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语文情境创设中的_第1页
浅谈一年级语文情境创设中的_第2页
浅谈一年级语文情境创设中的_第3页
浅谈一年级语文情境创设中的_第4页
浅谈一年级语文情境创设中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协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体现情境创设中的“趣、实、情”,为学生创设趣味十足、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感染,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教学、情境

2、创设、趣、实、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协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体现情境创设中的“趣、实、情”,为学生创设趣味十足、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感染,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一、 情境创设中的“趣”“趣”是指情境创设中的“趣味性

3、”,情绪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和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并互相伴随而产生的。一般来说,愉快、兴趣等正性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协调、促动的作用;担忧、沮丧等负性情绪,则对认知活动起着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正性情绪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1、游戏协助了解词义“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只有在玩时才会感到心情放松又愉悦,才会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所以他们在“玩”时总是最投入的。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要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将“玩与学”很好地结合,在教学中为

4、学生创设趣味十足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7是一篇以学习反义词为主要内容的识字课。课文通过对子的形式表现,全篇共30个字,简单、易读是本课的特点。在本课的引入环节中,结合课文特点我以游戏“说反话”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学习中。在游戏中,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反义词通过这种积极、轻松的形式被唤起,他们很自然地走进本课学习中,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很好地了解了这些反义词的意思,接着,我又将学生引入到“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中,在“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中找找你想和谁做“好朋友”,就在这个词下面贴上你的“友谊之花”,并说说理由。和“词语交朋友”学生们

5、可能还是第一次见,但正是这种第一次展开的游戏,拉近了孩子们与这些词语的距离,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这是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拓展练习的一个环节。有的学生在“虚心”下面贴上了“友谊之花”,他的理由是一句谚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的学生在“热情”下面贴上了“友谊之花”,她说因为“热情会使人感到温暖!”,还有的同学补充说“热情还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有的学生想和“诚实”做朋友,因为诚实是人类的美德,会赢得千家万户的赞扬,“诚实赢得千家赞”正是文中的语言,这里学生将自己对它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同学们尽情地感受着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这种快乐中了解

6、了词语的意思,收获了知识,学生们的回答更使这些词语的内涵变得丰厚起来,更使知识得到了更深一层地升华。2、谜语引入课文学习“猜谜语”是学生们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它简短、精练又富含趣味性,是一种很好的智力活动,这种猜谜游戏创设情境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凸现了情境创设中的“趣味性”。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当我说出“雪白一团,长在树端,填在衣里,冬天可穿。”这个谜语时,学生们很快猜出了谜底,那就是“棉花”,而学生们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地猜出谜底,和他们积极动脑、善于捕捉谜语中的相关信息是密不可分的。这时老师顺势引出课题,“棉花既纯洁又漂亮,就像个可爱的小姑娘,我们还能够叫

7、它棉花姑娘。”谜语的内容与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了解了关于棉花的相关信息,更通过课题的引入,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棉花姑娘”,也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埋下了伏笔。二、 情境创设中的“实”“实”是指实用性,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有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实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意识是客观存有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1

8、、生活情景理解词语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人们常说“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么“生活”就是我们将要阅读的课本,所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情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进而主动参与学习。在识字7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词语“热情”意思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带入到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当客人到我们家中做客时,我们要怎样做才叫热情?”这是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与学生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们回答起来如顺水行舟一般。有的说要先微笑着向客人问好;有的说要请客人坐下,给他沏茶倒水;有的说要

9、将家中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请客人品尝;还有的说要请客人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和客人一起聊天、做游戏,让他感到快乐、温暖。这时我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客人来到我们的学校,我们要怎样做才叫热情?”学生们纷纷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回答要主动向客人打招呼,有的说还要向客人鞠躬或行队礼,还有的说要在学校中使用文明用语,遵守学校各项纪律,让客人们看到我们文明、守纪的表现,使客人在学校有一个愉快的心情等等。正如课标中指出的那样,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此时,我想不用再对“热情”一词作任何解释,学生们在这一幕幕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中,已经用自己的回答和行动完美地诠释了“热情”的意思。2、

