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废弃矿区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废弃矿区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废弃矿区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废弃矿区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废弃矿区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关于废弃矿区情况调研报告八公山区系老工矿区,煤炭、山石资源丰富,始建煤矿于1947年,大规模的山石开采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辖区曾有大中型煤矿四座、地方小煤矿一百多座、采石场一百多座。目前仅新庄孜煤矿和舜岳水泥采石场还在开采。几十年的资源开采,造成耕地减少、环境破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一、采煤塌陷区1、土地资源情况。八公山区采煤塌陷区位于水张线铁路以东,淮河南岸,预计到2020年塌陷区及影响区面积将达到1950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近30%;矿业集团开采区、地方小煤矿开采区及村集体土地存在交互重叠现象,权属复杂。粗略统计:420公顷为辖区厂矿已办证土地;460公顷为矿

2、业集团已征未办证土地;240公顷为开采企业以租代征农用地;另有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农用地530公顷。2、生态环境情况。现已形成的采煤塌陷凹地、积水洼地、塌陷坑、深水塘共有85处,约400公顷,部分塌陷水域深达20米以上。土壤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种群逐年减少,水系紊乱,部分水体水质极差。由于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监管,整个采煤塌陷区还存在许多非法物料堆场、煤厂、矸石山、垃圾场。3、居民搬迁情况。已实施搬迁1513户,正在实施搬迁117户(系二次搬迁)。 另初步摸底还有780户(2500人)仍然居住在采煤塌陷区及影响区范围内,多为工矿企业老公房和城市无业人员自建房

3、,存在安全隐患和信访隐患。4、环境治理情况。近年来矿业集团实施了一个治理项目23公顷(已完工)、区政府实施了一个治理项目45公顷(未完工),加上小煤矿闭矿时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综合整治的土地面积仅100公顷。大部分废弃土地未得到系统的整治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辖区企业、基层组织和群众对环境治理和新产业培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5、工作建议。一是明确治理主体。对所有塌陷区土地权属进行界定,国土部门收回废弃的工业用地和采矿用地,区政府作为治理主体,结合现状农用地系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所需资金由采煤企业负担一部分、财政资金安排一部分、引入社会资金筹集一部分的方式予以解决。二是明确治理分区。在山王镇李

4、咀孜矿、孔集矿塌陷积水区建设孔集湾水产休闲渔业区;在八公山镇新庄孜矿塌陷区建设新庄孜湿地生态示范区;在八公山镇新庄孜矿、谢一矿塌陷区建蔡家湾生态农业体验区。三是明确产业定位。按照土地复垦资源化、环境治理生态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原则,在恢复生态功能的同时形成新的接替产业集群。利用废弃矿区、废弃工广、塌陷区水面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实现采煤塌陷区华丽蜕变为绿色产业基地。四是明确治理路径。注重协调生态重建与经济再造之间的关系,使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不断进步。在规划、用地、项目、技术、融资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并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二、废弃采石场1、

5、土地资源情况。八公山废弃采石场多数位风景区边缘地带(二通道和淮凤路以西),少数位于风景区内。现有规模化的废弃采石场20处,面积约600公顷。土地性质基本是采矿用地和林地,除矿业集团个别采石场有土地证外,多数无土地证。三十多年来,采矿主体多次变更,采矿区交互重叠,主体基本都已灭失。2、生态环境情况。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无序开采、越界开采、盗采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山体残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遗留大量不稳定陡坡和废弃渣石堆,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3、环境治理情况。近年来,区政府共实施废弃矿山治理项目3个,治理面积90公顷,拟实施的矿山治理项目1个,治理面积50公顷。另有一家开采企业对其开采的废弃

6、采石场实施了简单整治,其他采石场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4、工作建议。国土部门应收回所有废弃采石场的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区政府作为治理主体,系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对处于风景区边缘的土地,纳入城乡规划范围,治理后增加建设用地和生态绿地,达到扩展区域发展空间的目的。对处于风景区内的地块,恢复为林地或景区设施用地,达到景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目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情况调查报告根据20xx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7月份,常委会副主任汪斌带领市人大城环委、部分城环专业代表小组成员组成调研组开展了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活动。调研组现场察看了大冶市的余修齐、铜绿山露天采

7、坑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西塞山区新会场采石场、胡家湾煤矿废弃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下陆区黄荆山北麓原黄石市江南建材总厂二车间边坡复绿治理工程;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国土部门所作的关于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的报告,征求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7种,全市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不含延伸加工)达4400余亿元。据统计,全市现有矿山357家,其中,大中型矿山占6.16%,采石场占62.5%,其他各类矿山占31.34%,从业人员3.3万人,矿业总产值70.7亿元。近年来,我市各级

