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0679_第1页
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0679_第2页
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0679_第3页
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0679_第4页
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067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关键词】 超声 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超声造影剂的面市,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1 实时超声造影的特点 实时超声造影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数分钟后,微泡中的惰性气体从肺部呼出,不影响肝、肾功能。这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2)敏感性高,用量少,不干扰血液循环。一般1次注射1.52.4 ml即可满足诊断需要。(3)微泡大小均匀,直径2 mm的液性病灶和5 mm的实性病灶,但对于小病灶的鉴别诊断能力有限。虽然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肝肿瘤中较大的血管,对肿瘤的

2、诊断和分级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显示肿瘤内的微血管灌注,而且容易受到呼吸、心跳运动产生的多普勒伪像干扰2。实时超声造影明显提高了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目前已和增强ct、增强mri并列为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手段3-4。它对小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1。原因是: (1)超声探头对肝脏进行多切面连续扫描,而增强ct以一定的层厚进行扫描。由于断层扫描的层距和容积效应,导致肝脏小病灶遗漏。(2)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显示肝脏恶性肿瘤动脉相灌注较增强ct更敏感5。(3)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自注射造影剂开始到造影剂消退进行实时动态全程观察,可以捕捉到病灶造影过程中一些稍纵即逝的动态

3、变化特征,如局灶性结节增生早期动脉相轮辐状增强、部分小血管瘤早期动脉相快速向心性增强、胆管癌周边动脉相短暂的不规则增强等,从而提高了肝脏局灶性病变分类的准确性6-7。而增强ct为间歇扫描,一般在动脉相、 门脉相及延迟相中各选取810 s进行扫描,不同患者之间病灶增强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可能遗漏某些快速而短暂的特征性增强变化。2.1.1 小肝癌:直径2 cm的小肝癌病理变化多样,声像图改变也不典型8。小肝癌的新生动脉血管细小,血流速度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敏感性明显低于直径2 cm肝癌。笔者总结106例2 cm肝癌,病灶显示声晕者仅占20.8%、“结中结”征占23.6%,声像图

4、改变多数不典型,42.5%的病灶内显示动脉血流信号。结合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血流特点,仅34.9%的病例符合小肝癌诊断标准,假阴性率达65.1%,超声造影后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高达80.2%。一般认为动脉相病灶整体增强,门脉相或延迟相消退为低增强是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灌注表现。但增强ct对直径2 cm小肝癌动脉相增强显示率较低,仅为42%48%,给小肝癌的诊断带来较大困扰9-10。实时超声造影将直径2 cm小肝癌动脉相增强的比例提高到了90%以上11。笔者总结了117例小肝癌实时超声造影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0.6%和80.2%,明显高于增强螺旋ct的76.9%和65.6%。实时超声造影提高了对小肝癌的

5、诊断能力,对增强ct扫描阴性的病例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2.1.2 转移性肝癌:肿瘤病理学研究显示转移性肝癌的血管结构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分支,属于动脉灌注丰富的肿瘤。然而以往的增强ct和mri多显示转移性肝癌为周边环状增强,内部无增强的“乏血管”肿瘤,与肿瘤病理学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分歧。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明显提高了对肝脏肿瘤微血管灌注的显示能力,多数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相高灌注的“富血管肿瘤”。gonda等12报道了22例转移性肝癌,66%的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整体增强,76%的病灶表现为高增强,而增强ct仅有1例为整体增强,79%的病灶表现为低增强。笔者报道了72例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动脉相4

6、0.7%的病灶为整体增强,71%的病灶为高增强,而增强ct分别为8.9%和10.3%。超声造影动脉相肿瘤平均灰阶/肝组织平均灰阶比值为2.391.45,增强ct为0.840.17。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地反映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微血管灌注情况,对各种介入治疗的效果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albzecht等13报道80例转移性肝癌中56%的超声造影后显示出更多的转移灶,病灶与肝组织回声差异平均增加了10.8 db。尹珊珊等14报道了53例转移性肝癌中21例超声造影比增强ct发现更多转移灶,其中1 cm的转移灶占45.7%。笔者报道了67例转移性肝癌中6例常规超声未显示病灶的患者超声造影后检出肝内转移灶,63%

7、的患者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发现更多转移灶,89.9%的新检出转移灶2 cm,43%1 cm,最小者0.3 cm。13例患者超声造影较增强ct多检出62个转移灶,其中1 cm的转移灶占71%15。实时超声造影能够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肝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对亚厘米肝转移灶的显示能力优于增强ct。2.2 肝硬化诊断 肝硬化形成过程中伴随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重构,形成肝内动静脉短路。实时超声造影可以精确显示和记录微泡造影剂自肝动脉显影到肝静脉显影时间,称为肝静脉渡越时间。以该时间12 s为标准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可达到95%以上,并且能够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16。该技术可望减少有创性肝穿刺活检的数量。2.3 肝脏

8、创伤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显示微泡自破口向肝外“涌泉状”移动,中央型肝破裂表现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分支在损伤区中断,损伤区较正常肝实质增强延迟17。超声造影早期可以清楚地显示破口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实质内挫裂伤的位置、程度及形成的血肿范围,后期可以动态观察愈合的过程。在急救室、儿科、轻中度肝损伤诊断和肝脏创伤愈合的随访中可作为首选方法18。2.4 肝脏肿瘤介入治疗 超声造影在tace、射频或微波消融等介入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超声造影在射频消融前的应用主要有:(1)确认肿瘤的位置和实际浸润范围,为确定穿刺布针方案提供参考数据。18%常规超声显示适合射频消融的患者,超声造影后显示肿瘤范围明显扩

