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提高策略_第1页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提高策略_第2页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提高策略_第3页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提高策略_第4页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提高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提高策略 【关键词】数学 兴趣 调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10-02 为了给数学教学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所教的初二年级100个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数学有兴趣的共有40人,其中有18人成绩优秀,12人成绩良好,即75%的学生成绩优良,另有5人成绩中等,5人成绩较差。这表明:有40%的学生对数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已经趋于稳定。对某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也就容易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因此,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

2、益很重要。 对数学有时有兴趣的共有48人,其中有9人成绩优秀,13人成绩良好,即约46%的学生成绩优良,另有16人成绩中等,10人成绩较差。这表明:有48%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这种兴趣是短暂易逝、很不稳定的。当某些数学教学内容引发这些学生的新奇感受时,他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当新奇感消失时,兴趣也随之消失。学生的数学兴趣时有时无,决定了他们学习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因此,这些学生学习数学难以取得稳定的优良成绩。 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共有12人,占总人数的12%,这些人中没有人的成绩是优良的,成绩较差。这表明: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把数学学习当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没有

3、学习的热情,数学学习成绩相对来说也比较差,因此他们也很少有学习的成功感,其数学学习因此而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呢?我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对兴趣的含义及其形成发展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致于我们常常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其学习兴趣的有无,以学生一时的兴趣来判断其学习兴趣的层次,从而使得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领悟其中的思想,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难以维持长久。再次,在教学中,我们往往片面地追求高分成绩,压力之下学生会感到学习数学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4、,甚至产生厌倦感;我们不注重展示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培养。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要在教学中使他们获得启迪,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兴趣层次的提高。 下面结合初中数学的特点和学生兴趣的发生发展过程谈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偏离教学活动和违背教师的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它主要

5、表现为学生在课内不专心听课,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因为“不听,不做”而“听不懂,不会做”,最后甚至“不想听,根本就不学”,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为了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因式分解”这一章的小结时,学生往往认为这是复习课而不重视。为此,可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方法关”“步骤关”,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过每个“关”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因式分解的意义”,学生往往不注意多项式因式分解与乘法的区别,在进行因式分解时产生半途转做乘法的

6、错误;“方法关”里的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学生在提公因式时,易出现公因式的系数不是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的字母不是各项都含有的字母,且各字母的指数不是相同字母次数最低的,或出现漏项等错误,此外还经常出现把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混淆的错误;“步骤关”里,有些学生往往不按“先提后用”的顺序进行分解,而出现分解不彻底,即出现没有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的错误。讨论完毕,各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出”的状态。 又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的探

7、索:(1)你们是怎样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学生会依靠小学的知识进行实验)(2)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有没有证明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得出要证明的结论)(3)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学生进入如何证明的思考中)随着问题的一步步解决,学生经历了一次“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感。 二、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与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逐句、逐段领读、解释课文内容,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和关键的字、句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

8、法。对于例题,在学生读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学生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材料,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相互启发,通过反复阅读寻找答案、弥补疏漏,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数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如果引导学生将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模型操作、生活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会在实践中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从而能进一步巩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用一块等腰

9、直角三角板和一根米尺来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该如何做?学生要经过理论分析与动手操作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实际问题,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快乐。 三、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的魅力 我们不应只从技术和工具的层面去认识数学,还应从美学的角度去认识数学。数学美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征,而且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征。从知识内容看,它具有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等;从思维方式看,它具有简约美、抽象美、方法美等。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数学美的鉴赏过程。数学学习应该像欣赏艺术品一样,得到精神的愉悦。但数学美并不像艺术美那么外显,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

10、,他们很难体会数学美的真正意蕴。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展示数学美的特征,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体会数学美的独特,使他们在美的体验之中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 例如,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和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垂心),体现了数学的奇异美;表示实数的“r”,它是任何具体数的代表,但又是不等同于任何一个具体数的抽象数,体现了数学的抽象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可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