8、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管理机制初步完善。一是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市政府编制实施了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20年),为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为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出台了备用金管理试行办法。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缴存及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目前,全市矿山已累计缴存备用金约1.27亿元,初步改变

9、了“老板发财,百姓受害,政府买单”的被动局面。三是建立了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工作机制。20xx年以来,市国土部门制发了关于加强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多个相关文件,将全市199家矿山列入边开采边治理年度任务,露天矿山台阶式开采率达93%,基本杜绝了“一面坡”式开采行为。大冶市为了进一步规范这项工作,出台了大冶市推进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恢复治理工作试行办法,取得良好效果。2、矿山治理成效明显。一是加大投入,完成了一大批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自2005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1.48亿元,先后实施了黄荆山、长乐山、七约山、赤马山等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8个,治理总面积约25761亩;成功申报铁山还

10、地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完成板岩山特大型地质灾害、飞云山公路边坡、四门加压站地面塌陷、胡家湾煤矿废弃矸石山等10多项治理工程;相继关停黄荆山北麓开山塘口23个以及南麓开山塘口35个,较好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改善了市区空气质量和矿区生态环境。二是大力实施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20xx以来,市政府及国土部门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引导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发展模式建设和经营矿山,取得较好的较果。目前,全市已有大冶铁矿、铜绿山矿、丰山铜矿、金山店铁矿、鸡笼山金矿和三鑫公司等6家矿山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3、资源利用进展加快。一是积极推广新型技术。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8家企业

11、完成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每年减少资源损失近10万吨;促使一些大型矿山企业实施尾矿资源回收新技术,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资源。三鑫公司利用工业“废渣”研发新型充填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10%,且每年从尾矿中回收铁精矿5万吨、标硫8万吨。二是全力推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20xx年7月,国土部批准了我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这项试点将在5年内为我市调整利用新增建设用地6万亩,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多亿元和多项优惠政策,既可起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作用,又可有效缓解发展用地不足的难题。目前,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和铁山区四个试点县(市)区复垦工作已全面铺开。三是大

12、力打造矿冶文化。积极塑造以拼搏和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矿冶精神;全力推进矿冶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大冶铁矿露天采场已被设立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在全省独此一家。二、存在问题1、治理任务比较艰巨。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矿产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目前,全市正在开采的和已废弃的矿区面积达32.65万亩,受影响面积91.54万亩,破坏农田1.48万亩;工矿废弃地有2075处,面积21.0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08%;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489处,受威胁人口28万,潜在经济损失约60亿元。2、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13、涉及矿产开发、生态重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众多领域,矿山环境执法管理牵涉到国土、环保、农业、林业、安监等多个部门的职能,这种情况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县(市)一级的矿山地质环境监管不到位,小型矿山大多处于乡村僻壤,监管难度较大。据了解,全市现有39处乱采滥挖点,均分布在阳新和大冶。此外,企业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有待健全,特别是那些乡镇集体矿山和个体矿山,基本上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3、开采和治理技术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大部分矿山的技术装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比较低,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导致资源浪费,并造成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由于矿山开采技术落后,一些矿山还在采用“崩塌”等原始的开

14、采方式,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和引进方面还很薄弱,现在所使用的复绿技术的效果还有待时间验证。4、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资金不足是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治理所需资金量巨大,而近年来所投入的防治和治理资金11.48亿元中,其中,争取国家和省批准项目资金8.89亿元,企业投资约1.8亿元,市级财政仅投资0.79亿元,而县(市)区政府基本没有投入,除此之外,未建立其他的融资渠道。三、几点建议随着我市实施“生态立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给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峻的要求,因此,为了实

15、现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业经济发展相协调,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健全制度,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一是健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的作用,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监测网络和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监测预报,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二是健全联合管理机制。建议市政府成立高规格的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和及时解决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严肃查处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并重点对正在开采的大冶湖北岸黄荆山南麓11家采石场和沿江42家矿山进行整治,下大力气予以关停。三是健全矿山生态考核体系。制定资源开

16、发评价考核奖惩办法,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相关部门及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鼓励矿山节约集约利用资源。2、突出重点,继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要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对废弃矿山和地质灾害隐患有计划、有步骤的逐个进行恢复治理。要根据矿山环境地质破坏的特点、分布及危害程度,重点对自然保护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等区域的矿山环境因地制宜地实施修复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快工矿废弃地复垦工程实施进度,确保新建项目用地供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研究适合于黄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坚持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将有限的财力投向最需要治理的矿山环境,做到既遵循生态、社会效益,又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3、多元融资,努力筹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资金。一是要继续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积极探索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结合,促使两类项目同步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通过矿山土地收储出让、从相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费用等多种方式,适当增加市、区两级政府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三是要规范矿业权人的投入。运用法律等手段,督促矿业权人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切实履行恢复治理义务。四是要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