9、大、形态不规则或贴近重要结构而改为其他治疗19。(2)应用射频技术治疗肝癌的一个重要策略是首先消融肿瘤主滋养血管,减少血流带走的热量,使设计消融范围内部达到有效消融温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主滋养动脉的显示率为39%,超声造影后提高到了86%,可以更加精确的显示肿瘤主滋养动脉的位置和走行,为设计穿刺布针方案提供重要信息19。 超声造影剂微泡的直径略小于红细胞,是真正的血池显影剂,不会渗入血管外间隙,特别适应于治疗后24 h内疗效评价。肿瘤残余灶为结节状、不规则斑片状或新月形增强,门脉相消退为低增强,而充血水肿区呈细薄而规则的环形增强,延迟相呈等增强,可以与肿瘤残留鉴别。实时超声造影可在肿瘤消融

10、后早期发现肿瘤残留灶,引导对残余肿瘤进行及时补充灭活,降低复发率20。消融治疗后肿瘤周围组织血管扩张充血,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增强ct和mri的对比剂会迅速渗过扩张充血的微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不适合消融后早期疗效评估。对于消融治疗个月后的随访,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ct和mri的效果一致。2.5 肝移植术后2.5.1 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肝动脉血栓早期患者缺乏明显的症状、体征,化验检查的特异性也不高。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成为发现肝动脉血栓的主要手段。部分患者因肝动脉细小、肝动脉痉挛、吻合口成角、吻合口水肿、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排斥反应、低血压等因素导致肝动脉分支血流信号减弱而不能被彩色多普勒显示

11、,从而造成假阳性诊断。实时超声造影不受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的影响。只要红细胞能够通过的血管就能够显示造影剂微泡,从而有效地排除上述原因所致的假阳性诊断,检出真正的肝动脉血栓病例,其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一致。能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性血管造影检查,而且方便灵活,可床旁开展21。2.5.2 门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实时超声造影可有效地克服彩色多普勒的角度依赖性和彩色外溢,排除静脉血栓形成的假阳性诊断,更加准确地测量门静脉吻合口或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的长度和内径,其诊断效能与增强ct血管成像和血管造影相当。但在显示较小的静脉附壁血栓方面实时超声造影更具优势22。超声造影也可以对门静脉或肝静脉内栓子的性质(

12、癌栓或血栓)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2.5.3 移植肝灌注评价及局灶性病变鉴别:将微泡作为一种示踪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可以精确地定量分析移植肝血管和肝实质血流灌注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23。实时超声造影也可以对移植肝随访中发现的局灶性病变(如未液化的局灶性坏死或肿瘤复发)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及时确定治疗方案。3 实时超声造影的不足 (1)由于早期动脉相的快速变化,超声造影每次注射微泡后只能对探头扫查切面内的病灶进行实时观察;对不同扫查切面的病灶动脉相观察需要重复注射造影剂。(2)对超声设备的要求高,对操作者的技术和诊断经验的依赖性较大。(3)对明显肥胖和气体干扰严重的患者,超声造影的

13、效果不够满意。但我们相信,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和造影显像技术(如三维超声造影、造影自动分析软件、高密度高穿透力探头等)的发展,上述不足将会逐步克服。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cosgrove d.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an over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06,60(3):324-330.2kumada t, nakano s, toyoda h, et al.assessment of tumor hemodynamics in small hepatocell

14、ular carcinoma: comparison of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giographyassisted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liver international,2004,24(5):425-431.3quaia e, calliada f, bertolotto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with contrastspecific us modes and a suffurhexafluoride

15、fille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confidence. radiology,2004,232(2):420-430.4bruix j, sherman m. managemem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2005,42(5)1208-1236.5李锐,华兴,张萍,等.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增强的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比较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8):602-604.6李锐,郭燕丽,何芸,等.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诊断肝

16、占位病变的比较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99-102.7li r, guo yl, hua x,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comparison of pulseinversion harmonic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with contrastenhanced ct. j clinical ultrasound,2007,(35):109-117.8kim ka, lee wj, lim hk, et al.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

17、oma: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and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 clin imaging,2003.27(5):340-345.9giorgio a, ferraioli g, tarantino l, et al.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ic appearance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comparis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helical ct appearance. am j roe

18、ntgenol,2004,183(5):1319-1326.10bolondi l, gaianis, celli 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nodules in cirrhosis by assessment of vascularity: the problem of hypovasc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2005,42:27-34.11徐辉雄,吕明德,谢小燕,等.实时超声造影对不超过2 cm肝细胞癌定性诊断的临床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7):532-534.12go

19、nda t, ishida h, yoshinaga k, et al. microvasculature of small liver metastases in rats. j surg res,2000,94(1):43-48.13albrecht t, blomley mj, burns pn, et al. improved detection of hepatic metastases with pulse inversion us during liver specific phase of shu 508 a: multicenter study. radiology,2003

20、,227(2):361-370.14尹珊珊,陈敏华,严昆,等.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5):354-358.15李锐,张晓航,张萍,等.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检出恶性肿瘤肝转移灶的临床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12):708-710.16lim ak, taylor robinsom sd, patal n, et al. hepatic vein transit times using a microbubble agent can predict disease severity noninvasively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gut,2005,54(1):128-133.17石惠杰,吴长君,刘露阳,等.动态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急诊肝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中国急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