#压力表(编号5636),回归方程为p=0.0332f(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32(0.15*775.62)=3.863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32(0.3*775.62)=7.725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

18、.0332(1*775.62)=25.751mpa。2#(出厂编号1308782)千斤顶依据标定报告:1#压力表(编号1d105648),回归方程为p=0.0355f-0.4 (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55(0.15*775.62)=3.730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55(0.3*775.62)-0.4=7.860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55(1*775.62)-0.4=27.135mpa;2#压力表(编号12h5657),回归方程为p=0.0344f (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

19、0.15f,p=0.0344(0.15*775.62)=4.002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44(0.3*775.62)=8.004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44(1*775.62)=26.681mpa。3)边梁n1孔钢束计算(5根钢绞线):n2孔有一束(5根)钢绞线,该束截面积:ay=5*139mm=695mm,张拉时锚下控制力:p=ay*con=5*139*1395=969525n=969.525kn。1#(出厂编号1308781)千斤顶依据标定报告:1#压力表(编号56100),回归方程为p=0.034f(公式中f-kn;p-mpa),初次

20、张拉预应力0.15f,p=0.034(0.15*969.525)=4.945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4(0.3*969.525)=9.889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4(1*969.525)=32.964mpa;2#压力表(编号5636),回归方程为p=0.0332f(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32(0.15*969.525)=4.828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32(0.3*969.525)=9.656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32(1*969.525)

21、=32.188mpa。2#(出厂编号1308782)千斤顶依据标定报告:1#压力表(编号1d105648),回归方程为p=0.0355f-0.4 (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55(0.15*969.525)=4.763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55(0.3*969.525)-0.4=9.925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55(1*969.525)-0.4=34.018mpa;2#压力表(编号12h5657),回归方程为p=0.0344f (公式中f-kn;p-mpa),初次张拉预应力0.15f,p=0.03

22、44(0.15*969.525)=5.003mpa;第二次张拉2倍初应力为0.3f,p=0.0344(0.3*969.525)=10.005mpa;最后张拉至设计值为1.0f,p=0.0344(1*969.525)=33.352mpa。(2)张拉设备选用张拉设备能力计算(以单束5根为例,边板n1) p=控an =1395106 n/m213910-6 m25 =970kn=97t为了抵消夹片锚固回缩时的预应力损失(按一端回缩6mm计),超张拉3%控: pmax=p103%=99.9t张拉设备行程(以最长钢束拉力无磨阻损失为例) l=控l/ep =139510615.996103/(1.9510

23、11) =114mm张拉时为两侧张拉,单侧伸长量为114/2=57mm所选用ydc-1500型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其张拉力t=150t,行程ls=400mm。压力表选用 150t千斤顶活塞面积为290cm2。由式pn=p/an(式中pn 计算压力表读数;p张拉力;an张拉设备工作液压面积),得: pn =99.9104n/29000mm2 =34.45n/mm2所选用最大读数为60mpa的压力表。(3)分级张拉段划分为了便于伸长量测量和控制两端张拉的同步进行,把张拉段分为15%控、30%控、100%控、三个阶段,各阶段张拉力分别为: 张拉力张拉阶段5s 15.24s15.215%控(kn)145

24、.5116.430%控(kn)291232.8100%控(kn)970776若需:103%补(kn)/(4)应力张拉操作程序初张拉至0.15k(准确测量伸长量),持荷3分钟,然后张拉至0.3k,持荷3分钟,再张拉直接到位k,持荷3分钟,进油张拉到k锚固。不再采用超张拉工艺。(5)分段方法:计算理论长度,先要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 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根据图所示分ab、bc、cd、de、ef、fg共6段进行计算,不考虑工作长度。(6)两端对称张拉计算方法:计算每一段的起点和终点力。每一段的终点

