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分析_第1页
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分析_第2页
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分析_第3页
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分析_第4页
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分析 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以应用经济学学科为例分析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财经类高校普遍存在应用经济学多建设单位共建的情况,而共建模式存在的弊端较多,阻碍了学科发展。本文拟从学科发展的基本逻辑出发,探讨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构建思路,为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优化提供建议。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应用经济学 一、以应用经济学为例研究学科组织模式,对当前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经济学是财经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财经类高校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名第2,进入前5%,上海财经

2、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分别位列第6、12、18、6,排名均进入前25%。此外,在“双一流”背景下,应用经济学将成为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五所财经类高校中,有三所将应用经济学作为拟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是各财经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也将是目前“双一流”背景下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各财经类高校必然会在经费、师资、政策等方面向应用经济学学科倾斜。对于学科建设而言,基层学科组织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任何学科发展规划都将最终落实

3、到各基层学科组织上,而学科组织模式则是联结学校整体学科发展与基层学科组织之间的桥梁。因此,研究应用经济学的学科组织模式对于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 二、应用经济学现有学科组织模式 1.多建设单位共建模式在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由多个建设单位共建的模式比较普遍。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18个,其中目录内二级学科9个,学校自主设置学科9个,涉及18个有招生资格的建设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有6个建设单位共建,西南财经大学有11个建设单位共建。从应用经济学建设单位在学校学科建设单位总数占比上,应用经济学建设单位占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单位总数

4、的75%,其余三所高校的占比分别为40%、55%、35%。在不同的财经类高校,学科共建程度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二级学科的共建上。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18个二级学科中,有10个二级学科属于多个单位共建的情况,产业经济学涉及4个建设单位,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均涉及3个建设单位,另外还有6个二级学科涉及2个建设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金融学有4个建设单位,自设的金融工程有2个建设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产业经济学有2个建设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没有二级学科多单位共建的情况。2.少数建设单位共建或单一建设单位模式在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排名靠前的综合类大学中,学科建设单位共建的情况比较少。例如,在

5、第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的中国人民大学,共有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其中应用经济学的建设单位主要有5个,占其建设单位总数的19%。而在更加综合性的大学,学科建设单位共建情况更少。例如,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主要涉及经济学院和国家发展研究院两个建设单位(不包括跨学科学院),占其建设单位总数的不到5%;在五道口金融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以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单独建设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当然,这与综合类大学学校规模大、学科门类广有关。 三、多单位共建模式对于财经类高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一,从学校规模而言,财经类大学普遍规模较小,涉及学科

6、门类较少,而各校学科建设单位总数普遍在20个左右,因此财经类高校往往按照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设置学院,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均设置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下设9个目录内二级学科,各财经类院校大都又在应用经济学下自主设置多个二级学科,由此形成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多单位共建的现象。第二,从学科内涵和范畴而言,应用经济学学科研究对象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其中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内涵更为丰富。为强化学科特色、扩大学科优势,财经类高校中的非财经类学院往往会将学院的主体学科与应用经济学相结合,建设应用经济学下的某个二级学科。例如,中央财经大学的信息学院与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均为

7、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的建设单位。第三,从争取资源的角度,学院具有成为应用经济学建设单位的激励。财经类高校的应用经济学排名普遍靠前,在我国当前教育行政部门资源分配与学科排名直接挂钩的体制下,财经类高校的院长们往往希望能从应用经济学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在高校内部,应用经济学的建设学院也更便于向学校争取人员编制、资金支持以及职工福利等。 四、应用经济学多建设单位共建模式的弊端 我国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一开始是简单的学校系层级,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由于学科数量增多,大学的扩招后系的规模增大,大学的系纷纷升格成学院,在学院下面再分成几个系,学术权力和行政管理权利则多集中于学院,由此形成了校院两级

8、管理体制。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多学院共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科发展。首先,二级学科由多个学院共建,学科建设单位分散,学科责任无法落实,学校整体学科建设规划往往难以落地。其次,极度细分的院系结构导致学科组织间壁垒森严,阻碍了学科交叉融合,不利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第三,对于应用经济学下某些共建现象严重的二级学科,学科碎片化、同质化现象突出,学科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五、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选择 1.高校学科组织模式设置逻辑从符合学科发展的角度,一方面,在知识专门化的基础上,以大学学科分化为发展趋势设立学科组织机构,专门开展有关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对专门化的知识进行探究和管理,这样便形成了

9、基础学科组织“学院”和“系”。另一方面,在知识综合化的背景下,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发展趋势,设立若干跨学科组织机构,打破学科间的藩篱,促进不同学科或是相近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高校学科的组织模式既要满足知识专门化的需要,也要兼顾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要求;既要保持各个学科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也要使学科组织之间相互交流,增强不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之间的融合。这是高校学科组织模式设置的基本逻辑。2.综合类大学学科组织模式改革借鉴基于此逻辑,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已进行学科组织模式改革。北京大学于1999年初成立了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四个学部,后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北京大学有五个学部:人

10、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医学部。中国人民大学也依据学科大类设置了人文学部、社会学部、经济学部、法政学部及理工学部等五个学部。从北京大学来看,除了医学部之外,校本部的四个学部没有行政管理权,只有学术机构,负责研究本学部的发展计划,探讨学部内不同学科院系的交叉融合与协作,审查职称晋升和违规处理等;并就有关学术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咨询,展开调研探讨,反映教授的意见,对行政管理起某种监督作用。因此,学部基本上是一个虚化的学科组织,没有行政权力,只有学术权力,是不改变我国高校现行校院两级行政管理体制下的改革。3.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改革思路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的改革,既要遵循学科组

11、织模式设置的通用逻辑,即顺应学科分化和融合的双重要求,同时又要充分考虑财经类高校的特点。此外,学科组织模式的变革往往是推及全校各个学科的,但由于应用经济学对于财经类高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分析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改革时,高校尤其需要考虑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的需要。4.在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学部(学科群)在已有的院系结构不改变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在院系之上建立一个学部(学科群),统筹相同学科门类或者相关学科门类下不同一级学科的发展。例如,建立以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为为主的经济学学部(学科群),同时可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统筹建设统计学、管理学或法学等一级学科。当然,无论是“学部制”还是“学科群”,都需要考虑学术权力及行政权力在校部(群)院三级之间的划分,使“学部”或“学科群”这个虚体型组织能逐步具备实体化特征,从而真正保障和促进学科的统筹发展和交叉融合。5.优化院系设置,统筹学科建设由于财经类高校一级学科多单位共建的情况难以避免,高校可考虑在一级学科的范畴内,通过第三方学科评估,对一级学科下的所有建设单位建设情况进行摸排,依据评估结果,结合学校整体学科发展规划进行学科整合,优化院系设置,统筹学科建设,解决多单位建设模式下学科重复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镜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