10、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植根于现实,做到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才更加主动,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口语交际打电话的教学中,恰逢当时班中有一名同学生病在家未能上学,我抓住这一情况作为教育教学的契机,以谈话式引入,“xx同学因病今天没有来上学,你们想他吗?为什么?”大家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纷纷回忆起和这名同学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时,我启发

11、学生“我们这么想念他,应该怎么向他表达呢?”有的学生谈到他家和这名同学家离得很近,可以去家中看望他。还有的学生谈到自己家离他家很远,不能去看望他,不过可以通过打电话表达自己的问候。这时,我顺势引出了“给xx同学打电话”的口语交际话题。通过模拟“打电话”这一场景,同学们知道了打电话时要把说什么都想好,注意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对病人的康复不利。在练习完打电话的场景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家后要真的打电话问候一下这名同学。就这样,在这个富含生活情趣的口语交际话题中,学生们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知道了在平时生活中应如何与别人打电话交流,更懂得了如何关爱他人。为了和生活更加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2、我还将当时晚报上的一则新闻引入课堂,这篇报道大致内容是一名小学生家中闯进了两个歹徒,这名小学生和两个歹徒斗智斗勇,成功报警脱离危险的事迹。通过这篇报道,要教育学生们向这名同学学习,在紧急或是危险情况下学会保护自己。而记住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就尤其必要,如“110、119、120、999”等等。学是为了更好地用,在这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再次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坚定了学习的信心。三、 情境创设中的“情” “情”体现了情境创设中的“情感性”,脑科学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传统

13、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是教师坚固的专属领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这时的教学过程所调动的主要是学生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现在的情景教学活动,学生和教师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双主体”的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亲身体验而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情境体验中的感受。这使得大脑左右两半球都处于积极活动中,当学生进行体验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当学生体验过后进行分享和交流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只有当大脑两半球在不同的行为刺激下,处于交替兴奋、抑制或者同时兴奋、协同工作时,才能大大激发大脑的潜在能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1、角色体验走进文本情境教学法

14、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角色体验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一年级上册雨点儿一课,主要讲了大、小雨点儿分别来到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使那里变得更加美丽的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走近文本,体会雨水对大自然甚至是我们人类的巨大作用,在本节课的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大雨点或是小雨点,你还会到哪儿去?那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的角色自然又巧妙地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一名读者变成了文本中的人物,不再是只能坐

15、在教室里的学生,而是可以到任何地方旅行的雨点儿。他们的思维也由此遨游到了大自然中的每个角落。有的说想到庄稼地里去,使那里的庄稼长得更好;有的说要到学校来,将我们的校园冲洗得更加美丽、整洁;有的说想到公路上去,将公路冲刷得干干净净;还有的说要到干涸了的小河中去,让那里再次充满生机。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为学生们创设了走近文本的情境,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理解,懂得了雨水与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2、角色转换解读文本如果说角色体验只是学生体验文中的一个角色,那么角色转换则是学生对文本中多个角色的尝试。这种“以情入境”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易于产生角色感、真实感,关注了对学生们情感体验的培养,重视了文本的熏

16、陶感染作用,更使学生深入解读了文本。 一年级上册胖乎乎的小手一课讲了兰兰用自己的双手替爸爸拿拖鞋、给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给全家人带来快乐的事。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当兰兰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做这些事时,他们都会说些什么?”随着这一问题的引入,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变成了文中的爸爸、妈妈和姥姥,他们有的说爸爸刚下班回来一定很累,所以当兰兰替爸爸拿拖鞋时,爸爸会说“兰兰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有的说当妈妈看见兰兰给她洗的手绢后,一定会夸兰兰洗的手绢“特别干净”、夸她“真能干”,当妈妈用着兰兰洗的手绢时心中肯定十分自豪;有的说当兰兰帮姥姥挠痒痒时,姥姥一定会笑着说“真舒服!真舒服!”。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制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