25、力就是下一段的起点力,例如靠近张拉端第一段bc的终点c点力即为第二段cd的起点力,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的关系如下式:pz=pqe-(kx+)(公式3)pz分段终点力(n)pq分段的起点力(n)各段的起终点力可以根据公式3从张拉端开始进行逐步的计算。 根据每一段起点力pq代入公式2求出每一段平均张拉力pp。根据pp代入公式1计算出每一段的伸长值l,相加后得出全长钢绞线伸长量。(7)计算数据:单根钢绞线千斤顶张拉力n1n2p=kap=1395139=193905(n),根据以上各计算方法编程求得各钢束伸长量数据如下:.边板张拉力、油表读数及引申量对照表.中板张拉力、油表读数及引申量对照表(8)实际

26、伸长量计算预应力筋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l应在建立初应力后方可开始量测。量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l=l1+l2 式中:l1初始拉力至张拉控制力的实测伸长值 l2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取初始张拉力至15% 拉力控制力的伸长值)预应力筋以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应控制在 6%以内,否则必须按以下若干或全部步骤查明原因后,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再继续进行张拉。1)重新校准设备 2)检查预应力钢铰线弹性模量 3)放松钢铰线重新张拉 4)预应力筋上涂润滑剂,减少摩擦损失(压浆前必须清洗干净) 5)做摩擦损失试验5.2预应力张拉5.2.1张拉顺序与

27、控制要点张拉施工顺序按照设计要求为左n1右n2右n1左n2。采用双控标准,以油表读数控制应力,以实测伸长值进行校核。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钢绞线的轴线重合一致,两端同时分级进行张拉,两端随时进行联系(通过对讲机或手语)张拉力和伸长量情况,达到设计张拉力后持荷2分钟,核对伸长量符合设计要求后作好记录, 否则应停止张拉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张拉。在分级张拉过程中,要使油泵上升速度稳定同步,钢束受力均匀,摩阻损失较小,分级调整两端张拉的伸长量,逐步达到接近或相同。调整伸长量时,伸长量大的一端稍稍慢拉,伸长量小的一端稍稍快点拉,以此逐步进行调整。张拉缸回油即进行锚固,锚固时伸长

28、值大的一端先锚固,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再进行锚固。油压表全部回零,卸工具锚。千斤顶全部回程,卸除千斤顶,检查钢绞线回缩值,并划线标志,以检查是否会出现滑丝现象。施工过程中对张拉顺序、过程及回缩量、伸长值如实填写施工记录。张拉完毕后,应对锚具、支承垫板、梁端衔接处的砼进行清渣、除油、凿毛,用砂浆将预应力钢绞线外露处封闭,以免锈蚀,并由测量组测量张拉后的起拱情况。5.2.2注意事项与异常处理钢绞线下料长度应充分考虑工作长度、孔道长度等因素。 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位移,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张拉时要注意预应力孔道、锚垫板、锚具、千斤顶及工作锚五者同心,不可偏心,

29、否则易造成断丝。 安装锚具时,锚垫板内部多余波纹管及漏进砂浆要清理干净,钢绞线及夹片上的污物要清理干净,夹片要反复击打几遍逐个打紧,使其均匀受力。雨天可先装锚具,待张拉前再安装夹片,防止夹片内锈蚀。张拉过程中须认真观察,注意是否存在以下几种异常现象。 应力增加同钢绞线伸长异常(过快则可能断丝、滑丝,过慢则可能因孔道堵塞) 。 张拉时油压表指针突然下降且存在异响,可能滑丝、断丝。 个别钢束不同时走、打转、散丝或个别钢丝冒出,可能断丝、滑丝。 千斤顶尾端偏移,可能千斤顶、限位板偏心或未对正。 锚下砼开裂、锚垫板开裂、锚垫板向内侧位移,说明锚下砼强度不足、砼不密实。 发生以上情况,要立即停止张拉,查

30、明原因,以制订正确处理应对措施。滑丝处理 :在施工中出现滑丝现象,一般更换夹片后,使用小型千斤顶重新张拉锚固。 断丝处理 :张拉时和张拉后 ,每束钢铰线断丝或滑丝不得超过 1根或每个断面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当断丝数超过规范规定限值时,原则上应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在许可的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它束应力值,但必须满足设计上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5.3孔道压浆 5.3.1孔道准备(1)锚具外面的预应力筋间隙采用环氧树脂胶浆或棉花和水泥浆填塞,以免冒浆而损失压力。(2)孔道在压浆前采用高压水冲洗,以排除孔道内粉渣,以保证孔道畅通。清洗后采用空压机清除孔内积水,且保证孔道湿润,使水

31、泥浆与孔壁结合良好。在冲洗过程中,如发现冒水、漏水的现象,则应及时堵塞漏洞。当发现有串孔现象,又不易处理时,应判明串孔数量,在压浆时几个串孔同时压注。或者某一孔压浆后,立即对相邻孔道用高压水彻底冲洗。 (3)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压浆(尽量在48小时内完成)。5.3.2水泥浆拌制水泥浆水胶比选用0.260.28,水泥浆抗压强度根据规范要求不小于50mpa,允许掺适量膨胀剂,但不得用铝粉代替。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水泥浆配比应由试验室试验确定,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配制。水泥浆拌制时拌合时间不少于 1min,过筛后存放于桶内,此时桶内浆液仍要低速搅拌,并经常保持足够的数量以保

32、证每根管道的压浆能连续完成(详见试验报告)。5.3.3压浆顺序及控制要求压浆采用活塞式压浆泵,压浆过程应缓慢、均匀进行,压浆顺序为:安装稳定阀一端压浆另一端冒出浓浆,关闭阀门孔道稳压压浆端关闭阀门拆除阀门。水泥浆搅拌机应能进行连续搅拌生产浆液,各种仪器、仪表性能完好,压浆机能够产生0.50.7mpa的压力,最大不超过1mpa,压浆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浆液储备,以防空气吸入管道。水泥浆自调制至灌入孔道的延续时间,视气温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超过40min。气温高于35时,压浆应改在夜间进行,浆液应保持无污染。比较集中和邻近的孔道,宜尽先连续压浆完成,以免串到邻孔的水泥浆凝固、堵塞孔道。如发生串孔,立即

33、用压力水将压入的水泥浆冲洗干净,并冲洗串浆孔道,排除故障后重新压浆。不能连续压浆时,后压浆的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通畅。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压浆时,每次作业应制作3组试件,标准养护 28d,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压浆记录资料确保准确、齐全、完整。5.4 封锚对应埋置在梁体内的锚具,压浆后应先将其周围冲洗干净并凿毛,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即可用砂轮机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1mm(不小于30mm,且不小于预应力筋的1.5倍)。在切割过程中,应及时在钢绞线上洒水,防止钢绞线受热而产生滑丝收缩现象,同时将锚具用薄钢

34、板与切割处隔开。切割完成后,先将已凿毛的混凝土面和锚具周围冲洗干净,然后设置钢筋和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 土的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预留强度试块。浇筑完成后需加强对封锚砼的养护。6.质量检验标准表 6.01 预应力筋后张拉法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管道坐标梁长方向30全部抽查30,每根查10个点用钢尺量梁高方向102管道间距同排10抽查30,每根查5个点用钢尺量上下排103张拉应力值符合设计要求100查张拉记录4张拉伸长率6100查张拉记录5断丝滑丝数钢束每束一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100查张拉记录一般项目1、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不得

35、有弯折,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机械损伤、氧化铁锈、油污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氧化铁锈、油污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3、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的尺寸和性能指标均应符合技术规程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4、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得有空洞,锈蚀,油污,接口应密封。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5、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技术规程规定。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

36、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施工记录。6、压浆工作在5摄氏度以下进行时,进行时应采取防冻或保温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当日测温记录。7、孔道压浆的水泥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压浆时排气孔应有水泥浓浆溢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8、预应力筋锚固后,其外露多余部分应采取机械方式切断。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9、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和放张顺序及工艺等应符合设计和“技术规程”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全过程观察,检查张拉记录。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7.1安全保证措施张拉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施工,施工过程中坚守岗位,保证张拉全过程安全施工。张拉一般在高处进行,属于高空作业,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滑鞋,并遵守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支搭千斤顶架子时应系安全带。张拉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禁止人内。 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楔块弹出伤人。油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